迎接「讀經半體制」時代的來臨──「讀經示範班」的呼籲

王財貴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

        讀經──以誦讀經典著作,作為高度語文能力的奠基和人生智慧的薰陶。是兩千多年來,不論中西,凡是有高度文化發展的民族,對兒童實施基礎教育的主要課程,尤以中華民族表現最為特出,這也就是中華文化傳統所以承先啟後,以保障中華民族所以滅而復起源遠流長的主要關鍵所在。西方史學家史賓格勒觀察人類歷史,得出一個結論:「一個民族只開一次花。」亦即:如果一個民族強盛起來了,經過一段時間,即要衰退,一衰退,則走入歷史,永不復起。但,中華民族的命運,卻超出史氏之預測。我認為其原因即在文化的活力,文化的活力,即是人生理性的活力,由「理」可以生「氣」,由「氣」可以保「命」。中華民族以儒家為主的學問,是發於理性而有創生活力的學問,中華文化不亡,則中華民族不亡。而中華文化的傳承,是靠著全民族普遍的經典讀誦之教育傳統。

 

    這個傳統,到了清末,受到西方現代化的衝擊,但朝廷對「公學校」所議定「新學制」,還保留份量相當份量的「讀經」課程。「讀經」之科,到了民國初年,始由第一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從學校體制中完全廢除。但,一來,民間私塾尚在,讀經之聲未絕;二來,自小學起猶保留了「國文」課程,雖不讀「經」,還讀文言,離經之根未斷。不過這兩項文化傳續管道到了民國八年五四運動起,一來,許多從私塾教育走出來的,卻自命為新時代學者,極力嘲笑打擊「私塾」的存在,加速民間傳統教育的敗亡;二來,胡適之為了完全打倒中國文化,建議國民政府把小學「國文」課程一律改成「白話文」,以整個國家體制的力量摧毁傳統,於是兩千多年的傳經教育正式在我們面前斷絕,而一個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也崩壞殆盡。所謂「教育是百年大計」,教育一失策,則人心無所安頓,人才無由養成。幾十年來,文化嚴重斷層,民族遭受莫名的苦難。要解此生民之艱難,唯有從教育變革著手。 

 

    吾人當然知道近代西方的學術及其教育,有一定的價值,但並不必要視為人類唯一必然的標準。本來,教育的內容應是多元的,凡是有益於人生的科目,都是可以相容的。古人的智慧,與現代的知識並不互相妨礙;東方經典的哲理,與西方人的人生理想並不衝突;讀經的教學方法,雖不同於西人所擅長的知識學習,但在兒童期注重背誦的方法,對現代化知識的學習也不會造成予盾,甚至有提升學習能力和興趣的作用。設使民國初年的謀國者,稍具頭腦,有點見識,則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背誦與理解,文言與白話,實可以兼容並蓄,取精用宏,不必如此魯莾,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以致滅裂而不可收拾。

 

    目前,雖然當朝政府和社會學者,不再有五四時代的激情,但學術風氣和教育體制,向西方一面傾倒的態勢已相習成風,積重難返。吾人十餘年來推動讀經教育,往往被視為「逆向思考」,以為是「顛覆體制」。其實,吾人乃是認為:處此時節,如果要談教育改革,要為未來的世紀文化做準備,最具實質意義而最迫切的改革,即是要有開擴的心胸,作「雙軌」的思考,一來要提倡民間再興「私塾」的風氣,讓政府與民間的教育雙軌並立,合力創造教育質量;二來應讓讀經教育重回學校,在政府的體制內,新學與老書,新教法與老教法雙軌並行,培育真正通達古今融貫中西,而可以面向時代的人才。此兩個「雙軌」又可以互相鼓舞,即私塾的再現,可以讓政府加緊思考制度的改革,而體制的恢復必帶動更多私塾的興起。 

    我深知,要實現這兩項「不合時宜」的建議,是不容易的。但經由十餘年的讀經推廣,很自然的,讀經私塾已在台灣及大陸各處悄然興起,讀經聲音也漸漸在學校課堂間四處流溢。私塾之開設,全憑民間覺醒即可,看似較為容易,但私人力量有限,實有難處。體制內讀經,需由政府議定,難處甚大,但巍巍教室及專業老師具在,如果先以變通的方法,不必等待政府明令改制,只要家長、學校校長 和 老師在教育理念上稍作調整,則立即可辦。這種隨機便宜進入體制的方式,我稱為「半體制讀經」。 

