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自學

2012/10/10 13:29

 

問91:為什麼一些兒童需要在家裏自學,這個沒有形成風氣,家長還有一些擔憂


答:也不必形成風氣,因為一個體制的建構不是那麼容易的,背後一定有強大的學理、精密的思考,還有許多經驗的累積。尤其是近一百多年來,是由西方傳來的,我們認為西方是最完美最可靠的,所以推行有年,體制的教育還是牢牢掌握了家長的思考。而且體制教育也不是完全沒有效,讓家長完全退出來,一般人也很難接受。所以我常說,只要一千個學生裏有一個人在家自學也就夠了,所以在家自學也表現了一個國家教育的多樣性,將來或許可以培養出更加多元的人才。

在家自學已經是國際上教育開放不開放的指標。美國有百分之三的孩子在家自學。中國的教育觀念跟教育制度的發展還落後美國幾十年,一步要追上去,恐怕不容易,因為國民的覺醒力沒有那麼好。所以在我期待中,只希望千分之一,我們只希望做到美國的三十分之一就夠了,我們從幼稚園到初中一共有三億的學生,這三億學生,一千人有一個在家自學,就有三十萬,有三十萬能讀經,將來國家的人才就用不完。我的期待是很小的,也希望這種期待與天下同胞共同來分享來完成,這都是為國家民族前途著想,乃至於為整個世界,整個天地宇宙著想。這理論不是我個人的,期待也不是我個人的,是大家一起的。所以這個理論是讓大家來思考來檢驗,這種實踐是讓大家來參與,暫時不能參與的人也不責備,因為時代是開放的,我們的政府是清明的,社會是自由的,人人用他自己認為最好的教育來做,他就安心了,就對得起孩子了,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要全天候來讀經。但是人人多多少少讀一點經是應該的,少數孩子全天讀經。我常常開玩笑說,有福氣的孩子才能讀經,有大福氣的孩子能夠讀很多經,你福氣不夠,想讀經還不很可能的。所以我們把道理、把案例、把期待說出來,讓大家思考討論。贊成也好,不贊成也沒關係,每個人都很誠意的做人,都按照良知來做事,依照理想來教育,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問92:為什麼一些孩子要在家自學,怎麼樣學更有效率?


答:所謂在家自學是針對現行體制,有些家長發現兒童讀經效用很大,更進一步認識到非讀經不可,而且培養高度人才必須大量讀經,所以就沒有時間做學校功課,比如一天讀四個小時以上,就幾乎不能上學,就從學校撤出來,這叫做讀經在家自學。當然在家自學的情況本來是人類教育的基本狀況,也就是說從古以來中外教育都是家庭做的,要麼是父母教,要麼是請家教,要麼集中村莊孩子,由老師來教。自從一九一七年德國要普遍增進國民教育水準,有了義務教育法令,就是家長應該把孩子送去國家辦的學校,孩子接受教育變成不僅是權利,而且是義務。後來世界各國都認為這樣規定很好,因此義務教育的情況就流行於世界,中華民族也是從民國初年開始漸漸實施。在實施早期,功效是很大的,因為有些家庭是不懂得教育的,有些家庭沒有能力給孩子教育,所以國家讓國民都受基本教育是很好的,不過,西方經過一兩百年也發現,由體制設計的一定模式,一定的教材,這樣就好像工廠裏量產物品一樣,所以人才不夠用,因此也有一些有見識的家長,他認為自己有獨特教育理念,而且他認為學校體制設置不理想,所以就自己教,在國外有一部分是因為宗教問題,比如基督教國家百姓,有些人認為要過基督化的生活,但是學校沒有這種生活,所以要在家教。另一部分是自己有自己專業,所以要自己教。在中國,我們從民國開始已經有義務教育法規,當時對於知識教育普及是很有功效,但是已經七八十年了,社會經濟基礎漸漸發達,家長眼界也打開了,有些家長也有自己教育理念,要把孩子培養得比體制更好,於是就在家自學。


