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生感悟 (2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類現面臨一場「戰疫」,面對無形病毒的一場世界大戰,瘟疫取代了戰爭。這一波瘟疫從人類有歷史紀錄以來,沒有一場疫情影響人數這麼龐大,且幾乎沒有盡頭。台灣這幾天疫情又起,除了思患豫防之外,真的再次呼籲各位,滾雪球般的共同的業,業力或許是外境,但把自己修好絕對是叫心境,共業是外境,自我提升一定是心境,不需要因為外在的人障礙你修不修,這是我們要牢牢守住的本心本願,愿者,原心,找回你原來的心,找回想一想如何讓我們人心能共同提升。當我們不把蠟燭點亮另一根蠟燭時,請問那一根蠟燭自己會發亮嗎?進入賁卦第四爻動爻就是進入離卦,離卦的本體是發光,發光就是影響別人,這是天數,是老天布的局,在這樣的局勢更需要去引動這種光,不只照亮自己更要照亮別人,所以今年我還多開易經課,在這樣的天地循環中,在時間能力允許範圍之內,盡可能去點亮別人、影響別人,不敢絲毫有任何懈怠,想一想,此時此刻或許老天是要看重我們,不往前精進一小步,那豈是對得起老天給我們安排這一份好因緣?你的一小步可能是眾生的一大步,眾生可能因你的一心念讓他這輩子有莫大的翻轉,何樂而不為?常說德行德行,德行怎麼來的?自渡渡人而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不只獨善其身,還能兼善天下時,德行就這樣而來,希望我們共同努力,讓老天的這一道及時雨不只是下在當下,也下在每一個人已經乾枯、乾涸的心田之中。


文章標籤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講座:一場瘟疫,伴隨的內心 安止之道

時間: 2020 4 1 2 日 早上 9: 0 0—1 1 :00

地點:慈悅書院  

整理:洪吉輝       

(112031 259 26

一般人都說數字會說話 但光看這三組數字 ,可能不知道背後要告訴你什麼?它們分別代表: 2020/2/1 新冠狀病毒確診 12031 人、死亡 259 人、確診病例國家 26 個,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消減,到了今天( 4/12 )為止,確診 1699019 人、死亡 102782 人。如果 2 月份那時候有人說,這疫情不久後會變成 5 0 倍的死亡人數,一定會被當成是假消息散佈者,只是才過了 個月,這可怕的數字不只是已經出現而已,而且暫時還看不到止息的盡頭。

千金永遠難買早知道,可是聖人的智慧早早就告訴你「知道」,明夷卦之後的現象會面臨到一個很重要的生命課題「生離死別」,當下可能當成「課堂講講」,但是當這種真實感受慢慢浮現時,還真的有這麼回事 ,可有好的智慧處理面對,這真的是功課 。早上出門前收到長青易經班學員的訊息,表示越來越讚嘆易經聖人的智慧,因為讀到序卦傳這一段:「進必有所傷 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傷也 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目前現象界就是如此,看到了受傷後返家的情況。六十年難得相遇一回 老天很慈悲 讓我們這些學易之人知道易經的威力 一個年卦對現今的時勢幾乎是照著劇本演出,讓我們從中有所啟示,學易之人看到這樣的數字要有感,因為數字會呈象、會說話,這數字止於何處不曉得,我們沒有辦法先機而發,但一定要見機而作。

文章標籤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吉人 自有天相

《道德經》裡講: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上天不會偏袒誰, 但他總是眷顧善良的人。

很多人求仙問佛, 想要得到鬼神的庇護。

但其實, 在傳統的觀念中, 一個人的禍福從來不是在外面求得的, 而是要通過自身的修養獲得。

讓自己成為吉人、善人, 自然就有上天的眷顧和幫助。

所謂吉人、善人, 不一定是偉人、聖人, 生活中就存在著很多吉人, 那些行善的人, 自強的人, 大氣的人, 就是上天要幫助的吉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渡人,是一種格局;渡己,是一種智慧,渡心是一場修行

 渡人,是一種格局


何為渡人?當別人迷茫徬徨,你給予建議使人看到希望,這就是渡人。當別人經歷困難,你給予幫助使人走出困境,這就是渡人。

遇事不計較、不糾纏,凡事給他人留後路,這也是渡人。生命就像一條無盡的長河,你是過河人,但也是擺渡者。

曾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因為19世紀之前,沒有人能在進入撒哈拉沙漠後,還能活著走出來。

