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疑難好自學 (2006.12.20第八屆「讀經在家自學」座談會講辭)(節錄) |
王財貴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 |
如果了解人類的整個教育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人類最正常的、歷史中最常被應用的教育的模式就是在家教育,也就是在家自學。自從兩千多年以來,不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還是中國的孔子,甚至耶穌、釋迦摩尼……所有的聖者、所有創始教育的人,或是說開始做平民教育的人,統統是用在家教育的方式的。蘇格拉底沒有開學校不是嗎?孔子也沒有開學校,蘇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圖也沒有開學校。不過,到了柏拉圖的時候,就比蘇格拉底那時聚集的人還多,固定的學生可能也比較多了,但是柏拉圖並沒有像現在的學校開一定的課程,學生也沒有選課、修學分這一套,甚至也不一定要按照時間來上課。柏拉圖講學的時候,常是一面散步、一面講學,學生就跟著他,一路走一路聽、一路問。所以他們往往在庭院中、在馬路上講學,於是,後人給他們一個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逍遙學派。
所以,所謂的教育,本來是可以用各種模式存在的。一直到近三百年前,由西方世界德國普魯士在1713年至1717年間,頒布教育法令,規定父母有責任送子女到學校接受教育開始─他們認為,如果國民普遍接受教育,有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才有由國家辦教育的觀念。在中國的古代,也由國家辦教育,但是國家所辦的教育都是比較高級的,所謂國子監、太學,也就是等於現在的中央研究院,是國家人才的儲備所。而基礎的教育,都是在民間辦的。
大約二三十年前,也就是西元一九七0年左右,西方世界漸漸興起的一種新的認識,認為學校的教育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培養人才的方式,就開始有一種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教的情形,這種「在家自學」流行了二十餘年,到了一九九0年,也就是民國八十年的時候,台灣人才開始警覺,有的人也開始了在家教育,當然跟體制產生了衝突。有些人心志比較堅強,不惜跟政府辯論、抗爭,其中最努力的首推「人本教育」集團。在人本教育之前也有大的抗爭,但是沒有影響到體制。所謂大的抗爭就是南部地區的錫安山,出於宗教的情懷,他們要完全脫離體制,那抗爭是非常激烈的,激烈到政府不敢管他們,他們和政府於是也相安無事。但是,後來的人本教育集團,是循正規的方式去抗爭,也就是說,他們去教育部申請、爭取了幾年以後,到民國八十八年,政府才正式通過在家教育的基本法規,然後就發文到各個縣市,請他們在基本條例之下再做一個細則。本來,從民國八十八年開始,每一個縣市就應該公佈「非學校型態的教育之實施細則」,但一直到現在,還是零零落落的有些縣市付之闕如。也就是說,如果你要申請的話,還沒有地方去申請。所以,「在家自學」在台灣,民國八十八年之前就有了,是八十八年之後才「合法化」。「合法」就是「合法規」,不是指「合法律」,因為這不是法律,只是個法規。
