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奴的讀經成長歷程——訪姚媽媽的錄音整理

林依奴:今年13歲,就讀於廈門外國語學校。是大陸地區最早接受中文讀經教育的兒童之一。

其中英文讀經歷程一直頗受人關注,尤其是讀經教育圈內老師和家長,時有人來電來郵件諮詢其學習方法、方式,索取其家庭讀經教育經驗。

60分鐘長度的訪談,我們可以更加明瞭在讀經過程中家長所應該具有的心態、正確引導的方法等。


力禾:大家好,我是力禾。今天我們很有幸邀請到林依奴和林依奴的媽媽,請先作個自我介紹好嗎。

林依奴:嗨,大家好,我叫林依奴,今年13歲了。

力禾:好,旁邊這位就是林依奴的媽媽。我還不知道林依奴的媽媽怎麼稱呼呢?

姚媽媽:我姓姚,姚明的「姚」。

力:今天有幸邀請你們作一個(關於讀經家庭的調查)訪問,因為最近紹南文化讀經教育推廣中心接到一些電話,都是很關心林依奴成長的,以及詢問英文讀經這方面(教學經驗的),非常希望從您們身上得到更多的經驗,所以今天的訪談也就從(英文讀經)這個角度開始切入。

據我的瞭解,林依奴在廈門乃至於在全國來說,是比較早的(接受)讀經教育的學員,具體的時間請姚媽媽來給我們講一講:林依奴是從幾歲開始接觸讀經的,能不能把這幾年的一個經過做一個回顧?

姚:恩,時間已經過了這麼久,我就邊回憶邊說吧,不一定很有條理。大概是小學一年級吧,那一年我們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就認識了呂麗委老師,當時(依奴)也在讀英語,但是之前也不知道有中文讀經,還有英文讀經。


呂老師介紹說,她說應該往更有內涵的一些東西去(選擇),讓孩子去讀一些這些方面的東西。我當時聽了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們挺好的呀,為什麼呢?

因為至少說從我自己的成長歷程來看,我覺得,我們(大人)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特別是以前的教育形式更單一的情況下,相對比較少,那時就很欣然接受了建議。後來呂老師有給我們介紹一些「四書五經」的那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


力:中文讀經。

姚:對,中文讀經。我看了那些書,剛開始讀起來,應該說挺不容易的,以前我們接觸的教育很缺少這一塊。雖然自己也是大學畢業,看到那些(經典)就覺得很遺憾:知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
     
中文讀經讀了兩三個月以後,因為呂老師當時教的是英語,也介紹了英文讀經,就是當時「香港ICI文教基金會」出的《兒童西方文化導讀》,當時書很少。


呂老師小學班上的一些孩子在讀,那時候他們應該是三、四年級,我們(依奴)是一年級,也不管她懂不懂得,週末就跟著他們一起去讀了。

那讀的時候感覺挺不容易的,剛開始一看,天哪,那麼深奧的東西,當時我都看不懂。特別是西導的第一冊的第一課,我印象當中是那個“General Macarthur’s Prayer For His Son”那一首哦?(詢問)

林:(點頭)


姚:我看完以後,我就在想,天那,如果這些都是讀會的話,應該是很了不得的。我就問呂老師,這個(孩子)讀得懂嗎?她說:「你沒有去讀你怎麼知道不懂?」


那我說:「那(讀的)量怎麼安排?:她說剛開始就試著讀幾句、一段。那我問:「讀多久的時間才可以達到例如自己會去讀?大概可以看得懂拼音……音標那種感覺?」她跟我說是半年吧,從讀書到認字的過程,大概要半年。

我當時就說,那行吧,我就用兩年時間。你說半年,我不敢奢望,我就拿兩年。那就開始讀,讀第一段的時候,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大概有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

力:讀第一課嗎?

姚:第一課的第一段。

力:那時候(依奴)也就小學一年級?

姚:小學一年級。

力:剛剛提高的的這個問題,大家一定很關注,一年級的時候才接觸到呂老師,但是在這之前已經在學習英語了,是嗎?

