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悅書院易經班 學習心得 :2024-3-18 安於清醒的意識裡 文/嵐萱
倘若成為人,是為了追求靈性上的覺醒,那麼學習易經,對我而言是安於清醒意識裡的法。在最初進班時老師追問:「為何學易?」讓我想起赫賽⟪徬徨少年時⟫故事裡描繪雛鳥與蛋的關係,「鳥奮力衝破蛋殼。這顆蛋是這個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毀一個世界。」
學易,對我而言是摧毀現世,邁向另一處嶄新的世界。卻也像是赫賽⟪流浪者之歌⟫ Siddhartha踏進的那條河,踩進過去、現在、未來的當下的覺知。
學易,對我而言也是探究「思想」如何存在的一門學問。偶爾,在科學領域發表的各種論文裡似乎捕抓到虛幻飄渺之間閃現的靈光,偶爾地解釋了人是如何「思想」。但若細究,又會發現那不過就是一堆名詞堆砌的效果,他們說了電子如何令大腦之間不同的區塊,藉由突觸之間的聯繫而引動思考,卻還是沒有辦法讓世人了解,「思考」到底是怎麼發生, 如何驅動的。
學易可以讓我了解這些嗎?
我正走在這個追索的過程裡,期待從學易的過程尋找衝破蛋殼的能量,有機會踩進「當下」的河。最終,安於清醒的意識裡。
------------------------------------------------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年雨水節氣
在今年值逢龍年,今天(2月19日)迎來24節氣中的雨水,易經中的乾卦,其中談雲行雨施,德施普也。這句話意味著在乾卦中之龍,雲朵飄行,雨水潤澤大地,正如德行施展於眾人之間一般普遍。
龍年的來臨,象徵著祥龍飛舞,標誌著突破空間的展現。而24節氣中的雨水,則代表著自然界的轉變,是大地回春、萬物生長的象徵。這兩者的交匯,呈現出一幅祥和而又充滿活力的畫面。
將易經中的乾卦與雨水節氣相結合,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到許多智慧。首先,易經乾卦談六龍,雲行雨施的意象提醒著我們,須要有慈悲之心,像雨水一樣滋潤他人,讓愛與溫暖普遍散布。正如雲朵不分高下地覆蓋著整片天空,我們也應該不分貴賤地將善良與幫助傳遞給每一個需要的人。
其次,雲行雨施也提醒我們要學會放下執著,如同雲朵在天空中自由飄動一般,我們也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對待人生的起起伏伏。這種包容與寬容的態度,使我們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最後,德施普也的含義提醒著我們要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並將這種美好的品質普及到周圍的人群中去。正如雨水滋潤大地,使萬物茁壯成長一般,我們的德行也應該如此,成為社會的潤滑劑,促進和諧與進步。
總而言之,龍年雨水節氣所呈現的雲行雨施,德施普也的意象,提醒著我們要懷有慈悲之心,放下執著,不斷修養自己的品德,並將這種美好的品質普及於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與自然界融合,與他人和諧相處,實現內心的寧靜與和平。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大象傳
一、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卦卦象為天,天道大自然的運行是剛健不屈,恒古不變,無始無終;君子因此當效法天之行健,自立自強,自修、自悟、自覺而不稍懈怠。
二、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序卦中啟示
研讀易經序卦傳進入行易、行道階段,讓我們將有更深的啟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 經傳基本名辭說明
經傳基本名辭說明
.經傳 - 易經的內容,分為經傳兩部分.經就是卦畫、卦名與卦爻辭,傳是最早解釋經文的,有十翼之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如何落實頤養身心 --林佩蘭
現代的人很注重身體的保養,臉部的保養,所以吃得很養生,穿得也很講究。但事實並沒有因為吃了有機食物就沒有人生病,就像很多人總是表面光鮮亮麗背後確是孤寂的。是否應該重新思考所謂的養生之道還是修身養性之道。
徐老師說:今年是「頤卦」之年。因為頤卦為養,即是食,自己本身之損益,跟自己吃下去的東西,是相對性質的反應。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除了養生之外也要養性,達到身心靈的和諧狀態。想想:讀聖賢書所謂何事?引述聖人之言: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謂何事?從今而後、庶幾無愧!」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仁心做起,從自己 本身做起。從心下工夫,而非外在的表象。
我們讀經時也是在穩定自己的心靈,常清常靜就能生妙智慧。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多誦經,多看可以提升自己的心境的書。修身養性不是修行者的專利,道在日常生活中,改自己毛病去自己脾氣。凡事不要跟人家爭,凡事都要忍三分。若要生氣之前先深呼吸一口氣,緩和一下自己的心,想一下有沒有生氣的必要!不要常看惹惱的事物,因為心情的好壞都會跟著起心動念!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由此可知,說話和禮貌是做人處世的要件。頤養身心,培養內德,才能處世圓融。多結善緣才有貴人現。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學思想與中國傳統建築學環境優化
