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一回首 李素真 92.12.31中華副刊
不記得是那一年?那一天?只記得從我接觸到古典文學開始,就愛上了它。是它太美、太好、太豐富、太醇厚、太典雅、太磅礡,使人不能不為它著迷嗎?我不知,只知:我很早就愛上國文、歷史、地理、書法、國術、國樂、國舞(民族舞蹈)…..。
高中,劃撥購得一本本厚厚的中國歷代詩選、中國歷代詞選、古文觀止、昭明文選,都讓我相見恨晚!在準備聯考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歲月裡,我還是忍不住把玩展讀,它們是我的充實,是我的休閒,是我的夢幻。古聖先賢、文人俠士、英豪烈女,是我永恆的典範。而當我徜徉在師大國文系的校園,中國的線裝書籍,是我最美麗的芳香、最多情的伴侶。我讀多少,懂多少,那不重要,重要地是我知道:中國古典文學是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是我生世世都難窺探究竟的無窮。但我願努力追尋。
目前分類:老師、家長心得 (311)
- Feb 26 Tue 2013 10:32
一句一回首 --李素真
- Feb 26 Tue 2013 10:27
ㄧ位讀經爸爸寫給學校老師的信
ㄧ位讀經爸爸寫給學校老師的信 | |
..................................................................................................................................................................................... |
這是重慶讀經寶寶QQ群(49414788)網友淼淼爸為了減少孩子的作業額外 負擔、讓孩子有時間讀經,給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寫的一封信。 尊敬的xx老師及各位任課老師: 你們好! |
- Feb 21 Thu 2013 14:23
小孩讀經 父母開心 --家長 詹麗華
看到孩子在台上與同學朗朗上口的背著唐詩,台下的我,有股衝動,想大聲的告訴全世界『請相信,孩子的潛力,這事實就發生在我身上啊!』
話說從前,老大三年級時經介紹讀經,動機是孩子非常好動,想藉由讀經的環境改變其個性,誰知孩子回家後,煞有介事的背起大學、中庸、論語、唐詩、老子、莊子給我們聽。外子又驚又喜的鼓勵著說:「兒子呀!你才小學就能讀大學、中庸、論語……等經書,真是了不起啊!我們也要加油不然怎能趕得上你呢?」孩子在優越的使命感下,背了兩三年的經書,現在他已是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友眼中,他真是判若兩人,以前說話不知所云的好動兒,如今已變成文質彬彬、出口成章的小紳士,怎不叫我高興呢!
- Feb 05 Tue 2013 09:57
第三組 家萱ㄚ公留言
第三組 家萱ㄚ公留言
有幸進入十全國小讀經班的這個大家庭,一個學期結束了,在這段期間裡,我們看到班主 任徐老師的用心良苦,不但關心孩子的學習,更精心安排家長成長課程,每班的志工老師們,為這些孩子們的默默付出,你們的付出就像水滋養萬物一樣的不求回報,沒有你們課前課後的打點一切、費心安排,這個班是無法凝聚的,在你們無私的奉獻中,我看到愛,這是一個愛的團體,有你們真好!
- Feb 05 Tue 2013 08:08
參加年終團圓辭歲心得
- Feb 01 Fri 2013 15:54
論語句句典重而精到
孔子以前的經典都很難讀,照剛才所分析,是因為文言的系統還沒有成熟。孔子傳古經,又自作春秋,其門徒以及再傳弟子,都受孔子教化,飽讀詩書,他們的學問,代表整個天下的學問。這些人來整理記錄孔子的思想,寫成論語,這一部論語不只思想智慧高,它的文學表現的技巧,更是後世文學家不能望其項背的。你不要認為韓愈的文章好,現在韓愈如果還在,你問他: 你的文章跟︽論語︾比一比,誰好?韓愈馬上跪倒在地, 他怎麼敢說他的文章比︽論語︾好!
