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王財貴教授講于 2010年1月2日,  地點:台中教育大學 第一屆讀經宣導員培訓會

同學(很大聲):起立!(大家笑)敬禮!

同學們:老---師---好!請坐!(大家笑)

教授:這是特別禮遇。(笑,大家笑){......

 

有一個禪師說法,他的講臺上一定要擺一瓶花,後來呀,那個服侍他的小和尚,也聽法聽多了,有一次小和尚就故意不擺花,禪師一上臺說:今天怎麼沒有花?沒有花不說了!小和尚就得到機會了,說師傅不是告訴我們說要不執著嗎?師傅怎麼那麼執著一定要花?師傅就跟他說:你為什麼執著於不執著?所以,我一定要有花。(大家笑)。大家不要笑我執著,因為你不可以執著於不執著。_

 

©好,我很 謝謝高 教授,他讓出時間來讓我講一講,那我為什麼要謝謝他呢?因為我是很喜歡講的,(大家笑),所以,昨天大家要謝謝我,讓出四個小時讓大家做自我介紹,因為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歡講......(大家笑),太喜歡講了,以後你們就來一直講,乃至於可以講一輩子噢,推廣讀經就不遺餘力了,好,今天我講的題目叫做:讀經教育的基本原理。B原理就是基本的意思,所以,原理就是基本原理,那我講話常常囉裏囉嗦的,其實“原理”那個“原”呐,就是“推原其實”,推到那個源頭叫做“原”,(教授在板書),這樣子是一個峭壁,很高的地方,為什麼知道這裏是很高的地方呢?因為這裏站一個人,這裏又站一個人,怎麼樣?噢,所以,很高的地方是危險的,高高的地方是石頭啊,石頭裏邊有裂縫,從裂縫跑出水來,這個叫什麼?(大家說:原),中間這個叫什麼?(大家說:泉),所以,泉跟原是同一個意思,那後來這個字被引申為“原來”,什麼叫原來呢?因為是“最初”,水流的最初,叫“原來”,因為它很高,那高的地方比較有泉水,所以叫做高原,高的地方也有平地,叫平原,等等等等。©這個意思就引申出去,引申出去,原頭的原就不見了,就被假借,再加一個水,這個叫什麼?(大家說:源),所以這是一個錯字,錯字的意思就是本來不應該這樣寫,因為沒有兩個水呀,不必兩個水呀,所以這個是後起字,這個叫做轉注,所以說“原”就是“源頭”,“原理”呢,就是“最原出的道理”,最原出的道理叫做基本的道理,叫基本原理,所以我們這個題目叫做:讀經的原理。^那我剛才說了,這題目叫做讀經的基本原理,這就是講話的囉嗦,但是講一個原理,一般人也不一定瞭解這就是最初的道理、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就加一個基本原理,這樣也沒有錯。好,今天我們講一個讀經的原理。

 

=HG^'©那讀經的原理“原”到什麼地方呢?首先我們說讀經要“推原”,那怎麼推呢?如果說讀經是一種教育,我們就要推原這種教育,我們要從教育來思考讀經問題,假如不從教育思考讀經問題呢,那麼讀經就不能夠成為教育的其中一種理論,如果能夠推原教育的意義、從教育的意義中出發,那他就是站在教育的意義當中,他適合於教育的意義,讀經就可以成為一種教育,叫讀經教育。Y

 

再來,如果他是從教育的最核心處,最根源處,剛才說,就是基本原理了,從教育的基本的原則的那個地方,而開出讀經,那讀經這種教育,就是切合於教育的一種方式,那麼,越從他的核心處出發,就越切中教育的本質,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把握教育的本質,就可以開出良好的教育的模式,就可以開出良好的教育的理論。|©教育的理論不一定都合乎教育的本質,因為教育展開來是一個廣闊的內涵,做教育不一定要合乎教育的本質,但是我們也可以合乎教育的本質,那麼如果不合乎教育的本質呢,就是教育的週邊,週邊也是有效的,週邊叫做末,本質叫做本,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本為先,末為後,本為終,末為始,不是本為始,末為終啊,是本為終,末為始,所以叫做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所以終是配合本的,始是配合末的,那麼,假如我們把握到教育的核心的部份,從核心的原則出發,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把握到教育的本質,那把握到教育的本質,這種教育的理論應該就是最高的教育理論。}©剛才說我們可以去看看人類所發展出來的教育理論,其實說教育理論是一個很奇怪的詞語,如果去讀教育的書、教育史、教育哲學,我們說某某人是教育家,他有什麼教育觀念,有很多的碩士博士論文寫某某人的教育學說,其實,真正地被人所研究的,大部份的人都不是為了教育而來建立教育的理論,他也不是為了來建立教育的理論,而被稱為教育家,比如說蘇格拉底,講西方的教育史一定講蘇格拉底,甚至從蘇格拉底開始,請問蘇格拉底他是不是為了建立教育理論來成立他的教育學說?孔子是教育家,釋迦牟尼佛也是教育家,所以教育這個東西呀,跟人生非常切近,所以,凡是對人生有體悟的,他必定有一套的教育方法可以讓我們去整理出來,去抽取出來。7*

 ©那這幾句話就要來看一看了,就要來看一看所謂的教育本質,應該設定在哪個地方?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從教育本質出發,來成立一個教育理論,來檢查其他的教育理論,或者跟其他的教育理論比較,看看這些所有的教育理論哪些是合乎本質的,哪些是不從本質出發的,不從本質出發,我們剛才說過,我們沒有說他是不對,沒有說他是不好,沒有說它是沒有用,但是它是枝微末節,枝微末節也有用,所以,我們要看看現在的教育,然後看看讀經是在教育的本質處還是在教育的週邊處?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握讀經教育做為一個教育的活動,它的意義所在。那麼要談到教育,剛才說,教育的本質在哪里呢?誰把握到教育的本質了呢?那麼這些所謂的聖賢人物他們都號稱為教育家,為什麼他們號稱為教育家呢?他們不是為教育而教育、建立教育理論,但他們自然會做教育,可見這個教育的本質在哪里呢?所以我們要推原教育,推這個原嘛,我們要往源頭溯,追溯教育的源頭是什麼呢?是人。

 

我們教育人,為什麼要教育人?因為要讓他成人,就是因為對於成人的觀念的不同,而對於教育有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觀念,所以就開出教育的這些實踐,所以我今天要講讀經教育的原理,我把我歷來所講的讀經教育的這些道理的部份,今天我把它做一個總整理,昨天有人說對我的演講要做總整理,分成幾大塊,那我對有關於讀經教育的原理的說明,把它分成幾個部份,就是:一的二性三原則四標準五特質。-E

 

 “一的二性”是屬於人的,人的什麼呢?人性,所以我常說教育是開發人性的工程,要把人性開發出來,要瞭解人性,我用“一的”跟“二性”來瞭解人性,人性開發出來以後,就有“三原則”,這是從教育上說的,教育的三個原則,依照原則去實際地操作,就有“四法印”,我們不要叫法印,法印不好,法印一般還要解釋,就叫“四標準”,操作的標準。實施的原則、操作的標準,就是四標準。然後再講,這樣子做法有幾個特性,跟別的教育理論有不同的特性,叫做五特質,我今天用一二三四五來講讀經的原理。