自從我推廣讀經以來,我也漸漸加入讀經在家自學觀念,如果家長對讀經認識很深,我也鼓勵他在家自學,在臺灣,在家自學已經列入教育法規,不過,要經過一定程式的申請。


說到在家自學,本來就是最自然的,流行最久的教育模式,因為不管東方西方,在古老的時候都是由家庭做基礎教育。尤其中國古代政府非常聰明,所有人才都在民間培養,他只挑選,考狀元。所以古人只說教育,並沒有在家自學這個名稱,在家自學是針對義務教育而說的。義務教育的來源大概是一九一七年德國政府考慮到要增進國家競爭力,國民必須普遍有基本智慧,於是開設學校,要家長把孩子六歲送到學校,起碼教六年,給孩子教育不僅是權利,而且是義務,這叫義務教育。中國民初由政府規定的義務教育漸漸實施,早期的時候確實產生很大成果。西方一兩百年以來,發現學校教育不是最好的,有些家長認為可以教得更好,本來學校是為了教出人才,而家長認為可以教出更好的人才,這是共同的目的,所以西方政府就漸漸同意甚至鼓勵在家教育,這風氣就漸漸流行。近幾年來在臺灣也有一些家長給孩子在家學習,有些是因為宗教的關係,但大部分是為了家長有特別的理想。自從我推廣讀經後,家長發現孩子讀經越多,效果越好,有些家長也問我能否在家自學,我就開始推廣讀經在家自學,自從這樣推廣,自學的人數是以讀經最多。這也有幾種模式,第一是家長自己教,他要有教育觀念而且扮演好家長和老師的角色,也有為了教自己孩子,他去找鄰居親戚的孩子,五六個,七八個,請一個老師來教,也有是知道讀經重要,他自己開一個地方,也有人送來讀經,有些走讀,有些寄宿,這樣的設立越來越多,我們就統稱為讀經學園或學堂,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讀經私塾,但是和私立學校不一樣,私立學校觀念和模式還是體制的,但是在家自學就完全不同於體制,不過教育的理想是一樣的,就是培養人才。我認為怎麼教能培養人才就怎麼教。現在政府開明,鼓勵社會多元,我們也宣導家長對在家自學不要有什麼異樣眼光,因為去學校和在家一樣進步,尤其在家自學有一個優勢,因為學校功課很容易瞭解,也可以兼學學校功課,所以一般在家的孩子,他的課程安排是:以讀經為主題,為核心,但是也需要學些其他的東西。
我認為讀經之外,第一層必須學的是體育,就是身體活動,但是我建議是中國武術和印度瑜伽;第二層,如果有時間精神,就閱讀,廣泛閱讀,讀經孩子都很喜歡課外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的知識量增多,理解力就強;第三層做學校的功課,讀經孩子能力很強,所以不用教他自己就會,這樣他有一種自我滿足感,所以有時候老師還要限制他,學校功課變成令他高興的學習,甚至可以做獎賞來用,你要讀書好讓你做學校功課;如果再有精神,就學一些才藝。這就是在家自學一個功課安排,我並沒有很明確設計規矩,你一定要用多少時間做什麼,但有一個基本法則,你去調配。那麼,有的學生就真用四個小時讀經,三個小時中文,一個小時英文,六個小時呢,就是四個小時中文,兩個小時英文,其他時間再去調配,總之除了體育之外其他可有可無,比如閱讀,一般人認為很重要,其實對讀經孩子來講,他是喜歡讀的,但讀書的時間不可以壓縮到讀經時間,如果簡直沒有時間讀課外書了,不讀也可以,因為他讀經多了,能力很強,兩三年後,讀很簡單的書,本來花一個禮拜時間讀的,現在也許一天就讀完了,甚至不必讀也可以,那些童話讀來做什麼?總之,凡是不能夠大量增進人類智慧的東西,都用很少時間精神去學,或放在以後在學,所以在家自學的孩子每一天都在長進,而且是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問93:我知道您推廣讀經,臺灣高級長官您也見過,我想知道他們什麼態度?


