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多神童/哲萱©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 -- 一個讓讀經朋友分享與交流的家   xI1920年國民政府廢止中小學課本中的古文,中國人就將西方教育制度奉為寶典,然後陷於隔三岔五的教學改革忙碌中.奇怪的是,教改總在一次次失敗後,鬥志昂揚走向下一個失敗。他們大概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回頭看看,中國傳統教育有沒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君不見,史書中常有如下記載——r4q~

 

許慎,性淳篤,少博學經典;鄭玄,十三歲可背誦五經;蕭統,三歲讀《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范雲,八歲在席宴之上即興賦詩,在座者無不驚歎;顏之推,七歲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韓愈,日記數千百言;白居易,始生六七月即會指字,六歲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李賀,七歲以詩聞名京師;司馬光,七歲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王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黃庭堅,五歲時可誦讀五經,後讀《春秋》,十天即可背誦,且無一漏字;王應麟,九歲通六經;丘浚,書凡過目即能成誦......W限於篇幅,就簡單舉這些例子,其實要翻開《二十四史》,類似記述比比皆是,也有史學家認為是作者出於對所傳之人的喜愛,而下誇張之語,但中國史家向以嚴謹著稱,即使偶有誇張,也不至於不同時期,對不同人,在這個不很重要的問題上誇張,故有理由相信,古人童年時的學習力是驚人的。X

 

而且,上文所舉大部分都不算古代神童,在專門的神童傳裏,還有更多驚人記錄,而這些所謂神童,是不是常常因開慧過早,而落得傷仲永的下場呢?Z=

 

顯然不是的,比如戰國時期的甘羅,十二歲為使臣,靠才智消弭了戰爭;比如玄宗時期的兩個相國——李泌和劉晏,都是七八歲時就得到皇帝賞識;比如被譽為神童的夏完淳,少年時即名聲遠播,十六歲慷慨殉國,身後留下三百多篇詩文,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無法繞過的重要人物,有趣的是,他的姐妹、從兄弟、同輩的親戚幾乎個個被譽為神童;其他如蘇軾、文天祥、陸遊等等被稱為民族脊樑的人,無一例外少年時便嶄露過人才華。

 

也有人認為他們只是文學上的神童,而非科學上的,這又大錯而特錯。最可靠的例子當屬清末被送往西方留學的一百多個中國兒童,他們從小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但留洋歸來,幾乎每一個都成為開創中國科技事業的領軍人物,直到現在,也難有人望其項背。|I

為什麼古代隨便的一個孩子,放到今天都是神童,而今天所謂的神童放到古代,恐怕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難道古人真的比現代人聰明嗎?6y E恐怕是,我們對古人的智慧瞭解得太少太少,該反思的又太多太多了。古代神童之謎,真相,有時往往就隔著那麼一層窗戶紙而已。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