 

I0所以“一的”就是一個目的,教育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針對人性,要開發人性,使人性能夠展露出來,就是使人成為一個人,這個所謂“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人並不一定能夠盡其性,所以能盡其性然後能盡人之性,這個就是一種教育,盡自己的性,然後盡所有人的性,這就是教化。所以能盡己之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呢,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能贊天地的化育,贊天地化育則能與天地參矣,贊天地化育就是人通於天,人德通於天德,所以,能盡其性,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自己與自己溝通,自己與自己和諧,能盡人之性就是人與社會的和諧。能盡物之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能夠贊天地的化育就是人與宇宙的和諧,那麼現代西方人講這些和諧,我們歎為至理名言,為什麼我們會讚歎它是至理名言呢?因為它確實是合乎人的內在心靈的追求,而合乎內在心靈的追求,我們可以說是本於人性而起的追求,那本於人性而起的追求並不是現代人才有,凡是人,默默中都有,有人說出來了,有人說不出來,那麼現代人能夠說出來的,或許古人也曾經說過,尤其像中國這種有智慧的人,怎麼會到現在才去吸取西方的人與自然的合諧、人與人的合諧、人與社會的合諧,人與宇宙的和諧?講得多麼美妙,這有什麼美妙呢?這本來如此。

 

©那中庸講的比較優美,“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西方人講人與宇宙的和諧,還不能夠講與天地參,還不能夠講到這裏,他還是把天地當做外在的,外在的物件,那麼其實中國的智慧是內外相及,物我一體,那麼西方人是達不到的。!好,我們如果講人性,就是能盡其性,那麼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己盡其性:自我教育;使人人都能盡其性,這是聖人的期待。那我們對教育也要有這種高度的目的,要不然你的教育往哪里走呢?現在各位請你自己問一下,九年一貫的這些計畫,你看看有沒有這種目的存在?甚至拿我們整個教育部,他們的教育的宗旨來看看,有沒有這種目的?是不是傾向於這樣的目的?傾向性有多強烈?有多準確?你就可以斷定出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他的教育能不能辦好。如果連這個目的都失去了,你這個“的”,“的”的意思就是箭把,叫“的”,那你射箭一定要射中紅心呐,你若射歪了,連箭把都沒射到。所以要把握這個“的”。

 

全球一的二性,我們一直說人性人性,我們要開發人性,有人會說,人性在哪里?這叫一個大概念,大的概念康得叫做“範疇”,雖然這個範疇還不至於像康得說的那麼大,但這確實是含蘊很深很廣的一個概念、一個觀念、一個詞語:人性。一講人性,沒有人敢反對,像這樣講也等於是空話,所以大話常常等於空話,大話要實實在在有你的真實的學問跟你的德性來注入,這個大話才是真實的,要不然大話是空話。大話人人會說,你可以這樣講人性,所以我們怎麼瞭解人性?我們必須把它的內容說出來,然後再來看看我們是不是面對這些內容,假如我們面對這些內容,我們盡了這些內容,我們或許可以說我們盡了人性。"3©那麼對於人性的內容我認為有兩個性質,人性中有兩個性質,兩個性質就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場上。第一個是我們很難瞭解人性,因為程子(程伊川)說: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人生而靜,感於物而動,於是人就有許許多多的活動產生,那麼人生而靜,就是“天命之謂性”,這個“性”是靜的,你還沒有感於物的時候,你的心是靜的,這個叫做“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那個“中”以上不容說,意思也就說,那是形而上學的領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學的領域,所以人性是不許你隨便說的,你這樣規定一個“天命之謂性”叫人性,這也是大話空話,沒有意義,就好像人從哪里來?天地從哪里來?上帝造的:這是空話,沒有意義。0ik那現在我們對人性要有一個瞭解必須給予一個意義,這個意義不容易給,也可以各人有各人的給法,但是我今天用一個比較不會令人辯論的,這個叫做不可諍法,就是不容爭辯的方法,來講人性的內涵,從人性的內涵來瞭解人性,這或許是一條路,從人性的內涵不一定盡了人性的全部。人性的內涵從哪里講呢?從人類已經表現出來的來說人性的內涵。這樣子能夠說,人類已經表現出來的人性內涵,我們從這個內涵大體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體可以把握到,不過也八九不離十了,雖不中不遠矣。lIL

 

l;©那怎麼把握呢?我們從人類的文化的發展,人類發展到現在,有多少文化成績?我們把這些文化成績歸屬於人性的表現,於是我們從人性的表現來瞭解人性,那人性的表現有什麼呢?我們說文化的全面性,人性表現的全面性,文化的全面性,我們教育不知道人性在哪里,我們或許有一個嚮往,但是不能準確的,你很難把握的,但是我們把握人類的文化的全面性,大概就可以比較帖近人性,那麼人類文化的全面性在哪里呢?這個其實就比較容易把握了,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家長、老師,大概多多少少都能夠把握人類文化的全面性,於是我們期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希望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學生、怎麼樣的孩子呢?我們說是:品學兼優!PC©品學兼優大概就是一個人性的全面性的表現了,這一個詞語非常淺近,但是含義非常深遠,我們把它講得太滑了、太順了,覺得品學兼優是平常事,這不是平常事啊,你品怎麼優,你學怎麼優,這個品學要兼優,幾乎要達到《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叫品,“在親民”,這叫學,這“品”跟“學”都要止於至善,這樣叫做兼優,你說“品學兼優”不是就盡了人的之所以“成人”的一切了嗎?I

;

P3©所以從這些淺近的話就可以瞭解,假如淺近的話我們瞭解的不過癮,那我們就可更深一點,我們從哪里瞭解呢?我們這個時代是大時代,至少是文化的大時代,也是人類命運的大時代,因為文化在這個時候,全人類的文化在這個時候產生一種匯合的現象,相遇了,相見了,萬物皆相見,產生相見的現象,從人類的命運來講也是大時代,是人類要存要亡的一個關鍵處,所以這是老天的一種秘密,給你機會,全人類的文化在你眼前展現出來,一方面你要抉擇人類是要活下去呢?還是滅亡?$g這是這個大時代,那麼人類的文化都相見,請問人類的文化在哪里?你能不能把握到?這近代的中國人是最差勁的,其實某些人不需要太多的精神力氣,不需要太多的學問,你就能知道人類文化在哪里,大家都講中西文化,中西文化就代表有東方的,有西方的,那麼東方的文化就彙集在中國,東方文化只不過兩支嘛,就中國的跟印度的,那麼印度最高發展到佛學嘛,佛學最高發展就大乘嘛,大乘佛學已經全部被中國所吸收,乃至被中國人所發揚,(教授電話鈴聲響),這個大概是印度人打來的,(大家笑),不好意思,那麼我們說中西文化就是東西文化,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種感受,說東西文化有不同,雖然他不知道不同在哪里,不能夠很細微地分辨、很精到的把握,但是多多少少都知道,那麼我們也可從這條路來瞭解,人類文化的全面性。rew

 

