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 回覆有關讀經之問題

2012/10/09 10:00
 

這篇文章最後由智楷在 2012/10/08 09:42pm 編輯]

©

緣起:看季謙先生的網路回覆文字,常常有字字珠璣之感。常話說,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今籍重新彙編三大冊的回覆集成的因緣,陸續摘抄先生回復中的重要文句,以饗同好。>W

 

季謙先生讀經教育網路回集成類編 學習筆記 < span=""><>

 

一、關於讀經教育問題的回復及其本身

 

1、所有問題其實皆已在讀經說明手冊中解決,--我是通想了所有問題而後寫手冊的,所以並沒有一個問題留下來。--後來我對所有問題的解答,其實都是那本手冊之發揮而已。因此,有人把手冊看了三五十遍,甚至七八十遍,他就全無問題了,而且可以替我解答他人的問題,答案都是不謀而合的。

 

}g@ ——因為問題是人發的問題,只要是人發的問題,不管如何多變,必定有其路數,而那些所有路數都從同一個根源發生之,也必從同一根源解決之。古人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也。n

 

2、我常思考,認為提出類似疑難的總根源其實是起因於對讀經教育的不夠理解。因此,如要解決這些疑難的最佳方法,也就在於:讓他清楚整個讀經的意義,甚至要讓他明白整個教育的本質才行。

 

kf 3、莊子提出一個止息爭端的好辦法,叫做〔莫若以明〕。所謂〔明〕,以我的理解,即是能跳出自己偏見之外,平正地站在兩端之上,通觀兩端,明知其所以爭,既知己知彼,而其爭便息。

 

4、 經典內容與當代觀念的差距問題fY3

f

pc經典內容與當代觀念的差距問題。這其實是個假問題,是一個不懂何謂讀書的人才會發生的問題,如真讀書人就不會有此問題。如這裡還有問題,那他真的沒有一本書可以讀了。因為讀書的意義在明理,而一方面,理常是以事來表現,不要說古事多已過時,即使是今日美國的事,也不合我們直接套用,須有些轉換,轉換之機竅就在〔因事明理〕,心思愈活的人,愈能從別的時空之事提練其中永恆之理,而運其理於目前之事。另一方面,讀書愈多,積理就可能愈厚,也就愈有明理用理的能力。讀經,一方面選擇涵理最富的文章,一方面鼓勵多讀。涵理富,則精華著多,讀經多,則所積之理厚。若經典中有不適之處,皆可因其認理之明心思之活而運化之。

 

5、凡是讀經教學的老師,本來就應自己相當瞭解讀經的意義,而且要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就要向家長說明清楚,愈清楚愈好,將來愈沒問題,並且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又要用許多理論短文或案例加強宣導,瞭解愈深,就愈無疑問。支持的家長愈多,家長間互相影響,問題也會比較少。H

.!

 6、教育,本來就是該怎麼教就怎麼教;就如同做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天不變,地不變,道不變,人性亦不變時,天下是沒有新鮮事的,尤其讀經,千秋萬世,總是如此,更不應有什麼新意的。

 

7、教育的本意是贊天地之化育,是一種責任,一種期待,一種智慧的方向,而不是功利的數學的計算。即,只是這教育大體是明顯的向上的向善的進步的,即是好的,即是可取的。.

 

8、天地人生,還是有困頓的。所謂「德行恒易以險,恒簡以知阻」。這些阻險,是在天地演化,人生實踐的歷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事。然而,排除阻險的智慧和力量,還是來自于原初易簡的誠意和信心。

 

9、終極答案@

其實,因為有關讀經教育的問題,現在還在起步宣導階段,而讀經的理念既發自王財貴,以我所知,他這個人又對文化教育問題,知其事關重大,是以常懷戒慎恐懼之意,日行三省其身之功,信口不敢開河,應問猶如扣鐘,故出言必持之有故,立意每斟酌再三,當然說來理既直而氣亦壯,好像「得理不饒人」,其實是「一個理字三人抬不動」,縱千萬人也抬不動。所以才有「終極答案」之假像也。0
 
] 10、宣導:=1 在讀經推廣與文化復興之道上,我也時時希望有更多如王財貴者出現,則我有如「千手千眼」矣。我更希望有許多超王財貴者出現,則我不僅會「服善」而從,必以之為師也。必至此境地,而讀經志業與民族文化方有真正遠大之前途。"
 
11、宣導:

 

