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縣土城市土城國民小學(讀經課程)
【讀經小狀元】實施辦法
壹、依據校本課程計畫
貳、目的:藉讀經強化兒童語文能力,提昇良好讀書風氣,潛移默化學生氣質,涵泳待人處事基本道理。
參、主辦單位:教務處 協辦單位:家長會。
肆、參加對象:本校1-6年級學生 。
伍、實施期程:上學期十月~下學期六月(96學年度起,實施期程為每年九月~翌年六月)。
臺北縣土城市土城國民小學(讀經課程)
【讀經小狀元】實施辦法
壹、依據校本課程計畫
貳、目的:藉讀經強化兒童語文能力,提昇良好讀書風氣,潛移默化學生氣質,涵泳待人處事基本道理。
參、主辦單位:教務處 協辦單位:家長會。
肆、參加對象:本校1-6年級學生 。
伍、實施期程:上學期十月~下學期六月(96學年度起,實施期程為每年九月~翌年六月)。
小時候,我家樓下住了許多馬來西亞的僑生,他們總以南洋咖啡的香味,把我「引」下樓,然後一邊請我品嘗,一邊對我講述棕櫚林和橡膠園的故事。
錢基博是如何教育兒子錢鐘書的? |
|
|
5月9日至12日教學日誌
五月浙東,淫雨霏霏,今晨又雨,泠潔自感無味,情緒低落,肖鋒則情緒很低落、聲音很低。肖鋒這種情緒波動,在小孩子身上是看不到的,看來人一長大,或成年後,確實很麻煩,心眼打開了,煩惱有了,而小孩子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我的概念,純是一片天機,他們天性的玉盤上並不會破開一個洞,而從此越陷越大,無法收拾,而這些大孩子,卻正好如此,長大後,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小我雛形了,陷於煩惱而不拔,並隨煩惱而情緒萬變,如果不學道,不修身,一輩子都會在情緒中往復,所以,修身是最好的情緒管理,修身,才能知,才能止,才能定,才能靜,才能安。\
!
對趙升君老師講話若干問題的遺憾
全家人與讀經 文/立心
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讓我們全家受益。
我先生和我都四十多歲了,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我們小時候除在中小學課本裏讀到一些唐詩、宋詞和古文外,很少接觸傳統文化經典。雖然我們倆都上到碩士研究生畢業,但覺得肚子裏空空的,缺乏文化底蘊,工作中常常感覺力不從心。200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有幸看了臺灣王財貴教授關於兒童誦讀經典的教育理念光碟,頓開茅塞,原來高深的古代經典可以很簡單地讀和教。於是就買了教材一邊自學一邊教九歲的兒子。從那時起,經典成為我們一家人共讀的內容,是我們天天不能缺少的精神食糧。讀經典改變了我們全家人的命運。
先說說我兒子吧。
15歲的國三學生通常都在學校拼考試升學,不過宜蘭一位15歲的少女陳慧潔,從小在家自學,沒有升學壓力,讓她有時間做更多想做的事情,不但籌辦過募款音樂會幫助東非難民,最近還被邀請到大學擔任通識課講師。
熟練的彈著鋼琴,臉上充滿自信的表情,完全看不出來這位小女生陳慧潔,今年只有15歲,而且小小年紀已經辦過四場募款音樂會,更讓人驚訝的是陳慧潔沒進過學校唸書,她和妹妹都是在家裡自學,由爸爸媽媽當老師,教導她們所有的知識,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也會自己上網查。
開放獨立的教學方式,讓她比同齡的孩子有更多不同的經驗,好幾次受邀到國高中演講,表現沉穩絲毫不緊張,現在連大學教授都看上她的企劃能力,邀請她到學校擔任通識課的講師,希望陳慧潔不僅能傳授她的經驗,還把她的執行力以及樂於助人的心感染其他學生。
參加『康熙來了』錄影 有感 --嘉禾書院 楊麗主
應邀進了攝影棚錄蔡康永、徐熙娣(小S)主持「康熙來了」的節目,主題是”暑假來了父母怎麼安排孩子們的行程?”當然綜藝節目免不了會繞著正在線上活躍的明星故事而進行,我以讀經老師的身份出席(非媒體的民間人士)。
當初他們來邀約的時候,我以讀經又不是才藝課程而拒絕;,節目單位轉述來意說: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家長為孩子選擇讀經課,你可以來告訴我們究竟讀經是什麼嗎?。我心想這倒是件好事:讀經的風潮已經成為街頭巷尾的討論議題了,何妨去為讀經站台!
節目單位不斷地說明這個節目向來以幽默、詼諧、明星八卦的形態出現,請我一定要講得很淺白否則他們的觀眾群會無法消受,而且也不會對讀經有太多的探討……節目中蔡康永一見識到這些明星從才藝班學來的爛才藝直接了當的說:這樣能表演嗎?而我也果然沒能說上幾句話!