 

    我曾經有一篇「小學讀經實驗計劃」,刊載於「讀經通訊」第二十六期,建議採用「融入式讀經教學法」,即請學校老師利用零碎時間,隨機作讀經教學。如早自習、午餐、或彈性課程。而最方便的是,在每節打上課鐘後,依照教師對讀經認識的深淺,或讀三五分鐘,或十餘分鐘,或者更多。如果每節平均能讀二十分鐘,加上適量的家庭複習,則每天可以保證讀經一個小時以上,就等於每天有兩堂的讀經課時。我想,如果政府真能在體制上恢復讀經課程,正式排在課表上的時段,最多也不過如此,則體制明的不改,而暗中也改了。 

    據我所知,這種「融入式」的讀經教學,已漸漸在多數的小學、幼稚園,以及少數的中學開始被採用。但,這是散漫的,隨意的,成效也不易為人所關注。所以,近年來,我在演講中,屢屢期待有「讀經示範班」的出現,進一步在體制中被半正式的認可,以札下深根,讓讀經教學成效顯明化,積極地帶動學校讀經風潮,並慢慢取得民意普遍的支持,相信將來必定能喚醒政府,正式修改體制。這當然是漫長的等待,但古人有謂:「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這種等待是必需的,而結果也是必然會出現的。 

 

    不過,「教育」的事,是不能等的。所以在體制未改以前,如果從現在起,每個縣市有三五個「讀經示範班」,則在這漫長的等待期間裏,至少也有一小部份的兒童接受到真正大量的讀經教育。我計算了一下,其實,不用多,只要隨時保持千分之一的兒童接受大量的讀經教育,對讀經成效的證明和風氣的帶動,也儘夠了。如台灣全部約有兩百萬小學生,六萬六千個班級,取其千分之一,則全省將有六十六個示範班,計兩千個學生;大陸的小學生是台灣的八十倍,則有五千班,十餘萬學生,保證同時逐年接受大量讀經的教育,二三十年之後,國家的人才也就用不完了。 

    這樣的期待,是很卑微的,在讀經風氣已頗為流行的今天,只要教育界中人有點熱忱,善於變通,願意擔當。要在每個縣市設置三五個「讀經示範班」,應不是難事,茲就我平日的設想,略舉其要項如下: 

 

甲、        基本原理:

 

  一、分清「籠罩性」和「平板性」的學習層次。平板式的學習,即是學一科得一科之益的學習。籠罩性的學習,是不僅學一科得一科,還可以提升總體「學習能力」的學習。當然,教育有所謂「學習遷移」現象,學任何科目,都對其他科目有所助成。但兒童的語文教育,是一種「籠罩性」最為顯明的科目,此所以一般常說「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之故。而讀經更是語文學習當中又最具籠罩性的學習,即,讀經的學習,是增進語文能力的最佳路徑。而一般的體制功課,大多是平板式的學習。凡是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想要使教育發揮最大的效果,應有「輕重本末」的見識,亦即應該加重籠罩性學習的份量,以輕易帶動平板性的學習。所以,小學以內的教育,宜以讀經為重,則其他科目自然跟上。 

 