那麼像牟宗三先生,他就給我們指出很方便地瞭解的入路,他說,中國文化是屬於生命的學問,西方文化是屬於知識的學問,生命的學問用另外一個詞語來代替,更容易跟知識相比對,就是智慧的學問,這個智慧有儒家的道德的智慧,有道家的玄的智慧,有佛家的空的智慧,這都是智慧。

©所謂智慧就是人類高度的超越的心靈的表現,這叫智慧。西方的學問屬於知識的學問,知識的學問是屬於現實的,依照人類的認知的心靈,也可以說這是比較低等的心靈所表現的學問,這個所謂低等,我們並不是輕視西方文化、輕視西方人,而這是人類心靈的兩個面向,這兩個面向應該講兩個層次,人類心靈有兩個層次的開發,一個層次是比較高層次的,屬於智慧,一個層次屬於比較低層次的,屬於知識的,用佛教的詞語來講,屬於知識的是由於人類的識心、認識心所開出來的學問,開出來的文化;屬於智慧的,是佛教的所謂智心,智慧心所開出來的學問,佛教是要轉識成智的,所以可見為什麼要轉?為什麼要成?可見它有高低之分。6

©不僅是中國人對於知識的學問與智慧的學問有高低之分,就是西方人,我們現在更進一步用哲學的方法來講,人類的文化的表現,用康得的詞語來講,康得說人類理性有兩種運用,一種是思辯的使用,一種是實踐的使用,思辯的使用成就所謂知識的學問,實踐的使用成就所謂德行的學問,那麼這個德行的學問,康得講是道德的學問,他最切入儒家,但是康得不知道還有道家的玄智,還有佛家的空智,所以我們把這個智慧的學問,把康得的對於所謂實踐的學問,擴充為儒釋道三家。;

 

©康得也說人類理性的兩層運用,他說人類理性的兩種運用中,實踐理性有優先性,優先性這個詞語,就讓這兩種運用不是左右的擺列,不是橫的排列,而是豎的排列,縱貫排列,縱貫排列就是有高低層次,所以這不只是中國人這樣看,連西方人都這樣看,我就說近代的中國人他就不知道中國的傳統,也不知道西方的傳統,就亂說一通,所以假如我們要瞭解人性,不要說瞭解人性,要吸收西方文化,或者要面對這個大時代,甚至我們說要開出教育的道理,開出教育理論,如果連這點都不認識,你怎麼能夠開出教育的道理而教出一個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假如整個教育你沒有反省到這種深度的認識,那麼整個教育你怎麼努力,都是無效的,都是效果很少的,落實在週邊上做功夫,你不能從本質上開發所謂人類的本質,這豈不是耽誤了我們的下一代嗎?我們被耽誤了,我們不可以再耽誤我們的下一代。N

 

©所以重新反省教育問題,要從人類的文化反省起,人類文化更根於人性,或者說人類文化它可以代表人性,所以人性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內容,但是人類的文化已經表現的這些都是很可貴的,都是所謂智慧的結晶,都是人類理性的開發,那我們為什麼不去追求?你不追求怎麼能夠完成一個完整的人的全幅內涵?所以我們說用文化的全面性來瞭解人性其中一性。另外這個文化的全面性,請問你怎麼去完成?這必須靠一種活動,這種活動非常重要叫教育,所以開發人性的工程就是教育。不管你是自我開發還是你受別人的開發,像我們的孩子就必須是給予教育,我們長大了必須自我教育,反正這開發人性的工程叫教育,那我們必須用教育的手段來把人性或是人類文化的全面性來交付給他,那我們就要討論到一個問題,我們用什麼方式?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性、或是人生的發展歷程你要把握,所以人生發展歷程,這文化的全面性、全幅的發展歷程你要把握。_f©全球我特別提出這個發展歷程來,因為它對於開發人性是一個很基本的很重要的很核心的一個法則、一個方法或是一個規則,所以我認為人性要得到開發,首先要瞭解人性的內涵的全面性,二方面要瞭解人性發展的歷程性、全歷程、整個歷程,這樣子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人性開展出來,這是我對於什麼叫人性、怎麼開發人性的兩個提法,叫做二性。S,

_©再來,我們就從人性發展的整個歷程來講到教育了,教育有三個原則,第一個就是教育的時機,這個是所謂的人生的全幅發展歷程,我們要能夠把握,教育的時機要把握,第二點是教育的內容要把握,第三點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

 

RF~內容跟方法這兩面是一般人比較能夠瞭解的。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師範學校都有一個科目:教材、教法。教材叫內容,教法叫方法,教學的方法,這是大家容易把握的,只是你把握的準確不準確。對於教育的時機是不容易把握的,因為教材、教法是在教育的實踐上面,實際做工作,這是實際的工作。對於時機呢?它是在做實際工作裏面的一個線索,它是比較抽像的,比較虛的,所以實在的東西我們能把握:教材、教法;這個歷程是所謂的時機性,比較難把握,而把歷程耽誤了,沒有按照人生發展的歷程來做教育,你教材、教法再好,你錯過時機,你將耽誤這個人,尤其所謂的時機,它有發展的歷程,而發展的歷程,我們都知道,凡是有發展歷程的,凡是有時間歷程的,尤其一個生命在時間中發展的,那個生命的前期所有,它可以供後期的所有做依據,這叫基礎,所以打定基礎,將來就順裏成章,水到渠成,基礎沒有打好,往往將來往往就事倍功半,乃至於一去不復返,錯過時機,永不再來。8

 

所以我們用“基礎”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相當有意思,但是還不能盡“教育的基礎”的意義,“基”是地基,建築物的牆面、牆壁,在土以下的,叫“基”,在土以上的,叫“牆”,所以“基”是土字旁,這個礎是柱子,柱子是撐起建築物很重要的部份,古代的柱子都是木頭做的,柱子的下面有一塊石頭撐著,這塊石頭叫“礎”,所以礎是石頭,所以沒有基、礎,或是基礎不穩定,你的房子就蓋不起來,至少不能夠蓋高樓,所以,我們說基礎要打定、基礎要深厚,那麼基礎如果不好呢?這個房子可以拆掉嘛、重建嘛,或者可以加強啊,現在有很多技術啊,但是人生是活的,人是活的,房子是死的,房子你還可以改造,人生這一輩子就只有一次,你基礎打不好,將來的發展就受限制,而且永遠受限制。

 

可見教育要把握時機,可見這個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個時機是在它打基礎的時候,什麼叫打基礎的時候?每一個人認識就不一樣,所以還要瞭解人生的發展,西方人有所謂的兒童發展心理學,不是兒童,不要加兒童,就是發展心理學了,其實人類發展的腳步,進度最快、改變最明顯的就只有兒童,13歲以上人類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了,就沒有所謂發展了,發展就只是量的增加了,沒有質的改變了,但是人生最大的改變雖然號稱在兒童,發展心理學統統是講兒童的發展,我們現在教育理論都從西方來,那我們現在這樣子不就瞭解兒童了嗎?

