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孚 老師
2012/12/26 01:59pm
=讀經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jc/#Q
記得他版有位網友問起孟老師在台南演講時為什麼流淚了?其實當時被感動而流淚的聽眾也有不少。倘若我沒記錯的話,她一開場便說前來台南演講,心中百感交集。首先,因為台南是她恩師王教授的故鄉,讓她格外有一份親切感。既然有親切感,應該欣喜才是,何至於流淚呢?
常言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尤其她談到退伍之後創業有成,才二十幾歲便賺得上千萬的財富;可是在商場、錢堆裡打滾,內心總覺得空虛、不踏實。
自從十幾年前受教於季謙先生,才找回了自我,因此王教授可說是她生命的再造者,甚至是她全家的恩人。我想她沒說出口的,應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的心情。
君不見季謙先生為了推廣讀經、挽救民族文化而連年四處奔波,以致身心勞瘁、形貌蒼老?她和許多敬愛王教授的人一樣,滿懷著不捨與憂心,才會說著說著就不禁悲從中來吧!
其次,她根據深入觀察,約略比較了兩岸同胞的素質——文革結束以前,大陸在文化上出現了斷層,至今一般民眾的「綜合素質」仍不如台灣同胞;可是近三十年來,他們有所覺察,向上提升心靈的急切感遠遠超過臺灣同胞
因此在她「鹿鳴學堂」讀經的孩子,幾乎來自全國各省各地,家長們都十分熱烈地參與學堂舉辦的親師交流活動。其他各式讀經私塾,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形成一種風潮,在臺灣卻看不到這樣的現象。因此,懷著憂國、憂民、憂時真情的她,出自肺腑地對此間讀經界的朋友們表達了無比的期許之意。&
孟老師的話說得相當含蓄,卻於我心有戚戚焉。在過去海峽分隔一甲子的前三十年,大陸奉行馬、列主義,處心積慮要剷除傳統文化;臺灣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很重視以儒家為主的傳統文化。體制內的教育,中學課程有人人必讀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大學的中文與國文系、所更延聘許多大師,開設各種國學課程,培育出無數文化種子,肩負承先啟後的責任。未料兩蔣先後去世,兩個繼任者為了達到臺獨的目的,逐步實施「去中國化」的政策,在教育方面,假借「改革」的名義,凡是和「中國」相關的課程名稱和教科書內容都被刪改,授課時數也減少了(即使五年前政黨再度輪替,至今似乎也欲振無力),
有人形容為另類的「文化大革命」,差別只在沒有使用武力,卻像水煮青蛙一樣,除非能及時釜底抽薪,國魂喪亡的結局恐將無可或免。孟老師觀察到的現象,雖然只像冰山的一角,但是整體頹風一旦形成,要想力挽狂瀾、救亡圖存,談何容易?真是一言難盡、令人無限感慨啊!9*
X`[H
如此說來,碧溪老師大可不用羨慕臺灣。誠如孟老師的期許,讓我們不分彼此,在各自的崗位上竭盡所能,互相勉勵吧!}oX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