摘要︰本文從卦象、易數與陰陽合德三方面論述了易學思想與中國傳統建築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系,中國建築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源是來自《周易》,與易學思想的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建築是上古人類創造的最宏大的物質產品。它既具有遮風避雨、滿足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的實用功能,又能表達某種崇敬和信仰,以及劃分社會尊卑等級的精神功能,因而在中國道統文化中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周易》最初雖是一部占筮之書,但它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保留了大量有關我國古代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史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源頭,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學的源頭,其中直接關系到古代建築學的史料雖然不是太多,但因易學是我國古代成書較早的典籍學說,因而這些史料對中國建築的研究來說有著彌足珍貴的價值。本文以探索的態度,試圖來論述易學對中國建築的影響。
一、卦象與古代建築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道中的人格世界
壹、前言
在易經中的人格世界來看,可以分成聖人、大人、君子、小人四種,這可能是在論人格修養方面最有意義的部份,從經文中不難發現,聖人、大人乃修養最高標準,也是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聖人一辭,並不在象辭、爻辭中,只在六個卦的彖辭中曾出現過(恆、觀、豫、 頤、咸、鼎),卻多見於繫辭傳文字中。而大人一辭,在經文中共有10個卦(乾、訟、否、離、蹇、萃、升、困、革、巽)。由於聖人在經文中沒有論及到吉、凶、悔、吝,乃如佛家言跳出陰陽對待。藉由卦爻辭的探討,我們只能得知大人、君子與小人間的互動關係,並且一睹他們是怎樣在不同的時機、時勢、時代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後從中得到啟發,以重新思索並且反省我們在這一時代中的生命定位與人生課題。
大人並非只是生理意義上的長大成人,更是指具有高度發達的智慧。 在易經中的大人與君子更是有明顯之別,這種超凡入聖的德行圓滿的境界,深深影響後世的儒道二家。在《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滕文公上‧第四章》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在孟子眼裡的大人,具有最高的道德和最高的智慧,並且不失一顆純樸之赤子心,更是一個人的德行、智慧、功業發展到極至的狀態,也就是《孟子滕文公下》中“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從這裡可知儒家聖人、易經的大人都是超越名利物欲的圓滿者。
貳、易經中的大人、君子、小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乎人文--易理「時」「中」之道
《易經 》是儒家群經之首與義理之奧府,它以象、數等不同角度,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來譬喻、統括宇宙間品類萬端、吉凶禍福的各種變化現象及事理,故〈繫辭傳〉云:「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蹟,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而每卦每爻的變化情狀正顯現事物在特定的「時」所發展的階段現象。
天地萬物,曾不能以一瞬,遷流不息,如何在「變易」中以「簡易」馭繁雜,而臻通達無礙、安身立命呢? 〈繫辭傳〉云::「變通者,趣時也」〈艮.彖〉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即能審時合勢、通達行權、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時中」之道,故惠棟提出「『易』道深矣,一言以廠之,曰時中」。又中庸云:「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而《易經》全書皆「時中」之理的體現,它從趨吉避凶的指示中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時」境做出「中」適宜的舉動,以順時而動、與時偕行。因此,探求在 「變易」無常的萬事萬物中,掌握 「不易」「中道」的原則,來以 「簡易」馭繁雜的智慧寶典。以下就三方面來探研《易經》「時中」之道。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道 天命觀
