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橐三難孔夫子

《其一》

項橐,天生奇慧。七歲時與二,三子於土地玩築城遊戲。城既築好,則坐於城內。

孔子率諸弟子御車出遊。巧遇數小兒於馬路嬉戲。其中有一子獨坐不戲。

孔子乃駐車問曰:[獨汝不戲,何也?]

小兒答曰:<凡戲無益,衣破難縫。上辱父母,下及門中,必有鬥爭。勞而無功,豈為好事?故乃不戲。>遂低頭續以瓦片做城。

孔子責之曰:[何不避車乎?]

小兒答曰:<自古及今為車當避於城,不當城避於車。是故不避也。>

孔子遂勒車掄繩,下車問曰:[汝年紀尚幼,何多巧詐乎?]

小兒答曰:<人生三歲,分別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畝畝。魚生三日,游於江湖。此天生自然。

豈可謂巧詐也?>
孔子問曰:[汝居何鄉,何里,何姓,何名,何字?

小兒答曰:<吾居敝鄉賤地,姓項名橐。未有字也。

孔子曰:[吾欲邀汝同遊於千乘之國,汝意下如何?

項橐曰:<家有嚴父,須當侍之。家有慈母,須當養之。家有賢兄,須當順之。家有弱弟,須當教之。家有明師,須當學之。何暇同遊也?>
孔子曰:[吾車中有三十二棋,取之與汝博奕。汝意下如何?]

項橐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諸侯好博,有妨政紀。士儒好博,學問廢棄。小人好博,輸卻家計。奴婢好博,必受鞭扑。農夫好博,耕種失時。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今若吾欲與汝平卻天下,汝意下如何?]

項橐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海,或有王侯,或有奴僕。。。。。 平卻天下,

鳥獸無依。傾卻江海,魚鱉無歸。除卻王侯,民多是非。遣卻奴僕,君王使誰?

天下高山,豈可平乎?>

(孔子之學甚為寬廣。只是此時心未謙卑耳。雖為眾生之師。頓時被一小兒所為難。似有未得台階而下之憾也。。。。。)

子續問曰:[汝知天下何火無煙,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人無婦,何女無夫,何牛無犢,何馬無駒?何雄無雌,何雌無雄,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何為不足,何為有餘,何城無使,何人無字?]

項橐答曰:<螢火無煙,井水無魚,土山無石,枯樹無枝。仙人無婦,玉女無夫,泥牛無犢,木馬無駒。孤雄無雌,獨雌無雄,賢為君子,愚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餘,空城無使,小兒無字。>

孔子問曰:[汝知屋上生松,戶前生葦,床前生蒲,犬吠其主,婦坐使姑,雞化為雉,狗化為狐。其因何也?>
項橐答曰:<屋前生松是其椽,戶前生葦是其簾,床上生蒲是其席。犬吠其主,乃因客至。婦做使姑,初來簷下。雞化為雉在山澤也,狗化為狐在丘陵也。>

孔子問曰:[汝知天下之綱紀,陰陽之始終。何為左,何為右,何為表,何為裡,何為父,何為母,何為夫,何為婦。風從何來,雨從何起,雲從何出,霧從何起,天地相去幾千萬

?]

項橐答曰:<九九還歸八十一,是天地之綱紀。八九七十二乃陰陽之終始;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夫,月為婦。東為左,西為右,外為表,內為裡。風從蒼梧,雨從郊市,雲從山出,霧從地起。天地相去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里。>

孔子曰:[汝言父母是親,夫婦是親?]

項橐曰:<父母是親,夫婦不親。>

孔子曰:[夫婦生則同衾,死則同墳,為何不親?]

項橐曰:<人生無婦,如車無輪。無輪再造,必得其新。婦死再續,亦得其新。賢家之女,必配良夫。十間之室,須得三窗六牖,不如一戶之光。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父母之恩奚至矣。>

孔子嘆曰:[賢哉,賢哉。]

(未料孔子之問既遂。小兒項橐卻也不甘示弱。。。。。。。。。)

小兒即曰:<適來問橐。橐已一一答覆。橐今有疑欲求教於夫子。祈明言以誨橐。幸請勿棄之。>

項橐問曰:<鵝鴨何以能浮,鴻雁何以能鳴,松柏何以冬青?>

孔子答曰:[鵝鴨能浮,皆因足方。鴻雁能鳴,皆因頸長。松柏冬青,皆由心堅。]

項橐回曰:<吾恐非也。魚鱉能浮,豈皆足方。蝦蟆能鳴,豈因頸長。綠竹冬青,豈皆心堅?>

項橐又問:<天上零零有幾星?>

孔子答曰:[適來問地,何必談天?]

項橐又問:<地下碌碌有幾屋?>

孔子答曰:[且論眼前之事。何必談天說地?]

項橐又問:<若論眼前之事。眼上眉毛共幾支。夫子知之乎?>

孔子一時愕然,笑而不答。轉身謂諸弟子曰:[後生可畏!!汝等若不復志於學,窮於理。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其二》

項橐,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出生在嵐山辦事處碑廓鎮北7公里聖公山下的竹河崖,並有鋼鐵不入,用茅草葉劙的超凡故事。曾被大聖人孔子叩拜為師。

 

《三字經》記述: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後世尊項橐為聖公,山因而得其名。

 

相傳:孔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嘗聞莒國之東南海邊有紀障城,周圍百姓淳厚且皆博學。一日孔子與弟子計議東遊,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數乘車馬風塵僕僕來到今碑廓地境,但見山川秀麗,地坦禾豐,這紀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盡興觀賞。正當與弟子縱興談笑,策馬東行,見前邊大道上幾個戲耍的玩童躲於路邊,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動。此童正是項橐。子路見狀,停車呵斥,還是不動。孔子在車上探身問道:無知頑童阻車于路中,是為何意?項橐見老者出言不遜,心生不快,決計要戲弄一下這些人,就說: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過去。孔子道:城在何處?”“築於足下。孔子見這孩童不亢不卑,氣質非凡,便屈尊下車觀看,果見小兒立於石子擺成的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禦車馬軍兵。”“小兒戲言,車馬從此過,又待如何?”“城固門關,焉能過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這紀障地方的人果真聰慧,連小兒都如此伶俐,只不過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詳察。於是孔子問道:卻又如何?”“城躲車馬,車馬躲城?孔子無言以對,隨繞而過。

 

孔子與弟子受此戲弄,怏怏不快。見路邊一農夫鋤地,子路便蓄意戲問道:農家做何?

 

農夫答道:鋤地。”“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見農夫答不出,師徒正欲竊喜,項橐從後趕來答道:我父年年鋤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先生行必乘車馬,想必知馬蹄日抬幾度?子路啞然。孔子見小兒聰穎機敏,列國少見,非神童莫屬,便下車細察。

 

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

 

項橐道:不可戲我。童叟無欺。孔子接著說:

人生於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穀,方養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穀?

 

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穀。稍一頓,

 

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於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無對,依適纔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後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

 

孔子道:吾不曾學遊,恐沉而不浮。

 

項橐道:不然,鴨子不曾學遊,反而浮而無沉。

鴨有離水之毛故而不沉。”“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葫蘆圓而且內空,故而不沉。”“鐘圓且內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赤語塞。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


後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昔仲尼,師項橐的傳說,君子之約、童叟無欺等詞語均出於此。

 

文章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jw!01DpydWfAkb_ssP7.I7qIQ--/article?mid=8&prev=13&next=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