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聖孟子何以成才的原因
時間:2016-09-22 11:10 | 來源:讀經雜誌| 作者: 張中和
我一直在思考二千四百年前孟子的教育故事,思考爲什麽他可以成才的原因。無它,是他母親在源頭上堵得死而已!試想,孟子都逃學,其餘孩子不逃嗎?關鍵是孟子逃的時候,母親能夠深明大義,有概然斷機的氣魄!孟子孩時隻有讀書,從父母到蒙師,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但其他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逃學回家後母親并不懂得教育他,更沒有斷機杼的大氣魄,一切任由着孩子的性子。乃至,更有父母在聽到孩子打老師的小報告時,竟沖進教室找老師理論。試想,這樣孩子怎麽能培養成功呢?孟母之所以能夠把孩子培養成功,隻是把一切的問題歸咎于自己罷了。
試想,從古至今,沒有不打孩子手闆的先生。打戒尺,尤如宗門香闆之相似,恰是爲了孩子不要胡思亂想,專注讀書。孩子雖頑皮,但他會在前無去路(嚴師的教導),後有追兵(慈母的教誨)的情況下老實死心讀書的。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孩子可能都逃課了,孟子也會奉嚴師慈母之命坐在那裏專心讀書。因爲孩子一般知道這個底線,只要雷池不越,老師不會打手闆,母親在家很高興。這是很高明的國際政治智慧,孩子通過蒙以養正很小就知道,輕舉妄動輕越雷池的不良結果,所以他會保持冷靜,而不像年輕的周文王一樣,在不適合的場合亂說話,結果搭進去一個兒子!
所以這就是教育的智慧,一個家長若不能在此一環節突破教育瓶頸,往下走将是非常艱難的,因爲這不是金錢所能解決的,而是取決于一個家長的見識。或者說家長花了錢,其價值就在于到有經驗者那裏買見識,而且你非買不可,一天不買,在教育道路上就會一天倒黴!因爲吃虧的一定是你自己的孩子!
這使我想到另一個春秋戰國時代的故事,能體現什麽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吳王阖闾請兵聖孫武用二百個宮女練兵,這本來就是故意難爲孫武的。宮女們不聽話,列陣時嘻嘻哈哈,三令五申後,孫武把吳王的二個愛姬拉出來斬了,餘者二百個立即就整整齊齊,号令分明。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但爲什麽一開始爲所欲爲呢? 說白了就是仗着後邊有後台,所以不把行令者放在眼裏,她們以爲孫武不會來真的。孩子的心理也是這樣,因爲他們的後台老闆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孟母是什麽人呢?這樣的人一定會具備英雄豪傑的氣質!吳王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在于他不會因爲孫武殺了他的二個愛姬而計較,雖然心痛難耐,但因一切有言在先,吳王只說你拿這二百宮女去練兵,他要的是結果,卻不過問孫武究竟采用什麽樣的方式!所以成就大事業的,一定要有大的心量,我最近提倡家長要多讀唐朝魏徵的《群書治要》,就是要你培養孩子乃至一切事,必先從歷史中吸收教訓,開啓大的心量!
那麽,究竟應該怎麽做呢?面對孩子時,只要他健康安全沒有問題,其餘一概不管,不聞不問,千萬不要護短,你當他空氣一樣不存在就對了!再難聽一點,當他是個“死人”就對了。或當他還在肚子裏還未出生就對了。所以人是很奇怪的,他沒站在你面前就沒有什麽事,一到你面前,平日《金剛經》所云的“無所住”就抛到了九霄雲外,樣樣把他當個事,一切都圍着他轉,孩子嗷一嗓子,比念咒還靈,爸媽爺奶一溜煙就到了,孩子久之就牽着了父母的鼻子,表面上他爲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哭鬧不休,實際上他是爲了達到其他的目的。所以,你必須比孩子更智慧,才能深度引導孩子。
切記,你要真的知道“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道理,千萬别津津有味拿着放大鏡以發現挑剔老師的毛病爲日常快樂!不然這時代,磕頭拜師了也沒有用,那必須是内心的真誠。你不能和老師的理念保持一緻,老師就幫不了你,這個意思是指:就算是我自己的妻子孩子,但她(他)不聽我理念的引導,我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學堂才那麽注重夫妻和睦之關系,因爲在一個家庭中,自家先生的話都不肯聽,會聽我這個老師的麽?如果連自家夫妻關系都搞不好,又怎麽能和别人搞好關系呢?需知,你家的孩子,就是你二人之外的第三人呀!
那麽,究竟應該怎麽做呢?面對孩子時,只要他健康安全沒有問題,其餘一概不管,不聞不問,千萬不要護短,你當他空氣一樣不存在就對了!再難聽一點,當他是個“死人”就對了。或當他還在肚子裏還未出生就對了。所以人是很奇怪的,他沒站在你面前就沒有什麽事,一到你面前,平日《金剛經》所云的“無所住”就抛到了九霄雲外,樣樣把他當個事,一切都圍着他轉,孩子嗷一嗓子,比念咒還靈,爸媽爺奶一溜煙就到了,孩子久之就牽着了父母的鼻子,表面上他爲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哭鬧不休,實際上他是爲了達到其他的目的。所以,你必須比孩子更智慧,才能深度引導孩子。
切記,你要真的知道“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道理,千萬别津津有味拿着放大鏡以發現挑剔老師的毛病爲日常快樂!不然這時代,磕頭拜師了也沒有用,那必須是内心的真誠。你不能和老師的理念保持一緻,老師就幫不了你,這個意思是指:就算是我自己的妻子孩子,但她(他)不聽我理念的引導,我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學堂才那麽注重夫妻和睦之關系,因爲在一個家庭中,自家先生的話都不肯聽,會聽我這個老師的麽?如果連自家夫妻關系都搞不好,又怎麽能和别人搞好關系呢?需知,你家的孩子,就是你二人之外的第三人呀!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