姚:恩,剛剛開始。就是因為暑假參加英語培訓班才認識了呂老師。應該說,差不多同步吧。


力:也就是說這之前(依奴)的英文基礎不是很多……


姚:基本上沒有。因為我們讀經是認識呂老師後才開始的,英文讀經應該是……我印象中應該是開學以後吧。9月份到10月份(之間)……


力:以前似乎曾聽呂老師說,林依奴是小學二年級才開始正式開始在讀經的?


姚:對。剛不是介紹一年級不是花了好幾個月嗎,一年級也就差不多快結束了。


力:我想瞭解一下,姚媽媽或者是依奴的爸爸本身有沒有很深的英文的基礎?很多有想瞭解。還有,林依奴在接觸英文讀經之前的英語基礎,有一定的英文基礎了?


姚:當時她幼稚園大班畢業的時候,7月份,當時我做家長的就想說,哎呀,我好不容易到放假哦,我要把她扔老家去,讓我輕鬆兩個月,9月份開學再接回來讀一年級。


她到我媽媽家一個星期,我當時就在琢磨:這樣子的話也不是辦法,要去學點東西。我當時就有一個觀念,從我們自己的成長經驗來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引導」非常重要的。


有沒有正確的引導,這是說會錯過一些機會吧。後來我說,那不行,小的時候一定是學東西比較快的,要不就學英語看看,我就到處找廣告、找報紙,看看哪裡有培訓英語的。


當時培訓英語的(機構)已經有了,但不是很多。有的話(大多數培訓機構)一星期就是一次課,比如像青少年宮,那我覺得一星期上一次課,肯定是不夠的。


當時有個培訓機構是剛開始成立,它是那個叫什麼來著?成教學院有一個新成立的英語教育機構,叫「依麗莎」(諧音),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應該是思文辦的,打的是「成教學院」的那個名稱。


我瞭解了一下,它一星期有兩次課。暑假一星期兩次課,也就越多越好啦。很湊巧,當時英文系的主任去招小學(教學能力)比較好的老師來教這第一學期的學生。


那時候我們就去報名,報名以後,就把她(依奴)從老家拽回來。第一天見任課老師,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老師。那她的英語班是呂麗委老師教,這樣子才認識(呂老師)的。所以是很偶然的機會認識,那時候是七月十幾號吧,從ABC開始讀。 

力:哦,原來是這樣。

姚:對。在那個學校讀了兩個半月。開學以後,我就給她停掉了,因為我感覺……當時覺得學得還可以,但是進度不是那麼快。孩子可以學更多一點東西嘛。她在那時候可能注意力也不是那麼集中,沒有什麼新鮮感,後來我就下決心不讓她去了。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參加過英語培訓了。唯一去參加的英語培訓班就這兩個半月。


力:林依奴你能不能自己回憶一下,你曾經參加過什麼培訓班,所有的?

林:就是那個(剛剛談到的兩個半月的培訓班)。

力:以後都沒有參加過各種的培訓班?

林:沒有。

力:其他各種培訓班,興趣班?

林:是指英語方面的嗎?青少年宮的小記者班算不算?

力:恩……算。

姚:(小記者班)曾經去過一學期吧。


姚:中文當時大概是在四五年級吧,因為當時寫作她們學校要求比較高。因為當時我們家長的心態就是,哎呀,感覺孩子文采呢就不是特別好,好象有點心急的感覺,就是幾個同班的同學就約了一起去青少年宮的小記者班,參加寫作的培訓。


寫作的培訓,寫了一段(時間)下來感覺有點進步,但不是那麼明顯。(這個班)他是跟著(小學語文)課本,應試教育那種進度來寫什麼主題,寫什麼主題。

林:是啊,就那種很平實的記敍文啦。

姚:對,對。

力:恩。現在小學三年級開始,甚至一年級開始就有要讓孩子去學寫作。

姚:對。很多家長有這種想法啊。

力:我們大部分孩子一接觸到這個經典,讀中文或者英文,就像你剛剛說的,英文經典我都覺得這麼難,我們自己作為老師或者父母的,都覺得讀得很少,覺得很慚愧。那你(作為家長)是如何去引導你的孩子走上讀中文、英文經典的這條路上呢?


