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貼自台灣讀經教育學會FB上的分享。作者張輝誠老師是近幾年來在台灣因推廣翻轉教室學思達教法而出名的高中國文老師(張老師說:”學思達教學法,是一套完全針對學生學習所設計的教學法,真正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等能力。”其推廣幾年下來,因師生上課教與學的改善,漸漸在國小,國高中甚至大學裡獲得好評。這套教學方法不同於兒童讀經的只是讀,並似乎與兒童讀經相悖,可作者卻仍對兒童讀經的只是讀,抱以全然的肯定與支持。)以下文章提及兒童讀經教育似有針對性,不知針對何事而發。且文中提到毓老的讀經家學,供大家參考。
==============================================================
Jh)
©轉引自張輝誠老師FB
[

張輝誠:《毓老真精神》(臺北:印刻文學,2012年)

我先來說說讀經的優點吧:第一:讀經可以增加兒童的記憶力;第二,讀經之後,長大後對於文言文語感、理解能力較未讀經的學生有大幅的優勢;第三,兒童讀經提供一個生命典型可供想望;再者,兒童讀經推廣也不過二十年上下,假若五到十歲開始讀經,現在也才二十五到三十歲,還沒有輪到他們有修齊治平的機會。

再者,讀經之重點不是要解決孩子之紛歧諸如霸凌等等生命的問題,解決霸凌是家庭與輔導的問題。我們要有耐心,就像我對我栽培出來的學生有耐心,我根本不在乎他們有沒有考上台大,而是我相信我的學生會成材,我有足夠耐心等待她們三十年、四十年。我雖然沒有要它們背書(高中生才背太慢了,)但我所教的都是經書內涵(所以某種程度我也是在作銜接),因為我的父親從小也是用這些經書道裡教我的,他沒叫我背,但我都已經牢記在心裡頭。

我在毓老師書院讀書時,來了一個全國經書背誦冠軍的高中生(莫沛儒),我很好奇毓老師怎樣看他,他告訴我:毓老師對他說:「錄音機也會背,不會用,有啥用!」是的,重點在於用,才是讀經的目標。但是,不能忘了毓老師早在十三歲就背完了五經(皇族家庭教育,類似今日兒童讀經教育),而他也是長大之後,才慢慢學會用的(社會、政治、國際經歷,就如同我所說的銜接教育)。

但是,毓老師並不反對背書,他自己教義孫女就是背黃帝內經,太師母則是會背整本昭明文選,他也訓斥學生背得太少,說,不背起來,能玩味嗎? 毓老師還更進一步,要教這些背好書的學生,學懂經書精華,學會怎樣運用。王財貴先生提暢兒童讀經當然有侷限,因為兒童無法理解經書深意,只好先儲存起來,然而經書之奧義將來怎樣運用,這就是超過兒童讀經的範圍了,所以龔(鵬程)老師才要辦國學院來訓練這些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璞玉。所以,不能這樣抹滅王財貴先生的功業。R

我的立場很堅定,兒童讀經的推廣是對的,只是還不夠完善,它還需要有人深化這個讀經的過程,也就是銜接讀經教育後的成果,我在學校教學生傳統經典思想某種程度也是讀經的延伸。我其實很反對高中生還在背書,原因很簡單,高中生應該要學會用,而不是學會背書來填墨書空格,如果學生覺得有用,你不用逼他,他也會背起來,他學會了用,不背也沒關係。但是,我覺得小朋友讀經則是在記性最好的時候,先背來儲存一輩子隨時可用,何樂不為呢?f]

……我現在當然也得好好想想,等小寶寶出生了,我要給他怎樣的家教,或者更認真些,是給他怎樣的家學。家教指的當然是個性、態度、行為規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等的培塑養成,家學則是家長在家庭之中給小孩所建立的學養根基,或者說是學術根基。毓老師就曾經說過,台灣人最欠缺的就是家學。毓老師說師母的家學就是一部《昭明文選》,從小把整部書全部背下來,所以駢文好得不得了,毓老師曾在課堂上默誦分隔六十年的師母從大陸寄來的信,信是用駢文寫成;至於毓老師,家學淵源,從小就在母親的教育之下,十來歲之前背完四書五經。毓老師常說,他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天是不在看書的,即使眼睛不好了仍是天天看書,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從小就把書全都記在腦海當中,所以只要在腦海回想,就能看書,哪怕眼睛不好了還是可以天天讀書。毓老師說,得這樣,才能叫家學。

 所以我現在就得認真想想,要給我家的小寶寶什麼樣的家學。

 我的想法是,除了讓小寶寶學鋼琴 (一切音樂之母 )和英文 (自然而然熟悉國際語言 )之外,應該還要給予中國文化教養,所以得在小孩上學之前,讓小寶寶默背幾本書才行。好比說詩歌易於朗朗上口,所以應該背上一本《唐詩三百首》才行;人生觀也很重要,儒家強調入世,所以《論語》很值得全背,孟軻口才好、文氣盎然,《孟子》似乎不該遺漏,《易經》讓人知機應變,豈能輕易漏過;道家曠達疏朗,《老子》才五千言,肯定是要全背,莊周逍遙自適,《莊子》內七篇背下來,可以游於四海之外;然後似乎還應該提供一些文學素養,摛文鏤彩的《昭明文選》卷數雖多,但總可挑揀幾篇菁華來默一默……。這樣東挑西揀,就有好幾份功課了。如此一來,除了考驗父親的毅力與恆心,同時也考驗小孩的耐心與學習,也唯有如此,方才顯出家學之難能可貴。

我的確作如是想,我所能傳給小孩的家學,或許就像父親從小講儒家大道理、說書給我聽一樣,那是他未受學校教育自學識字有成唯一可以勝任的家教方式,但他做到了、成功了,我當然也要做到才行。我希望我的小孩將來可以很驕傲的對人說,我們張家的家學,就是我爸從小教我的這些,至於家學內容可以因人而異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父子之間的親密互動與文化傳承,這些才是永恆珍貴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