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文字的特色之一,是中國文字很精粹的部分,它以少數幾個字就可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或蘊涵深刻的哲理。而吾人經常使用的成語,有許多的典故來源皆是出自於《孟子》,請同學查出《孟子》一書中,這些流傳千古且被人廣泛運用的成語所表達的意思。
成語 |
所表達的道理 |
揠苗助長 |
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自身規律,欲速則不達,反而壞事。 |
一暴十寒 |
曝曬一天,寒冷十天。形容做事沒有恆心。 |
成語」是中國文字的特色之一,是中國文字很精粹的部分,它以少數幾個字就可以表達出完整的意思或蘊涵深刻的哲理。而吾人經常使用的成語,有許多的典故來源皆是出自於《孟子》,請同學查出《孟子》一書中,這些流傳千古且被人廣泛運用的成語所表達的意思。
成語 |
所表達的道理 |
揠苗助長 |
喻違反事物發展的自身規律,欲速則不達,反而壞事。 |
一暴十寒 |
曝曬一天,寒冷十天。形容做事沒有恆心。 |
降龍十八掌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丐幫二大謢幫神功之一,降龍十八掌分為十八式。
降龍十八掌講究剛柔並濟,當剛則剛,當柔則柔,輕重剛柔隨心所欲,剛勁柔勁混而為一,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從至剛之中生出至柔,天下陽剛第一,掌法之妙,天下無雙,招招須用真力,說是外門武學中的巔峰絕詣,動作雖似簡單無奇,但掌掌現神龍,招招威力無窮,招式簡明而勁力精深的武功,精要之處,全在運勁發力,全憑勁強力猛取勝,當真是無堅不摧、無固不破,雖招數有限,但每出一掌均有龍吟虎嘯之勢、每出一招均具絕大的威力。
降龍十八掌的大部分招式的名字由易經而來,包括:
1.亢龍有悔(乾卦上九)
2.飛龍在天(乾卦九五)
3.密雲不雨(損卦彖辭)
祭孔音樂演奏
祭孔樂曲
一.演奏的曲目有咸和之曲、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每曲一百廿八拍,配合佾舞動作。
二.當司儀官喊「迎神」後,樂長唱「樂奏咸和之曲」、舂版、柷、薣鼓各三字後,特鐘一擊,樂始,刷敔三次樂止,每樂句除配擊樂外,再配以鐘鼓磐擊樂,曲調莊嚴雄壯不致有單調之感。
子 貢 救 魯
春秋時期激烈的間諜戰,把孔子這樣的聖人和他的高足弟子們也捲 了進來。當時的齊國大臣田常想發動政變,又怕高、國、鮑、晏四家實力太強難以成功,就調四家兵力去攻打魯國。正在周遊列國的孔子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感慨萬端地對他的弟子說:「魯國是我們祖宗墳墓所在之地,是父母之國,國家遇到這麼嚴重的威脅,我們這些人為何不去救助呢?」子路、子張、子時紛紛請命,均被拒絕,子貢出來請命,孔子便答應了。
於是,子貢先到了齊國,對田常說:「伐魯不如攻吳。因為魯國弱,滅魯之後,四家兵力就更強了,那時你想政變就更困難了。而吳國強盛,攻吳不勝,四家就會衰弱,那時你就可以控制齊國了。」田常認為子貢的話很有道理但又擔心移兵伐吳會受到大臣懷疑。子貢便說:「這好辦,你先按兵不動,我去勸吳王救魯伐齊,到時候你派齊軍迎擊就是了。」
接著子貢又南下來到吳國,見了吳王說:「如今有兵車萬乘的齊軍要吞掉只有兵車千乘的魯國,以與吳國爭雄於諸侯。我為大王擔心。如果救援魯國,可使吳國在諸侯中取得好名聲。征伐齊國可以得到不少實惠,不僅可以安撫泗水以北的諸侯,而且打敗齊國還可以威脅強大的晉國,好處實在太多了。」吳王聽了子貢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吳王夫差也很想跟齊、晉爭霸中原,但又害怕困於會稽的越王勾踐抄他的後路。子貢說:「這你不必擔心,我去勸說越王,讓他把部隊派出來跟你一起伐齊,這樣,就算越王想作亂也就沒力量了。」吳王聽了非常高興,就讓子貢馬上到越國去。