我們讀經界,讀經這一個團隊,是從民國九十年左右,我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從民國八十三年正式開始推動「讀經」這個觀念以來,有一些人做得非常認真,這些人發現,讓孩子讀經讀得越多,也就是經文背得越多-其實就是就是花的時間越多-因為你所花下去的讀經時間,跟他能夠背誦的經文的份量是成正比的-讀經讀得越多,孩子的進步越大。而且,不只是現在進步,他們相信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也將越大。眼前所確實看到體會到的叫「經驗」,只是期盼,要到以後、乃至於隨著孩子一生的發展,才能證驗的叫「信念」。有些家長在強烈的「經驗」跟「信念」之後,開始有了讓孩子「大量讀經」的想法。
如果一個孩子一面上學,回家以後努力地教讀經,一天能夠讀一個小時已經很好了。有些家長是真的能夠教到兩個小時,他們都發現:更好。照這樣推演下去,讀一個小時比半個小時更好,讀兩個小時比讀一個小時好,那我們就想,是不是能再多讀一點?四個小時或四個小時以上。不過,我們是不是能這樣推:讀四個小時比讀兩個小時好、讀八個小時比四個小時好,那我就讀十六個小時……我們要推到什麼地步呢?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一般的共識是: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但,只要每天四個小時以上,就有一個關鍵結果產生:「不能再上學了!」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一定要跳出框架、跳出限制。所謂跳出框架、跳出限制,就是跳出自己的個性、跳出自己的環境,跳出所學、跳出時代,甚至跳出民族、跳出人類……跳出自己的個性大家都知道,可能比較容易;跳出自己的所學,就不大容易了。因為你這一輩子追求這一種專門的學問,你受了這一種專門的訓練-比如受了師範學校的訓練、你當老師,就很難跳出你這個訓練之外-但是我們一定要跳出你的學問、跳出你的學派。然後呢,再跳出你的時代,你在這整個時代中,剛剛說這個是思潮,像浪潮一樣,你看那弄潮兒,他必須隨著浪潮起伏,你很難跳出浪潮之外……要跳出時代,那就更不容易。不僅要跳出時代、還要跳出民族,比方說西方人要跳出西方民族、西方的傳統,那我們中國要跳出整個中國,你才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前途……到最後,要跳出人類,跳出「人」這個「類」。要以天地宇宙之心來思考人生的問題,要以人類整個問題來思考東西文化的問題,要以東西民族來思考我們時代的走向,要以時代的走向來思考我們的學問,我們學問到底是完整不完整?然後要用學問來消化環境影響,融通自己的個性。如果不是這樣子思考問題,都是井底之蛙、以管窺天。
在家自學一直發展到最近,整個台灣在家自學的人數,讀經界是最多的。雖然讀經在家自學發展比較慢,但是他成長得最快,而且每年都有倍數的成長。甚至,假如我們的體制,就是各級政府,尤其是縣市政府,他接受申請的心量比較開通的話,那不只是兩倍的成長,可能三倍五倍的成長。所以接下去就要談到我們讀經在家自學的困難,希望正要參加的人有一些預備:
首先的困難是:你自己。你自己能不能因了解而生信心。這個了解是完全的了解,而不是道聽塗說……千萬不要受王某人的「煽動」(眾笑)……因為有人這樣批評啊!所以要自身先真正的了解,你有這樣的理想、願望。所謂發大心、立大願。發大心、立大願不能隨便的啊,你一定要真正的明白,才能有深切的感受,你才能無畏的發心、立願,這是第一道難關。
但第一道難關之後又有第二道難關-越來越困難的-就是你的家庭。然後接下去是你的親戚,再來連朋友鄰居都管,總加起來,這一關叫是「親朋好友」關。因為「在家自學」是一種比較新的想法-其實剛才說,這不是新的想法,這是幾千年來最古老的想法。但是沒有跳出時代浪潮的人,就會「少見多怪」,所以你要有預備,會有很多親戚朋友不贊同的。那請問你怎麼辦?這個問題,你也可以要求我或「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來協助你,但是,很重要而直接有效的,是你自己要去努力。因為主戰場在你這裡,我們只是一個預備、一個後勤部隊。那你怎麼辦呢?其實也沒妙方,道路只有一條,就是,盡量去「說服」!你用什麼方法說服?方法很多啊,就憑你的觀念、用一些資料,觀念愈明白愈好,資料愈多愈好……說服的方式,有些人比較溫和、有方法、慢慢來;有些人就比較激烈……