 

所以這裏就要有大的反省,尤其中國人,臺灣,政府要有大的反省,我們是不是真的把握了教育的時機了?在我看來,我們是最浪費教育時機的一個時代,因為西方人是6歲才開始所謂義務教育,這個義務教育普及的結果讓民眾久而久之,也都認為6歲才是教育開始的時機,那麼6歲之前叫學前,學前就是什麼都不做也可以,讓他玩就好了,這樣一玩兩玩,玩到了六歲,這輩子就成廢人了,就廢掉了,你再大成就,只是比一般人好些,因為一般人都已經是廢人了,從廢人中挑出一些較好的,(大家笑),你能夠對於人類的所謂全面性,你能夠有所開發嗎?所以教育時機是最重要的。那我們推廣讀經就一步一步的深入,深入到,教育的時機是要從生命開始的那一天,就是從胎兒開始,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那麼至於教育的內容呢?要配合時機,不僅配合時機,我們還要配合全程的發展,還要配合全幅的發展,全幅就是他的內容,全程就是從小到大到老,我們要對整個人生負責,這樣來選定教材,所以一方面配合時機,一方面配合全幅跟全程來選擇教材。v請問我們現在的教育有沒有依照全幅、全程來選擇教材?沒有!所以,他的教材是無效的,或者效果是很少的。我們要選擇什麼教材呢?選擇有深度意義的教材!因為有深度意義的教材才能對人性的全幅性、全程,(教授在板書),這個叫全幅,這個叫全程,全幅就是廣度的,就是內容,全程呢,就是縱貫的深度的,就是時間的歷程,所以全幅、全程我們有沒有注意呢?沒有注意,因為他對人性發展的歷程不瞭解,所以時機就沒有把握,內容也沒有把握,那他對人類的全程的發展不瞭解,那他的發展心理學其實只有一種意義,西方的發展心理學或者各種的教育心理學,你去看看好了,近 一兩 百年的心理學,西方的心理學都是屬於認知的,認知的心理學,認知的兒童發展歷程。9XZ他只能做個認知,所以要對認知的能力加以比較好的教學,要到六歲,是沒錯,所以從認知方面來講,到六歲,才比較能夠有認知的能力,才比較能夠接受認知的教育,那麼請問人類是不是只有認知的?所以可見西方的教育學者並沒有全幅的觀念,沒有全幅的觀念於是就沒有全程的觀念,於是就沒有把握到教授的最好的時機,就不能夠打下人生的基礎,不能打下人生的學問的基礎,所以就不出人才,出人才出的是什麼?出的是認知的人才,但人類不只是認知,因為現在整個人類的文化我們都看到了,為什麼這個文化都被我們看到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警覺呢?因為西方只偏一面,而西方人不尊重東方,而東方人也不尊重自己,他放棄了東方,中國人放棄了中國,中國人就跟著東方走,這個就是整個文化心靈的敗壞,乃至於結果讓我們的教育變成無效的教育,總的理由在這個地方。

 

好,現在我們時機把握、內容把握,現在我們方法要把握,方法順乎他的發展,順乎人性啊,或者說順乎人的自然的狀況,順科人的自然的學習狀況,我們來把握方法,那麼我們考查方法,考查的結果呢?跟現在的教育是不一樣,甚至相反,因為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是隨著年齡越來越高,越來越好,隨著年齡成正比,這叫學習能力遞增,所以人類的認知能力是學習能力遞增,而人類還有另外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直覺的能力、吸收的能力、醞釀的能力,像這種能力跟認知能力不一樣,認知是什麼呢?認知是理解的能力、表現的能力、乃至於所謂批判的能力,這叫認知的能力,而這種認知能力是隨著生命成長越來越高,但人類的直覺能力、吸收能力乃至於儲藏能力也就是記憶能力,還有內在的力量能力這種能力叫做學習能力遞減。J8所以我們對於人類生命的全部內涵,不是文化的內涵而已,而是對人類的學習能力的各方面都瞭解的話,你會知道各個能力在什麼時期,他是最恰當的時候,他是所謂的發展的關鍵期,你就能夠把握它,把握發展的關鍵期,按照發展的關鍵給予教育,他就是最自然的方法,他是效果最大的,得到最大效果的你的工作的效率,所以方法要越自然越好,於是就凝聚出這三個原則,我們用一句話講完:在最恰當的時機,用最恰當的方法,教最恰當的教材。

 

這樣我們就把握了教育的三個原則,原則就是基本法則,而以教育的時機做為一個線索,其實教材跟方法是附屬在時機上的,所以我們要把教育時機特別提出來,在這個時候用什麼樣的教材?可以讓他的整個人性得到最良好的開發,乃至於可以奠定最良好的人生基礎,你要在這個時機用這個教材,你必須用一種方法,什麼方法?最合乎他學習的方法,於是我們用這三個教育的原則,凝聚出所謂的讀經的教育,所以讀經的教育先不說,我們做一種最恰當的教育,在恰當的時機,什麼時候?越小越好,所以及早,越早越好;恰當的內容,什麼內容?對人生乃至於對整個天地宇宙最有意義的內容,讓他的人性能夠在最短的期間之內達到最高的效果,這種內容叫做什麼?叫經典內容。經典是最切合人性的,這些思想的著作,最切合人性的著作,我們教給他,叫他好好地開發人性,所以我們的教材就是經典。1那麼教法呢?就是他能夠怎麼學,我們就給他怎麼學,所以在最早期,人類是聽覺神經先發展,所以在胎兒期就能夠聽,所以能聽的時候就給他聽,就這麼簡單!出生以後能看,能看就給他看。聽什麼呢?聽最高最好的聲音,就包括古典音樂跟經典誦讀;能夠看,看什麼呢?看人類最高明的美術作品,因為天地間的鬼斧神工我們就不要再談了,你的居住的地方如果不恰當,像現在的都市就沒有美感,只有在野外、在鄉間、在山林中有美感,那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們只講人類可以做到的,偏重文化這方面,所以偏重人類的美術作品,所以三歲之內聽盡世界名曲,聽盡經典誦讀,看盡世界名畫,看盡世界有名的雕塑、建築、舞蹈、戲曲,這就是方法!能看的時候給他看,能念的時候給他念, 一兩 歲就給他念,念什麼呢?念一般日常語言達不到的這些語言:高度語言,就念經典。

 

一般語言不必教,因為一般語言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就會學到,所以杜威講的教育的道理,是有相當的確實性,就是他是有相當的意義的,就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但是如果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們就不需要給他特別教育,因為在生活中就教育了,所以杜威的教育及生活,生活即教育,正好是要打倒整個學校的教育,因為現在學校的教育就是兒童期的教育,就是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那麼即然生活即教育,他生活就是教育了,為什麼你還要教育?可見我們的教育是超越於生活的,讓他生活的更好,教育要提升生活,所以生活即是教育沒錯,生活就是在教育,但是教育呢,不是要生活,教育是要提升生活的境界,提升生命的品質,所以杜威在這裏就看走了眼,所以這叫庸俗的教育,讓每一個人都庸俗,都在生活中,那你就不能達到剛才所說的,人類全面性的發展,全幅的文化的內涵,你就達不到這個地步,永遠達不到,這就是近代美國之所以越來越衰落的原因,已經有人寫作文章了:杜威害了美國一百年!你為什麼還不反省?但是這種文章是屬於非主流的,主流還是杜威的,還是皮亞傑的,這個叫莫名其妙,這麼簡單的問題居然耽誤了一百年,不僅耽誤美國一百年,也耽誤中國一百年,那中國人活該嘛,你可以不必耽誤的嘛,因為杜威是美國人,他去影響美國,為什麼中國還要受影響呢?因為我們要全盤西化,全盤美國化。所以教育的時機、內容、方法要把握。P^3