孟子書中有一段故事這麼講的:孟子對齊宣王說:「假如王的一位大臣因為要到楚國旅行,臨走之前把一家妻小託付朋友照顧,等到回來後,竟發現妻子兒女遭到凍餓,這時該怎麼辦?」齊宣王馬上回答:「跟這個人絕交。」孟子又繼續說:「一個獄官不能管好他的屬下,又要怎麼辦?」王不假思索的說:「罷免他。」「那麼國家四周領土之內治理不好,又該如何?」宣王此時顧盼左右,而把話題扯到別地方去。
這段對話所引伸出來的不只是道德倫理的問題,同時也是權責要相符的處世態度,更確切的說是如何來「自我反求」,與周遭的人做合理的良性的互動。而這些行為法則必須要有一個最原生的理由來撐持,同時要有一個最終極的關懷來面向,才能賦予它的「意義和價值」。這個原生的理由與終極的關懷就是「天道、天命」,而「道德倫理」便是永生不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中國的原始宗教是「天道」觀,而儒家思想的根源是「天命」,不明白天道,便無從了解中國的宗教,不知「天命」,便無法體認儒家思想。「宗教」是「本其宗旨而為教化」,以天為宗,以道為化,天是無所不包的「精神體」,也就是上帝;道是無所不存的「法則」,也就是真理。以上帝真理來作為「宗教」的內涵與接引,摒除駁雜偏頗的極端思想、行為模式,從而進入上帝的殿堂「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易經》圓蓍之道,窮則變,變則通,有時候說不必到窮你才變,到窮才變你是一個被動者,未窮就變,隨時變,但是這個變是不是像變色龍一樣變來變去,不是。
《易經》的學問,古人就留下一句教法很重要,什麼叫作易之道,“隨時變易以從道”,你隨時變化,為什麼你要變化?因為你要追隨著道,你現在所做的可能有一點接近,但是還不夠中正,你一發現你就要變易,變易了以後更接近道,是不是絕對的完美呢,不一定。再來有一次你又發現更接近道的方法,你再變異,所以隨時變易以存道,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做,每一個人所做的都可以不一樣,這叫作“乾元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群龍無首”,為什麼群龍是無首呢?因為每一個人自己都滿足,每一個人都是一條龍,天下所有的龍合起來成為一條道,而每一條龍都有自己的時機,每一條龍都有自己的氛圍,每一條龍都依照自己的環境做最好的選擇,希望我們各位對於讀經教育是群龍無首,吉!
讀經第一個困難就是“群龍無首”對這句話的誤解,因為這句話後來被曲解,被別解,被別解成沒有一個領導者大家一盤散沙,這樣群龍無首。其實在《易經》裡面,《易經》的第一卦乾卦六爻都是陽爻,是最剛健的一個卦,是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剛健的東西用龍來作象徵,所以六爻就是六條龍,而六條龍各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環境,所以六條龍有不同的表現。但是它既然是一條龍,它就不是隨便亂表現,而人生面對他自己的個性,面對他的環境,面對他所要做的事,你也隨時都有你的氛圍。比如說你在家裡你面對父母你就是兒子,你面對你的孩子你就是父母,那麼你在社會面對任何的環境,你都有自己不同的角色,一個人有多種角色,就好像乾卦有六條龍,這六條龍不是要一致的表現,因為你在每一種場合要有他恰當的表現,這樣每一條龍都有各自的表現,你沒有一個領導者,而每個人都是當下的領導者,這叫作“群龍無首”,這叫作天下最吉的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班 心得 --涂翠梅 (國小退休老師)
徐老師說我們讀「易經」就有如站在聖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因為「易經」就是經過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四位聖人編寫而成,它的「易理」包羅萬象,所以只要讀懂易經的道理,不需占卜就能懂得如何趨吉避凶,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我現在已退休,退休後,反而在承擔維持穩定家庭生活,和些許家業的責任,跌跌撞撞、好不痛苦。由此知道自己的智慧不足,想要補救,很幸運的在社大找到 徐 老師的課─易經─生活智慧,知機無悔。我選了它從第一期上到現在第四期,沒有中斷。每次上課都是從旗山過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易經哲學的十大啟示
一、前言
《易經》被尊為中國經學中最高深的一門學問,古今中外從無有置疑者,此作品係於六千年迭經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等聖人精心編著而成,其內容無所不包,精妙絕倫,故被尊為「群經之首」、「萬經之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思考功課:人生有什麼事值得讓你堅持,始終如一?
我想到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我們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還記得我寫的是”老師”.我求學的過程, 一直到出了社會,並未選讀有關老師的相關科系,也沒有從事教學工作,但是當老師的志願一直深深烙印在心.
想想自己並不是一個始終如一的人,因為我也善變,也會喜新厭舊.但是我知道這是人的慾望像無底洞一樣,產生的變化.就像我要學好毛筆字,確沒有堅持去練習而擱置著.想要每天讀一本書,也因為忙碌的生活,為自己沒時間找了理由而斷斷續續而最後中斷了.聖人說:要立大志不要常立志.
但是我確反之.這是我要反省的第一步.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