答:這是當官的人一般的態度,就是恩哈,(那您呢)我就繼續做。(您走過大陸很多地方,支持的多,還是反對的多?)凡是遇到我的,幾乎都支持,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支持都是因為沒有接觸過,沒有聽過我的演講,沒有聽過理論,他想當然耳,一聽到要背古書,一下子就氣急敗壞了,這是很無奈的,(就改變教育體制,大陸和臺灣哪個更開放些)就我的聰明,我應該說都很好都很好,(笑,以後您還會為這樣的問題和他們交涉嘛),當然,我雖然不很主動,但一有機會我還是要說一說,不管對誰,不管是對百姓,校長,老師,官員還是中央領導,這是知識份子的責任。(您怎麼理解他們的態度)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既定觀念,他們都是有學問有地位的人,他們對自己觀念的信守比一般人堅定,而且他們沒有時間好好瞭解你在說什麼,所以基於外交禮貌聽一聽,其實沒有聽進去的,所以只要他們不反對,我就很感激了(以他們智商來說,應該很快就理解)他們沒有時間聽的,就是聽的哪一段時間,心思也在別的地方,所以他們是沒有瞭解,不是不支持,我就好幾次跟臺灣政府當局說現在讀經在社會上已經很流行,有很多成果,是解決教育問題最好的方式,我們願意把十幾年推廣的方式奉獻給政府,教育畢竟是政府大計,要比較快的讓國家解決教育問題,一定要政府支持,我三番兩次的建議,得到的就是哼哈兩字的回應。這也是意料之中,我也不意外,我也不失望,人間世本來如此,如果你有任何妄想都是自己不瞭解。所以只要瞭解了人情世故,就能坦然面對,你認為他們很奇怪嘛(他們也很有學問的,)正因為他們有學問,往往堅守自己的學問,就不會再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尤其我的意見差得哪麼遠。(有學問不是要心胸廣大嘛)本來是這樣,但那是一種理想(等這些孩子長大了)是的。


問94:在家自學教不下去了,孩子厭煩了,有什麼辦法?
答:據我所知的,其實就是有跟我保持聯繫的,隨時有問題都提出商討的,這種在家自學的地方往往越辦越盛,學生越來越多,家長越來越高興,沒聽說哪里辦不下去的,不知道哪里辦不下去,辦不下去一定有理由,他一定沒有按照我的建議來做。不是說不按我的建議就怎麼樣,而是如果我的建議是道理所在,他不按照道理,當然教不下去。所以如果他教不下去,就把讀經理論再想以遍,一定是哪個環節出現差錯,甚至是大差錯,就是不瞭解,按照自己的想法,摻雜不成熟的理論。


問95:有些家長擔憂,在家脫離社會屬性,會不會沒有交往能力?(問這個問題的家長,他的孩子只是一個人在家裏,擔心失去競爭力)

答:就是合群性。首先這樣看,第一點,在家自學也不是離群索居,家庭也是有相當開放性,家庭來往的不是人嘛,也要和人來往。再如果是一個班,有十幾個孩子,他就有同儕,來往的家長也都是人啊,尤其是我們說群性教育,就是合群教育,什麼叫合群教育?一個人要他合群,其實要啟發他的良心,有良心的人就能合群。所以群性教育不是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就合群了,我們的學校不是這樣嘛,他們合群嘛?臺灣的學校不都是群體生活嘛?臺灣立法院合群嘛?所以群性教育是合群的教育,不是群體接受教育。
在臺灣也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家長跟他提醒,你的孩子必須有朋友才好,他就去問孩子,你自己在家裏一個人讀書,你都沒有朋友怎麼辦,孩子說,我有啊,他家長說誰你朋友,他說子路啊,子夏啊,子貢啊,我們都是朋友啊,杜甫是我爺爺啊,李白是我叔叔啊,他怎麼沒有朋友呢。他一有機會,還是出門的啊,出門和鄰居在一起,不是群體嘛,而且他不是被關起來,他偶爾也去學校,他的同學反而跟他很好,他也對同學很好,所以要保持人的溫暖的悲憫的心,仁慈以及同情的心,這樣他在自己獨處時,不會感到孤單,與人一起的時候,他能夠與人溝通良好,體貼別人,這樣就是有群性的人,所以一般人想太多了,一談到在家自學就只有一個人,其實人是活的,他也會走來走去。


問96:老師非常感謝,不僅感謝您這樣辛苦,這麼忙能接受訪問,我更感謝能近距離的接近這樣一個...最後請為我們的訪問做一個結束。


答: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就是我常講的,讀經的孩子是有福的,讀經的家庭是有福的,讀經的社會是有福的,讀經的國家是有福的,讀經的世界是有福的,我祝福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祝福我們的國家,祝福這個世界!