^

|6這樣子我們從教育的三原則處才講讀經教育,為什麼?因為我們講的是“兒童讀經”教育,“兒童”就是時機,讀經的“經”就是內容,讀經的“讀“就是方法,所以叫兒童讀經......(中間斷了一些)四標準,我們要保護一個人,從他還是一個孩子就開始保護他,所以要老實讀經,老實讀經第一個是讀真正的經,就是內容,第二個,只管讀,就是方法,沒有別的花樣,花樣越少越好,這個大家都知道。X大量讀經,越大量越好,為什麼越大量越好,因為你只有十三年的輸入時間,這是老天規定的,十三年輸入的時間,而這個輸入期醞釀的力量最強,所以我們要把握這個時期,假如他醞釀能力很強,而你沒有輸入東西讓他醞釀,他就空著,所以我們心靈往往在那裏空著,於是到了十三歲以上就是滿肚子草包,蒼白人生,一輩子永遠建構不起來,所以只有十三年時間,而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人類的智慧比古人還多,古人一個民族只要面對一個民族的智慧,現在我們一個民族要面對全人類的智慧,你怎麼還有時間去做別的學習呢?你趕快把這個人類智慧全部學進來,這樣才能讓你的人性全量的開發,所以,我們要大量讀經。這個大量讀經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但是我們說盡其可能,因為人類並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成聖成賢,但是我們立一個標準,讓所有人來跟從,這是壁立千仞,能者從之,那不能者呢?不能者也是中道而廢,中道而廢就是我走起步,走不下去了,走幾步也有用,所以,我們立的標準叫做一天讀十個小時讀十年。

 

現在有人來諷刺,說我這個題法叫做“雙十讀經法”,(大家笑),這是大陸人提的,他不知道我們有個“雙十節)”,他不知道“雙十” 是很好的,《華嚴經》十十法門,這也是雙十嘛,不過十十是十個十,我們是雙 十兩 個十,一天讀經十個小時,讀十年,這個不是叫每人都這樣做,但是越大量越好。MJR及早讀經,越早越好,早到什麼時候?有些人把握並不一定很準確,就儘量的早,有些人是聽到讀經的教育,聽到這個教育的道理的時候,他的孩子已經長到相當年齡了,所以及早只能及早到他所知道的那個時刻,這個叫做標準,你有沒有達到標準?但是他第一個標準在哪里?就是從胎兒開始叫及早,不行,從出生,從兩歲,從五歲,從十歲,你從十二歲,十五歲也可以,也叫及早,二十歲的人也可以及早,現在開始嘛,挽救一下嘛,八十歲的人也可以讀嘛,以免將來見閻王不好見,閻王爺會問“你是哪一國人?”,“我是中國人”,“中國人有一本書很重要,你有沒有讀?”,“我沒有”“你是什麼學歷?”,“我是研究所畢業的”,“《論語》讀過沒有?”“沒有”,“你不輩子不要做人了”,(大家笑),大家知道,他還能做人嗎?不可能的嘛,所以沒智慧你就墮入三惡道,有智慧就三善道嘛,這是天理昭章啊,自求的,所以叫自求多福,所以及早讀經,八十歲也叫及早,從你知道那一天開始。X老實讀經,選擇最重要的,所以從《論語》開始,只有讀,其他的不管,就是大人讀,也會漸漸讀出味道,何況小孩?何況一群小孩?所以漸漸讀出味道,老實就可以。因為你只要這樣讀下去,天下就沒有什麼難倒你的學習了,因為所有的學習都比讀經這樣子的單調、這樣子的乏味,他還要好點,那麼你認為讀經單調乏味,其實他正合人性,只是不合人的動物性,但是合人的人性,所以老實讀經的孩子將來他學任何事物,由於他的籠罩性固然好,但是更由於他的好學的熱誠更好。所以我們用老實讀經讓一個孩子養成自已學習的能力跟自己學習的興趣,有自己學習的能力跟興趣,我們的教育就好辦了,就幾乎不用教了。所以老實非常重要,而大量是讓及早跟老實達到最高效果的一個方法。你能不能大量,那也是要看每一個人的福份,所以我常說,一個孩子福氣大,讀的經就可以多,福氣小,你是讀不多的,沒有福氣,是讀不到經的,那我也常常聽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現在不喜歡讀了該怎麼辦?我就跟那個人說:一個人能夠讀多少經,那是他福氣所註定的,但是人可以造自己的福氣,所以假如哪一天你不想讀經了,你的福氣就到這裏為止,你如果想要增加福氣,增多你的福氣,你再讀下去,請問你的福氣到這裏就了結嗎?有一些孩子居然還想一想說:我還是要多一些福氣。(大家笑)。0

 

大量包括三個範圍,第一個就字數大量,我們以字來算,我初步的標準是,能夠十三歲之前學完中文二十萬字,外文十萬字,這是一個很基本的數目,古人背百萬字的是很多的,所以我們的字數隻要求三十萬字,在現在這個時代裏面,三十萬字已經是了不起了,這是大量的量,字數大量。8第二個反復遍數大量,我是提倡一百遍,一百遍其實還不能夠終身不忘,所以現在有很多地方就二百遍三百遍,那二百遍三百遍你不必要太過提倡,你只要提倡“包本”,這是(福智?)的學校所提出來的一個新的詞,叫“包本”。什麼叫“包本”?這一本全包了,叫“包本”呐,就是讀《論語》就從《論語》第一個字背到最後一個字,讀《孟子》從第一個字背到最後一個字,這叫包本。你要包本,非得二三百遍不行,除非你是天縱英明,所以包本就只能遍數大量,二百遍三百遍五百遍,當然一百遍已經不錯了,如果能夠念二三遍那也有長進,所以大量是隨個人的福份,第三個呢,就是由於第一個跟第二個字數多遍數多,第三個時間要長,叫大量,所以第三個是虛的,但是我們把它列出來:時間大量,你不得不時間大量嘛,那麼時間大量就要投入很多時間,就是現在我所能夠定到的最高的標準,或是說現在有人實踐出的最高的標準,就是一天讀十個小時,至於是不是能讀十年,現在還沒有人讀十年,其實一個普通資質的孩子,一天讀十個小時,只要三年,就可以把這個基本的量,中文二十萬,英文十文讀完,三年的時間讀完,甚至聰明的孩子二年就可以讀完三十萬字,因為一年讀十五萬字很簡單嘛,一年讀十萬字是普通孩子嘛,其實一天讀六個小時到八個小時,一年要讀十萬字都是很簡單的,普通資質就可以,所以我定的標準是很低的,五十萬定十年呐,這是很笨的人呐,很笨他才需要讀十年呐,所以一個普通資質的,不用說聰明的,中等資質以上,只要他一天讀十個小時,讀十年,他所背誦的字量可能將近一百萬,不是三十萬,這叫大量讀經,這是第三個標準。9sYA