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終於打破了這個魔咒。一路上,隨處可見遇難者的骸骨,考古隊艱難的在荒漠中前行著。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信仰帶給您什麼?
沒有信仰,大難來臨就只剩裸奔
文/沈雁
 
武漢人在拼命逃離,河南人在拼命堵截,這幾天關於該如何對待湖北人的激烈爭議可謂熱火朝天,有人說應該善待,有人說堵截合理。而我,卻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在內心深處頓感一種悲哀。這悲哀就是:一個民族匱乏信仰,在大災大難面前,無論逃還是堵,乃至方方面面,大家都在裸奔。

要說國人沒有信仰,也不對。譬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倉廩實而知禮節,等等,就屬於數千年來的國人文化信仰。因此,武漢人逃到廣東、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情況就沒那麼糟糕。但是,到了河南就不行了。河南是過億的人口大省,但從其平均GDP看,它依然是個窮省,你讓河南人也像廣浙滬一樣兼濟武漢人,實在太難了。這就是河南人對武漢人不那麼禮遇的原因,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為了保命,只能六親不認。這,你叫我怎麼去責怪河南人呢?

注意我上面提到的關鍵字“保命”,河南人想保命,武漢人想保命,達則兼濟天下的地主又何嘗不是為了保命呢?秘密就在這裡,悲劇也在這裡,這就是國人的終極信仰:活的就是一條命。正如陳丹青的那一句粗話描繪得淋漓盡致,“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的,活下去再說”。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隻鐘已經忙活了一輩子。

有一天,一隻老鐘對一隻小鐘說:“你一年裡要擺525600下啦。”

小鐘嚇壞了,說“哇,這麼多,這怎麼可能?!我怎麼能完成那麼多下呢!”

這時候,另一隻老鐘笑着說:“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鐘擺一下,每一秒堅持下來就可以了。”

 

小鐘高興了,想著:一秒鐘擺一下好像並不難啊,試試看吧。果然,很輕鬆地就擺了一下。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小鐘已經擺了525600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抱怨到感恩!》文/洪蘭

我有個朋友是典型的「空的半瓶水」,大家都很怕接她的電話,每次聽她抱怨完,自己的心情也變得不好,要調適很久才能再靜下心來工作。

 

有一天,她到我辦公室來,在我桌上放了一萬元現金,留個字條說「給你買書去送山地小朋友」,我很驚訝,她過去是很愛計較的。

 

我立刻打電話給她,告訴她我沒有基金會,這個錢不能抵稅。她說「沒關係,我不需抵扣」,這使我更加狐疑.....

這跟以前的她完全不同,於是打電話給她妹妹,問說「令姊近來還好嗎?」她一聽就知道我的來意,告訴我說她姊姊公司最近在實施一個計畫...

文章標籤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上善如水 》

一位年輕人被搭檔出賣,痛不欲生,想跳湖自盡。

他在湖邊碰上一位觀水靜坐的智者,便將自己的境遇逐一敘述。

智者微笑著將他帶回家中,令其在地窖中搬出一塊偌大的堅冰,年輕人不得其解,但還是照做了。

堅冰搬出後,智者吩咐:用力砍開它。
年輕人找來斧頭便砍。

不料,猛烈的撞擊,只能在冰面上劃下輕微的印記,對著冰屑,年輕人氣喘吁籲的搖頭:這冰實在太硬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 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 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 為什麼? 就是四個字∼“ 德不配位” 。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厚德載物” 。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15 斤、 20 斤、50 斤的重量,那我們看這個桌子怎麼樣?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們要明白古訓“ 厚德載物” 。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 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比如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 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 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

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們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 你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老師,你講的我不相信。 那就四個字送給你,“ 以身試法” 。

過去有一句話:“ 君子愛財,取之以道” ,這個道太重要了。生死還是存亡?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你這不是惹禍嗎? 因此而坐牢判刑的例子還少嗎?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蘭/人的價值與價格

一位朋友的朋友,被先生的家人倒債,在中秋節時燒炭自殺。因為家家烤肉,無人察覺煙味,幸好孩子孝順,去同學家過節,心不安,早了些回來才發現,救得早,未釀成悲劇。只是這母親仍然一心想死,朋友拉我去勸她,我們便冒著颱風去了。

