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熱:學古經長能力

 2006.6  遠見雜誌

作者:黃漢華  攝影:陳宗怡 

 

    「鎗!鎗!」5月初的一個週日,在鑼聲引領下,300多名參加背經比賽的兒童,頭戴紅色狀元紙帽,仿照狀元踩街的古禮,繞行有122年歷史的台北市孔廟。長長的隊伍走了20分鐘,孩子顯得興奮,一同遊行的家長也與有榮焉。 
    為了這天,至少要花一年功夫。每逢週六,600名家長帶著小孩,背著書包,湧入孔廟明倫堂,參加一年前預約的讀經課。 

全台200萬人讀經   從北到南,從3歲兒70歲翁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陣陣朗誦聲傳到室外,引起觀光客好奇,孩子挨著父母,跟著老師大聲讀《弟子規》。陪孫子上課的林奶奶,戴著老花眼鏡,拉起孫子的手,指著課本的字,和孫兒一起朗誦。百歲孔廟因著孩子的讀書聲,年輕了起來。 
    台灣從北到南,從3歲不識字的幼兒到70歲的阿公阿媽,不分年齡、身分,正興起讀古文經書的熱潮。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在彰化市信義中小學當志工媽媽的鄭素惠,每週一、週四早上8點,到兒子的班級,帶兒童朗讀《論語》。「阿姨小時候沒好好念古書,」這句話一出口,30、40個小孩瞪大了眼睛,想聽接下來的故事。 

    據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統計,10多年前,台灣總讀經人口僅有北部40、50個小學生,現在已擴及全台老、中、青皆有的200萬人,將近台灣一成人口。 
    讀經班從小學向下延伸到幼稚園、托兒所、安親班,也擴散到社區、家庭。讀經協會更從零開始,蔓延到10多個縣市。教材也愈來愈琳琅滿目,從有注音符號的三字經、唐詩、四書五經、再到CD,多得讓人難以選擇。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突然間,有這麼多人迷上讀經? 

古經乃聖賢言 不是學知識,是學智慧 
    
「向古人學習!經書能成為生命智慧,讓我們知道人生該何去何從;要救敗壞的社會,得靠聖賢之言,」淡大中文系教授王邦雄解釋,經書在混沌社會中,更顯價值。 
    歷經千年考驗的經書是祖先留傳的珍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言教育系副教授王財貴解釋,從字面來看,「經」的本義是布料的直線,是織布的先導,古人超越時空,成了現代人的新導師,經書能幫我們安身立命,織出現代錦繡人生。
    據王邦雄觀察,台灣是目前華人世界中,最熱中於推廣讀經的地方。 
    台北縣中和市一條不起眼的巷子,12年來,一棟公寓每晚傳來琅琅讀書聲,這裡是台灣最早推廣讀經的「華山書院」。1994年起,王財貴在華山書院免費推廣兒童讀經,數不清的家長帶著孩子進出這裡,「現代人空有知識,缺乏智慧,向古人學習,能修身養性、通達事理,」他點出經書的寶貴。 
    家裡掛有老師牟宗三的墨寶和孔子畫像的王財貴,身材不高,卻有高昂意志力行尊師重道。 
    為了推廣讀經,王財貴還撰寫《兒童讀經教育手冊》,只送不賣,由志工捐錢印製,至今在台灣送出100萬本,大陸贈送1000萬本。 
    王財貴說,現在在大陸,有火車司機、中學老師認同他的理念,願意出錢印書,3000本、5000本地送給小學。也有人告訴他,有些偏遠山區小學,全校只有一本經書,為了能讀經,大家都用手抄寫,只為了能浸淫在古人智慧中。 

讀經價值1   提升現代人判斷能力 
    
在價值混亂的時代,一位古人、一本經書,可以增長現代人的判斷力,甚至挽救一個家庭。 
    「經書幫助我清楚判斷局勢,」從小讀經的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王立文,以《道德經》的「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來說明網路泡沬化、萬點股市,猶如曇花一現,他表示,老子早在數千年前就看到,來得太急太快的事物,終究無法持久。 
    上幼稚園大班的小玲,每週到社區讀經班朗誦《論語》。有天,眼見爸媽在餐桌上為了投資股票吵了起來,小玲隨口說出「子曰:食不言,寢不語」,兩個大人就此打住,看著女兒笑了起來。 
    常陪著孩子讀經的張媽媽,原本考慮辦離婚手續,沒想到,潛移默化中,《論語》讓她學會自省,省思夫妻關係惡化的原因,她開始改變自己,夫妻關係漸漸改善,婚也不想離了。 
    「讀經能增進親子關係,」台北市讀經協會顧問洪淑真發現,讀經讓兒童明辨是非。 

    念國一的明強,六歲起就到孔廟讀經,浸淫六年下來,他認識傳統道德,坐公車會禮讓老人,晚歸會告知媽媽,同學要他去網咖,他反倒勸阻。 
    洪淑真說,經書內涵已成為這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讀經價值2   五倍增長兒童學習能力 
    