第四個標準就是快樂讀經,這個也很重要,我們衡量讀經教育成功不成功,要看看這個孩子快樂不快樂,假如我們沒有太多的人為干擾,應該是快樂的,那麼什麼叫人為干擾?大部份都是急切,急切就是比較,你為什麼這樣?他為什麼這樣?你為什麼還背不起來?他沒有依照人性,依照人性就是他反復反復反復,他就印象深,印象深再反復反復反復就記憶,記憶再反復就終身不忘。你就是只有反復啊,我們只是提讀經,沒有提到背經嘛,那為什麼一定要背呢?為什麼要逼迫呢?我們大量是要儘量地大量,所以,及早是儘量及早,老實是儘量老實,大量是儘量大量,你只要盡其可能,盡其性,你不要用人為的一種功利心去要求,這樣子才使大家都快樂。所以快樂讀經可以檢驗你有沒有加入你自己的私心私意,所以教讀經的人不可以有私心,尤其不可以有功利心,那這一點也很困難,所以要用這個標準來檢查。五個特質,假如能夠按照“一個目的兩種性質三個原則四個標準”,那就會有“五種特質”出現,“五個特質”,第一個就是我們讀經理論的原理性或理論的深刻性,我們理論是從原理而來,從原則而來,服從原則,最基本的法則。我們一步一步地推,讀經教育我們從教育的本質出發,教育的本質是從哪里呢?從文化的全面性出發,文化的全面性從人性出發,所以從人性推到文化,從文化推到教育,而從教育推到讀經,所以讀經,它有理論的原則性、理論的深刻性。=

 

球讀第二個特質就是,讀經理論的內容的完整性、擴展性。讀經他所讀的範圍,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各種的人生的經典,包括美術、音樂乃至體育,體育讀經是什麼?就是對身體最有好處的運動,對身體有教育性的運動,所以體育不是運動,體育比運動更深一層,對身體做教育,就是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所以我們有體育讀經,那你就看什麼運動是對身體最好的教育?所以我選擇兩種,一種是中國武術,一種是印度瑜珈,這叫體育,這叫體育讀經;我們數理怎麼教?數學跟科學怎麼教?是按照人性的發展而教就是不必教,人性自然而有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隨著生命的成長與日俱增,所謂的學習能力遞增,既然學習能力遞增,你就等待著他,他到這個時候學什麼樣的數理,學什麼樣的科技,就依照他現在的理解能力,每個孩子理解能力都不一樣,所以數理是不可以教的,數理是不可以整班教的,數理更不可以全國一起教,這個道理也很明顯呐,所以數理要自己學,所以數理要因材施教,乃至於數理是不必教,因為人自然有數理的能力,所以數理是最容易的,數理應該最放鬆的,數理應該是無所謂的,因為你有所謂也沒有用,因為他還不夠聰明,他聰明還沒發展起來,你打死他也沒有用,所以數理不要教的,這完全相反于現代的教育,因為現代教育不懂人性。

 

所以說我們的理論的內容的完整性,內容是很完整的,這個內容完整不是只有讀經,只有讀文字的書,各種的人性應該開發的所有生命內涵,我們都以經典的方式來學習,都依照最自然的方法來教他,都在他恰當的時機來教完,比如說欣賞音樂跟美術都在三歲教完,那怎麼教他欣賞呢?欣賞就不應該教的嘛,你怎麼可以教一個人欣賞美術呢?你就給他看很多有美感的東西,有美的意義的東西,他的美感就養成了,這是老天給他的能力嘛,你不是人給他的嘛,人給他的只有知識嘛,那麼你只所以能夠有知識,也是老天給你有邏輯能力嘛,你沒有邏輯能力你哪有知識呢?所以這個還是要靠老天,還是要順天應人,所以內容的完整性包括各種的讀經。

 

好,再讓我們濃縮到文字的經典,文字的經典我們有完整性啊,因為東方文化也讀啊,西方文化也讀啊,而且從這裏就可以擴展為所謂的語文的教育,所以中國語文要好,要從讀經開始,西方語文要好,要從讀經開始,所以我們近一百年來學英文,學的非常痛苦而學不好,就是他的外文教育政策失敗,所以我們這個內容很完整的,再來,縱使是中文,我們不只是儒家,儒家、道家都讀了,乃至於詩詞歌賦都讀了,乃至佛家佛學我們都讀了,只要是人類的合乎經典意義的內涵都讀,這就是內容的完整性,這是指讀經本身,那麼他的擴展性呢?他擴展性更強。這是第二個特質:內容的完整性、內容的擴展性、拓展性。

 

第三我們講操作的簡易性,這個操作是非常簡便的,為什麼?合乎人性,合乎人生的發展,所以操作是很簡易的,這個大家都知道,因為你看老實讀經就好了嘛,大量讀經就好了嘛,他就快樂了嘛,所以這是操作的簡易性。理論的原則性,內容的完整性,操作的簡易性。X第四個是例證、驗證的廣大性,廣大,我們說廣是指他的例證很多,我們說大是說,他是可大可久,或是多樣也可以,驗證的例子、例證的廣大性。因為有人還說,你們把我們孩子當白老鼠啊,我們怎麼可以讓你去實驗呢?你這個理論還沒有成功啊,你剛剛興起理論才十幾年呐,我們孩子怎麼可以隨便送去給你做讀經教育呢?我跟他說,你孩子來讀經不是白老鼠啊,是黑老鼠啊。(大家笑),白老鼠在哪里你知道嗎?白老鼠是在體制的教育,為什麼?因為體制的教育是在實驗嘛,不是實驗為什麼還改革?每一個改革都是十年以後再看看,不是嗎?現在十幾年了,已經看出失敗了,不能改,為什麼不能改?因為西方還沒有改,所以我們就不能改,你哪有黑老鼠呢?只有讀經是黑老鼠,為什麼?實驗兩千多年,而且全人類都在實驗,中國就兩千多年,西方也兩千多年呐,所以例證的廣大性,又廣又大,多而且是涵蓋的空間大,全人類都在實驗,所以你為什麼還要說這是白老鼠呢?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在體制的教育,縱使不是叫做實驗,他就一直是正式的操作,不是實驗,他這個正式操作背後有沒有理論根據呢?這個理論根據站得穩不穩呢?都不問,就只有說西方人這麼做,所以我們跟著這麼做,從來不考慮西方人對不對?也不看西方人成功不成功?對不對是屬於理論的問題,成功不成功是屬於實際的問題,實際已經失敗了也不看,那理論更沒有去考查,有沒有合乎所謂的根源性?"那中國的教育跟著西方已經一百年了,一百年來證明是失敗的,所以一百年來的體制教育已經證明是失敗了,你就不可以再問:你們讀經能成功嗎?因為史可法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負國之臣不可言忠,你自己失敗了你還說我很勇敢,你辜負了國家你還說你很忠心,你自己都失敗了你還問:你會成功嗎?至少我還有成功的希望,你已經失敗了。這個叫做驗證的廣大性。

 

 

 

