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2日教學日誌

 

五月浙東,淫雨霏霏,今晨又雨,泠潔自感無味,情緒低落,肖鋒則情緒很低落、聲音很低。肖鋒這種情緒波動,在小孩子身上是看不到的,看來人一長大,或成年後,確實很麻煩,心眼打開了,煩惱有了,而小孩子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我的概念,純是一片天機,他們天性的玉盤上並不會破開一個洞,而從此越陷越大,無法收拾,而這些大孩子,卻正好如此,長大後,漸漸有了自己的想法,小我雛形了,陷於煩惱而不拔,並隨煩惱而情緒萬變,如果不學道,不修身,一輩子都會在情緒中往復,所以,修身是最好的情緒管理,修身,才能知,才能止,才能定,才能靜,才能安。\

!對趙升君老師講話若干問題的遺憾

 

1、教了上十年的讀經,今天還在站在公眾場合下抱怨孩子不會寫毛筆。這實在是很難說出口呀!稍微有些遺憾。不去查找一下原因、改進一下教學方法、不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責備讀經教育,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2、說“讀了三四年,學生還是有很多字不認識”。這就對了,這是讀經教學中的正常現象,又是值得老師注意的地方。我們秉持讀經理念專注於讀經,但是隨著教學的深入,肯定要把學生識字的問題做細緻做明確,這是老師教學成熟的自然要求,要不然要老師幹嘛。讀經教育更重要的是立一個教育之道、立一個大原則大方向,並沒有說要保證每一個具體細節和效果,在具體教學上我們肯定還要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去完善它、去做細緻。這個問題不是在說讀經教育有問題,而是在說教讀經的人有問題,這不是很明顯嗎?

 

3、說“跟了自己8年的孩子,現在也還是看不了資治通鑒,以前的很多字很多經都忘記了”。此話也實在是有些不好說出口。第一,這孩子是不是什麼閱讀能力都沒有,能看四大名著算不算,能看《巴黎聖母院》算不算,能看《明朝那些事兒》算不算,為什麼非要把學習能力僵化在資治通鑒這個案例上呢,把正在讀經的孩子與歷史中的讀書成品混淆在一下來考量讀經效果呢?並且這孩子讀了8年到底在什麼程度、到底能夠看哪些古書,對他瞭解的夠不夠?第二,現在這孩子年齡多大了,如果是4歲時來讀了8年,現在十二三歲,那麼還不用太著急,如果是八九歲過來現在十六七歲了,真的還對讀古文很困難很陌生,並且很多經都忘了,那老師自己恐怕真要有些反省了,因為家長被老師給騙了,家長都要過來找老師麻煩了!去年接觸過一個班的兩個女生,一個是12歲的新疆女孩,漢族的,她媽媽在她四五六年級時候,用家裡的課餘時間帶她讀經和聽一些佛教視頻,在去年時即有9萬多字的讀經量,相貌雅正,氣質很好,博聞強識,很有禮貌,看書很多並且看得很快,她說半天可以看完一本書,花了兩個半天時間看完《紅樓夢》的,再考問之,對大體的情節和人物都有基本的瞭解,且對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性格還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另一位是14歲的一個東北女孩,他爸爸在她4歲時就篤信讀經教育,對她有些間間斷斷的引導,然後讀了幾個學堂,讀得時間很長,相貌有些呆滯,眼睛經常斜視,也沒有什麼靈氣可言,說話很愛較真,人際關係很差,最重要的是邊讀邊忘,老師只是要求她讀夠遍數即可並不要求背,以前一位老師教法不圓滿,導致她心理深處留下了很多傷痕,她很內向,現在的讀經量還是未達到10萬字。同樣是一班同學,何以差別如此之大?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4、說“小孩過早的指讀,視力會下降”。這確實是值得注意的問題,現在社會上戴眼鏡的實在不少。現在如果真的把這當作一個問題,我們自可以專門對孩子進行長期的跟蹤觀察。以我們學堂有限的例子、有限的時間看,6歲的子銘讀了1年並未有視力下降的表現,9歲的俊愷讀了1年也並未有視力下降的表現,14歲的柯汝2年前進學堂時是戴眼鏡的,但是現在戴的眼鏡還是沒有變動,她的視力沒有下降,誠意子蔚亦然。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這個問題。但現在在公眾場合,以少有的事例而責備於讀經教育本身,不知道夠不夠冷靜和理智、對後果和影響考慮的夠不夠。

 

5、說“讀了半年,嗓子讀啞了”。把這個問題歸罪於讀經教育、指向讀經教育本身,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實在是在表達自己一時的不滿情緒而已,這問題不屑一說。一個剛接觸讀經教育的家長如果向我們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倒是情理之中,如果一個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自己還在抱怨這個問題,是不是很對不起孩子呢?

