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自信了? 橫跨黑水溝 兩岸文化尋根 【楊渡-王榮霖】94.11.9
兩岸正同步開展文化自省運動,大陸走過慘烈的文革十年,「去中國化」之慘烈,史無前例,而原本以中華文化保護者自居的台灣,近幾年來,反倒搞起「去中國化」,連地圖都要倒過來看;不過,一股發自民間的文化尋根運動,卻無預警地在緊繃的兩岸間萌芽茁壯,這樣的趨勢隱現一股另類的「文化大革命」風潮,正在從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形塑全新的中國風貌......
綜合整理/王榮霖
楊渡
北市孔廟委員會舉行「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台北」活動記者會,讀經班的小朋友以孔子帶領72弟子周遊列國的表演,為即將在9月4日進行的孔夫子遊台北活動暖場。(柯承惠攝20050825)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我們就被要求背唐詩、讀古文、練書法、做家事、早起早睡。有時由父親督導,有時由母親面授。另外他們並從微薄的薪水中,擠出購買偉人傳記與世界名著的費用,讓我們在艱困中仍能享受閱讀的樂趣。父親的口頭襌:『培養讀書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讓我們子女終身受用不盡。...」
這是台北市長、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悼念父親馬鶴凌老先生「父子結緣五十五年,只盼來生再續緣」中的一段,而馬英九掛在市長辦公室的對聯「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如今更成為兩岸三地華人膾炙人口的典範。
事實上,馬英九早年「背唐詩、讀古文、練書法」的經歷,如今正在海峽兩岸紅火地重演,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儘管走的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中國上下此刻正興起一股向老祖宗學習的熱潮,私塾如雨後春筍設立,放眼望去,從東北的吉林到椰林婆娑的海南,從台灣頭的基隆到台灣尾的屏東,經師們一字一句的教「新中國之子」及「新台灣之子」誦唸四書五經。
今年十一月五日,當台灣島上的政治人物全心沉浸在選舉及相互攻訐的熱情之際,來自全台各地的考生及家長,群聚台灣的屏東,出席一場「第六屆全國經典總會考頒獎典禮」,表揚「讀聖賢書」的績優學生,這一屆會考共有4,163人應考,結果有2,036人合格,在頒獎典禮的現場,則穿插了屏東市仁愛國小管絃樂團、三地國小原住民舞蹈、爆米花兒童劇團唐詩吟唱,以及客家藍衫舞團的客家舞蹈等表演節目,充分展現台灣融合多元族群的豐富內涵。
在稍早前的十月三十日,在台灣的中壢舉辦了一場讀經會考,近千人戴上了狀元帽,最年長者為七旬,最年幼者才3歲,一位高齡七旬的報考者楊秀琴說,她在幼年時就讀過三字經,最近經過媳婦鼓勵,重新拿起了書本,現在已能熟背不少古經,她感覺每天的生活「更有意義、更正常」。
而隔著台灣海峽,再前一天的十月二十九日,大陸江蘇省蘇州市的第一家現代私塾「菊齋私塾」則舉行開課典禮,根據BBC報導,這家私塾學制一年,周末上三節課,教授蒙學、經學、韻文,穿插古樂、書畫、茶道等,開課儀式古意十足:
---「傳統漢服裝束的主講先生先點了一炷香,用以計課時,而後向學生介紹孔子生平,帶領學生向掛在正前方牆上的孔子像三鞠躬,並朗讀《開班文》:華夏文風,首開三代,校庠以傳,孝悌以載...」
事實上,如今在中國大陸,有關孔子誕辰的紀念儀式,甚至已成為地方上的盛事,不只讀經,許許多多一度被棄如敝屣的古風、久違的字眼、淡忘的傳統,已漸漸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根據BBC報導,目前大陸各地的小學生紛紛加入讀經行列,「少兒讀經熱」在中國大陸持續升溫,讀經的內容含蓋《三字經》、《孟子》、《論語》等古籍,一度在文革中是禁書毒草的中國最傳統典籍「四書五經」,如今又重新走進課堂,成為「新中國之子」必須熟讀、背誦的課程。
「恢復中國傳統文化」已不再只是口號,當今大陸各省爭相設立讀經的課程,在山東濟南市,自2005年秋季新學年開始,共有50多所小學開始全面推廣兒童經典古文誦讀,其中甚至有一所學校乾脆把校名正名為「古文經典誦讀實驗學校」,今年5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更設立大陸高校裡第一個國學院,聘請紅學專家馮其庸為院長。
BBC報導指出,中國大陸已有100多個城市、800萬孩子加入「讀經」行列,而據新浪網剛剛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有75.6%的中國人認為,國學修養對日常生活確有幫助;因此,看來中國這一波讀經潮仍會持續不墜。
為什麼兩岸會同步激發這波讀經熱?知名媒體人楊渡指出,這是因為中國國力起來了,中國崛起讓中國人的自信心增強,而「衣食足而後知榮辱」,此外,中國人在歷經百年的積弱後,面對全球化的世紀,選擇回歸古老傳統價值,這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反省,而兩岸這波發自民間主動的回歸傳統風潮,將為中華文化的新生帶來無可限量的契機。
楊渡說,至於當代所謂「文明衝突論」,屬於西方的論述邏輯,重振中國和平本質的文化傳統,不會在國際間製造或引發對立及衝突。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當簡繁體中文的問題解決,兩岸的中國人對千年前的古書,都能來上幾句,類似今年五月間因宋楚瑜訪問,使清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顧秉林被痛批「只識科學 不識國學」的窘境,可望不復出現。
問題說了頗讓人尷尬,也突顯簡繁體已成為連接中國過去的重大障礙。宋楚瑜至清大訪問,沒想到顧秉林看不懂用大篆體書法寫的「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敗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文句唸起來結結巴巴,讓大陸人深覺丟臉,話才講完,當晚在大陸「人民網」的「強國論壇」上,網友痛罵顧秉林「可憐、可恨、可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丟人現眼!」
果真是風水輪流轉,福禍難料,中國大陸才走過慘烈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去中國化」之慘烈,史無前例,而原本以中華文化保護者自居的台灣,近幾年來,反倒搞起「去中國化」,連地圖都要倒過來看;不過,一股發自民間的文化尋根運動,卻無預警地在緊繃的兩岸間萌芽茁壯,這樣的趨勢代表什麼意義?熱火還在燒,但隱隱然一股另類的「文化大革命」風潮,正在從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形塑全新的中國風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