問97:無論這個孩子是否讀經,一般家長對於數學都是憂心忡忡,您怎麼在讀經中解決這個問題?


答:數學教育是我們吸收西方文化以來,一直成為東方各個國家很頭疼的問題。數學怎麼教?其實我認為數學是很簡單的,數學是人類心中本有的東西,我們不過把心裏早知道的道理,一層一層發掘出來,這樣就能成就數學。東方人教數學哪麼辛苦,學科學哪麼辛苦,一百多年了,還是趕不上西方,數學這麼難嘛?本來人心中的東西,為什麼這麼難呢?我從教育的立場來思考,發現不是數學難,而是對於數學教育的本質沒有把握到。我們違反了數學教育的規律,所以非常用功但是沒有成就,白白浪費了他的生命,白白折磨他的心靈。
數學要怎麼教?我就說,也是跟讀經的方法一樣,或許說,跟所有做人道理一樣,就是該怎麼教就怎麼教,順著他理解能力發展,引導他發展。注意引導這兩個字,我們國內的教育就不是用引導的方式,而是用強迫的方式。強迫本來聰明的孩子,強迫他不可以聰明,強迫本來不聰明的孩子,你一定要聰明起來,結果大家都受苦。其實數學教育有他的規律,而西方把握到規律,就是數學根本不用教,要教就隨便教一教,要學就隨便學一學,他們就成科學國家,那不是得了便宜有賣乖嗎,我們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嘛。(笑)
至於怎麼操作,我認為很簡單,不要障礙孩子的聰明,但也不催促他的聰明,他能做的時候,讓他做,做到哪里算哪里。數學是邏輯的表現,而人類邏輯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是隨著年齡發展的,所以到某個年齡就有某種成長。有些天生就比較聰明,順著他的生長就日漸生長,有些不聰明的孩子,他也在慢慢發展,數學要注意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怎麼做呢?就是從兩歲三歲開始,就教他一點,比如數數,就讓他數,數不來,沒關係你就等著,兩三歲的孩子有的從一數到十,有的從一數到一百,有的不行,不行的孩子你不要緊張,你就等著他,一年以後他就會數了,差一年能差多少呢。一年以後還不行,兩年以後他肯定會數了,為什麼要哪麼急呢?急有用嘛?兩三歲這樣,四五歲這樣,五六歲都這樣,你會數數了,你懂加法了,引導他思考,讓他回答,他能夠題目就讓他做,能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以不教為教,讓他玩數學。到小學有了教材,建議小學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就讓小朋友會做自己做,他會做自己高興做,不會的也白教,所以數學是不必教的,誰教數學誰笨,而且把孩子教笨。因為那個會的你還教他,他不得前進,不會的你硬教他,他就心生恐懼,所以都笨,因此我們的數學教育是把孩子教笨的教育。怎麼看到他笨呢,他到三四年級就可以看到,因為普遍一二年級孩子百分之八十數學都九十一百分,因為那時候從零開始,他有了理解力就很容易瞭解那時候的數學,但老師全班一起教學,對於聰明的孩子,就限制他,不讓他成長,還沒有成長起來的孩子,就逼迫他,讓他一定成長。所以我們做法很簡單,大家放輕鬆,瞭解人性,瞭解兒童,瞭解個別差異,讓每個人依照自己的能力去做數學,做到哪里算哪里,這樣幾年之後我們就有數學家,就有科學家,而一般趕不上功課的人,他也可以照常過日常生活,而他學習歷程中沒有多少挫折,他對於思考就有興趣,這就是一個會思考的民族,一個民族都會思考,其中必然產生數學家科學家,這樣我們的科學才能趕上世界的水準。
(到現在我小學一二年級數學我都不懂,我是說應用題,這個管子多少水,那個管子多少水)
我出個提給你做,有一個水池,東邊水
(我的孩子問我時,一頭霧水)
如果應用問題,往往不是你不會算,往往你不知道他在問什麼。你會不會算是數學問題,你知不知道他問什麼,這是語文問題。(可是我是語文課代表)那你以後把題目念三遍,看知不知道,不知道再念五遍,念十遍,列出方程式,你就能算了,因為加減乘除你會吧(乘除比較不會)那沒關係,你這樣的年紀,讓一個會數學的人來給你補習,一個小時你就會了,所以小學不會的,初中再學,初中不會的,高中再學,但是現在國家的教育思想有太過急切的情緒,認為要我們的國民快速趕上西方,就必須用強大壓力做最困難的問題,就是比西方科學國家困難三到五年,這障礙了他的思考興趣,摧殘他的思考力,所謂培養出一批不會思考的國民,我們常常罵我們國民不會獨立思考,原來是我們的教育把他教壞了。真正的科學國家知道數學和科學是要靠思考解決問題的,而思考是以徹底明白為標準,不是糊裏糊塗教他做很多題目,叫他應用公式,這個思考是每個人心中的事,你不可以強迫他,你只能引導他,所以政府的數學教育思想要改變。再來,老師和家長才可以放鬆,因為教的好教不好都沒關係,成績好不代表成功,現在不好不代表以後不好,同時,一個人成功不需要哪麼深的數學,那是做數學家用的,不是生活用的,我常說,我們去市場買菜,沒有人用sin、cos來買菜,他也照常過很好的生活,最重要是能夠思考,喜歡思考,而不是每個人都做那麼深的數學,所以讓所有人做那麼深數學,中華民族永遠不能成為科學國家。


