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27崇愷媽咪分享陪讀心得


我們是今年三月份開始上讀經課,會來讀經班是某次在國小圍牆外有看到拉紅布條招生,二話不說拍照下來,回家立刻打電話跟許主任報名,會這麼不猶豫是親戚的孩子有上過讀經班都說很好,再來也剛好崇愷今年要升小一,除了可以認識字外,也讓他可以提前熟悉國小的教室、環境。


本身孩子的專注力及穩定性還不夠,想說來上讀經班心是否可以定下來學習專心做好事情。


當時,讀今班開課兩周了,剛來上課的崇愷充滿新鮮感、狀況外,但上了2.3次後慢慢找到上課的節奏,偶爾不小心神遊時,自己還是會找到老師唸到的句子,陪讀過程中也讓我更了解他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回到家通常我會安排讀經時間,時間是一個小時,通常是吃完飯或睡前,在家讀經他也常沒耐心,唸差不多30分鐘就不想唸了,也是會慢慢的引導鼓勵他,這部份目前我沒有很嚴格要求他,只要他不排斥讀經就好,每過一個禮拜,他很期待週三讀經班到來,感覺他喜歡讀經的氛圍媽媽也感到很心慰,最近幾次也會主動說要讀經,不再是媽媽提醒安排時間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1  

107/5/26    崔威  講於桃園
先生好,師母好!尊敬的各位堂主、老師:
大家上午好!

第一次來到臺灣,內心非常的崇敬,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去親自走一遍先生曾經走過的路。要不是當年先生以臺北華山講堂為起點,在臺灣各地開始推廣讀經,就不會有如今大陸如火如荼的讀經風氣,以及遍佈海內外的、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人瞭解讀經。所以來到臺灣,像一場尋根之旅,也像一場朝聖之旅。

這幾天走遍臺灣,看到很多的堂主和老師們走在推廣讀經這條路上已有15年、16年,甚至於20年,有這麼久的歷程,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像先生一樣,在前輩面前感到非常緊張。我接觸讀經教育才短短的五六年時間,積累沉澱都比較淺,每一位都是我的老師,尤其是今天的場合,先生又坐在下面,我就更緊張了。不過一直以來我都是懷著一個信念,就是用我的一顆真心,用我的真誠來面對孩子的教育、面對我自己、面對所有的人。

當我來到這裡的時候,真的是讓我沒有想到,從高雄到台南到桃園,竟然有很多家長都認識我,大家的熱情讓我始料未及。很多家長朋友都跟我說,他們一直在看我的文章。其實我知道我的文章還非常淺顯,我對經典的體悟在逐漸加深,但是即便是這樣的一篇篇簡單的東西,都能獲得這麼深的認可,真的像一句話所說“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果然我在遙遠的東北寫出來的小小的文章,竟然在千里之外的臺灣有人呼應,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媽媽  

關於外語學習的體會——明明媽書院點滴之十一
2018-04-19 明明媽 蓁謙學堂


因之文禮書院學貫古今、會通中西的培養目標,多語種學習成為書院的學習特色。其實我們都知道,文禮書院不是一所外國語學校,多語種肯定不是書院的最終目的。現在所學,無論文言文、還是英文、梵文、拉丁文、古希臘文等等,是先生教導孩子們吸收東西方文化、領略人類智慧之美的一個媒介、一種工具。所以,對於多語種學習,理應採取重視、尊重的態度,同時,又要引導孩子們不可拘泥於此,要時刻不忘他們真正想求索的東西本是超越語言的,無國界的。

目前,家鳴在書院經過兩年半的學習,除了按計劃完成解經之外,多語學習方面算是有較大進展的,例如:英文已達到母語的閱讀能力、可以自由交流;梵文也突破了瓶頸,進入快速提升的境界;拉丁文雖然剛起步,進步卻很快,還獲得了跟隨先生意大利學習的機會,等等。好像他對語言有用不完的熱情和靈感。以至於在書院孩子們隨興準備的晚會裡,他都會策劃外語類的節目。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南方觀點 〉教育不能浮躁改革 欣見讀經已成熱潮

2018-05-27 | 中華日報 

日前參加台中教育大學舉辦的「第八屆讀經教育論壇」,子題包括:從讀經教育角度看文白比例爭議、讀經教育對語文素養的提升有無助益、針對不同年齡學子如何落實讀經教育、全球中文熱潮下讀經教育的價值。來自台灣、大陸、法國、香港、義大利的專家學者、實務工作者,提供幾十篇論文及報告,揭示全球已超過一億五千萬人在讀中國經典。