 

6、說“背大量經典是很難的,一句接一句的吟誦很合理”。看來還是離而立和不惑太遠了。不僅僅是話說得太草率太隨意,而且是在十多年的大量老實讀經的教學中,沒有真正對大量老實讀經進行深入的審視、沒有篤定,一碰到吟誦理念就有見異思遷的變動了。背大量經典和一句接一句吟誦,古代大致都是這樣過來的,都合乎孩子天性。何必要把兩者對立起來呢?在公共場合,以自己的資深身份告訴大家背大量經典是很難的,實在是讓人感到很遺憾、想不通,想必是升君老師近來校務繁多、壓力較大、心思浮躁了一些、說話有些不夠謹慎。這也是人之常情吧,每個人成長中都會有這樣的時候。

~7、說“英文讀經教學中,對聽到的英文不能識別意義,聽有什麼用,與噪音也沒什麼區別”。快偏到極致了。一方面,確實能提醒我們要去注意英文讀經在中國語境下的特殊性、在英文讀經教學中要好好摸索、解決一些具體學習問題而鞏固充實英文讀經理論;另一方面,直接把未能辨別意義的英文經典與噪音等同起來,這也確實需要莫大見解和莫大勇氣?怎麼也薰陶了十多年的經典,說話還如此輕浮、淺薄、傲慢自大、自以為是,實在是有負眾望了!經驗在一天天增多,內在的生命在轉化沒有、長進沒有?

 

更有甚者,否定多聽多讀對語言學習的價值。真不知何種情況使升君老師偏激的這麼厲害,否定了這個主流,就沒有必要再做讀經教育了,這樣就不致於糟蹋自己。對音、形、義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機制瞭解不夠,對讀經教育中語和文的各自機理瞭解不夠。吟誦自然是有價值的,而吟誦中音韻的全部生命力要歸結為音能夠表達義,最後不是停留在音上,而是立足在義上,字和音都是為義服務的,音在一部分的表達義,字也在一部分的表達義,兩者各自都在發揮著作用,讀經教學中大量老實的平讀,更側重從經文的字去著力,吟誦則更側重從經文的音去著力,然而兩者根本是分不開的,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對立、水火不容的關係。吟誦也很好,平讀也很好,但對於經典自身的句式結構、涵義複雜性、邏輯深度而言,借助老實大量的讀誦,還是有不可否認的價值的,對經典的吸收、滲入都是比較有保障的,乃至讀經的意義、人一生的智慧底蘊、人性的開發都是從這個角度被考慮和被建立的。承認老實大量的平讀,並沒有暗示吟誦調就沒有用,這是開放的,那麼熱衷吟誦調的,有意貶損平讀的價值、乃至完全否定平讀、妄自為尊,實在是有嚴重的弊端。妄自為尊、否定平讀、否定朗讀,最根本的是在暴露自己對吟誦根本沒有長期的體驗、沒有成熟切近的認識、沒有本質上的把握,根本上是不懂什麼吟誦,也沒有深入考慮過經典到底該怎麼讀的問題,根本上沒有資格談吟誦。

 

對於聽的英文不能識別意義,這樣學英文有什麼用”。一個有英文教學經歷的老師自然會碰到這種情況,但更重要的是正視這個問題、看待這個問題並解決這個問題。要冷靜的看待這個問題,不急功近利的看待這個問題,要分析這個問題,讀經教育就要來超越這個問題的。從英文讀經的理上看,聽英文讀英文只是學生學習英文的第一步,在這一步時先不要著急於孩子把學習效果表現出來。第一步扎實了、打好基礎了,第二步第三步就輕鬆方便了,所以我們要依止於我們的一種成熟的教學心態,不要無形中被家長所左右,乃至像家長一樣操之過急。我們始終要把讀經教育與阿貓阿狗的教育區別開來,讀經教育的難處在這裡,智慧也正在這裡。所以升君老師的講話很明顯,已經從讀經教育對文的執取、文的高度退回到了一般人津津樂道的語的層次了,對這一情況還未及時覺察,就已經輕率地在傳播了。另外,從英文讀經的具體教學來看,也確實需要加強一些了,需不需要先學會英語26個字母的組合、單詞的拼讀,需不需要先學會最最常用的500個英文單詞,先花一兩個月解決這個2個問題,使孩子們自己對英文單詞的變化轉化運用有基本的感知、對所讀英文都有種潛意識和印象,等等一些具體問題皆可以嘗試探索,使英文讀經有一個落實、完善和作細緻的過程,現在僅僅只是開始。王教授英文讀經“以文入手、以文為主、以文帶語”的大原則是需要深入領會的。英文讀經還需要有心人士好好努力、帶個好頭。

