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與“才”是古人很早就注意的問題。根據所選用人員具備“德”與“才”的多少有無,宋代的司馬光曾將之劃分為三類:德才俱無的愚人,才勝於德的小人和德勝於才的君子。現實生活中,德才兼美的人畢竟是少數,面對“德”優或“才”優甚至二者均談不上優的人選時,我們如何抉擇和應對呢,也許歷史上“三家分晉”的故事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春秋時,晉國大夫智宣子准備在兩個兒子智瑤與智宵之間選一人作為接班人。智宵沒有突出的才能,也沒有明顯的缺點,較為平庸。智瑤則有五項突出的優點:長發高大,比較帥﹔精於騎射,有武藝﹔能唱會跳,才藝高﹔能寫善辯,文采好﹔堅毅果敢,有氣魄。擁有這麼多優點,加之較為強盛的武力,智瑤很可能繼晉文公之后成為春秋時代又一位由晉而興的諸侯霸主。不幸的是,他有一個明顯的缺點:狂妄傲慢。毫無疑問,這是“德”方面的嚴重缺陷。在嗣君確立問題上,智宣子的雙眼顯然是被智瑤的諸多優點光環給炫暈了,沒有聽從謀臣智果改立智宵的建議,將權力的魔杖交給了智瑤。這個錯誤的決定最終導致了智家的滅亡。

  智宣子死后,智瑤掌控晉國。在藍台與韓國君相會宴時,戲弄國君韓康子,侮辱國相段規。懾於智家強大,韓康子君臣滿腹怨氣卻都銜恨隱忍。謀臣智果看出其中微妙,提醒智瑤要防備韓國。智瑤狂妄地說,生殺大權在我手中,誰能傷害得了我呢。智果聽到這樣的話,氣憤地反駁,螞蟻、蚊子都能傷人,何況是一國君相呢。智瑤不聽。

  在狂妄的支配下,智瑤依仗強勢地位,伸手向韓康子索要土地。韓康子不願給,段規熟知智瑤貪婪,明白韓沒有與智家抗衡的實力,為免於兵災,主張給他土地,靜觀形勢的變化。韓康子依言。智瑤得隴望蜀,向魏國提出了同樣的要求。魏國謀臣任章認為,智瑤無故向別國索地,必然會引起恐懼與警戒,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不如給他土地,縱容他的狂妄與自大。各國處在恐慌之中,必然希望與我們親近。聯合這些國家,用團結之師必可擊敗驕傲的智瑤。魏國國君桓子覺得有道理,割出了一部分土地。

  狂妄膨脹了貪欲,貪欲逐步將智瑤引向滅亡。連續兩次無故向他國索地,已經構怨諸候,引起公憤,智瑤卻不觀形勢變化,不聽忠正之言,再次向趙國提出割讓領土要求。這一次,趙國君主襄子沒有滿足他的願望。智瑤發怒,協持韓、魏軍隊圍攻趙襄子所在的晉陽。戰爭曠日持久,雙方僵持三年無果。智瑤決定引水灌城。

  水漫晉陽后,爐灶倒塌,水中生蝦,城內的老百姓仍沒有屈服。趙與韓、魏唇亡齒寒,參與圍城的韓康子與魏桓子意識到這一點,見趙危殆,都毫無喜色。晉國臣子絺疵察覺韓、魏兩君叛意暗涌,警告智瑤身邊的盟友很可能會倒戈相向。智瑤不僅聽不進去,反而犯了個更低級的錯誤,將絺疵原話轉述給了韓、魏兩君。韓康子與魏桓子一番“誠摯”辯白,輕易將智瑤蒙哄過去。再次見到絺疵時,韓、魏國君目光異常。絺疵意見不被採納,知大勢將去,恐韓、魏國君加害,以出使齊國為名,避禍遠離。智瑤最后一個挽救晉國危亡的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晉陽城中的趙襄子眼見形勢危如累卵,派大臣張孟談出城策反韓、魏。趙與韓、魏雖兩軍對壘,實質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亡則智伯兵鋒轉向韓、魏,兩國實力不能與之抗衡,勢必隨趙而亡。張孟談切中利害,三家瞬間達成聯合抗晉協議。當晚,趙國軍隊決開河堤,引水倒灌晉軍。韓、魏兩軍趁機反叛,從兩翼夾攻。晉軍毫無防備,兵士潰散,一敗塗地。智瑤在奔逃過程中,終被擒殺,隨后宗族盡滅,土地被韓、趙、魏三家瓜分。肇於周成王桐葉封弟,由晉文公推向極盛的晉國自此國勢去了大半,名存實亡。

  需要補充的是,最初在王位繼承問題上,智果見智宣子無意採納他的建議,超前的預料到大禍將至,於是易姓為輔,別族而居。智氏國破家亡,宗族被韓、魏除盡,只有智果因改姓異地而居,得以保全性命。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權力越大,相應責任也越大,能發揮的作用也越大。然而劍有雙刃,物有正反,運用權力不當后造成的危害也越大。智瑤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庸主,如前所述,他有較強的能力。身在高位,權力助長了他的能力,使他對別人乃至別國握有生死存滅的能量,但權力反過來也無限放大了他的缺點。自大、傲慢、貪婪——這些缺點,不但使他的能力相形見絀,而且反噬過來,造成智瑤身死族滅國破的大悲劇。智瑤的缺點,說到底是“德”的缺點,智瑤的悲劇,說到底是“德”不勝“才”的悲劇。

  孔子說,“使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矣。”就是說,一個人再有本事再有才,如果驕傲自大並且吝嗇——“德”的方面有嚴重不足,那麼,這個人就沒什麼可取的。可見“德”在選才用人方面的重要性。司馬光總結“三家分晉”歷史時認為,在無君子的情況下,寧要愚人,不取小人。將“德”的要求放在了絕對化的第一位。作為當代人,尤其是提倡科學發展的新時期,我們不能簡單地襲取古人的觀點,但也絕不能忽視“德”的重要性。在選人用人上求全責備,或採用絕對化的標准,都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人才選拔與任用方面,應在不斷完善干部推薦、考察程序基礎上,通過扎實落實人才教育、培訓、實踐鍛煉等各種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德”的素質與“才”的水平,不求人人德才兼優,但求人人德才兼備。

  結合當今社會形勢,在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我們更應側重加大對人才“德”的教育力度。尤其是南疆地區對人才“德”的要求還涵蓋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政治立場等要義,所以選才重德、育德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鑒於此,我們應不斷深化對人才“德”的認識,多樣化對人才“德”的培養形式,細化對人才“德”的考核。

  以史為鏡,人才、尤其身居高位者的品德高下有無,不僅關乎個人命運沉浮,更關乎國家興衰與人民福祉,應始終警惕人才品德操守是否退步。用人不離才,用才需重德,才為德用,德以才彰是正確認識“才”與“德”之間關系的基礎。最后,套用一個曾經流行句式作結語,那就是:高尚的品德不是萬能的,但若無起碼的道德修養與操守,這樣的人才是萬萬不能用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