讀經在中國傳統教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價值。一九一二年一月第一任教育部長蔡元培下令廢除小學堂讀經科,一九一二年五月又廢止師範、中、小學讀經科,一九一七年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興起,一九二○年教育部將國小國語課文全面改為白話文,此後讀經風氣就日漸衰微。

近年來,王財貴與眾多民間讀經團體致力推動讀經,中斷八十年的讀經重登台灣教育舞台。一九八九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指出道德、價值、倫理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顯示推展讀經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以明大義、端學則、務實學、崇經史、慎交友為求學最高目標,其中以崇經史為骨幹,「六經」猶為學問根源,士不通經則不明理。可見經學教育的重要性,除了科考需要外,《文心雕龍.宗經篇》:「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經典可以「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不就是教育最高目標?

筆者有幸於一九八七年協助全國第一個讀經協會成立─「台南市讀經協會」。此後,各地陸續成立類似組織,並漸漸擴及港澳、東南亞、美加英歐等僑社;大陸配合國學的復興風潮,迅速蔚成風氣,讀經人口成長速率,約台灣的百倍,如加上全球華語學習熱浪,讀經人口已超過一億五千萬人。

台灣超過百篇博、碩士論文及期刊論文的研究中,藉由實務及學術的討論,可以看出讀經理念、教學、教材、課程、活動、成效或營運組織,都有相當廣泛的發展。一般人質疑讀經效益,並常舉西方理論為依據。以下即以部分西方理論稍加闡釋。

就智力型態論來說,人類智力可分為流動智力與晶體智力兩種不同的型態,前者是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較大的智力,例如空間關係的認知,對事物判斷反應速度,及機械式的記憶。後者是受後天學習因素影響較大的智力,例如語文辭彙、數理知識等,也就是理解能力。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3126 

107/5/22  第一屆兩岸讀經私塾聯誼會交流活動  感言  

        5/22 在崇義文教會館舉辦的「 第一屆兩岸讀經私塾聯誼會交流活動」,邀請六位來自大陸學堂堂主分享辦學經驗,預定一半小時的座談,延為三個小時仍意猶未盡,每個分享的堂主幾乎都談到「在聖賢之道」,聖賢之道不僅僅是口頭敘述,而是要能身體力行,以此目標來前進,其中有人甚至把工作辭掉,經營學堂教育下一代,原因就是從經典中找到自信與自覺,台灣推讀經這麼多年,有幾個敢這樣講?兩岸文化最大的差異,在於對岸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所以他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急起直追,大開私塾全日大量讀經風氣,程雲楓堂主私下分享其學堂有孩子清晨四點自主起來讀經,一天可以讀經12 小時,程亮堂主為了教孩子讀經,把學庸論語包本背誦完成,他們的家可以把孩子送到學堂讀經十年,而我們的家則是捨不得把孩子送出去,處處講求「快樂學習」,快樂常是樂極生悲,如同豫卦的上六爻「冥豫」,由光明墜入黑暗,一般人快樂哪會節制?寧可讓孩子「苦在前樂在後」,未來遇到挫折才有那個心胸、智慧去面對,孩子有朝一日會離開我們,「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心才能篤定地面對。學習講求的是自覺學習後帶來真正的快樂,有如研讀易經不為升等、考試才會快樂。所以別再讓孩子在生日那天如小皇帝登基了,生日不該是快樂,應該感恩,快樂之前應先問問生他的人快樂嗎?先讓他「學會感恩」這件事。

 

20180522兩岸讀經私塾交流聯誼活動_180528_0056

        會後大陸老師們致認為台灣是個很有文化的地方,稱讚崇義是個有「道」的專業團隊,像交流活動影片剪輯、配樂隨即完成、推讀經的是志工…都留下深刻印象,很值得學習。我們沒有講很多,但他們觀察得很細微,連桌上的立牌都觀察到,甚至拍照、拆解研究,在靜默的過程中,我們示現了什麼叫做「道」,我們作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性」。

        莊子一書東郭主曾問道於莊子「所謂道,惡乎在?」,莊子從很遠講到最後細微處「道在尿溺」,道無處不存在,宇宙萬物都在道的運行中,「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未有天地先有易,既有天地易在其中,易就等同道的化身,道的彰顯就在易理當中,有時未深入其境,如見樹不見林,魚生在大海中不知道什麼是海水,繫辭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實質上是存在的,在運行的,只是我們未對焦到其頻率。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10009  

屏蔽了外界干擾,孩子就對讀經感興趣了   空山老師


讀經與閱讀相比,讀經是單調的,閱讀是有趣的。因為閱讀有故事。

閱讀與漫畫相比,閱讀是單調的,漫畫是有趣的。因為漫畫有圖象。

漫畫與電視相比,漫畫是單調的,電視是有趣的。因為電視中的人物會動。

電視與網游相比,電視是單調的,網游是有趣的。因為網游讓人近於身臨其境。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1010325  

讀經如果一定要取悅孩子,多半不了了之!