 二、適切靈活運用「背誦」和「理解」兩種學習模式。在人生記憶力發達的時候,要善用其記憶力;理解力發達的時候,才加強理解力的訓練。對該背誦的科目要老實背誦,對該理解的科目則要真正理解。依皮亞傑的認知心理學所示,兒童是所謂「具體運思」的時期,十二歲以上才進入「抽象運思」的時期。其實兒童是語文學習的恰當時機,這時學習的主力是記憶與儲存。施教者理應尊重專兒童的本性,正視兒童的學習特色,讓他多存入最高深的文化資源。儲存多了,醞釀久了,等理解力漸次成熟時,自然運用自如。大量讀經,即是把握恰當的時機和學習模式,以大量背誦產生「籠罩性」的學習效用,讓人格智能全面發展的設計。但經典是艱深的,兒童自己也不能知道讀經的意義,所以須由教師規範、帶領、鼓舞、測評。這種學習只要大量熟誦即可,所以是簡易可行而成效深遠的。至於體制內的功課及其他知識性才藝性的學習,因為必須通過自我思考,明白理解,才有實效。所以教材必須在其理解力範圍內,而教法必須是讓每個學生自己思考操作,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如今所有體制內的功課,幾乎都屬於這種科目,尤以數學自然等科目最為典型。這些科目,既屬於思考理解的學習,按理說,是不可以由老師講解的。所以,體制內功課,老師最好完全不教,盡量交由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學習所得,才是真正的理解。平常的學校功課和課外讀物,一個小學生,只要他語文能力強,大多可以自己學習,甚至可以超前學習,這是眾所週知的事情。但我們的教育者,包括 家長和 老師,卻長久以來視而不見,每天認真「教學、教學」,猶如母鳥一直「吐哺吐哺」,結果,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全部教壞了。以致於多數的學生愈長大,愈厭學,真是自食惡果。吾人發現,功課是膚淺的,易學的。千萬不要錯會了教育時機,執著於單一的教育模式,低估兒童的學習能力,以致於障礙了他發展的潛能。 

 

 三、盡量做到因材施教。為了讓全班有同儕感,有小部份時間可以共同學習,其大部份的時間,教師應尊重個別差異,瞭解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個別處理,或分組處理。不論是讀經或是體制功課,不必全班統一進度。舉例而言:在讀經方面,如全班每天都有論語的共同進度,而某些學生可以超前讀去,又某些學生論語已自己完成,可以兼讀易經。又如,讀外語,全班共同讀的是莎士比亞的詩,有某些學生,可以超前或兼讀日文或法文等。即使同讀的論語,同讀莎詩,其熟練程度亦不盡相同,也不必執著,定死在同一標準上。讀經,只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即:愈多愈好,愈熟愈好。只要各盡其力,即是最佳狀況。在其他功課和課外閱讀及才藝方面,則更應自由開放,老師只是鼓舞個人自己學習。能力強而用功者,讓他自行走去,不可用「體制的進度」阻攔他。能力弱且怠惰者,亦應善於鼓勵和等待,只要多讀經,就日漸能改善其智能和學習心態。千萬不可因為幾個後進者,而拖延了其他學生的進度。

 

 乙、班級狀況: 

 

 一、學生組成:由家長志願決定讓其子弟參與。

 

 二、學生數量,同本校班級正常數。

 

 三、教師來源:從本校有讀經教學經驗的教師中徵求自願者。

 

 四、課表安排:如一般班級排課。

 

 五、教學時間:由班導師調配,並要求科任教師配合,原則是,讀經佔全部 學習時間的一半以上。(大約低年級每天維持二小時以上,中高年級每天維持三小時以上)剩餘之少量時間,做體制功課。(對大量讀經之兒童來說,體制功課,是頗為簡單的,盡量作為家庭作業自我學習即可。)

 

 六、班級管理:如常態即可,不特別強調要本班須「表現特優」,亦不對學生作「聖人」的要求。(由於經典的薰陶,讓師生氣質自然變化,才是可大可久之道)。

 

 七、經費需求:不需另外的經費。

 

 八,行政支援:不需額外的支援,一切正常即可。但班導師最好能作「教學日記」,以備研究。 

 

丙、        成立步驟: 

 

 一、首先做內部的宣導:或由校長主動發起,或由對讀經有深度認識的 家長或 老師向校長建議,發起開設「讀經示範班」的提案,並在校務會議中,宣導辦班的意義,尤其著重於說明其對全校,乃至全學區子弟的益處,以取得 全校 老師的共識。並預先徵求意願帶領示範班的班導師。這第一步,完全靠校長的見識即可辦成。近幾年來,我曾接觸到對讀經動心的校長,但他們總煩惱:「教育局那邊必難同意」,所以連這第一步也不願走。所以,須有以下第二步: 

 

