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清明節的由來:
農曆三月初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最初指的是節氣。在我國傳統的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用來反映氣候變化和指導農業生產,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時間大約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在四月四日或五日。在(淮南子)一書中記載:''清明''是在冬至過後的一百零六日,也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風景明麗,花卉草木在這樣的環境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叫做''清明'',正因為如此,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節日的''清明''與作為節氣的''清明'',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從聯繫上來看,清明節是從''清明''這一個節氣演變而來的,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為節日;從區別上看,節氣只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但是,清明節是如何從節氣演變為節目的呢?根據(荊楚歲時記)中說: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稱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被清明節所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