    就讀經而言,沒有哪個孩子會主動地喜歡讀經的,因為讀經畢竟比閱讀、手工、遊戲等要困難一些!

       但教育的一大玄機就在於:真正有利於人生命長進的學習都是包含著困難的,這種困難孩子不能自動克服,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協助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更高一層的生命體驗。引導鼓勵固然重要,督導鞭策在適當時候也不可少,在教育者長期的協助之下,孩子克服了困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這種包含著汗水淚水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這樣的孩子,他的心靈才是成熟的。

       “君子先難而后獲”,教育孩子,要讓孩子學會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所以古人很少講“快樂學習”,而提倡“勤學”、“苦學”。但“苦學”不一定真苦,苦中有樂,太強調“快樂學習”,結果卻可能是苦,一輩子的苦!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522兩岸讀經私塾交流聯誼活動_180528_0001  

107/5/23 吳小東老師  台南演講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關心教育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非常高興來到台南和大家分享,雖然是第一次來,但是我對臺灣很熟悉,從小很喜歡文學,後來瞭解到港臺的文學,當時感覺到非常的特別,當時大陸很多的作家都是很羡慕港臺作家。這些作家在大陸的知名度很高,對他們非常熟。在很長時間以來,我認為臺灣是一個很有文化的,來這裡幾天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把溫良恭儉讓做的非常好,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實踐出來。我們是很慚愧的。這一次真的有一個非常真切的感受,這兩天看了幾家學堂,說實話我是很驚奇也很敬佩的,小的才幾個月,他們照顧的很好,大的孩子讀的也很認真,可見老師很用心,落實到位。讀經教育20年前由王教授推廣到大陸,前幾天我們去華山講堂,一個小小的地方竟然是讀經推廣的源頭。

我們辦學堂走到今天,與王教授的推廣是分不開的。來到臺灣有一種尋根的感覺,尋找新儒家的根。俗話說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臺灣是讀經教育的發源地。大陸的讀經發展如火如荼,最近十年來,大陸出現了不下一萬所。相比而言,臺灣這幾年好像有點減退,讀經教育的推廣熱度有點下降,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感受。也許王教授把讀經推廣重心放在了大陸,尤其是有了文禮書院。臺灣相對冷清了一點。讀經教育觀念大家都是瞭解的。接下來是如何操作的問題。我相信臺灣的讀經教育也會越來越好。我想講教育要做好必須要讀經,不是因為讀經而讀經。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成長。其實大家都知道現行教育或多或少是有不滿的,家長都很焦慮,老師孩子都很累。書包越來越沉。為了給孩子減負,孩子下午3:30就放學,這樣改來改去教育並沒有多大的改進。主要是偏離了根本。當你進退兩難時往往是忘記了根本。大學上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你能夠把握是很簡單的。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去改變,不能夠乾脆的停下來去思考。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教育的本與末有沒有把握好。第一教育的內容,第二教育的方法,第三教育的態度。教育的內容就像我們吃飯一樣,要保證他是有營養的。有些人說我們在學校學的白話文也是有用的。但是他有多大的用?需要你有見識。他有多大的用我們就用多大的力氣去學習他。當我們講到有沒有用的時候,是有一個預期的考慮。就是這個孩子學習的東西是不是真正有利於他生命的成長,可以有用於一輩子?大家有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呢?一個孩子的一生是很漫長的,如果不能有益於一生是不夠的。孩子是會長大的。我們不能夠只把眼睛盯著兒童期。我們考慮問題都要從整體來考慮。一個孩子兒童期能不能學習他80歲能用的東西呢?我們在學校學習的東西都很膚淺,就是照顧孩子的生活。你看過哪一個長大後還把小學學的內容拿來複習?我們現在所學的內容不只是小學,乃至於初中高中從他本身來講就是知識技能,不是德性智慧。德性智慧是不能夠在學校裡教的。在古代教育德性教育和知識教育都是放在學校裡教。每一個人都應該承認把孩子教成德才兼備。現在你看語文學的很淺不能承載德性教育,外語也是不能給予孩子高深的智慧。