做人,說話,教育 作者:孔芳芳
又是一個新學期開始,說不清楚是什麼原因,總感覺自己即將面對和承擔的不再只是一幫孩子的英文誦讀,第一次感覺並意識到:教育是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禁為自己捏了一把汗,回想來先鋒這一年多自己究竟學會了什麼?教給了孩子什麼?
印象最深的那句話是:做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說話,該怎麼說就怎麼說;教育,該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
做人首先得做自己,然後才能去教會孩子去學會做人;說話,說真話,用自己的行動和語言教會孩子學會與人共處相處。教育,要不斷地充實反省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
人性——給孩子一種志氣
作者:韓會科
三角函數與三國演義 |
鄧鴻超﹙東南技術學院土木工程系講師﹚ |
台北市永春圖書館的兒童讀經班,今年已進入第十一年了。十年來每星期有兩個晚上陪著孩子們讀書,陪孩子讀了十年經書,這期間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便是「讀經有什麼用?」
先談談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用?
王財貴老師常說「上市場買菜又用不到三角函數」,那麼我們以前上高中時學的三角函數,又有什麼用呢?其用途僅僅是為了考上學,大學畢業後很多人是用不到三角函數的,所以三角函數的目的只是現實的、短暫的、功利的,目的達到之後三角函數就沒用了,好像免洗餐具用完之後便是垃圾了。
我們在學校學的很多知識,其實都只是為了達到考高中、考大學的現實目的。去年家中的犬子要考高中,我幫忙複習功課。打開國中理化課本,看到其中有一章節是在教原子、中子、質子、與電子。例如,基測便會考鋰原子帶有幾個中子、幾個質子、幾個電子。這個題目三十多年來,每個上國中的男生女生統統都要學,每個考高中的學生都要讀。
其實全台灣二千萬人,沒有幾個人真正用得到質子中子這些知識,但是每一個人都要在國中時學習質子、中子。對大部分的人而言,這些中子質子的知識在考完試後是無用的。
反而,三國演義是比較有用的,雖然考試不考三國演義。但是小時候讀的三國演義終其一生都可以回味,但是三角函數就沒什麼好回味的了。
楊振寧先生曾說,他小時候背的唐詩宋詞,直到七、八十歲每每都能有不同的體會。
2013年“論語一百”冬令營實習報告-- 陳桂林
師範班學習近一年了,理論知識究竟掌握了多少,其實自己心裡並沒有底。所以,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的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即使積累再多,也只是一堆死的材料。
在得知自己此次冬令營所帶的學員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以上時,心中既有興奮,也有忐忑。興奮於自己終於可以“上一回戰場”,檢驗自己一把了;忐忑則在於,以自己的年齡和閱歷,能否“鎮”得住那些長輩級的人。雖然參加過夏令營,但那時並沒有直接帶班,且面對的又是一群孩子,所得的經驗既不多,又無法適用于成人。班上的同學鼓勵說,咱們既學了這麼久的理論,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心裡都基本有數,又有聖賢智慧的指點,還會怕那些問題嗎?自己轉念一想,也便覺得多了幾分信心。
最初的幾天,學員的狀況還算穩定,無論是情緒上,還是讀書狀態上,都很不錯。相比于兒童班,成人班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紀律方面,也不用考慮會不會讀的問題。一方面,在營期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於這種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都抱有極大的新奇感,並因此而興致勃勃;另一方面,對於這個年齡層的人來說,在家庭、事業等種種牽絆之下,能夠抽出一個月的時間來參加這樣的活動,是很不容易的。他們或者是以家長的身份來參加,或者是出於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興趣,抑或從親朋好友那裡瞭解到這種學習方式,想來親身體驗一下。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他們來到這裡的過程,都免不了幾番波折。因此,他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因為珍惜,他們讀的很認真、很投入,儘管教授說,十三歲以後就沒救了。
一個多星期以後,最初的新奇和興奮漸漸歸於平淡,大家基本上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一些問題就開始逐漸顯現出來了。首先是讀書速度的問題,讀至五十遍左右,除了個別報到較晚的同學,大家對於書中的語句都讀得比較順暢了,一些同學就開始想要讀快一點。但是,由於個人悟性、讀書習慣等原因,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跟得上。這樣,就出現了矛盾;其次,對於要不要看注解,營員心中也存著很多疑惑。大部分來參加冬令營的營員,對於王教授的理論瞭解並不深,因此,當他們自覺對文本比較熟悉的時候,就急切地想要瞭解文意,儘管告訴他們不要急於看注解,一些人還是認為,這樣只讀書不求甚解,是浪費時間和生命的學習;第三,由於班上部分同學是以家長的身份,“陪”孩子一起來讀書的,因此,一旦感覺自己的學習輕鬆起來的時,他們的大部分心神就放到孩子身上去了,對於孩子的監管力度加強起來,這樣一來,就給兒童班老師的教學帶來困擾。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又自覺有家長撐腰,學習狀態反而很不穩定。而家長自身呢,心情隨著孩子的狀態起伏,整個人的狀態也不穩定,反過來又影響到孩子的狀態。
