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求我——淺談私塾教育中的尊師重道   

/程雲楓(廣州明德堂)

 

 

    逝者如斯,轉眼間明德堂已經走過兩年半的歲月了,學生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如今的近百人,老師20人,雖說一路跌跌撞撞,如履薄冰,但總體還是順利的,老師家長也是滿意的。2011年底,我們在廣州發起成立廣東私塾聯誼會,開風氣之先,勉勵更多的私塾綻放,祈望讀經之弦歌能重新響及民間每個角落,以彌綸中國文化之斷層。

 

私塾教育說難很難,說易也易,即難即易。讀書志在聖賢,此乃教育之目的,老師家長首先要明乎於此,切勿捨本逐末。換言之,讀經教育是建體的教育,有體自然有用;體建得越厚實,所發是大用,故君子務本即可。現行體制內的教育重在實用,本末倒置,故問題層出不窮,越走越難。一般來說,家長是不大深入理念的,要靠私塾帶動。所以,私塾教育最重要的是主事人對教育理念的把握,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效,至為關鍵。

 

    讀經教育很簡易,就是四個字:兒童讀經。兒童是時機,讀是方法,經是內容。落實下來,就是老實大量讀經,讀真正有價值高度的經典。按照這個理念去做,假以時日,效果一定會呈現。當然,理無異致,事有多途,實踐的過程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然而,信為道源功德母,只要守住最初的信心和誠意,解決辦法自然會有源頭活水。

在教育中,除教材、教法、老師的選擇外,還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影響著教學成果,一般通稱為教育的心法。此教育的心法又可細分,一方面是老師對於學生的信任,一方面是家長對於老師的信任。一般人往往更多關注教學中的雙方——教師和學生的互相影響,往往忽略了非常重要的協力廠商——家長的作用。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家長的態度在教育中常常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師生的關係,故本文將主要針對此方面展開論述。

 

    《易經》的“蒙卦”,是所謂的教育之卦,指出了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的關鍵做法。我們就從易經蒙卦談起這個話題。

 

    蒙卦的彖辭說:“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卦之像是山下存在著危險,人滯留於危險之中,進退兩難,束手無策。這其實象徵初生的孩童,雖天真無邪,但處於蒙昧無知的狀態。然而,蒙昧之人之所以能夠走向亨通,是因為通過開蒙使之增長智慧,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對其把握時機,適時而教。

 

    而這一卦的精髓的一句話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老師求學生學習,是被動學習,收效甚微;弟子主動求師,方為師道之尊嚴,教育之正道。因為,學生誠心求教,為師之言才能深入學生之心,老師與學生才能心心相印,感應道交,此乃為師者傳道授業之法,為學者求學問道之訣。如此方可教之以正,而歸於利貞。

 

    孔子說“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不誨焉”,《呂氏春秋》中說“往教者不化”,講的均是此理。

 

    這一卦接下來又講:卜卦問神,在其至誠的一念初心,佛說“初發心即成正等覺”,若心神不專,以懷疑的態度再三問卜,等於褻瀆神靈,那麼也就不再靈驗了。

 

這仍是在講應以如何的態度求學問道。誠心請教于明師,師必傾己所學如實相告,若疑師言,再三問詢,必愈問愈惑,愈辨愈昏。不信師,懷疑師,是對老師的褻瀆,這種褻瀆不但是對老師的不敬,也是對自己的褻瀆,這種褻瀆本身就是一種愚昧,所以稱之為“瀆蒙”。開蒙之法,在於童蒙求我,非我去求童蒙。求師問學,心念專一,至誠至敬,才能感應到老師來教。若弟子不能收攝身心,不尊師,不信師,不敬師,老師將無法施教。

 

    以上是蒙卦的中心含義,這裡面雖然主要闡述了學生應如何對待老師,但對於一個蒙童來講,他的態度其實更多取決於家長的態度,也就是說,孩子永遠只是在模仿家長,如果家長對老師尊重、信任、有求道之心,則孩子便能接受老師的教導,而假如家長對老師充滿懷疑,那麼孩子必然對老師不敬,也不能聽進老師的教導。

 

    由此可見,尊師重道的終極意義,其實並不是為了讓老師有一種成就感,而是為了能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真正從老師那裡得到啟迪,獲得成長。

 

    有人會問,老師就一定是對的,不可以懷疑嗎?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學生也必須尊重老師嗎?

 

這兩個問題可以分別作答。第一,說老師一定是對的嗎?這涉及到如何選擇老師的問題。擇師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要本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精神,慎重的選擇一個既有教育理想教育熱情,又有教育能力教育智慧的老師。

 

    一旦替孩子或者自己選定了老師,就應該先以信任和尊重的態度待之,假設真有覺得不解之處,一方面可坦然與老師溝通,而非私下非議,另一方面可以抱著“多聞闕疑”的態度,“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一切向道上會,就能避免許多過失。

 

    第二,說如果老師不尊重學生怎麼辦?這從義理先後上來講,是第二義的問題。也就是說,先要問自己有沒有尊重老師,然後再來要求老師是否尊重學生。據筆者的經驗,凡是家長和學生能夠尊重老師的情況下,老師都會以真誠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

 

又,假如偶爾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不得當的做法,也要考慮是否必須給予不尊重學生、傷害學生心靈這樣上綱上線的評價。

 

    人與人的接觸過程,不可能永遠是順順當當,很難用誰對誰錯來劃分清楚。父子之間、夫妻之間、上下級之間產生矛盾衝突,都是正常的現象,這種正常的現象,同樣適用於師生之間。家長在此時如能抱著平常心,則其將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如果因愛子心切而對老師升起不敬之意,則反而會在孩子心靈中投下長久的陰影,不利於他正視生命中的微瀾起伏。

 

    中國文化崇尚“天地君親師”思想,甚至後來師道超越君親之上,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古訓。舊時私塾老師和父母配合非常默契,老師教孝道,告誡學生要孝順父母;父母教師道,要求學生尊重老師。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如此教化,無不成功。

 

古大德說:“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私塾教育亦複如是。師尊不存,道之何在?故中庸云:不誠,無物!願有志於讀經教育之老師家長者,深思之,力行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