越王聽說子貢要來越國,立即清掃道路,安排好賓館,親自到城外迎接子貢。他對子貢說:「我們這裏是蠻夷之國,大夫為何事而紆降尊貴光臨敝國呀?」子貢說:「我勸吳王伐齊救魯,他擔心如按我所說的幹,越國會攻吳,因此他說「等我征越後再說。」如果這樣,吳國必定征越了。再說,沒有報復人之志而讓人懷疑是愚笨的,有報復之志而讓人知道是危險的,事情還沒有作就先傳出風聲也是危險的。這三條是舉國之大患呀!」越王勾踐叩頭作揖地向子貢表示感謝說:「我曾不自量力與吳國作戰,被困於會稽。心情的沉痛如入骨髓,急得焦唇乾舌,想與吳王拼個死活,是我的願望。」並問子貢他能不能這樣做。
子貢說:「吳王暴虐使其下屬都難以承受,國家因常年打仗而貧困,士兵有怨言,百姓也不滿,臣有變心,伍子胥因苦諫而死,太宰伯嚭掌權,一心順著吳王的過錯以滿足自己的私利。這是破壞國家的治理。今天大王如能發兵助長他伐齊之志,給他寶物取得他的歡心,以卑微的言辭來奉承他,他就必伐齊,他如果被齊國打敗了,是大王您的福氣;如果勝了,必然會以兵威脅晉國。那時我就可以北見晉君,讓晉軍與您共同攻擊吳國,必然能使吳國削弱。他的精兵全部調出與齊國作戰,部隊被晉國困住,而您乘其疲憊,就必定可以滅掉吳國了。」越王大喜,同意了子貢的建議,並且送給他黃金、寶劍、精心製作的長矛。子貢沒有接受,又趕忙回到了吳國。他向吳王夫差報告說:「我已鄭重地把大王的話告訴越王。越王很害怕,說:「我很不幸,少時喪父,自己又不量力,得罪了吳王,打了敗仗,蒙受恥辱,被困會稽之山,國家一片荒蕪。多虧吳王的恩賜,才使國脈得以延續,此恩至死不忘,還敢有什麼另外的圖謀呢!」吳王夫差聽了很高興,準備伐齊救魯。
這之後,子貢又到了晉國,對晉 國 君說:「我聽說,不事先定好計謀,不可以應付倉促而起的事變;軍隊不事先準備好,不能戰勝敵人。當前齊國將與吳國作戰,吳國如果戰而不勝,必然乘機擾亂晉國;如果打勝了,也必然以得勝之師威逼晉國。」晉 國 君聽了子貢的一番話後十分恐慌,便請教子貢如何是好。子貢說:「訓練軍隊,休養士卒,嚴陣以待。」晉 國 君也採納了子貢的建議。
|
西元前二六○年,秦國將領王齕攻陷趙國領地上黨,趙國統帥廉頗率大軍進駐長平,收容難民。王齕繼續攻擊趙軍,而趙軍卻節節敗退。趙王派重臣鄭朱前往咸陽求和,秦國盛大招待鄭朱,卻閉口不談和解。前方戰事更趨激烈,趙軍一再戰敗,廉頗堅守陣地,不出應戰。趙王對廉頗一連串失利和躲避的戰略大為不滿,對他責備了好幾次。
秦國宰相范睢使用黃金二十四萬兩的巨款,在趙國內部發動耳語攻勢,說:「秦國最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趙括一旦當了統帥,秦軍想逃都來不及,至於廉頗,他年紀已老,容易對付,不久就會投降了。」趙王於是下令任命趙括接替廉頗,藺相如警告說:「大王因趙括有點名氣便用他,如同膠柱彈琴一般。事實上趙括只會讀他老爸的兵書,不知如何面對戰場上的千變萬化。」但趙王深信趙括的能力。
趙括小時,跟老爹趙奢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無敵。曾經跟爹談論軍事,反覆討論,每每使趙奢張口結舌,但趙奢仍不同意兒子的意見,娘親問趙奢緣故,他說:「戰爭,意味著死亡,死亡是一件嚴肅的事,但是趙括談起來卻那麼輕鬆,不當一回事,這是一個危機。他不當統帥則已,如果當統帥,一定會為趙國帶來災禍。」而當趙括接受任命,出發之前,他娘上書給趙王,堅決指出,趙括絕對不是統帥人才。趙王問她何故,她說:「我嫁他爹時,他爹已是大將,我親自捧碗侍奉進食的長輩就有十幾人之多,他自己的朋友也有一百多人。大王賞賜的財物,全都分送給軍官和參謀人員。接到命令當天,就全身投入軍營,不再過問家事。而今,趙括剛當了大將,就高高在上,威風凜凜,軍官們連頭都不敢抬起來。大王賞賜的財物,全都運送回家,每天查看有什麼便宜的田宅,趕緊去買。大王不要以為他跟他爹一樣,請大王不要派他去!他會為趙國帶來災禍。」趙王說:「老太太不必多言,我心意已決。」趙括娘親說:「假如趙括有什麼差錯,我請求他的家屬不連坐治罪。」趙王答應了她。