讀經書除了人格涵養,更被證明有助於兒童成長,這也是帶動讀經熱潮的原因之一。 
    3
13歲是人類記憶力的黃金期,此時讀經能培養學習能力,王財貴說,經書能奠定語文基礎,訓練集中注意力。 
    4月底的週六,上百名幼稚園、小學兒童在大太陽下,抹上胭脂、穿著唐裝,參加人間衛視舉辦的經典誦讀比賽。他們背著鼓、手拿紙扇,一邊跳舞,一邊流利背誦《琵琶行》《將進酒》,台下的父母趕忙拿著攝影機,錄下寶貴的一刻,孩子背得字正腔圓,連大人都自歎弗如。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台灣省分會祕書蔡芬芬說,家長帶著孩子朗誦,他們的記憶力會增強、閱讀能力變好,不會浮躁,而且乖巧聽話。 
    從事幼教的謝小姐也有類似發現:她女兒沒補習過英文,每天聽莎士比亞詩文CD,雖不懂其中涵義,卻在這學期得到全年級英語演講比賽第2名,驚訝經書對兒童的影響,她直說:「好想再生個寶寶,讓他三歲就開始讀經!」 
    台中市中港診所醫師林助雄分析,兒童重覆誦讀,同時使用左右腦,有研究顯示,學習力能增加二到五倍,而經書內容會烙印在潛意識,無需意志運作,就能直接默默地影響行為和思惟。 

讀經價值3    搶救「火星學生」中文能力 
    
火星文盛行的台灣,經書還被學校當成搶救學生中文的藥方。 
    「現在有八成學生不知道《西遊記》的內容,三、四成學生是從電玩認識《三國演義》,」王立文搖著頭說。 
    初中就讀《水滸傳》的王邦雄也感慨,學生語文程度不好,師生間產生代溝,他回憶10多年前,高中生能讀他寫的《緣與命》,如今大學生讀來,卻還嫌吃力。
    專長是材料科學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發現,學生因為閱讀不足,思考、表達都受影響,於是從今年9月開始,通識課程將增加「經典五十」,入學新生必須讀完《論語》《孟子》《異鄉人》《1984》等指定書籍,得到50點才能畢業。 
    王立文知道,推動新制度這條路並不好走,但不能不堅持。「經典五十是元智學生的人生底盤,」他解釋,部分經書列為大一、大二必修課程,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寫讀書報告,就能拿到25點,其餘點數在剩餘兩年取得,畢業不是難事。 

大陸讀經千萬人 孔子2.0版,強勢復興儒學 
    
一度視經書為牛鬼蛇神的大陸,也感染這股向古人學習的熱潮。經書在大陸開始鹹魚翻身,有了新的領導地位。 
    文革期間批孔揚秦的中共,在胡錦濤接任總書記之後,公開場合數次提到孔子、以和為貴的儒學。復興孔學成了社會安定、和諧的力量來源,孔子從人人喊打的鬥爭對象,又變成大家尊敬的至聖先師。 
    美國3月份的《Newsweek》就以「孔子2.0」作為封面,報導中共復興孔學的運動。1998年起,從北方佳木斯到南邊海南島,從東邊的廈門到西方的新疆,約有1000萬人讀經,光是廣東省廉江市,全市400多所小學4萬名學生,都加入讀經行列。 
    對中共而言,復興孔學可以安內攘外,沖淡凡事向「錢」看的功利形象,在國際間更能塑造世界大同的氛圍。 
    大陸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導致每年有3萬8000次內亂暴動。2005年2月,胡錦濤在公開場合提到,孔子儒學能弭平社會不安;9月的孔子誕辰,更上演一場上萬人參加的祭孔典禮,大家盛裝跳起八佾舞。這是1949年中共取得政權以來,典禮規模最盛大的一次,不僅兒童朗讀《論語》。還有100名學者倡導儒家思想,做為道德基礎。 
向世界推廣讀經 從胎教就要開始聽古經 
    
「曲阜的孔子研究院讓我震懾,久難忘懷,」王邦雄的語氣透露著驚訝。數度造訪曲阜的他,三、四年前重遊舊地,看到突然間多了棟研究院,長廊兩邊刻著《論語》全文,走在其中,就像走在儒家道上,心中悸動難以形容。 
    在這股復興運動裡,北京府學胡同小學設立五公尺高的孔子雕像,在2003年開設《論語》課,學校網站刊登孔子圖,校內還有孔子博物館。《Newsweek》形容它是孔學樣板學校。無獨有偶,中國人民大學也一反從前,設立孔子研究院,還連續兩年舉辦讀經活動。 
    大陸學者寄望儒家教育,改善社會風氣。現有18所大學開設孔學課程,教育部同意在小學開設30堂課,人民大學發現,10多年前,大陸人不敢提孔子;如今,大家都要趕搭孔子時髦列車。


    
讀經風盛的兩岸,人心是否因此變得良善?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華山書院執行長鄭竹林這樣回答。在社區教授10多年讀經班的王邦雄則說,讀經人和周遭親友會受到感化,這是看不見的力量,有朝一日,會逐漸改變人心。 
    「讀了總比不讀得好,」王財貴語氣堅定。就因為經書有著古人智慧,王財貴和華山書院在今年5月共同成立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要向全世界推廣讀經和胎教,讓胎兒聆聽經書,並訓練流浪教師,轉介相關單位,擔任讀經老師。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假日的孔廟傳來兒童稚嫩的陣陣讀書聲,迴盪在紅牆綠樹之間,這個聲音不會間斷,他們將是改變世界的新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