先儒:凡我不能感人,皆我誠意未到。16b "有關反對讀經的問題,於今自處,只有宣導再宣導。畢竟讀經之法已沉寂將近百年,而今日之讀經,又有不同于古人者,讀經理論雖不複雜,但也須深入一番才能瞭解。故吾人推廣讀經之首務,是一再加強宣導,相信反對讀經的人將日漸減少。

 

12、所謂「打稻草人現象」,即自己結了個稻草人,而後私下無情加以攻擊,當然很容易就把稻草人打倒了,而在一旁高興地慶祝,還責怪對手為何那麼脆弱呢。這是一般人間乃至學術界常見的事,不足為奇。(這是人類常犯的迷失之一,因為有一種劣根性,不願多方考察,而慣一意孤行,這乃是心靈怠惰之表現。若深刻反省,你我平日也常犯此病呀,可為大戒!)5X

C

13、凡人聽命,君子立命,不盡義則不能知命之所在而立之。E!??L7故君子之立命,實即「造命」,倡起風氣是也,_易傳:「撓萬物者莫疾乎風」。曾國藩解之雲:「風氣既成,雖有大力,莫之敢逆。」端在吾人盡力耳。@

 

 14、先儒:凡我不能感人,皆我誠意未到。9

有關反對讀經的問題,於今自處,只有宣導再宣導。畢竟讀經之法已沉寂將近百年,而今日之讀經,又有不同于古人者,讀經理論雖不複雜,但也須深入一番才能瞭解。r故吾人推廣讀經之首務,是一再加強宣導,相信反對讀經的人將日漸減少。C6
B4©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 15、於讀經理論愈熟者,愈有說服之力,故希望朋友們多多熟悉理論及各種疑難之起處以及其回應方法,若方法用盡,而尚不能解其惑者,吾人亦可以無憾矣。(

若理論不熟,自己都一知半解,遇難便倒,則是自家應反身自修也。能救一個算一個,天下之人固不可救盡,但亦不可輕易放過一個,一個不放過,天下亦當下即已救盡也。

 

 16、我不是「碰壁多了,理論才成熟」,而是成熟了,明知道會碰壁,才去踫。果然,不出所料,四面踫壁。但亦不出所料,我沒倒,倒是壁一面一面漸漸倒了。只因壁是假的,中庸所謂「不誠無物」是也,而我是真的,所謂「誠者,物之終始」是也。……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演天地人類之全史,讀一通,何止曆五千年之吉凶悔吝,練數萬里之得失成敗?若需處處踫壁然後成熟,你有幾個大頭?i0zO©

 

$ 17、類似這種問題,歷來已是屢見不鮮。而解答這些問題的方法,有好幾種,在我還沒開始出來推廣以前就都預備好了(不然,如自心尚有疑惑,怎可言推廣?又,遇事便倒,如何推廣?)當然,最好的方法是不作答。因為有時愈辯愈麻煩。e我一向的自我勉勵是:只要我們一直誠懇的推廣下去,久之,讀經的人愈多,讀得愈久,社會的文化氣息愈濃了,提這些問題的人就會愈少,提問的口氣也愈會客氣些。原來,社會已經愈來愈祥和了。到了沒有人再提這種問題的時候,世界就大放光明了。.

 

 

©全球18、如果可以言處不言,終會妨礙不可言者之了悟。此「教」之所以必須也。當然,凡有所「教」,必有所言,凡有所言,必有所限。然無限必待有限而顯,若有限之言,說者以理,而不以己見說之,聽者亦以理,不固執以著之,則有限正可指顯無限,所謂以指指月,則有限之言無過也。

mjm©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m1D 19、吾人看人言論,但看其是否合理,若合理,則不但不礙人性,正可協助啟發人性。而且「以教定宗」的目的,正是欲令眾生之思考皆歸理性,以保證漸次走向最終不可說的真理之宗也。若無言說以辨解,無辨解以端正人之思考,則將人各一意,雖雲人性相通,終不相通也。Q

 

 

20、吾此篇所講,正以「人性」為最後之「宗」,故雲大判教也。……判教之主要目的,不在「判別」引起紛爭,乃在「判攝」而各歸正位,各歸正位,則各得其所,說之者,受之者,皆如理如實,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互相尊重,而天下太平矣,未必人人皆得統一之信仰也。&故群言不怕淆亂,只怕吾人於淆亂中,失其主位,不能辨析而善自取也bFG©