 

8、說“語言學習沒有所謂的最佳教育期,嫁給外國人自然會學會外語”。舉這個例子確實很容易說明語言環境對於語言學習的根本意義。但是說語言學習沒有所謂的最佳學習期,卻很容易迷惑業界同仁,令人無所措手足。直接以一個證明語言環境重要性的極端例子來否定語言學習沒有最佳較預期,這對於我們做讀經教育的老師來說是很不夠理智的。當公叔文子能夠容舉家臣僎與自己同升公朝時,文子想到不是自己,想到的是國家社稷需要人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大局,這是我們從經典中要去學習的,讀經到底是在讀什麼,讀的是自己,化的是自己。

 

9、說“既然承認教育有教育的時機,而在0歲、0-3歲、3-6歲、6-13歲中又不能按照各自時機去設置,讀經教育的理念自身是自相矛盾的”。能順著教育時機這個原理和角度去具體細緻的審別這些年齡階段、能受到徐教授文章的啟發去嚴格看待這些年齡階段,這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但是不要停留在這個階段了,還要深入思考和把握,要從知其然深入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王教授的說法自有王教授的所以然,徐教授的說法自有徐教授的所以然,唯獨升君老師只是在轉述別人的觀點而已,並沒有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是在知其然。兒童讀經教育理論只是給我們建立一個大體的框架、立定一個大的方向,當把讀經教學落實在事上時完完全全是從零開始,王教授只是給我們起個頭,在具體教學上我們這些實踐者肯定還是要把它做細做精,有一個從零開始積累私塾教學經驗的過程,我們何必用小氣、求全的心,以古代教育的成品來菲薄今天剛起步的讀經教育、以古代背景下的吟誦來貶低否定平讀和朗讀。從大處看,王教授從13歲對人的教育時機作出一個大的辨別,正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大陸十幾年來的讀經教育歷程不正是建立在這個理論基石之上的嗎?我們所有的教學努力不都是圍繞這個問題在展開嗎?並且時時得到驗證和證明。沒有這個大的辨別,人類的教育不知還要耽誤多少年,還要在模糊和黑暗中摸索多少年!如果升君老師12年前7月24號在北師大如此般地渲染4個時機論,讀經教育能不能做起來還真不好說。升君老師的4個時機論,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道理,但是于王教授身上,我們是可以逐漸見到“其中而且其至”的道力的。道力自然是包涵了道理,但道理不一定有道力,而且兩者還差別很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能也!“一場演講,百年震撼”的提法,又何止是一種感動和共鳴,歷史是沒有巧合的,冥冥中正是天意。

 

10、“堂堂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文”,這也是升君老師很大的一句話。如果是經過了很長期的觀察和反省、很深入的思考,比較態度明確地提出這樣一項主張,這是很了不起的,是很有志氣的。如果是很草率很隨意地就說出了這麼一句話,那恐怕不太好,至少是不夠嚴謹的。我們是不是安住在經典的心靈中,安住在對文化的關懷中,安住在對人類前景的期許中。也許是不需要全中國人都學英文,但下一代讀了經的孩子,起碼還是要有點視野有點擔當吧!乃至我們對他們還有著很大的期望,不是嗎?

 

11、“小朋友,自己念”的概念和提法,這是升君老師獨立思考、追求真理、不盲信權威的地方,很令人敬佩。在具體的讀經教學中自然是會遇到很多問題,也要解決很多問題,能夠從教育哲學的高度反省學生被動學習的嚴重問題,這是很了不起的,也為業界作出了莊重而明確的提醒,注意教學方式轉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當然,我們也要對王教授讀經教育理論的圓融、籠罩和開放有所瞭解,對其精髓有所把握,裡面很多問題都講到了、涵蓋到了,乃至學生主動學習的問題,還尤其重視,並不是沒有考慮過。另外,由被動學習向“小朋友,自己念”的主動學習轉型,即使我們在理上馬上可以達到,但是在事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哪個學堂的讀經老師敢有把握的做到對每個孩子進行有效的個別教學,遂昌學校有多少老師可以立即做到?我們不要把古代教育的理想情形和成品與當今從零剛剛起步的情形放在一起相提並論,並菲薄讀經教育。我們現在正是從零起步,這是很現實的情況,需要同仁有同情的理解,有寬為限的心境,有寬正平和的雅量。古代賢人是做到了才去說,今天的人是才學了幾個月,就躁熱地停不下來了,何不在沉澱一下呢?也許再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講話視頻,可能自己都會有些不好意思。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u何必把古代讀書人的成品例子與現在正在讀經的孩子放在一起相提並論呢?著急地要求孩子有所表現、有效果。