人的生命有兩層。一層是精神的生命。一層是自然的生命。對一個孩子講我們要培養他的德性是早期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應該再有第二個方向。這個是最重要的。你要去保證他的實行和落實。為什麼今天這麼多的孩子會走向叛逆。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出現很大的問題。成為了家裡的定時炸彈,家裡有這樣一個孩子,家長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早期教育沒有做好。他的心靈是很空虛的的是很寂寞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對準焦點。我們要知道要讓一個成人是很不容易的。人有光明性也有現實性。人是很容易墮落的。如果你把那一點點與動物不同的幾希之處區別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為聖賢則為禽獸。這是人生的艱難和莊嚴都體現在這裡。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接受經典的教育,他就比較容易向上超越。在開始的時候是不能錯的。就像射箭一樣。必須先瞄準。差之毫釐 繆以千里。要本正源清。孟子講攻乎異端。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夠隨隨便便。現在出現那麼多教育家不是好事情。教育應該是穩定的。(吳小東老師講于台南,服謙李小芳筆錄,內容未經吳老師審定)

一個人在他的生命當中品德可以籠罩知識。知識不能籠罩品德。明白這一點就應該堅定不移的。經典是一個人必須要學習的內容。任何一種教育不能夠反對經典,否則他是不透測的。他不能夠把你帶到高點。王教授講過這樣一句話。雖然你只有一杯水但是你要只給孩子一條河。從這個地方就可以判斷我們今天的教育不能夠做好。從方法上來看。對於一個13歲之前孩子來講是基礎教育。他的心靈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我們是不能夠讓他去運用。就像一個半成品,不到用不好,最終還被破壞。我們今天有一個口號把學以致用變成了現學現賣。深度的人才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吸收涵養。就像一個母親十月懷胎。現在都是西方傳過來的實用主義教育。語文這門課學起來是很簡單的,只要讀的多。有人說我會寫一點文字,我自己認為還是沒有入門的。為什麼現在的人連一點文章都很難,因為你胸無點墨。古代的人為什麼可以琴棋書畫歌詞詩賦,因為他從小背的多。靈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憑你的閱讀產生的。如果你把詩經背下來怎麼不會寫詩呢。現在老師都是喜歡開發孩子思維。你把一本書多讀多背才能溫故而知新。我們學語文的方法是錯誤的,過於理解。一個人語文能力比較好,比較容易學會知識性的技術。他也比較容易成才。數學需要運用一個孩子的理解。在小學階段數學不好並不用緊張,不代表他不聰明,是他頭腦還不成熟。數學的能力來自於邏輯。邏輯來自于語文。今天的教育只重視學以致用不重視吸收,這是很嚴重的。有一個成語叫天真未鑿。一個13歲之前的孩子就像那個天真未鑿的混沌。上天給孩子13年時間就是要讓他去好好吸收。這樣教育才把握住了要領。評判13歲之前不是要看他理解了多少而是要看他吸收了多少。這一點今天就是本末倒置。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7/5/25台中正和書院 二岸讀經交流

程亮老師講於台中正和書院,服謙李小芳筆錄

542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來到台灣,我對台灣並不陌生,我這個年紀都是從小聽著台灣歌謠長大的。今天來到這裏很激動。這一次我們並不是為了追星而來,此次而來是為了尋根而來,為感恩而來,在這裏中國文化從來就沒有斷過。在大陸文化是出現了幾代人的斷層,但是這些年文化有了很大的復興。有這樣一個人在文化的沙漠種下了一顆又一個的綠樹,這個人就是王財貴教授。所以我們是懷著這樣一顆感恩之心而來。前幾天我們去了華山講堂,讀經推廣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發源。在文化斷絕了這麽多年後能夠有人勇敢的提出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擔當的。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有接觸到道德經,但我不敢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學習。這次來有一個很大的感受,這裏的朋友溫、良、恭、儉、讓踐行的非常好,有文化有經典的地方真的是有基礎。

為什麽我要在這樣多元的時代來推廣老實大量讀經。我今天去了故宮博物館,有一個感受,發現裏面的名畫有一個特點一般不超過三種。所以並不是顏色越多越好,同樣我們說教育也如此,多元時代並等於多元教育同時並行。你看一棵樹他的葉子和根都會朝各個方向長。樹葉朝有陽光的地方長得多一點好一些,根也是朝有水的地方長得更好。我們如何來選擇教育朝哪一個方向來走呢?我們要清楚學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的學問,知識的學問很重要,一種是智慧的學問。也叫形而上的學問,他可以籠罩形而下的學問。我們現代的教育往往就在追求形而下的學問。這一百年當中,我們都在向西方學習。發現很快,給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其實我們要追逐形而下的學問是很容易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應該讓孩子先學會做人。他和知識不同,知識講究實用。真理即是有用,有用即是真理。後半句是值得商確的。我們現在的課本往往在當下追求有用。但是這些東西對他將來有多大用呢?我們教育的高度是要教他一生的智慧。但是智慧的教育需要熏陶而不是理解。在這個方向的定住了,你就一定永定。