見到她時,她像破唱片一樣,反覆說一句話:「我一無所有了」。朋友便義正詞嚴的跟她說:「你怎麼會一無所有?想想看,假如我現在出廿萬買你的名譽,你會出賣嗎?」這位媽媽傲然的抬頭說:「當然不會,我就是不願被人說我是賴債的人,我才去自殺」。我朋友說:「好,那麼我現在出廿萬買你的良心,你會賣嗎?」這位媽媽搖搖頭:「不會,良心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則,我怎麼會為廿萬出賣我的良心?我若肯出賣良心,今天也不會淪落到這地步了」。朋友再說:「那麼我出廿萬買你的智慧呢?」這位媽媽仍然搖頭:「智慧是我一生努力念書學習攢下的,怎麼會只值廿萬?」

朋友說:「你看,你現在就已經有六十萬的本錢了,更不要說你還年輕力壯,有健康、有青春,這些都不只一百萬的價值,為什麼你要說你一無所有?你真是一個不知足的人,去醫院看看,多少人要用錢買你現在所有的而不能如願,你為何把這麼多好東西隨手拋?」

這時她的孩子正好買了一碗粥進來,朋友就對她說:「別忘記,你還有孩子,任何有孩子的人都應該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你是孩子的榜樣,你生下她,你對她有責任。」這樣連哄帶罵了一個半小時,我們才離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老伴」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是孩子的爹娘,如今,社會價值觀在演變,加上老年喪偶的情形也不在少數,「老伴」應該擴大為泛指可以「老來作伴」的親朋好友不再單指家中的老夫老妻
  
廣結老伴 熟齡生活更精彩~~吳娟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心一禪

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

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

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

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

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完這9段文章,沉思良久,受益匪浅,值得共享珍藏!
         
第1集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对联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自古人生最忌满,
        半贫半富半自安;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194.jpg

116720.jpg

歸零:即歸於道

零是結束,萬物之終結歸為零;零又是新的開端,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歸零是這樣一種狀態,可以暫時說是“無”,但又不完全是“無”,因為它蘊含著無數“有”的可能性。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又說:“有無相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珠不在了,佛還在呀!"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珠而聞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廟裡的老住持和7個弟子知道。

7個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覺得將來把衣缽傳給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了。

老住持問7個弟子:“你們誰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

弟子們都搖頭!

7天過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或長或短,
生活,每個人都在繼續,或悲或歡。

世界很大,人心很雜,哪能不遇到小人?
紅塵很深,人世浮華,哪能沒有煩心事?

珍惜最真的情感,感受最近的幸福。
壓抑了,換個環境深呼吸;
困惑了,換個角度靜思考。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道、是、沒、問、題 , 任意排列,都通順。

有道是沒問題
道是沒有問題
問題是沒有道
沒有道是問題
問題是道沒有
道沒有是問題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勳新著--幽默


幽默是幸福重要因素之一,多看多聽幽默文章對增進幽默功力大有裨益。
有人說中國人是最缺乏幽默感的民族。
這一點,我不同意,因為我從小發現中國人處處在表現幽默。
上中學,我的英文老師也很幽默。
最記得教「危險Dangerous」這個字。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螞蟻在地上爬時,再小的石頭都是天大的障礙﹔


 大象行走,石頭根本不在話下,大山才是障礙﹔


 老鷹飛翔,再高的山峰也能輕易飛過。 有高度的人是沒有困難的,


 因為行走的高度不一樣,做事的格局也不一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親的三碗粥》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對待莊稼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珍惜和敬畏。但是有一件事,卻讓人始終很不理解。

每次收完莊稼後,父親總會在地裡留下一些乾癟的稻穀。剛開始,以為是父親不小心遺漏的,便提醒父親。父親卻說:「別管了,讓它們留在那兒吧!」後來,後來才明白,那些乾癟的稻穀是特意為鳥雀留下的,是牠們安全過冬的保障。

父親精於耕作,莊稼常常能獲得大豐收。有一年,鄰縣因天災糧食歉收,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謀生計。

那段時間,父親總會在院子外面掛一個竹籃,籃子裡面有時放著兩個饅頭,有時是兩塊紅薯,或者是幾個馬鈴薯。

「把食物放到外面,不怕別人偷了去嗎?」孩子曾疑惑地問。父親搖搖頭,笑著說:「為了填飽肚子而伸手的,那不算偷。我們把食物放在外面,就是為了能讓過路的外鄉人填一填肚子,如果能吃飽飯,誰願意離鄉背井呀!」

有一次,透過窗戶看到一個衣衫襤褸、風塵僕僕的路人拿出了籃子裡的饅頭,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後,朝著他家的房子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