︽論語︾是一字不能加、一字不能減的,韓愈的文章,照梁啟超說,可以刪掉三分之二,囉哩叭嗦的!文學嘛!︽論語︾句句典重而精到,每一句都是千鈞之重,每一個字都恰到好處。
譬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這幾句,孔門弟子們當時刻寫文字的工作是很艱難的, 三句話還加那三個「不亦」和「乎」字做什麼?因為如果弟子記,「子曰:學而時習之,說也!」
可能就不能表示孔子的真意。我們想像當時孔子應該是這樣講話的:如果我們學而時習之,不是一件很悅樂的事情嗎?有朋友自遠方來,不是一件很令人快樂的事情嗎?人不知我,而我不慍,不是一個君子的行徑嗎?︵先生語氣強調三個﹁嗎﹂字︶孔子一定是這樣講的。弟子如果記載成:學而時習之,說也;有朋自遠方來,樂也;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也。這樣記,表面的意思不是差不多嗎?他們偏不這樣記,而記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先生語氣強調三個〉乎…」字這幾句擺在第一章,一本聖人之書的第一章,連用三個乎, 什麼意思?這叫做﹁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啊!孔子在啟發他的學生,啟發後人,啟發天下人,啟發全世界所有人類。用什麼語氣,才有啟發的效果?要讓人人自己去學一學,才知道悅不悅,讓人人自己去接待朋友,才知道樂不樂,讓人人自己去體會人間互相瞭解的艱難,進而悲憫眾生,才是一個君子啊!如果自己不做,孔子平白說個悅,說個樂,那悅樂又關學生何事?你悅嗎?你樂嗎?你是君子嗎?這裡是實踐之學啊,所以用的是啟發語言,不是邏輯語言,所以用反問句,而不用直述句。所以,三個不亦,三個乎,是不能省的。總之,論語的文章不可改動一字,不信,你去改改看,這才是真正的文學啊!
- Feb 01 Fri 2013 15:40
孩子都不喜歡下課—瀋陽 孟慶峰
孩子都不喜歡下課—瀋陽 孟慶峰
今天下午,我走進學堂,老師們對我說了一件事情:「上課的時候,我兒子,三歲的亮亮問老師 : 「什麼時候下課?」老師說:「還有五分鐘下課。」亮亮說: 「啊?怎麼這麼快就下課了?咱們別下課了, 讀書吧!」我聽到這個事情,非常非常高興,兒子這麼小就這麼好學。
於是我跑到教室裡問中班的同學「你們喜歡上課還是下課?」聽到的答案完全出乎意料, 異口同聲的說「上課,不喜歡下課。」。中班的孩子大體是三--六歲的真是沒想到!我又問為什麼喜歡上課?他們回答說: 上課能學到東西,下課就傻玩!這是更沒想到的。又跑去問三四歲小班孩子同樣的問題。也得到同樣的答案。原來,一直以為與遊戲相比,孩子們應該更喜歡遊戲。今天我才知道,讀經的孩子根本是更喜歡學習。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家長們相信這樣的教育結果。我推廣讀經這麼多年,也才剛剛敢相信這樣的事實。
我們齊謙學堂原來每天中文讀經七小時,從十月份調整到了九小時。採用了七節五輪法,效果大不一樣。這不僅僅是兩個小時的差別,而是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八歲以上的孩子不用說。六歲以下的孩子都如此好學,甚至兩三歲的孩子都在玩命的讀書,誰能想得到呢?
- Jan 28 Mon 2013 17:17
102-1-26 結業式感言
- Jan 27 Sun 2013 07:08
讀 經 春 聯
讀 經 春 聯(王財貴教授先生撰寫)
1、禮節樂和真富貴,春華秋實大文章。(橫批:居家自有天倫樂)
2、龍騰鳳翥徵祥瑞,聖教仁風啟太平。(橫批:陽春麗日煥天文)i
3、璞玉渾金是壽者相,琪花瑤草得氣之先。(橫批:春日和煦天君泰然)
4、道以德宏聲由業廣,禮為教本敬作身基。(橫批:太平有象大造無私)
5、風調雨順唐虞世,物阜民安富貴春。(橫批:四時喜氣養天龢)
- Jan 27 Sun 2013 07:04
童蒙求我——淺談私塾教育中的尊師重道
童蒙求我——淺談私塾教育中的尊師重道
文/程雲楓(廣州明德堂)
逝者如斯,轉眼間明德堂已經走過兩年半的歲月了,學生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如今的近百人,老師20人,雖說一路跌跌撞撞,如履薄冰,但總體還是順利的,老師家長也是滿意的。2011年底,我們在廣州發起成立廣東私塾聯誼會,開風氣之先,勉勵更多的私塾綻放,祈望讀經之弦歌能重新響及民間每個角落,以彌綸中國文化之斷層。
私塾教育說難很難,說易也易,即難即易。讀書志在聖賢,此乃教育之目的,老師家長首先要明乎於此,切勿捨本逐末。換言之,讀經教育是建體的教育,有體自然有用;體建得越厚實,所發是大用,故君子務本即可。現行體制內的教育重在實用,本末倒置,故問題層出不窮,越走越難。一般來說,家長是不大深入理念的,要靠私塾帶動。所以,私塾教育最重要的是主事人對教育理念的把握,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效,至為關鍵。
- Jan 20 Sun 2013 23:08
102-1-13 彰化社頭 孫老師上課後 研習心得
很榮幸可以跟著徐老師及各位有志一同的老師們,第一次來到彰化社頭孫講師的家,雖然是鄉下地方,但是典雅有型的建築不失設計風格,一旁又可以看到高鐵列車的經過多了現代感.就像我們修道一樣,不能一直默守舊規,要懂得活潑應對.一直耳聞徐老師說的盛名已久的孫寶蓮講師,今天終於近距離的看到就在眼前,好像小粉絲看到大明星一樣,用著崇拜的眼神看著她.孫講師是一個才華洋溢,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思維.
