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孔子的祖先
一、夫子的胸懷大志:
二、夫子蒙受三難
三、夫子的魄力-明知不可為而為
四、夫子的願景--天下有道
五、孔門的心傳(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六、夫子的中心思想~仁
七、孔顏焉學?何樂之有?
前言:孔子的祖先
孔子殷人也,魯國原是殷之舊壤,商之一族,以燕子為其圖騰,燕子亦名為乙,因其叫聲而得名,商代開 國之 君-成湯字天乙,乙即燕,商之王朝以子為姓,子即卵,使人連想起契-商之始祖-母吞燕卵而生契的故事,所謂乙至而得子也,後來子與乙兩個字連起來,便成了孔字,孔氏的字源便是燕卵。(摘自中國五千年)
一、夫子的胸懷大志:
1.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衛靈公9
2.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罕12
3.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10
4.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陽貨5
5.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26
6.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先進25
二、夫子蒙受三難:
◎削跡伐檀-桓魋以巧言令色見寵於宋景公,故忌孔子來而欲殺之,蓋孔子當時仍因衛靈公「好德不如好色」而離衛至宋的。
1.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22
◎匡國遇難-子似陽虎(為魯季氏家臣,曾虐待匡人而結怨)被圍困五天後,才知是孔子,而放行。
2.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5
* 中庸:「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
* 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盡心下38
3.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先進22
◎ 陳蔡絕糧
4.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1
5.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先進2
三、夫子的魄力-明知不可為而為:
1.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憲問39
2.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憲問40
3.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微子5
4.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微子6
5.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鄉黨18
四、夫子的願景--天下有道:
1.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子罕8
2.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13
3.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季氏2
4.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衛靈公6
5.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憲問25
6.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24
7.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禮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反,子)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7
8.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季氏11
9.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8
10.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22
11.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7
12.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6
13.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9
1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7
15.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路20
16. 周霄問曰:「 古之 君子仕乎?」孟子曰:「仕。傳曰:『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弔。』」「三月無君則弔,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禮曰:『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嘗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曰:「丈失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古之人未嘗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滕文公下3
五、孔門的心傳(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1.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 聞 君子遠其子也。」-季氏13
2.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陽貨10
3. 子曰:「吾與回也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9
4.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9
5.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10
6.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15
7.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衛靈公2
8.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9.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述而27
10.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為政18
11.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10
六、夫子的中心思想~仁: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1
2.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28
3.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29
4.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盡心上3
5.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5
6.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58
7.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述而33
8.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衛靈公34
9.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雍也15
10.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靈公28
七、孔顏焉學?何樂之有?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1
2.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14
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2
4. 口之於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於味也,其性與人殊,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告子上7
5.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15
6.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18
7.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9
8.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15
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