秦王得到趙括出任統帥的消息,欣喜若狂。立刻秘密任命白起為遠征軍統帥,王齕則降為副將。下令:「膽敢洩漏白起當統帥消息的,馬上處斬。」【白起名氣太大,秦王怕趙括可能不會與他正面交鋒,因而喪失打擊主力的機會】
趙括到了前方,進入陣地,撤消廉頗頒佈的堅守的命令,更換廉頗的參謀人員,拆除防禦工事,下令出擊。白起軍先假裝敗退,卻秘密伸展左右兩翼。趙括乘勝追擊,直抵秦軍營壘。白起固守,而趙括發動空前未有的猛烈攻擊,秦軍浴血應戰,趙軍竟無法突破。而秦軍兩萬五千人的左右兩翼,已迂迴到趙軍之後。另五千人的精銳騎兵,已切斷趙括的退路。於是趙括所率領的進攻部隊,跟仍留守原陣地的重兵,被分割為二,糧道隨之斷絕。白起派出小部隊反擊,趙括再戰,仍不能取勝,成了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局面,束手無策。只好再效法廉頗,再築營壘,等待政府救兵。
秦王得到報告,知道趙軍已被逼入陷阱,唯恐時久生變,乃親自駕臨河內,下令強迫徵召全國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數前往長平報到,封鎖所有道路,斷絕趙國的救兵和糧秣接濟。趙軍向齊國請求援助糧食,可惜齊國不肯。【正應了那句話,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到九月時,趙軍已四十六日沒有糧食供應,官兵們飢餓難忍,已到了在營壘裏互相謀殺吞食的地步。秦軍包圍圈越縮越小,而且不斷挑戰。趙括只好遴選精銳,組成四隊,同時向四面衝殺,秦軍陣地防衛森嚴,如銅牆鐵壁,趙軍反覆衝殺四、五次,死傷遍地,仍不能動搖秦軍。趙括決心孤注一擲,以統帥身分,親自率領大軍,發動最凶猛慘烈的一次突圍。然而秦軍后絕肉搏,只以強弓對付,箭如雨下,趙括中箭而死。
孔子的哥哥有個兒子叫孔蔑,與孔子的弟子宓子賤當時同在做官。
孔子有一次,前去看望孔蔑,向他問道:「自從你做官以來,有什麼收穫,什麼損失嗎?」
孔蔑向夫子答道:「沒有什麼收穫,卻有三個損失:做官以後,公事紛至沓來,所學的沒有時間去溫習它,學問更加荒蕪了;俸祿微少,親戚們得不到一碗稀飯的幫助,與我越加疏遠了;公事往往很急迫,就連吊唁死者、慰問病者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朋友之間交情也淡漠了。這就是我做官以來的三個損失。」孔子聽後不高興。
後來,孔子去探望弟子宓子賤時,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宓子賤答道;「自從弟子來這裡做了官,並沒有什麼損失,卻得到了三個益處:其一,過去從書本上讀到的知識,如今能夠在施政中得到運用,因而對所學的更加明瞭;其二,有俸祿可以幫助親戚們,故親人與我更加親密了;其三,雖然公事繁忙緊迫,但仍兼顧對死者的吊唁與生者的慰問,因而朋友之間的友誼反越加深厚了。」
孔子聽了深有感慨地對宓子賤說:「真是君子啊!魯國要是沒有君子的話,子賤你又怎麼學到的呢?」
孔子這一班--小故事
孔子的兩個學生~孔蔑和宓子賤.同時當上了官.孔子探訪兩位學生.並詢問當上了官他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孔蔑回答{自從我當上了官.沒有得到什麼.卻失去了三樣東西.一是公務太繁重我沒有時間探研學問.因此學問不能明達.二是俸祿太少.生活困緊.養育了家人.卻沒法照顧親人.導致親戚更加疏遠.三時間因被公務綑綁.導致沒有時間弔祭死者探訪病人.朋友越加疏遠.}
孔子聽了.搖搖頭.嘆息!