姚: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怎麼理解呢,比如孩子在上幼稚園期間,或者是小學低年級,其實孩子是一張白紙。她的興趣,是靠成人引導的,對不對?!


比如說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種,你給他什麼,孩子接觸到怎樣的環境。除非我們也不管是語言、音樂,還是體育,當然有些是先天的天分,那是特別的出類拔萃,但大部分孩子應該是靠引導的。


你家長以身作則,引導、示範,那孩子就覺得「就是我該做的事情」,她慢慢地就習慣了。但反而年紀越大,孩子會去比較,看得也多了,就更不容易接受了。


就比如說我有一個同事,她孩子現在上初二,應該說也是相當出色的。怎麼說呢,她大概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她的音樂就過了中央音樂學院十級。


現在呢,她自己學作詞作曲。又有學古箏,畫畫,又寫一手好字。應該說非常出色。


當時我跟她介紹說,讀讀這種中英文,她媽媽沒多說,馬上就買回去給她去讀了,當時她孩子也很乖,什麼都讀,當時大概是五六年級。但是現在她就跟她媽媽說:「我以前好騙,我現在不好騙了。」她明白的告訴她媽媽:「現在我要自己作主了」。


她現在初二,下學期初三。「以前你作主,現在我作主」。所以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沒有什麼,他有的就是記憶力,家長給她什麼東西,她就吸收什麼東西。


力:趁小給他讀就是了。


姚:對,對。應該是越早就越好。真的是這樣子。


力:林依奴念的第一篇文章是什麼,有沒有印象?


林:第一篇文章……就是那個General那個。


力:這是英文的。我們都有講過不用特別在乎讀的(經典)文章的順序,能不能跟我們請講講你的讀經順序?


林:第一篇是《大學》。然後就按照(書本順序)那樣中庸、論語。


力:哦,就按書一直下來。那現在讀完了哪些?


林:讀完了《大學》《中庸》《論語》,然後《老子莊子選》,還有《孟子》《唐詩三百首》,《詩經》《易經》,還有《中醫養生啟蒙》。


力:恩。那基本上紹南版的這幾本書都讀完了,《孝弟三百千》有(讀過)嗎?


林:沒有。


姚:有書。簡體版和繁體版都有。


力:那這裏面有沒有說一兩篇文章是拿出來經常讀的?或者是特別喜歡讀的,還是就把它讀完了,就讀下一篇?


林:應該是讀完了一篇以後讀下一篇,有的時候也會有復習。


力:有沒有選一部作為經常讀的?


姚:倒是沒有這個想法。可能很多點子要經常跟大家溝通(才會有),她在寫東西的過程中,碰到什麼東西,就會去翻那個什麼(經典)。因為我覺得,讀這個書,不是一時半會兒就消化得了的、就吸收得了的。很多靠你一輩子去理解。


力:恩。讀了很多,媽媽有沒有要求你把某些背下來?還是就熟讀就可以了?


林:全都是要求背的。

力:現在還會記得大部分嗎?

林:恩……有些記得,有些忘了。

力:好。那英文呢?第一篇應該就是《兒童西方文化導讀》那四本。

姚:四本,第一冊先讀。後來,很多(跟著讀英文經典的)人會從第二冊開始,因為從第二、三、四冊開始,會比較簡單。第一冊比較難。


力: 對的。先是“《西導》”,然後是什麼?

林:《英語導讀1000句》。

姚:一千句和《仲夏夜之夢》差不多是同時進行。再後來是《十四行詩》。

力:我最近也常聽到一些,比如旁邊的路得媽媽,跟我講一些依奴的故事,包括呂老師也偶爾講,現在林依奴的英文,可以很自如地跟別人去對話,而你剛剛提到,沒有去參與過口語會話的訓練,那麼就是通過學英文經典(來提升的)。


那麼其他家長也蠻想瞭解的,是怎樣從聽,然後到讀,然後把它背下來,因為這些都是英文的經典,不像是日常的生活語言(那麼簡單),又是怎麼樣把它變化成在生活中運用的呢?


