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孔廟 簡介
台南市孔子廟 建築特色
【 台南市孔子廟 建築特色之一 】
|
|||||
三百多年來,孔廟歷經數次重大整修,歷史性風貌逐漸發展,至今成為府城台南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組群,列為一級古貴。現今台南市孔子廟之空間格局,在東側立有泮宮坊,南有泮池。泮宮坊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始立,蔣元樞理修,為仿木構造之石坊,泮池為圓形,與庭園相接之牆上嵌有「思樂泮水」石碑。
泮池之來源是因孔子廟與地方官學合稱學宮而來,若以天子之學辟雍相對於中央國子監,地方之學宮就相當於諸侯之學泮宮。辟雍環繞以圓形水池,泮宮則繞以半圓形水池,所以孔子廟會設有一半圓形之泮池來紀念此事。廟界以東西大成坊為入口,東入口前牆面嵌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設立的「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碑,東大成坊上懸「全台首學」四字,現為孔子廟之總入口,西大成坊僅臨忠義國小校園,平常不開放,庭中古木參天。
|
|||||
【 台南市孔子廟 建築特色之二 】
|
|||||
大成殿之空間相當接近一正方形,面寬與進深同為三開間,正面柱間為鏤空之扇門窗,屋頂形式則為重簷歇山屋頂,其正脊中央為九層寶塔、西側護之以雙龍,雙龍兩側則為通天筒(又名藏經筒或藏書筒),其為孔子廟建築專有之裝飾。此飾物之來源,一說為宋儒朱熹因感佩孔子之偉大而設,另一說則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為保護經書而設,後人紀念此事而加以模仿。屋頂上另一種雕飾則為成排位垂脊之鴟鶚,其本為凶惡之鳥,但因受孔子感化而馴良,後人因紀念此事而將原有一般廟宇中常見之仙人走獸代之以鴟梟。兩側山牆亦有鐵剪刀構件。 府學以入德之門為入口,明倫堂為其主體。入德之門,面寬三開間,中央為燕尾,兩側以馬背收頭,牆面粉白。明倫堂亦面寬三開間,前有一類似拜亭之緩衝空間,內觀似捲棚頂,外貌則為歇山屋頂。明倫堂本身則為硬山燕尾屋頂,堂內中央懸有清乾隆年間楊開鼎所書「明倫堂」匾額,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察台灣御史楊開鼎所題。其下為一牆屏,上有趙孟頫所書大學章句。兩側牆壁則為仿朱熹手書忠孝節義四大字。室內牆上嵌有「台灣府學全圖」碑及「臥碑」,前者為孔子廟圖說,後者為校規條文,極為特別。
|
台南孔廟
台南孔廟又稱文廟,建於明永歷年間,是全台最早的文廟,也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辦學府,故有「全台首學」之稱,今已列屬一級古跡,孔廟廟堂文物眾多、殿宇恢宏,不愧為文廟之宗。
這座孔廟是由鄭成功部將陳永華倡議修建,歷經數次修葺,廟門以一「全台首學」金字橫匾作為登堂之階,雄渾醒目的筆力,益增莊嚴肅穆。建築以主祀至聖先師孔子的大成殿為主體,大成殿無柱子及迴廊,而以伸出厚牆的挑梁插栱支撐,殿梁懸有多方前清諸帝的欽賜御匾,備極尊榮;兩旁東西廡則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歷代先儒先賢神位,兩側毗連禮器庫、樂器庫,古代形制禮樂器皆妥為保存,以供祭孔之用;正殿之後為崇聖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鯉等先達賢儒,建築形式較為古樸。
大成殿前方是欞星門,欞星門東為節孝祠、孝子祠,西為名宦祠及鄉賢祠。另一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即明倫堂,堂內正牆嵌有趙孟頫體書法「大學」全文,十分珍貴;文昌閣位於明倫堂後方,樓高三層塔形佈局,為孔廟最高建物,奉祀文昌帝君,並作為藏書之所。欞星門外有圍牆隔開廟(大成殿)、學(明倫堂),圍牆東西辟有禮門、義路,意為遵禮崇義的夫子之路,即修德進業之道,而今圍牆傾頹,現僅剩兩道門扇佇立前庭;大成門前有一方半月形的泮池,乃依古體形制闢建,往昔士子若中秀才,到孔廟祭拜後,可在泮池採摘水芹插於帽緣,以示文才,而今科考已廢,泮池湧泉噴流不絕,與庭前綠蔭連成一片,成為遊客、民眾徘徊流連之所。
此外,東大成門旁有一塊「下馬碑」,為康熙年間奉旨設立,漢滿文對照,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以示對萬世師表之尊崇;門外尚有一泮宮石坊,為乾隆年間重修孔廟所築,以壯大規制,表彰孔子之學,石坊因南門路之闢築,與主體建築分置兩處,蒼勁牌坊矗立一旁,見證時代的變遷與物換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