還有一個,第五個特質:讀經教育的涵蓋性。這個涵蓋性是說教育的效率,這個也很重要,人說只有讀經夠嗎?也可以說夠,也可以說不夠,所謂不夠,只有讀經怎麼夠呢?人間有那麼多的學問讓人追求,所以不夠,所謂夠就是他是一個籠罩性的學問,籠罩性的方法,他一籠罩下來就可以助長、幫助所有的功課的成長,所以從這裏說,有他的涵蓋性。

 

 

 

牟 宗三 先生曾經說依照人類的理性來講來運用,成就東西兩大文化,我們可以說在一個人來講成就他的德性跟他的學問,這個學問是指他的才華, 那麼牟 先生說,仿照康得說的實踐理性具有優先性,牟先生說人的德性有優先性,為什麼?因為一個有德者,他必定會追求他的知識,一個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會反省到他要有德,所以道德世界必包涵知識世界,這一句話很重要,道德宇宙必包涵知識宇宙,世界用宇宙來講,這是牟先生說的,道德宇宙必包涵知識宇宙,所以我們教育是以道德為重呢?還是以知識為重?一定要想清楚。

 

 

 

乃至於依照人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首先發展的就是記憶力,然後發展的是理解力,而記憶力發展的同時,我們如果給他資訊的刺激,又可以建構腦神經系統,建構好的腦神經系統就可以供理解使用,所以凡是讀經的孩子就聰明,聰明的孩子就思考力強,或者說語文能力好的孩子他就喜歡閱讀,閱讀多的孩子他知識量豐富,知識量豐富的孩子思考力越強,所以,總之讀經就是一個全面性的,或者說籠罩性的,他的效用是籠罩性的,從語文籠罩所有的學科,從記憶籠罩了理解,那麼這樣子全幅地人性就可以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讓這個孩子步上人生的康莊大道,這就是所謂的讀經教育的基本的原理。

 

 

 

今天用這樣很簡短的時間,我都想跟高 教授再借一個小時,(大家笑),

 

 

 

簡短的時間,把教育的基本原理,這幾年來所用的一些模型啊,把它整理出一套,整個講完了,如果大家以後要講課取用,隨意取用,你從哪個方面講都能透悟到所有方面,你從最深的講,比如說你所面對的都是學者,你就從人性開始講,那如果面對一般人,大概要講四個標準跟五種特質就差不多了、就可以了。講教育的三原則有人都還聽得沒興趣,所以我一講就跟他講教育的三個原則,講講講……,有人就跑出去了,我還說等一下要落實,落實要從胎兒開始教,胎兒要用CD,怎麼教怎麼教……到最後都講完了,他還問還有沒有?還有沒有例子可以講?我說例子不講,為什麼?我只對聰明人講,(大家笑),聰明人懂了道理就去做,為什麼要例子呢?但是各位,你要去宣導一定要收集例子,自己的親自教學例子,或別人教學的例子,所以大家一定要去看許多的各種的資訊,一個例證,非常切中的,切中他的目的,比如有人問問題,你用一個例子來給他解消回去,一般人是比較喜歡例子,我講例子太少,所以,我不是一個善於演講的人。如果有人說聽我演講越聽越有趣,或是說看DVD,他看了兩遍三遍五遍十遍,他每次都看出來:咦,以前我怎麼沒聽過?意思也就是說,裏面有一些源頭活水,所以有人跟我說,你講讀經聽起來還是很簡單,不過怎麼你可以講得這麼多?我們越聽怎麼越感覺其中有深度,每一句都很簡單,而且每擺出來一些理論,都是日常我們所能知道的,為什麼能夠與眾不同呢?我就跟他說:你知道我講讀經,這麼簡單的讀經,我的背景是什麼你知道嗎?我的背景是天臺判教,你知道嗎?我是用天臺判教,一個一個理論加以批判,批判或者是分判,判攝,分判是一個一個把它分開,判攝就是又把它總起來,然後加以排列他的位階,它的遠近親疏,或者高下親疏,什麼叫親,越對於基本的原理有把握的,就是越親,越遠離基本的,就越疏,那個基本的在哪里?在佛心,在佛性,在釋迦牟尼佛的本心,所以暢佛本懷,把佛的本懷都表達出來,這是天臺宗的要旨。天臺宗只所以成為天臺宗,他的自我的設定,他的目的在這裏,把佛的本懷錶達出來,那佛的本懷在哪里呢?在經典中,他表現在經典中,不過佛過世了,你不能再叫他表達出來,在經典中,經典那麼多,有的是對小乘人講的,有的是對大乘人講,有的是對誰講對誰講,對眾生講,講那麼多,所以講起來都不一樣,但是都要歸於佛心,那麼請問歸於佛心,什麼叫佛心?哪一本經典可以真正代表佛心?《法華經》!其他經典都是佛的方便說,方便說就是越說越週邊,越說越低下,但是雖然低下都是佛所說,雖然低下但是都有意義,所以我們用天臺判教的方式來統攝人類的所有的理論,何況是教育理論?一下就統攝進去,一下就把它全部地分判、全部地融攝,全部提起來,一提起就只有一個一,一放出去就很多,一放出去就知道哪一個理論在什麼位置,我們就叫它不可以亂。所以現在就做亂,現在就是西方的認知心理學做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做亂,因為他們有意義,他們的意義只是小道,所以雖小道必有可觀,所以我們的師範生去研究他們的理論,乃至於我們的大學生去研究他們的理論,考碩士博士的時候還在考這些理論,雖小道必有可觀嘛,但必竟是小道嘛, 那小道要在小道的位置,你安於小道,我會稱讚你,你氾濫了,你籠罩其他一切,你沒有籠罩性就不可以籠罩,只有讀經可以籠罩,你懂嗎?(鼓掌)。>為什麼讀經可以籠罩?因為他有源有頭有本,你一定要瞭解的透徹,怎麼瞭解?一些開讀經班的人、教讀經的家長、乃至於有些去做讀經的演講、宣導的人,不一定認識這麼清楚,但是有一股熱誠,熱誠就能動人,但是最好都能夠有些深度,有深度你才能夠呑吐,你想要放的時候就可放的低一點,想要收進來你就有高度,這樣子你隨時才能夠運用自如。這些讀經理論我在《說明手冊》,最早期是八十三年(1994年)寫的,十六年前寫的《說明手冊》,那裏只是比較淺層地講,當然它背後也是這種精神,今天講的是我十六年來講的最深的,(鼓掌)。最深的也不過如些嘛,但是要達到這個深度,而且你是念茲在茲,你是左右逢源,就不容易,所以我請大家把我們這次研習的資料多看,都在裏面,我今天講過的統統在裏面都有,那你多看多看,可以讓自己融會貫通,這樣子就好辦了,其他就大概比較容易。比如說怎麼去鼓舞人呐,怎麼去給他說實際的做法,剛才說了例證,大家可以隨時收集,應該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宣導員。還要說一下,我們在座有許多宗教徒,宗教是人類很重要的一個活動,他們還把宗教與藝術擺在人生最高的追求,所以人生比較低的追求:生理的、心理的就不說了,他們認為:一般的知識的學問、科技的學問,是低層,科技的學問之上,還有倫理道德的學問,那之上還有宗教藝術的學問,因為宗教藝術通於天,倫理道德只在人間,那麼知識是歸我們人間所用,所以知識技能,就科技是最低的學問,然後再就是倫理道德,他們認為宗教與藝術是最高,所以宗教是一個很高的人生的活動,但是中國人呐,道德即是宗教,像孔子道德即是宗教,所以“知我者其天乎,”“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在這裏就有天人貫通的一個情操,這就是宗教情操,所以中國有這樣子的一條路,是西方人所不知道的,那麼所以宗教是一個很高的情操,但是我們剛才說,我們推廣讀經是從人性,從整個文化的全面性,那所以我們要做宣導的時候,儘量在文化的層面上說,因為把人性培養了,把人培養了,這樣可以出宗門的龍象,不管是哪一個教,你有基礎了以後,你有機緣再信這個教,他成為一個教的一個支柱,這是很可能的。所以我們讀經教育並沒有說人才將要到哪里去,但是都成為各個部門的大才,從事企業,是企業的大才;從事政治,政治的大才;從事宗教,宗教的大才;從事藝術,藝術的大才;等等,成為各方面的大才。那在宣導的時候,宗教的氣氛儘量不要太濃厚,讓人家覺得教育就是要為宗教服務,或是講讀經就是要吸納教徒,像這種印象是不大好的,我知道,很多我們朋友其實沒有這個心,但是在有些地方做也會有這個做法,這個是不大好的。