親戚朋友都贊成以後,第三關,就接觸到社會問題了,尤其是小學以到初中階段,你要去向「百年體制」提出申請。因為剛才說小學初中是「義務教育」,國家就規定為國民的義務,如果你不上學,必須通過申請,這裡就更複雜啦!個人的,是簡單的;遇到親戚朋友,狀況就多些了;遇到體制、從學校到各縣市政府,要一關一關的打通,諸種狀況都落在別人手裏,不是你能掌握得了的了。
首先你要詳閱所在縣市教育局的法規,在網站上取得申請的表格,填寫得愈詳盡愈好,當然,據說最好將大部份的「讀經」意願和課程隱藏起來,也就是不要老實寫著一天要四五六七九個小時讀經,而是多寫些他們喜歡的東西,也就是他們認為比較安全的東西。譬如注重多元智能啦,多用社會資源啦,配合九年一貫啦,一類的,才不會被挑剔。
學校接受了你的申請,首先要經過老師,然後由主任、校長們初審,有時初審就給你打回票,或要求改寫。當然,有的是惡意的,嫌你找他麻煩;有的是善意的,想讓你將來好通過。好不容易初審通過了,再報上去。到縣市教育局,各縣市的規範又不一樣,還有,各縣市會請一些評審委員,這些專家學者的見解是最分歧的。你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不好申請的地方,那你就……認命吧!(眾笑)假如你所在的學校太嚴苛,我們就打聽,你的親戚朋友所在的地方,有沒有比較寬鬆的學校,把孩子的戶籍移過去。
如果依法苦苦申請,最後還是不通過呢?其次的辦法就是「請假」,一個星期請五天假,也就是長期請假。一般情況下,是因為學生有「特殊情況」才會請長假,譬如生大病,身心障礙,或者對學校生活極度不適應。這種學生,學校是歡迎他請長假,以免困擾教學的。但,一個「正常的」甚至是「優秀的」學生,而要請長假,這對學校來說,是很陌生的事。其實,一個想要「在家自學」的孩子,學校若把他看成「極度不適應學校生活」,豈不也一樣?但,因為事出「突然」,校方往往不敢承擔「風險」。因為學校怕會有「責任」,我縱使教家長寫切結書,學校依然不敢「放手」,有些學校會引用「不得請假三分之一以上,否則退學」的規定來嚇唬家長,其實這是高中以上學校的校規,因為初中以下的「義務教育」沒有所謂「退學」這一回事。又有些校長恐嚇要將學生當作「中輟生」來辦理,殊不知「中輟」的意思是「無故不到校」,而家長已經給出假條,學生行蹤俱在,怎麼可以等同「中輟」?況且,現在真正的中輟生不在少數,學校及政府也沒有真正處理妥善,卻一直盯著這些「關懷教育」「委曲求全」的家長,而不放過這些「奮發好學」「立志上進」的學生,不知是何道理?
這時,我勸家長們應該要體諒這些校長主任辦學的「辛苦」,不要叫他們「負責」了,要自己負起責任來,「一勞永逸」,「息事寧人」-放下它,放下你對「學籍」的迷戀!
低度的放下就是申請休學,就是我的孩子暫時不上學,有些學校是很嚴格的:「你為什麼要休學?」問出一個把柄。你說他的身體不好,「醫生證明在哪裡?」越問越麻煩。其實,假如比較不客氣,或是勇敢一點,你就問他:「你管這麼多做什麼?」確實,他不需要管的,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學校老師可以判斷這個父母是不是發瘋了?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假如不是的話,他應該信任父母,這個孩子需要休學。不過大部分都會很利落地答應休學,所以休學是很容易的。但休學有一個缺點,即「復學」時,按道理說,是要從所休的那年接起來,所以,休學一兩年,可能就要延緩一兩年,造成教學和生活適應的困擾。