後學在想這是得天獨厚的先天特質還是後天努力學來的.孫老師說:這是她有興趣的領域,她也是要花很多時間去進修去學習,一切都是感謝天恩師德.所謂要在人前顯貴,必在人後受罪,原來我們只懂得崇拜和仰慕這只是看到表面,忽略了那背後的努力和堅持的精神層面.只是要求快速得到而忘了老實努力累積實力.孫老師也說:學習後要努力的實踐,不然久了也會忘記.當下大家很認同這句話:要相信記錄,不要相信記憶.是啊~凡事走過必留痕跡,無為付出才能廣結善緣.記憶只是自己的回憶,久了會忘記.記錄是給大家的,與大家一起分享喜怒哀樂即是辛苦也是甜蜜的.不當獨樂樂的羅漢者,而是要學習菩薩的精神廣渡有緣眾生.
徐老師常說出自易經之語:「童蒙求我 匪我求童蒙請益之心 前往叩門問學 .」回家後想了這段話的意思又找了資料:
「童蒙謂五,艮為童蒙,我謂二也.震為動,強求之五,故曰匪我求童蒙.五陰求陽
- Jan 15 Tue 2013 12:17
過年送什麼 好禮
過年送什麼好禮 碧溪(大陸網友)
過年,是我過去比較不喜歡的節日,闔家團圓,走親訪友倒也蠻好,可整日除了吃喝,就是聊天,每天過完,除了肚子裡裝的滿滿的,心裡腦裡卻是空落落的,身與心俱不佳。不過2013年春節,我還是蠻期待的,吃吃喝喝說說話話,正好推廣讀經好機會。今年親朋好友的禮物中除了食物,還會多份”文”物,想好了買100多本<論語>,自印100份<讀經教育重回體制之呼籲>,自刻100張<一場演講百年震撼><讀經教育的全程規劃>。
- Jan 07 Mon 2013 16:30
尋幽訪勝 朝聖觀光之目的 -----從易理談人文大觀
神威世外桃源中,鷺飛雁鳴空 落日映天紅 明月照古松
ㄧ、此朝聖觀光之目的 -----從從易理談人文大觀
序卦傳曰: 「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論語、里仁篇》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Jan 02 Wed 2013 16:18
天地祖先聖賢 東海大學哲研所教授--- 蔡仁厚
C
天地祖先聖賢 東海大學哲研所教授 蔡仁厚
與交流的家 N
從「新加坡儒學會議」說到「台灣社會的教養問題」
今天六月十六日起,新加坡舉辦以「儒學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國際學術會議。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以及韓、日、美、俄、法、澳、紐等地的學者,提供了一百多篇論文,分組進行討論,盛況空前。十二年來,新加坡已舉辦四次國際學術會議,主旨都和儒家學術有關。縱貫地看,儒家學術乃是源遠流長、相續發展的大系統,從二千多年前到今天,再到未來,它仍將持續不斷地充實開展。從橫面看,儒家學術與別的文化系統,也曾經直接間接地互為影響,交會融通。今後,這個情勢也仍將持續下去。而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正好處於東西交會之點,很自然地將擔負起文化會通的使命。
在會議閉幕式上,我和另二位學者負責作總結。我指出,文化理想的落實,方面很多,而最為根本的是「教養」問題。分而言之,有所謂家庭教養、學校教育、社會教化,合起來都屬於文化教養。而當前台灣政治社會的種種現象,其真正落根之處,也仍然是文化教養的問題。r ©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F$
一個好的社會,固然要使人人有知識,人人有能力,而尤為重要的,是人人都有好的教養。依目前的現況看來,學校是西式化的知識教育,而陶冶品性的德育則一直未落軌轍。青少年的人文素養,更顯得淺俗而貧血。因此,期求各級學校負起文化教養的責任,恐怕是一種奢望。至於社會的教化,更是早已散塌。比較厚道的說法是「似無實有」而也「似有實無」。依於「人心有同然」的信念,可以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但在雜草叢生的環境裡,芳草的鮮美馨香也遭受遮蔽而淹沒了。青少年的心,青少年的志,青少年的純潔,青少年的英發,竟都似乎有所欠缺。而成年人的表現,上至政治人物,下至市井小民,也多半不可敬,不可愛。人而無誠無信、不仁不義,甚且傖俗貪婪,惡劣不堪。嗚呼,禮義之族,文明之區,何以至於斯極!e
- Dec 27 Thu 2012 10:57
孟丹梅老師在台南演講時為什麼流淚了?---王中孚 老師
王中孚 老師
2012/12/26 01:59pm
=讀經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jc/#Q
記得他版有位網友問起孟老師在台南演講時為什麼流淚了?其實當時被感動而流淚的聽眾也有不少。倘若我沒記錯的話,她一開場便說前來台南演講,心中百感交集。首先,因為台南是她恩師王教授的故鄉,讓她格外有一份親切感。既然有親切感,應該欣喜才是,何至於流淚呢?