問98:對那麼多反對的聲音,如何來面對?


答:如果有人真的很反對讀經,我就覺得很安慰,什麼教真的反對?我們讀經是關心教育,真的反對的人是為了關心教育,他怕把人教壞了,所以他才反對,這種人是有熱忱的,對教育有良心,凡是有熱忱有良心的人都是好人。但是,如果這些人反對讀經,是讀經真錯了嗎?還是他不瞭解,他心中有自己一套對讀經的想法不是我們的想法,他以為讀經就是他想像的那樣,他怕這樣會障礙孩子,這是有良心的,所以我尊重他。但是我奉勸他,為什麼不拿出知識份子的誠意,開放一下心胸,先把對方瞭解清楚再來反對。所以他是有熱情但是不真誠,學術的真誠是先瞭解對方才來批評。
有些人呢,不是為了教育的良心,他是為反對而反對,凡是跟他不一樣的閉著眼睛就反對,他從年輕時候就反對這個世界,這種人叫瘋子,你對瘋子有什麼辦法呢,我們就付之一笑。所以沒有人能反對讀經,如果真有人反對讀經,他反對的對,我明天立刻改善。所以我不是要堅持讀經,我也不是剛愎自用,也不是自以為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反正教育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凡是關心教育的人都該這麼想,誰能提出讀經教育的缺點,不合人性,不合教育理論,不合兒童心裏,你提出來我馬上接受。如果有人反對讀經,我是高興的,因為他可能成為我的老師,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有這樣的誠懇,來真正瞭解讀經後來批評,我非常失望。


(這些人對你的勸告有效用嘛?)


沒有一個是讓我做參考的,都是八股,都是五四以來的八股,都是西洋的八股,都是一偏之間(沒有人轉化觀念嘛?)轉過來就不會批評了(我是說在您勸告之下)有,有的本來反對,後來支持了,支持了他就努力協助推動,所以我相信人性,我相信真理,我相信良心,我相信知識份子,所以我相信讀經會越走越順利。


問99: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一直在家讀經,將來會怎麼樣呢?
答:所謂在家讀經只是大量讀經的意思,你在學校也可以大量讀經,比如說我們一些學校知道讀經的重要,他用大部分時間來教讀經,你就不必在家讀了。大量讀經可以培養更有學習能力,有心胸志氣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就前途廣大。當然我們也要做一些培養,怎麼培養,我的計畫是,十年讀經,十年解經,十年立業。比如三歲到十三歲,他用大量時間讀經,能夠背誦三十萬到五十萬經典,包括中文和外文,甚至更多,到十三歲以後,理解力發達,就可以解經了,對於背過的經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章每一節統統深入其中,他就具備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後給他古今中外所有學術代表著作,給他知道人類有多少學術成就,讓他了然於胸,他就可以縱觀全局,成為他獨到見解。而這不是他的主觀,而是基於人類共同智慧,凝練出人類新的文化方向,這樣就能貢獻給我們的民族,甚至全人類,這叫做時代的人才,世界的人才。到了二十三歲,讓他去遍訪名師,讓他去名山大川,歷練人生,到三十三歲,成熟,成為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先的人才。