所以我建議用更加的「激烈」,其實是更加「簡捷」更加「乾脆」的方式。就是……不大好意思在這裡講(眾笑),但是我們都是自己人,所以沒有關係!就是,你可以「放棄」學籍。如何「放棄」?通常,如果是我們在這個國家生活不下去,有個最簡捷的辦法,叫做「移民」。當然啦!「移民」也不大容易,尤其是沒有錢沒有地位的人更是大不容易,這種困難,孟子稱為「貧賤不能移」(眾笑,哄堂)。那你可以轉個話頭,「說」要出國,我再講一遍:你是「說」要出國。如果「貧賤」真的「不能移」,但貧賤也能「說」要移。於是就去辦理「退學」。
你的認識如果能這麼明白,決心如果有這麼堅強,能夠真正負起家長應有的責任,那就沒有任何老師、沒有任何主任、沒有任何校長、沒有任何審查委員可以刁難你了,因為你連這個學籍都不要了。所以大家只是記掛著這個學籍怎麼辦怎麼辦,你就是「有所求」,就是「妄想」,想討便宜,把責任推給學校,你就會有很多煩惱,而且不只是你的煩惱,你的親戚朋友也一起煩惱。人生的煩惱都來自於「妄想」「有求」。
這樣子,學籍雖說放棄了。但是不是就完全脫離了呢?如果我們以後還想和體制接軌(因為所謂「體制」學校,其實就是人民給錢辦的,「接軌」是人民的權利),怎麼辦呢?剛才講過,我們的學籍是這樣算的,只要在義務教育的年齡之內,那一天你想去復學,復學是不會留級的,因為義務教育是不留級的。學校就會按照那歲數應有的年段來排年級,不是按照以前退學的年級接起來。就算功課跟不上,每科都考零分,他也會讓你升級、也會讓你畢業。所以,休學兩年再去入學,比方說你二年級休學,再過兩年,他不會叫你上二年級,因為這會造成學校跟老師跟同學的困擾。我們的國家一年花費在一個小學生身上有八萬、九萬,國家也沒有那麼多錢讓你多讀幾年,因此,義務教育,不要怕被耽誤。大家如果了解這些道理,就不會接軌的緊張了。
我聽過一個抗拒壓力的好方法,最近聽的,這是李傳樑先生跟我說的,(他可能等一下也會講,這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孩子在家自學,已經很多年了。起初,許多朋友都會好心地勸他:「你怎麼這麼大膽,不讓你的孩子上學?」他一時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時時感到困擾,乃至不喜歡帶孩子出門,以避免四鄰的眼光。以李傳樑對讀經認識的「功力」,雖然他可以不理會,也可以頂抗得住,甚至可以說是穿透了,但遇到這種質疑,只能笑笑,不知道怎麼回答。有一天靈感一來,人家又說:「你怎麼那麼大膽,不讓你的孩子上學?」他就反問:「你怎麼那麼大膽,還敢讓你的孩子上學?」(眾笑)從此以後,就沒有人再敢問他這個問題了。
但這種完全的放下是困難的,所以我們也不必要求每一個人都這樣。我們可以考慮自學幾年後就回到體制,越早回歸,擔憂就愈少。你在小學進入體制,一二年級在家自學、五六年級進入體制,那這個無所謂,到了初中才進入體制,你會擔憂一下。但現在告訴你,這也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到了高中,到了大學,想要進入體制,就要參加考試,考試要有畢業證書。每一年七八月,各國都有十三歲、十二歲、甚至十歲的孩子考上大學,舉國歡騰、媒體爭相報導。什麼意思?因為他們沒有學歷限制。大陸教育部在三年前也明令規定,只要是他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六十五歲以下,都可以報考高中、大學聯考-三歲也可以考大學,只要你繳報名費,只要你有把握考上。各位!如果我們中華民國、我們台灣也能取消報考學歷限制,你就不用煩惱我們的孩子怎麼考高中大學了,對不對?那我們現在正在朝這方面努力。各位,入學法規這樣改好不好?(眾答:好)交給我們基金會去努力!(眾鼓掌)