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qhyn6 21k所有可能的質疑,我都曾想過了,都曾預先自己設問並且解答過了。到現在為止,我真還沒有遇到我沒想到過的問題。uB因為他是人,我也是人,我當然可以預先思考到他的思考,而如果我是先行者,我沒有比他笨太多(不必一定要比他聰明),他的思考基本上不會超出我的思考之外。!ts&K\當然,他也可以這樣想:我是人,他也是人,他當然可以不用讀我的理論就知道我是怎麼想的,我那樣想一定會出現什麼樣毛病,於是他可以憑空指出我的毛病。不過那必須他比我聰明十倍百倍才行,因為我數十年來,念茲在茲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我從年輕(二十歲)時起,就要求自己要以[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的模式進行思考——我稱之為立體的思考,整體的思考,靈動的思考。而批評我的人,卻未見得比我用心,而且他的年歲也比我年輕很多,所以他的思考常常只是片面的,淺層的,而且他所疑問的答案老早就已擺設在那裡,他不知道而已。縱使沒有完全符合其疑問而作答,只要稍微推一推,真的是思之可解。——因為我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我所說的,其實只是個立本知止的方向,其它是各人自由的。如果不揣其本而欲齊其末,膠柱鼓瑟,刻舟求劍,那要辯是辯不完的。W

 

以古人勸人[以不辯為高],不是不敢辯,是不必辯也。請諸友以後千萬不可再與人辯了,更不可帶意氣而辯。本來,誰帶意氣,就代表誰先自輸了。h
Pi

r我們只原原本本誠誠懇懇的提出我們認為已經思考過的,是自覺合理的,讓人自行取決而已。我們既沒有強迫人的能力與意圖,就無大過了。S@當然,如果對方所說,是有理的,吾人必遵從之,感念之。即使對方是帶著意氣而說的,吾人只要過濾掉其無聊的意氣部份,其有益者,亦須遵奉之感念之也。gt4

孔子:巽與之言,能無悅乎?法與之言,能無從乎?悅而懌,從而改,乃為讀經之徒也。~

 

22、要對教育的各方面意義有深入的瞭解,才可以作出明智的決定啊!2Eu而如果從早教育的觀點看,您的孩子現在就必須開始讀經教育了,為何必須?如何操作?都是您應該自己瞭解的,不多看,何以瞭解?O 當然,您不一定要教讀經,但早教育是必要的,而以讀經作早教育,是比較簡易可行而成效深遠的。何以這麼說?請您多閱讀並多思考,思考認為對了才做。如果父母不做點真功課,浮思雜感,所有的願望將都是假的。`

 

 

 ) 23、何謂理性,是很難用語言說清楚的,所以不可辯論,只能自悟。但它本自不遠,本就在人人心中深處,很清明很透亮,唯有智慧者見之,唯有大智慧者得之--或說,唯見之得之者可以謂之有智慧,而能即之即行者,則為大智大慧,此大智大慧者,是世間稀有的。

 

Ge 24、我自從有一點思考能力開始,便勉勵自已要理性化,我也求來了兩個幾乎完全理性化的老師——掌老師和牟先生,我孺慕他們,長期向他們學習,都侍奉到他們離開人間,猶自孺慕不已。我所有演講及文字或發言,皆發願出之以理性。我也希望看我的言論的人,不只是得到讀經的道理,我覺得最可貴的,是從中可以給人理性的開啟。]FD$[©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Et+! 25、吾人自1994年開始推廣讀經以來,已經十七年了,本網開設以來也已十餘年。老實與大量是近幾年的總結,可以說是讀經推廣的標杆。亦即其背後是有相當的理由的。LS(}`)©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y 26、我希望推廣讀經者,以及讀經以後之孩子,都有"知言"的能力--知言之所言者,以及其所以言者。則自己之發言,句句站得住,觀他人之發言,不為所惑矣。--我以為這是中國人三百年來所完全喪失的能力,而且是中華民族將來不得己需出來領袖世界時,國民所需普遍具備的能力。Up/

 

27、古之文人或者說:往事如煙,不堪回首;或者說: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A如今重看十九年前(臺北讀經推廣中心成立之前)的報導,雖覺當年不自量力,氣吞萬里如虎,而一路走來,無怨無悔,泉源混混,始終如一,此真可大可久之業也。U)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 28、如果有人問我:為何他聽看我的讀經理論,表面很淺顯,而愈看愈覺有意味,我偶爾會透露:我的讀經理論的背景是孔孟的理想,康得的哲學和天臺的判教,會聽會看的人,或許可以感覺出來。不會聽不會看的人,把它當兒戲。--須知,有人把人生都當兒戲,我可不願意跟著浪費生命。T

©

2010年回復P+

 

1、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為什麼會被教成庸才?