林:在讀經典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會有種英文要脫口而出的感覺。


力:(是因為)讀得很熟悉?


林:恩。就是日常的對話都想要用英文來說了。


力:你怎麼會知道說?我們這個環境中很少英語語言環境,至少你要懂得(單詞或句子的中文)意思……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有去告訴她(指依奴)什麼意思嗎?


林:沒有。


力:你總要知道一些意思才有辦法“脫口而出”吧?


姚: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當時在讀西導的時候,特別是第一冊(出版的)西導,跟現在的版本有個不一樣是,當時是全英文的,沒有一個中文。我就跟呂老師提議說,最好對作者可以進行簡介,和對文章的中心意思進行解說。


不要一字一句去翻譯,因為每個人的理解,包括英文的單詞,在不同的環境中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讓她自己去領會和體悟。那些作者都是屬於大學者的那種味道,他寫過什麼文章,這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西導上)寫一些,那我們家長哪怕不懂得,至少可以告訴孩子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那就可以了,這是起步。


但她後來對於口語的話,因為我們讀的是經典,相對比較難一些。那期間我們也配一些日常的對話,比如早期《英語900句》。很早期他們讀英語的時候比較流行的“900句”。


力:《英語900句》跟《英語導度1000句》非常像。


姚:對。還有一個她學校本身現在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開課,所以很多東西是互相的、呼應的。語言並不是獨立的,學校也在開課。那孩子是比別人提前了,或者說能力更強了。


其實老師也會給你更高的期望,或者給你更多的條件,也可以主動跟老師去溝通。還有一個是社會上現在比賽也很多,你也可以讓他們去參加,通過一次次比賽去促進自己提高。


比如像我們讀經的孩子,你綜合能力比較強。但如果是「應試教育」一定不是最好的,這點我可以告訴大家,讓家長都有個心理準備,我們讀起來就很輕鬆,因為她基礎比較好,思維也比較開闊。


如果是應試教育(的孩子)是成績比較好的,我相信是前幾名的,卻不是第一的。因為應試教育它有很特殊的要求,一個(試題)量大,一直去訓練他應試的能力;在這麼小的時候,我不希望就訓練她應試的能力。為什麼?那樣會讓她的(接觸)面比較窄,還有思維啦,潛能的發揮等會太早就被約束住了。


力:(以上說的)這個很好,對很多家長而言,有個啟發。剛剛的講話裏面是希望孩子先接受「比較高度的東西」。


姚:是啊,就是入門的門檻我們給(她學)高一點的東西,這個高起點是走正確的方法,而並不是我花多少錢去得到一個高起點。


正確的方法也許是很便宜或者很簡單的你就能得到,就是你該怎麼去用。以前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給了這個方法和理論,就要靠你去實踐,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個很重要。


還有剛剛談到的寫作問題,我最初也很著急,哎喲,糟糕哦,跟班上同學比,寫作並不是那麼出色。有些同學寫的蠻好的哦。她們語文老師是屬於情感很豐富的人,一朗誦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的那種感覺。


他是個很不錯的一個老師,我就跟他去溝通(為什麼依奴的作文不是那麼出色),他說有些人也去培訓啊,找到好老師,進步特別快。我想了半天,找了一個青少年宮(作文教學)比較好的老師,還是通過熟人介紹的,去了幾次,我發現每次習作好像都是90多分,我就覺得的意義就不大了。學了一個學期,就不讓她去了,到後來就不了了之,就算了。


林:還有多閱讀啦。


姚:對,閱讀的量一定要大。因為讀經的孩子閱讀能力很強,我們大概開始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讀原版的《西遊記》,不管懂不懂,就囫圇吞棗地去讀。


林:還有優美的散文。

力:大量的閱讀?