 

 

 

比如在讀經班裏面讓孩子學禮儀、學威儀,像有一個佛教團體,知道讀經班要讀經了,讀經讀得不錯,從《論語》讀起,後來有一個和尚來觀禮,說你們怎麼讀《論語》?讀佛經,所以就把這個內容全部改成佛經,所以一般的孩子都離開了,所以像這樣子,好像是他很熱誠於擔負、肩負釋迦的事業,擔負釋迦家業,那麼其實他是敗壞,所以,所有和尚都是釋迦的罪人,所以牧師都是耶酥的罪人,當然,所有秀才都是孔子的罪人,(大家笑)。那麼他怎麼擔負釋迦的家業?心胸要開放,所有宗教都是勸人為善,都是心胸要開放,最開放的心,他才能夠有最大的發展,為了整個世界,放出去他是多元的,收起來就是人性,每一個人對人性的理解不同,達到人性的開發的機緣不同,他就有各種不同的人生的方向,有的人是宗教,世界有各種宗教,宗教也是將來世界的一個大問題,一定要用文化來解決,要不然的話宗教要衝突下去,所以我們希望,假如你有宗教信仰,不管是佛家或其他的,像有人信基督教,他說,這個書我們不要讀,像這樣也是太小氣了,所以我們只問對人生有沒有意義,從這個地方講起,而且做宣導也是要對廣大的群眾做宣導,一定要站在文化的立場做宣導,這是我最後講讀經理論,算作一個建議、一個交待,好。

 

 

 

問:王老師,對不起,我可以請問一個問題?

 

 

教授:你問高教授,可不可以問?(大家笑)請問請問。

 

 

 

_B問:王老師,如果有人問說,明清時代的科舉制度培養了很多人才,他們讀了很多古文經典,可是也出了很多貪官污吏,那我們要怎麼回答?

 

 

 

教授:

 

 

 

-這個問題我們這個裏面有,誰看到了?應該有,這個問題是常常回答的,因為稍微有思想的人很快就會想到這個問題,沒有思想的人想不到這個題,他只問我的孩子讀經以後功課會不會好一點啊。(大家笑)他不會關心到所謂的時代啊,國家民族,人性的忠奸。有思想的人他會關心這個大問題、這些人性的大問題,但是問這個問題都是思想不成熟的人,所以一聽到這個問題就知道他思想不成熟,為什麼?因為他有一種對比的能力,邏輯的相當的能力,但是他沒有全面觀照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全面觀照,你不可以走一偏,然後再看某一偏產生問題,所以你只要把你的位置站高,或者你只要站在中間,你就可以自己解消這個問題,那怎麼樣調高一層?或者站在中間來看問題呢?我們就可以這樣看:哪個時代沒有奸臣?哪個民族沒有奸臣?哪個國家沒有奸臣?所以這是人類普遍的問題,不是讀經的問題,那麼讀經正是要化解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作奸犯科是來自於人的劣根性、人的動物性、人的魔性,所以人有人性,有光明性,有神性,但是人一方面也有墮落性、黑暗性、劣根性、魔性,那經典正是要轉魔為聖,化黑暗為光明,但是沒有人可以保證可以化掉,所以我們教育只能夠做一種期待,有最高的期待,就是我們最要追求的,最高的期待不代表人人都成聖成賢,所以縱使教育了、縱使讀經了,有些人還是作奸犯科,而且讀經的人作起奸犯起科啊,那是更加嚴重,那麼這個問題不能歸咎讀經,是歸咎於人性,讀經已經是儘量地化解,這是我們站在比較高一層看,再來,我們站在比較中正一點看,假如你說讀經還有奸臣,時代還會亂,那麼請問:不讀經就沒有奸臣了嗎?時代就太平了嗎?你要問這個問題,你要反面來問,那我們可以很快的自己有一個答案,假如中國從早兩千年來不讀經,中華民族肯定亡了!因為沒有智慧,就一定要走向滅亡,那為什麼還有奸臣呢?你為什麼不想一想,用一個忠臣的思想來想,有奸臣才有忠臣呐,而且一定忠臣比奸臣多嘛,善人比不善人多嘛,這個世界才可以流傳下來嘛,還有,時代亂了,因為人心壞了,奸臣多了,那些出來所謂赴湯蹈火來拯救萬民的,那些忠臣,從哪里來?讀經來,所以文天祥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他也是讀聖賢書的啊,你沒有讀聖賢書有這種志氣嗎?你能夠救國救民嗎?所以這些人呐,思想都是太偏頗了,他們有思想,而他的思想不成熟,所以不要隨便問我問題,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解決,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問題都是由於自己思想的不恰當,我不是說你的,我說那些人的,(大家笑),這樣可以解決你的疑惑嗎?OK。

 

 l%#凡是問題都可以解決,而且我都已經解決,那你要多看資料,網路上有人收集我的回答,當然是也有我的演講,也有我對問題的回答,還有互相間的討論,還有別的人回答的也相當有意義的,都收在裏面的,有這裏的三倍多,一千多頁,印出來,兩大本,這麼厚,而且都已經分類了,分了二三十類,叫做季謙網路答復集,很小的類,比如:自閉症怎麼辦?我們孩子都不念出來怎麼辦?這樣子,他一直想要把經典關掉怎麼辦?他一直想要聽兒歌怎麼辦?像這些都有分類,分成幾十個類,所以你要查哪一類都已經很清楚......如果能夠把那一千多頁看完,大概更好,那你說,這三百多頁都看不完呢,那實在太差勁了,三百多頁要看幾天?你還要多回去收羅一些問題,還好,以後我把這些燒成光碟給大家。(熱烈鼓掌)=2)

 

 

 

*                                               記錄:木木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