在這個法規還沒改革以前,也沒有關係,假如你在海外,有很多地方、用很多方法,可以取得初中、高中的學歷。在台灣,我發現也有一條路:去讀「空中大學」。早上,我印給大家一份「空中大學」的簡介,看了這些大概就可以了解了。它是免試入學的,十八歲就可以申請試讀,開始修學分,等到二十歲才算是正式的學生,而試讀時所修的學分都算在內,所以成為正式學生之後,兩年就可以畢業,加起來也是四年,也是二十二歲和一般大學畢業年齡一樣。空中大學是國立的大學,空中大學真的有課程,真的有考試、真的有學位,這個學位完全等同一般學士學位,可以作報考研究所之用。
假如有人認為「空中大學」名聲不好,而且想要過過大學的生活,可以在空中大學一年內修滿三十幾個學分,插班到一般大學二年級;或在空中大學修滿七十幾個學分,插班大學三年級,進入普通的大學,只要你的程度真的好,想去那裏就可以去那裏。但是,我告訴各位,假如這個孩子從小讀經在家自學,讀到那個時候,要插班是沒有困難的。假如連這樣的插考都插不上去,那我們以後也不敢再推廣什麼讀經在家自學了。
最後,再講到前途問題。前途,所謂的前途,一般人的觀念,只不過是進入社會找到「謀生」的「工作」。如果從頭到尾,都沒有學歷,難道就餓死了嗎?一般人都直覺地以為學位高,就等同於成就高,其實這是很幼稚的思想。有人這樣說:「學位證書只是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這樣講,我以為比較切合實際。現在,最看重學歷的,是政府機構。全世界的私人機構,都已經漸漸地打破了學位的迷思,他們是以能力為標準、而不是以學歷為標準的。縱使他還要看看學位,也只是初次謀面,沒有任何憑藉時,只好拿學位來看一看。但當進入到這個團體以後,愈久,大家是愈看你的能力,看你的德行,不是看你的學位,對不對?我常設問:「假如是你當老闆,你是要看重學位呢?還是要看重品德跟能力?」這樣自己問一問,就可以知道這個道理了。
當今日本的郵務大臣叫聖田美智的人,一個女性,政界呼聲很高,據說她很有可能當上第一個女總理,因為全國百姓很敬重她。聖田美智她怎麼成功的?有一個故事:
她讀大學的時候,暑假去打工,在一個大飯店裏做掃廁所的清潔工作,為了學費,每天忍受著這份卑賤的工作,本來兩個月的合約,不到一個月就做不下去了。辭職前,去和同事道別,剛好看到一個老婦人把廁所打掃好了,從馬桶裡面舀一杓水喝掉。她很驚訝:「你怎麼喝這個水?」「我要看看是不是掃乾淨了。」她大為感動!她決定:「好!我要留下來!」留到兩個月滿,要離開的時候,跟老闆說,我要做一埸掃廁所的表演,老闆把幹部都找來看。她很仔細地把廁所洗刷完了,從馬桶咬了一勺水,當場喝下去,全體都受到很大的震撼。老闆當場就問:「你是哪個學校的,把名字留下來,將來你畢業了,到我這裏來,我第一個用妳。」從此,他的工作就一帆風順,他到現在已經當了中央政府的大臣了,他到處演講時,都鼓勵一個人要盡責任,安慰人不要自暴自棄,她說:「我是掃廁所出來的」。全國百姓並沒有因為她曾經掃過廁所,就看不起她,反而是更尊重她。
各位,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去掃廁所嗎?假如願意的話,你的孩子會是有前途的……。(泣,不成聲)
人生是很艱難的,但是人生也是很容易的。只要你肯過艱難的生活,那生活就會是很容易的。我走遍大江南北,看盡歷史人物,我不會害你的,有關於前途的問題,我們只看這個孩子是不是有德行、是不是有才華。總之,是不是個「人才」!
有關其他教學操作之細節,請參考基金會所發送的各種資訊,最好是上網,兩三年下來,「全球讀經教育交流網」上已經累積了將近一千頁的資料,至少在家自學有幾百頁可以讓你瀏覽。分享經驗,互相勉勵,大家相約成為一個快樂的在家自學團體。今天我們也邀請了幾位在家自學的「前輩」,有的是在家裡由父母自己教,有的是在讀經學園學的,有的是在學校裡當老師,來做心得分享。今天我講得太多了,暫且報告到這裡,下午還有綜合座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