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尤其她談到退伍之後創業有成,才二十幾歲便賺得上千萬的財富;可是在商場、錢堆裡打滾,內心總覺得空虛、不踏實。
自從十幾年前受教於季謙先生,才找回了自我,因此王教授可說是她生命的再造者,甚至是她全家的恩人。我想她沒說出口的,應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的心情。
- Dec 18 Tue 2012 16:30
季蓁老師的畫作
畫畫
這兩天大掃除,翻出牆角一箱箱塵封已久的”有的無的”(台語),看到自己二十多年前的畫冊,有點熟悉卻也有些陌生,熟悉的是當時畫畫的感覺至今仍留存在心,陌生的是不知道多少年不曾將它翻閱了...
會喜歡動筆畫畫,要感謝我老爸和小學時同班的孫淑梅同學,從小我就非常崇拜我老爸,他能文能武,琴棋書畫,無一不能;而孫同學的父親是個畫家,她自幼受其父親的薰陶,一雙巧手好會畫畫,每次代表學校對外比賽,一定拿個好成績回來,當時我也很崇拜她!
原本我一點都不會畫畫,因為不懂畫畫的技巧,每每看到老爸和孫同的作品,心裡真的好生羡慕,好希望自己也能跟他們一樣,或是有他們的一點點能力也好,就這樣一直到國中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看到一本敍述素描技巧的書讓我有所領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比例概念...當時對於這個發現不知有多興奮,拿了好多自己喜歡的圖案來試,就這樣一張一張的畫,一次比一次進步,直到國二、國三終於畫出點自己覺得還可以的作品,也沒想到這些畫能留到現在...
每一張畫紙的右上角都有編號,我看到最後一張編號是40號,但目前畫冊裡只有22張,我倒真的不記得其他的畫到那兒去了,好像是送人了,又好像是不滿意丟了...真的忘了。
- Dec 17 Mon 2012 12:36
101-12-9 孟丹梅 老師 講座後 心得
- Dec 17 Mon 2012 12:26
為人為己,永不嘆氣--王財貴 教授
為人為己,永不嘆氣
各位朋友:
年青時掌老師教我讀四書,有些話每每讓我起了很深的感動,立志嚮往之:譬如: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見得一個人心量要廣大,生命要有益於人。儀封人說:“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見得聖人教化之不容已,也永不會已。孟子說“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救之不得,皆引為己過,見得古人淑世之熱切。尤其中庸說:“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之化育,能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更見得人生意境之深遠,雖一生盡心盡力,猶不可及。輒憂患時生,每思奮發,欲以有為。
但當讀到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一句,則爽然自失,又快然自若
- Dec 13 Thu 2012 11:55
吾家有女讀《四書》--山東萊州席殊書屋 張曉軍、任淑琪
曉軍、任淑琪夫婦他們幼吾幼及人之幼,在當地大力推廣讀經。其女張琳讀經的錄影,小小年紀(現在七歲)卻很有氣勢,讓人感到後生可畏。書都讀爛了(據說已讀破了幾套)。
今將他們所寫的一篇心得轉貼於此,與大家分享。
吾家有女讀《四書》 山東萊州席殊書屋 張曉軍、任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