何必把兒童讀經教育理論與中國古代蒙學教育對立起來呢?與其對立起來,還不如先去好好瞭解一下古代教育,當成為內行了,才有發言權,才是可靠的,才是負責任的。

何必要把兒童讀經教育當作是今人自己搞的一套發明呢?讀經教育又豈是一人之私心,經不正是每一個人真實的良心所在嗎?經須臾不可離而又實無所說,真正的經,只有自己而已,我們每個人心中真的是還有那樣一息光明在,只是一直被壓抑著、推脫著乃至是忘失了。何必總是從技術意義的取向上去看待讀經教育、從事上去責備理呢?須明白讀經教育講的是教育之道,講的是一種大體、一種籠罩性、一種大的智慧,一個大方向、大原則,講的是開發人性的問題、及早老實大量快樂讀經的精髓和對“經”根深蒂固的執取。在事上、具體教學上是敞開的,靈活的但又明確的,它並必然要做具體枝節的規定。碰到了一些問題,正好不是責備和懷疑的時候,正好是去學習去領會的時候,正好是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正好是向自己找原因反求諸己的時候。試問天下還有哪一種教育比讀經教育更能解決教育的問題,比讀經教育更能解決人的問題,讀經教育以前的種種理論,總還是眾說紛壇、雲霧繚繞、不見天日,只有進展到讀經教育,人類對教育的領會,才告成熟。不在於讀經教育好不好,而在於你自己好不好,自己在成長沒有,教師隊伍的素質在提升沒有,教學能力帶班能力在提升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沒有。當我們自己都還沒有從經典中獲得多少改變時,又何必急著要看到孩子的改變;當我們自己都還沒有活在經典的光明中時,又何能使孩子感受到光明;當我們自己都還沒有把經典當作愛不釋手的寶貝當作生命一樣時,孩子又何以能熱愛經典、感受經典、深入經典。我們成人讀經,更加要注意消化經典,注意讀我,注意向內看,進入一種深入內求的讀經心境。

m對讀經圈同仁的一些小小建議:

[當前先不要分散太多精力用在學習吟誦上了,吟誦是要學的,但可以慢慢來;自己多讀讀經,吃透一些經典;多關心一下如何提高老師素質、如何充實大學生、優秀人員到教師隊伍中來;多考慮一下如何把孩子教好,如何把家長教育好,進而改善招生、乃至提高學堂的整體品質;多考慮一下如何收費平價化、減免化、靈活化恰到好處,從而讓更多孩子和家庭都有機會走進來。

 

10日,早晨,泠潔情緒低落,受昨日被罰事件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雖說這孩子不記仇,可有種傷心的感覺還是在所難免的。

 

昨晚10點左右,羅老師上來三樓,我們對趙升君老師講話的問題進行了交流,中途,朱老師也上來了,遺憾氣憤之意誠不可已,徑直談到1:06,不得不歸。今早男寢睡過頭了,許老師5:48把我們叫醒。

 

11日,羅星星和於志傑兩位元大孩子的情況:昨晚12點從辦公室出來時,羅星星還在陽臺躺椅上玩手機等著我用的電腦,他從晚上7點半左右就在等著了,近幾日是夜夜玩遊戲到下半夜,然後直接睡到第二天中下午。所以昨吃午飯時,羅老師開玩笑著說“羅星星你印堂發黑有不祥之兆呀”,羅星星不以為然,19歲,迷於電腦遊戲,經常黑白顛倒,日復一日地飲鴆止渴,為一時之痛快而肆意損傷自己身體;志傑,21歲,來學堂之前也是迷於遊戲和動畫,孤僻不群,從不與人交流、打招呼,不懂最起碼的禮貌常識,生活自理能力差,且一直臉色蒼白,近3個月以來,臉色早就好多了,能夠跟著做些八段錦這類活動了,疊被整床灑掃的概念有了些,讀經以及吃飯的規矩都好了一些,進步是有的。他們的相同點:都在溫室環境下長大,父母都沒有明確的教養概念和提出要求,都癡迷於網路遊戲,都不懂愛惜身體的道理,都有些懶,都沒有讀多少書而能心有所主、節制欲望,對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觀念很淡薄,心靈都不夠成熟、對人生沒有想法、沒有方向、不會審視自己反省自己,沒有積極的熱情和動力。

