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經典閱讀 讓孩子體察生命的高度
透過經典閱讀 讓孩子體察生命的高度
資料出處:商業週刊985期 文:成章瑜
在閱讀的道路上,沿途繁花似錦,經典中的高度與寬廣,可以訓練孩子與生命對話,做閱讀的主人。 彎進台大學區內幽靜的巷弄,高家靜靜的落在一角,屋內散發著一如宋版書味兒的「墨色淡香」。週日下午,伴著栩栩絲竹聲,世新大學通識教育講師高瑋謙夫婦,正在和兩個女兒朗誦島田洋七《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書中的<外婆和母親〉,孩子跟著情節笑了起來。
高家客廳,沒有電視,沒有長物,四壁書架,從七歲的小女兒,到十四歲的長子,觸手就是書,在高家,大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一起讀書,一起朗誦,一起聽音樂,甚至一起收碗筷。而他們的家規很特別:做錯事的人不准閱讀。這對愛死看書的三個孩子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懲罰。
家庭閱讀,是人生最長的學習。做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高家的家庭閱讀,是從中國經典的經史子集,一路讀到西方經典莎翁的《十四行詩》,而且父母每天身體力行帶著孩子一起讀。他們有計畫的讓孩子閱讀人生必讀的「大書(Great Books)」。
因為在閱讀的道路上,沿途繁花似錦,「與其掘九口井,不如掘一口井。」高瑋謙決心從經典下手。他們的選書,一是梁啟超為北大學生所選的國學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包括《四書》、《易經》、《楚辭》、《文選》、《李太白集》……;一是根據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 (Robert Hutchins)在芝大實行的「大書」運動書單,包括荷馬的《史詩》、柏拉圖的《對話錄》、亞里斯多德的《詩論》、歐幾里德的《原理》,拉斐爾的《化學要素》及讀希臘悲劇。
「透過閱讀,我希望讓他們體察到真正的生命高度,認識到什麼才是生命的真誠,」高瑋謙說。他順手在紙上清楚的畫出高家的「闆讀三度空間座標」,有國際觀,才能不被空間所局限;有歷史觀,可以縱觀自己生命的軸線;有宇宙觀,才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有了三度空間,才真正能為孩子打開心量的窗。」他說。師大附中 國文 老師葉玟秀觀察,高家的孩子,與一般孩子相較,EQ特別穩定,情緒上很少鬧彆扭,尤其長子存誠,有同齡孩子少見的理性沉穩。
高家夫妻分別畢業於哲學研究所、中文研究所,高瑋謙本身也曾在師大附中執教,但他們認為,即使一般家庭閱讀經典也非難事,只要有「一陽指」功夫就可以了,意即準備經典CD,一指按下,即可從聽覺入門。
零到三歲讓孩子聽經典CD 十三歲前讓他大量背誦四書五經
古人說,幼兒養性,所謂「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閱讀經典,是一種「薰陶」。零到三歲時,他們先為孩子準備好經典的CD,從《弟子規》、《論語》,一直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每天起床或睡覺前,他們給孩子聽十五到三十分鐘,且持之以恆。更好的方式,就是為孩子朗誦,因為經典的音韻語意皆美,他們讓好的聲音進入孩子心中。高瑋謙發現,小女兒守慈從娘胎中就開始聽經典CD,她的語言能力不但反應快,而且十分精準。
四到十三歲時,是童蒙養正期,孩子學習能力逐漸提升,是建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且心理學研究,十三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黃金階段,這時,高家就讓孩子大量背誦四書五經等經典,以收潛移默化之效。像他九歲的大女兒守柔,現在記憶力特強,可以把《孟子》倒背如流。
到了十四歲到十八歲前,是少年養志期,孩子知識漸開,意興風發,這時應鼓勵他們多閱讀經典中的中外偉人傳記,用旅行來閱讀世界,可以長其志氣。因此,今年暑假,長子存誠參加了魯台協會的文化交流,親自體會什麼是登泰山小天下。
而閱讀要變成一種能力,除了能讀,還要有分析與綜合的理解能力;進一步要能通達作者的思想及觀點:最後才能記憶吸收。因此,去年,長子存誠特別到湖南婁底市,拜歷史學者賀益德為師,練習深度閱讀的方法。
例如讀《三國演義》,首先先把不會的字詞圈起來;再對照白話本做移注(解釋)的工作;第三步對照三國地圖,深度了解當時的情勢;最後再看《三國演義》的名家的會評本,進行深度鑑賞,如今,高存誠已能說三國,評三國。
閱讀經典的目標並非提升學業成績
高瑋謙說,孩子讀人生大書,不只學習知識,還要能明心見性,「懂得和生命對話」。他為家庭閱讀設定的終極目標是,找到人生安身立命的價值觀,從出生、學業、工作、婚姻、家庭、親子、理財、養老、生死,要得其環中.才能以應無窮。
有趣的是,高家的閱讀家規有一個深沉的「悶鍋主義」。高瑋謙說,很多人閱讀,都只想趕快開發聰明,往外攀緣,終至生命無法安頓。「一旦聰明無德,就會變成智慧犯罪。」因此,他們小心翼翼的看著孩子的閱讀種子,避免太早掀鍋蓋,以免孩子因閱讀而顯驕傲。
其實孩子閱讀經典,在成績上不見得有立即功效,但對孩子的一生幫助很大,家長要把他當成一種長期投資,才能水到渠成。高家夫妻正為子女打造的是一座有生命高度的經典花園,既像東方的文人私墊,又像希臘的學園(Academus),「希望他們能自主學習,看到生命的寬廣。」高瑋謙說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