我對大陸讀經十年的回顧 海印子
前言:
十年,光陰如電,一閃而過,人事盡非,萬象更新。讀經,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教育運動,劃出了十年中國文化的心路,道出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聲。十年,大陸的讀經運動,做為推廣的力行者,有多少不可忘懷,又有多少沉浮回憶,有多少精神迴響,感慨和交集,任重而道遠,或可回首一顧。
1994年,國學大師牟宗三先生的弟子、臺灣臺中教育大學王財貴教授,振臂一呼,奔走各地,宣講兒童讀經教育,迅速得到臺灣社會的高度回應,未幾遍佈臺灣,風行而過,吹遍大陸及海外,讀經之聲遍地可聞,各種文化教育團體莫不熱烈響應。
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引進讀經教育
102-3-13 於總統府 接受 召見
林佩杉才國小階段 已熟讀背多部中英文經典 通過49段
平時可閱讀古籍如史記 資治通鑑 三國演義 西遊記 原文 每本均多回
英文小說 如 慢於偏見 及羅密歐與茱麗葉 亦可通讀無礙
讀經教學隨筆 鄧鴻超
(一)只有一本像樣的書
荻生徂徠是日本江戶時代知名的漢學家,他的父親荻生方廣是一位醫師,曾在德川綱吉手下做過事。當德川綱吉升任幕府的第五代將軍時,荻生方廣被認為是不忠的人,而被流放到現在日本千葉縣的一處窮僻壤。當時徂徠已經十四歲,那裡根本沒有學校;他沒有書、沒有老師、沒有同學,家裡只有一本比較像樣的書-〈大學諺解〉﹝以日本片假名寫的,用以解釋中國四書之一〈大學〉﹞。
2010年暑假7月18~8月18日,我參加了北京2010年相約《論語》一百”大學生大型公益夏令營
題記:
2010年暑假7月18~8月18日,我參加了北京2010年“啟發原創心靈·相約《論語》一百”大學生大型公益夏令營。近700餘人,15個班,利用1個月的時間,讀經典——《論語》一百遍……
一個月的《論語》生活即將結束,雖有離別的傷感,但更多的卻是快樂和幸福。對我而言,這不是結束,而是我生命新生的開始。
一個月,不停的誦讀《論語》,不停的讀,不停的讀,連夢裡都在讀,這種感覺在我22個春夏秋冬的生命當中是從未有過的。
一個關於英文讀經的故事--天涯在小樓
一個關於英文讀經的故事,有一點長,但記得很清楚,因為它太不普通了。那是十年前,一個叫林依奴的女孩,就快到上學的年齡,媽媽擔心孩子會跟不上學校的進度,于是把她送去接受學前的讀經教育。1996年,“兒童讀經教育”得到南懷瑾先生在大陸的大力推動,讀經教育的全球首倡者王財貴教授首次來大陸演講,便去了廈門,呂麗委老師是廈門最早受到讀經教育影響的人,她即知即行,利用業餘的時間來教授讀經,林依奴便是她早期的學生之一。
開始的時候,是誦讀中文的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後來,身為英語教師的呂老師有了雙語讀經的想法,這個想法與林媽媽一拍即合,于是,林依奴又成為英文讀經最早期的實踐者。
依照中文讀經的理念,呂老師找來經典的英文篇章,自己念一句,讓小依奴跟著念一句,但幾個月過去了,沒有太大進展,依奴對於英文還是沒有任何感覺,呂老師幾乎要放棄了,不過,林媽媽依然堅持。經過一番反思,呂老師找到自己的失誤,語言的學習,首先是聽覺的大量刺激,然後才能發聲,人類能開口說母語要一歲多,非母語的學習也一定要遵循這個規律。于是,呂老師不讓依奴跟著念了,只讓她聽,這個小小的轉變,竟大獲成功,幾個月後,小姑娘的進步神速,二年級的時候,已經能將學過的英文背得十分流利。
讀經——讓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作者:秋水伊人2004 日期:2009-1-2 17:38:20 NY~o
http://essay.goodmood.cn/a/2009/0102/17_8023.htmlprntL2
兒子十一歲,小學五年級,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以“贏在起跑線上”的名義,讓孩子上過任何一個所謂的“特長班”,“素質班”。
知道有讀經班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最初,大不以為然,覺得詩書縱然有益,但孩子跟著自己在家讀也未嘗不可,沒必要增加孩子不必要的負擔——雖然迄今為 止,兒子連我在他三歲時給他買的《三字經》也沒有完全背下來,但那些故事他已耳熟能詳,那些道理他亦能津津樂道,這已經足夠了。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讓孩子跟 班讀的原因,是因為每週還有一節毛筆字課,兒子越大,字越寫的歪歪擰擰,不成章法,讓我大傷腦筋,學毛筆字,既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有助於孩子把硬筆字 的間架結構寫好,何樂而不為呢?U
沒想到這個義務的讀經班的規矩非常的嚴格,對家長的要求比孩子還高,什麼心得體會啊,每週的家長會啊,令人望而卻步。和我一樣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入班的家長們,有的堅定了信心,為了孩子的未來,自己多付出一些不算什麼,也有很大一部分,知難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