(教改可能要很長時間,家長希望您給一個合理建議)


在家自學可以家長自己教,可以請附近鄰居親戚朋友孩子一起來,也可以開一個私塾,天下願意學的孩子一起來,模式很多。有的人加上一點自己的意見,不一定只有讀經,這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他有一個總原則,就多讀經,其他是可以有不同變化的,我提倡私塾的觀念,是一個總原則,沒有標準模式,所以個人可以自己設置,自己推行。我也希望天下私塾可以交換意見,共同尋求更完備的模式來實施教學。我們正在做這樣的建議。


問100:您一直在強調有生命那一刻起就應該胎教了,那應該怎樣進行呢?


答:我們凡是進行一種教育,都要知道他的道理。胎兒能不能學習?如果他不能,教育就沒有效果。古人有胎教的說法,我們不信了,不過西方也有研究成果,胎兒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因為他的心智正在成長,他從腦神經發展說起。所以至少在腦神經發展上我們應該做胎教,何況他還有性情的培養呢。我們先瞭解腦神經,腦神經要依靠訊息的刺激才發展,而我們人類接受資訊有五個管道,眼、耳、鼻、舌、身、接受色聲香味觸的資訊,在胎兒時期,眼鼻舌身都不起作用,只有耳朵,聽覺起作用。因此我們教育管道非常簡單只有一種,就聲音。要用什麼聲音呢?我們說用豐富的聲音可以刺激精密的腦神經發展,用優雅的聲音可以陶冶他的性情,所以給胎兒的就用豐富而優雅的聲音。大家就去自己選擇。如果不會選擇,我建議有三種,第一種就是天地宇宙的聲音,但是我們現代人類已經漸漸遠離天地宇宙,幸而我們還有第二種,就是天才的聲音,表現為音樂,被稱為經典而流傳千古,叫做古典,這就是胎兒最好的教材,第三種就是經典誦讀的聲音,經典就是好的文章,所謂抑揚頓挫,父母念是親切,音色好的人念是優美,可以同時給他聽,二十四小時。家裏有人懷孕準備兩架cd機器,一架放古典音樂,一架放經典誦讀,放在不同地方,聲音可大可小,以小為好,早上按一個play一個replay,因為聲音都是天才的聲音,我們就正在教孩子稱為天才,這樣聽十個月的聲音出生的孩子,已經在各個地方有這種案例,我們稱作讀經寶寶,凡是讀經寶寶就不一樣,相貌不凡,很好養,不哭不鬧,越長大越表現他的聰明,越有氣質。所以我常到各處去,都請當地人一定要推廣當地胎兒教育,讓以後所有出生的嬰兒都是讀經寶寶,這種孩子幾乎不用教,他好學成性,他聰明絕頂,他性情溫和,學校裏面免除許多教育困難,我們國家以後就出現許多人才。


一個孩子如果出生了,眼睛張開了,就可以有第二個管道的教育,看越豐富越優雅的圖畫、顏色。一種是天地宇宙的景色,所謂鬼斧神工,再來就是人類永垂不朽的名畫,戲劇,舞蹈,看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讓他在三歲之前聽盡世界名曲,看盡世界名畫,打下他一生美感基礎,高度鑒賞能力,精密的頭腦,溫和的性情,就步上人生康莊大道。


至於讀經,初生後繼續聽,到他能夠看字,能夠跟著誦讀的時候就可以讀經了,教他認字,認字就能閱讀,就開拓了心靈廣大世界。這是我稱為讀書的生涯規劃,從胎兒開始,到出生,到十三歲,以讀經為主,以吸收為主,以涵養為主,十三歲之後才開始去理解,開始去融匯貫通、發明創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