孩子並不在於你所學的東西懂不懂,而在於他接觸多了就熟悉了。13歲以前是一個孩子的記憶力的黃金期。我們都知道要讀經典,但是讀到什麽程度好呢?當然是讀的越多越熟越好,這個程度上的不一樣決定了他將來運用也是不一樣的。用什麽來考核一個孩子讀經的程度呢?我們叫包本背誦。一個孩子能夠達到包本背誦,他的能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目前全世界能夠包本背誦的孩子是不多的。不是其他的孩子做不到,而是他沒有經過這樣老實大量去訓練。我們說一個孩子能夠背圓周率就很了不起。但是是讓一個孩子背圓周率有價值還是背誦經典更有價值?就像我們電腦的內存如果不夠,他運算高等的程序是運算不了的。我們讓孩子包本背誦就是在提升他的運算能力。他的大腦儲存的空間大了,以後運算的能力也大。一個能夠包本背誦的孩子他的記憶力和耐力是非常了不起的。有人擔心老實大量讀經會讓一個讀傻,但恰恰是這樣一種笨拙的方法默默地培養了磨煉了孩子強大的心性。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6573-C  

107/5/22  兩岸讀經私塾聯誼會交流活動    地點:高雄崇義文教會館

 

 崔威老師

501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來到臺灣,非常親切,跟大家談一談讀經孩子的體會吧。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孩子今年18歲,12歲開始讀經,15歲進入書院,小的5.5歲,完成5本經典。作為讀經孩子的家長,體會非常深刻。大孩子明明在書院已經2年半時間完成解經開始進入博覽群書階段。外語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英語達到母語的水準,今年獲得跟隨先生外出義大利的機會。我深深的體會到讀經教育的高明。全日制讀經能夠全面開發孩子的潛力。作為家長一路的成長,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教育也是家長的選擇。要完成家長自我成長的歷程。我走過了一個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和自己生命的意義的思考。對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我們所追求的孩子的才華表現成績,要有一個本末先後的選擇。我在帶孩子讀經的第一年體會就是認為讀經能夠讓孩子成績好,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完成了論語三百遍的時候,明白了人生應該嚮往聖賢之道,讓孩子去走一條完成自己內在生命成長之路。外在的才華自然而然會獲得。帶著這樣的一個信念,每天讀經6小時到讀經10小時,一個孩子全神貫注的學習對於孩子心性的成長是我始料不及的。孩子的記憶力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有這樣的一個結果。當我們把人生立乎其大的時候自然而然其他能力就開發出來了。作為家長,關於孩子個性的保護,我們非常注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讓他不停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其實一個孩子應該去保持他的純真,簡單。這樣越能夠吸收經典的智慧。我們現在很講究尊重,民主,其實一個孩子根本不知道他的生命要朝著聖賢方向努力。在孩子還不能為自己做主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服從你的決策。我們要成為推動孩子的那只手。我們不要擔心孩子會不會不快樂,會不會有心理傷害。父母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樣你就要對自己生命有一個好遠的目標和方向。我的孩子在他讀經的幾年裡,在學習這方面是一定要聽父母的。讓孩子堅持堅定的讀經是父母的責任。當你選擇了一個學堂,你就要和學堂之間確立一個充分信任。因為我們要去引導孩子嚮往聖賢,學堂恰好是承載了這樣一個引領孩子的地方,家長有尊師重道的信念會深深地傳遞給孩子。這樣他就容易受教。我和孩子在讀經的歷程中非常獲益于尊師重道帶來的有效成果。作為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要有一個推動作用。如果你時常關注孩子的生活,情緒等等,孩子往往就容易在這方面表現給你看。人吃五穀雜糧有情緒是很正常的。這一點我在自己孩子身上很有體會,在我孩子讀經過程中,我幾乎不會傳遞任何影響孩子讀經資訊。以前在體制學校裡學習的時候,無論要寫到多麼晚,我是一定要讓他寫完的。後來讀經對他的嚴格也是這樣,總是要比他的計畫高那麼一點點。我們作為家長要對老師有一個完全信任的心態。孩子的成長進步快慢,幾乎取決於我們父母的態度。家長要多讀經,多學習理論,成長推動孩子的強大推手。(崔威老師講于臺灣高雄,服謙李小芳筆錄)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