宓子賤回答到{自從當官以來.我沒有失掉什麼.卻得到了三樣東西!一是之前所讀的知識和道理.線再正好有機會實踐.二俸祿不多.但生活儉樸.還有餘力照顧親戚.使得親戚更加親近.三公務雖然繁瑣.但這讓我更珍惜與親友相聚的時光.因此朋友更加親近.這是第三件收穫!}
孔子聽了笑了笑.滿心歡喜!
有一回.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我當別人的下屬.可是卻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孔子指了指地上.笑著對子貢說{當下屬.就要像土地一樣!}子貢驚訝.孔子解釋說{是.像土一樣!播種了.就會有五榖長出.向下挖掘就會湧出泉水.草木依賴他生長.禽獸依賴他來繁衍.活人站立在他上面.死人埋在裡頭.土地的功勞非常之多.但從不表功.當下屬.真的應該像土地一樣呀!}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坐在千葉的寶蓮華上,蓮華大如車輪,跟隨他一起來到法會中的菩薩,也都坐寶蓮華上,從鹽海的龍宮,自然湧出,住於虛空中,而來到靈鷲山,佛說法之處。再從蓮華下來,來到佛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禮拜完畢,又到智積所坐的位置,互相問訊,坐到一邊。智積菩薩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仁者!您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條龍呢?」文殊師利菩薩答曰:「所度的龍,不可悉數,非口所能說出,亦非心可測量。你等一會兒,就可知道了。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鹽水海中,恆常一心宣說妙法蓮華經。」智積菩薩聽了,心生懷疑,就問:「妙法蓮華經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經,故稱為一切經中的寶貝,世間上所希有。若有眾生聽見此經,能加緊精進努力修行此經,他是不是可以很快就成佛了呢?」
文殊師利答:「在鹽水海裡有一個龍宮,龍宮裡的龍王,他有一位女兒,年齡才八歲,雖然她年紀小,但是有非常利根的智慧。她能知道眾生前因後果,她得到十種陀羅尼的法。(陀羅尼譯為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總持身口意清淨,不犯身口意惡業。佛所說的諸法她都能明白。)
孔老夫子唯一代之聖人,萬世之師表,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堪為後世讀書人永遠的老師,藉由跪拜先師的古禮,倡導尊師重道,主敬存誠,飲水思源的文化。
|
|
淺 談 古 人 的 名 字 台南一中 張力中老師
字(name)叫李安,她的名字是叫林青霞」;而所謂「李安」、「林青霞」者,在古人看來,其實是姓名。彼等並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標的。
「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根據上引《禮記˙內則》的記載可知: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後,方由父親正式為之命「名」。這大概是從前醫衛條件不佳,滿三月,確定能存活,長輩才幫小孩取「名」。「名」是幼時在家供親長呼喚之用,通常稱「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晉成公名黑臀,魯成公名黑肱,鄭莊公名寤生,鄭獻公名蠆(字子尾;「蠆」音ㄔㄞˋ,蠍子),魯國孟孺子名彘(「彘」音ㄓˋ,豬也),齊桓公名小白,晉文公名重耳--通常這是為了表示親暱,或是為了求長命百歲的厭勝(閩南人為子女取名豬屎、臭頭,同出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