 

我常愛引用日本玲木鎮一先生的話: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如果被庸俗的父母用庸俗的教育手段教幾年,就教成庸才了

 

我常加上一句:如果父母還沒有能力把一個天才教成庸才--天才是老天生給每一個孩子的本性,人們要把天才教成庸才,是相當困難的,父母必需用很大的努力,天天教他三年五年才成,父母往往沒這個能力,所以孩子到了三歲時大體上個個還是天才,甚至到了六歲,天才之意味猶依稀存在,於是父母不甘心--把他送到學校去,讓老師再教幾年,那就必定成為庸才了。{(2010 01)

 

2、 大量讀經,孩子是快樂還是不快樂,這應不是先天的必然,而很大部份是引導技術層面的問題(當然技術層面願不願改善,也關乎為人父師者對人生對教育認識的程度)。sp=7i©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y?"k 3、一個讀經老師要做的,只是帶讀而已。 =DiZ-其它的考慮都是次要的,枝微末節的。能注意一下,也好,不能,這樣讀去就好,千萬不可以捨本逐末因小失大。古往今來,世界上任何在生命上有所長進的人,都不是因為發音標準而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以讀書聲音很美而成名的聖賢。(201002)

 

Z/ 4、立體的思考 悅而懌,從而改K所有可能的質疑,我都曾想過了,都曾預先自己設問並且解答過了。到現在為止,我真還沒有遇到我沒想到過的問題。7&因為他是人,我也是人,我當然可以預先思考到他的思考,而如果我是先行者,我沒有比他笨太多(不必一定要比他聰明),他的思考基本上不會超出我的思考之外。 -b我從年輕(二十歲)時起,就要求自己要以[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的模式進行思考——我稱之為,整體的思考,靈動的思考(而批評我的人,卻未見得比我用心,而且他的年歲也比我年輕很多,所以他的思考常常只是片面的,淺層的,而且他所疑問的答案老早就已擺設在那裡,他不知道而已。縱使沒有完全符合其疑問而作答,只要稍微推一推,真的是思之可解 ——因為我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我所說的,其實只是個立本知止的方向,其它是各人自由的。如果不揣其本而欲齊其末,膠柱鼓瑟,刻舟求劍,那要辯是辯不完的。所以古人勸人[以不辯為高],不是不敢辯,是不必辯也。諸友以後千萬不可再與人辯了,更不可帶意氣而辯。C本來,誰帶意氣,就代表誰先自輸了。#我們只原原本本誠誠懇懇的提出我們認為已經思考過的,是自覺合理的,讓人自行取決而已。我們既沒有強迫人的能力與意圖,就無大過了

 

當然,如果對方所說,是有理的,吾人必遵從之,感念之。即使對方是帶著意氣而說的,吾人只要過濾掉其無聊的意氣部份,其有益者,亦須遵奉之感念之也。'孔子:巽與之言,能無悅乎?法與之言,能無從乎?悅而懌,從而改,乃為讀經之徒也。

(201003):

 

 5、有些問題的發生,是原則上根本上的錯誤,有些問題的發生,是技術上末節上的錯誤。我不是說技術末節的錯誤就可忽略,但最好我們不要以技術末節的錯誤,來吞噬根本原則。(有如五四之以社會現狀之汙腐來吞噬中華文化)

 

 6、我對讀經教育發生的各種狀況,大體都先說在前了,總是建議以積極的心態,追尋問題的根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但因為天下的孩子那麼多,個別情況是千差萬別的,只能說個大略,細節是說不盡的,更不能說都要遵守一套什麼固定模式,有一部份是要交給老師或家長臨機應變的。

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教育要善於等待。放一放,即是等待。……孩子的年紀還小,大家急什麼呢?,+H

 

 7、我演講或寫文章,每每都交待聽眾聽我言論,要自己想想,如果以為我錯,千萬不要跟著我走,如果以為我對,那也不是跟著我走,乃是跟著自己走。V\h,A©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B@]m 8、我也常說:快樂讀經,愈快樂愈好。我更常說的是:對孩子要多鼓勵,少要求,要多讚賞,少責備,尤其常勸人不要輕易體罰──讓一個孩子快樂長大,誰不知道呢?誰不追求呢?但什麼是快樂?是沒有人能下定義的,一般人也不會去思考的。其實,如果及早、老實、大量了,往往就會快樂,而這種快樂我稱它是深層的快樂──這算不算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