 二、向縣市政府教育局溝通,取得諒解:據我觀察,許多校長之所以明知讀經之益,但並無推動的興緻,其原因是:把「讀經示範班」的想法,和「資優班」或「才藝班」立即聯想在一起。因為「資優」和「才藝」班級的設立,學生要經過篩選考試,政府要特別補貼經費,有造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嫌疑;又,該班的課表與眾不同,該班的教師要特別聘用,造成學校行政的負擔。所以對這種班級,常引起家長的不滿、學校的困擾,政府下的規範也特別嚴格。但「讀經示範班」,並無這些糾葛。因為它只是一個教育觀念的改變,對家長對學生,是機會是均等的;對行政及經費,不必有額外的改變或增多。在不違反社會正義,也不增加行政困擾的原則下,又可以保障高品質的教育成果,政府當局應是樂觀其成的。這幾年,因為校長們都怕教育局會為難,我也曾問過某些教育局,但他們的說法是:「這麼好的構想,只要校長把計劃呈上來,應沒有不支持的道理。」不過,當我進一步請教育局主動去邀有心的校長做做看時,他們又總是說:「當今校長治校,是很自由的,我們不便干涉。」可見,如果校長意願強烈的話,是可以取得教育主管的支持的。再退一步說,一個校長最重要的目的,是把教育辦得成功,在民主的社會裏,只要對社會無害,對校育有益,校長治校是有相當自主權的,教育局之淮不淮,應不是首先要煩惱的問題。如果一時不淮,也可以為了理想,再三爭取,相信終有俯允之時。如果學校和主管單位都沒問題了,接下來,是家長。 

 

三、向家長宣導,徵求自願參與者:先預定開設示範班的年級,以及要開的班數。為了配合學校通行的「拆班」升級制度,可以一、三、五三個年段同時皆開,若一時信心不足,較方便的是先從一年級開起。年段選定後,可在上學期末或在暑期中,開家長說明會,將計劃詳細說明。徵求自願參與者,不作任何篩選。如報名超額甚多,可以考慮再開一班或兩班,如不滿額,則放棄。繼續宣導讀經之益,明年後年,應可足額。(以當前家長願望來看,超額之機率較大。) 

 

 四、教學實施:以讀經教學為主,以學校功課為輔。讀經教學之實施,依多年的理論發明及廣大的教學實務累積,己有定式可尋。即按:一、及早讀經,二、老實讀經,三、大量讀經,四、快樂讀經等之「讀經四要領」教學即可。(此是所有有讀經教學經驗的老師之共識,詳見「讀經通訊」第四十六期)。學校功課盡量由學生自力完成,如,數學與自然最不 應由 老師教,最須自己學習(數理科之教學法,可參考讀經通訊第四十四期),社會科如只讀課本是絕對不夠的,應以大量閱讀超越之,英語以英文讀經超越之。其他體能與才藝之學習,也可因讀經所帶動之智能而學得更好。 

 

五、成果預期:可以半學期或一學期考察一次。考察的範圍可以包括:第一,讀經方面,一學期熟誦經典一萬字以上。第二,體制功課方面,達到全年段平均以上。第三,班級管理方面,達到一般的水準以上。第四,如願意做其他,如「識字量」、「閱讀量」、「記憶力」、「理解力」、「自我意識」、「EQ」等測評,皆可達成水準以上。總之,所有體制內明定與末明定的所有要求,都能達到一般水準以上,而讀經是多出來的成果,終身受用。如果因為大量讀經,而影響到體制內功課的學習,成績表現不如一般班級,則可考慮停止實驗。如果因為大量讀經,而行為偏差甚於一般班級,亦應適時停止實驗。 

 

六、升級問題:此示範班最好不拆班,直到畢業,以展現最高的成效,以供教育界觀察研究,作為全面教育改革之參考。但每兩年宜徵求家長意願,願離開者離開,由其他有意願加入者補入。

 

(附記:據知,台灣己有不少隨堂大量讀經的班級,但尚未有如此之「示範班」。亦即,在體制內讀經,還完 全是 老師個人私下的變通做法,而未受到較為公開正式的承認。大陸,至少在深圳寶安區,教育局為了要落實「國學」教育,曾於今年八月間特別邀我演講,經我大力鼓吹,己有多所學校成立了「示範班」。馬來西亞勞勿區的雙溪蘭華人小學,亦為了要落實「示範班」,於今年暑期特意邀請台灣宋育錚 和陳珧華 老師去演講,本來預定要開一班,因為意願參與的人多,開了五班。可見,半體制讀經的時機已然成熟,教育界主事者不可以再猶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