 

上午第一節課,繼續突出個別教學,領讀完一遍後,稍大的泠潔肖鋒志傑各自自讀,自己則用大量精力帶奮進讀,3位大孩子讀得很緊湊,最後20分鐘示奮進自讀一遍,讀得很熟,約有7個字不認識、5個字很模糊,《盡心上》1-21章約有900字,以奮進的情況、經過6天的學習,能達到如此高的識字率,這是很大的進步了。

(#1第一節課下課時看到朱老師正在向佛像磕頭,他說是在懺悔業障,善哉善哉,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此之謂乎?此誠心實可歎也。近期各位老師熱情向學、發力精進,羅老師融通引領,心境的難得,學風的堅決,感覺到學堂目前正進入了一個難逢的、極佳的局面。L雨了五日,今晨放晴,是個大好天氣,心情格外舒暢,第二節課間,示志傑把陽臺上部分濕的衣服挪到窗臺衣杆上,好好曬曬,觀之,漏了很多還濕的衣服,帶著他一齊挪,肖鋒也過來幫忙,中間志傑不小心拿滑了一件衣服掉到1樓了,完後肖鋒用拖把把陽臺角落拖了一遍,整個陽臺寬敞明亮,感覺為之一變。令泠潔第三節課去辦公室幫許老師作幻燈片,可以不上課。養之,長之,開之,正之,樂在其中也!

 

下午第一節課,檢查誠意識字量:

 

《論語學而第一》,抽查20個字中,樂、慍、謀、賢、遠、國、親、觀、禽、禮、詩、患、飽、貴、鮮、德這16個字認識,亂、讓、憚、溫這4個字不認識,識字率為80%;《論語為政第二》,抽查20個中,詩、齊、禮、對、養、孝、師、寡、器、勇、鬼、忠這12個字認識,憂、恥、舉、廋、殆、慈、讒、祭這8個字不認識,識字率為60%;課外書《孔子的故事》中的一段話:“字,情況,大臣,天下,生死,韓詩外傳中的景山言志、戎山言志,也都是孔子和弟子們言志的文字,記載複聖顏子矢志不渝,所表述的情懷和農山言志中一樣,胸懷世界,心系天下,寄望實現世界大同”,75個字認識47個,識字率約為65%。

下午第二節課檢查大小班背誦:肖鋒,錯一處,90分;誠意,論語一到四通背完成,98分;蓬輝,論語一到三篇吃力的背完,60分;泠潔,錯五處,85分;;志傑,30分;奮進,熟背告子上1-6章,60分;祥祥,60分;溪溪,60分;羅梓軒,不背q

他們時常是抱怨的,是缺憾的,是無明的,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光明的一面,如果真的活在自己的光明中,這可能嗎?可能,靠經典,靠經典的啟發,他們在道理上很充實了,時時又能以經洗心,這不是理想的狀態嗎?這是一種修養、人性的自覺,光明的流露,如果他們的光明性被漸漸開發出來了,消極、無明的一面就會漸漸被消化,就會更好的自覺的朝自己人性光明的一面前進。

<;一些智力程度的表現:肖鋒讀帖時,隸書不幸的“幸”不認識,很敏捷地從前後文字中推斷出來了;泠潔時而如此推斷,時而就從漢字本身字形結構中猜測,結果也說對很多;下午檢查誠意的識字,總體情況較好,對於很多不識的字,也常常嘗試從旁邊字句處推斷;志傑背告子上背的很快很流暢,說明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基礎很好;奮進讀驩虞的驩字,教了4遍還是沒記住;祥祥背書,隨隨便便背一下,嘩嘩啦啦地還能湊很多,溪溪同然,小孩子確實是吸收能力太好了;小羅則在與人交往方面顯得格外早熟一些。

-12日,上午爬山和撿垃圾,回來後泠潔肖鋒都叫著很累很累。_/*z}下午讀《盂蘭盆經》《父母恩重難報經》,小班孩子也上來了,課堂紀律肅然,祥祥很大聲,小羅很大聲,蓬輝很專注、檢查了蓬輝3次未指錯一處,甚難得。誤過了瑜伽課,瑜伽老師來了然後走了,當時還沒發現。

 

因昨晚開會閒聊太久至2點,今日疲昏,正常教學進度被打亂,實得不償失。2這一周,肖鋒泠潔兩個大孩子,在幫助小孩子、做家務活、做衛生方面,明顯更有感覺了,更情願一些了,主動自覺一些了。這個變化實在是需要被認真觀察才能被發現。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