姚:對,還有散文、詩歌,名著啊,都可以看。閱讀量大了,自然而然的——那時候能力沒有什麼體現,現在到了初中,特別初一下,寫作的文筆感覺明顯不一樣。現在我就不擔心了。倒是六年級以前我覺得,哎,糟糕了,讀了一點沒見效啊?太勢利了哦(笑)。


其實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的心是很定的,我說沒關係,我小學打基礎,初中、高中我一定比別人輕鬆。現在的人就是很現實,到了五六年級要初考,要考一個好學校,就想說怎麼沒有那麼出眾呢?


那時候就很著急。(依奴)到了初一上學期還沒有那麼明顯,到了初一下學期,每次老師安排的「週記」,或者是是現在的所謂命題作文嘛,給你一段話寫東西,咦,超乎我想像的。比我期望的應該還更出色一點。


她(指依奴)說,這個就是跟我以前讀了那麼多經典有關係, 廣泛閱讀。讀經典是跟一個人的修養有關係的,你的閱讀能力不斷在提高,那你去閱讀平常的一些書,應該是很容易就上手的。當時我印象中很深,到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其實你就可以拿大量的原版小說給她看。


力:看不懂也沒有關係?


姚:比如《封神榜》,《西遊記》,管他呢,看不懂也看,還有
《山海經》...


林:噢,《山海經》……還記得。


姚:還有一些民間故事,我覺得有去看,慢慢地所謂「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可能(早期就是)要這樣子做。


力:很多人都有提到廣泛的閱讀對學習的一種幫助。那我還想問一下,英文讀經,(林依奴)是呂老師最早的學生之一,而呂老師是大陸地區英文讀經推廣的第一人,不管是中文讀經還是英文讀經,那麼孩子讀經以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你認為最大的受益是什麼?


姚:(問依奴)你覺得你的收穫是什麼?


林:好多好多咧。像那個自身修養啊,還有學習輕鬆啦……


力:這個「學習」是指學校的學習變得更輕鬆嗎?


林:不止學校的學習,任何的學習都會變得挺輕鬆的。


力:閱讀能力強了很多,確實學習會變得輕鬆很多。


姚:還有一個就是愛讀,很愛讀書,把讀書的當作一種樂趣,不會覺得讀書是一種壓力。回到家裏面,很順手拿報紙或雜誌。不會覺得那種(不自然不自覺)。


最主要是心能靜得下來,動靜很容易分明。現在有一個很多家長很苦惱的問題,就是孩子靜不下心來。我們一個同事的孩子,他說:「媽媽,我也很想讀」,他現在也是初二,「但是我就是記不下來」。我介紹古書給他讀,送了兩本書給他,說你好好背下來,他說:「我怎麼都記不下來」。


早期就沒有給他這麼一個訓練,小的時候多「啟蒙」一點,多教一點——趁他還比較「傻」的時候。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聰明的,但是靜不下心來,他是東瞧一下(西瞧一下),上一下網啦,聽一下音樂啦,這樣子。


力:上次我聽呂老師、陳老師跟我講,現在林依奴自己也在做一些翻譯工作,是嗎?


林:恩。現在在翻譯論語。


力:哦,現在在翻譯論語。(聽說)已經翻譯好的是一本詩集還是……?


林:是國外的某系列小說中的一本。


力:有沒有給比較專業的翻譯人員看過?


林:沒有。那只是翻練著玩的。


力:哦。對於目前的英語狀況能不能由姚媽媽來說明一下?目前的英語水準程度?


姚:恩,不好說。剛才說到翻譯,去年暑假吧,因為(學校考試)考完了。我的一個朋友送了一套外國小說的原版,它是寫這適合於8——12歲的孩子看的。


力:那小說的翻譯是把英文翻譯成中文?


姚:對。英文翻譯成中文。當時一篇,是這個……


林:《被綁架到中國》。


姚:「誘騙」還是「綁架」?那個單詞?


林:恩,應該是「誘騙」...


姚:對,應該是「誘騙」吧,就是寫著適合於8——12歲的,所謂的兒童文學。


林:還有這個英文名好好玩。


姚:這個(書)國內還沒有辦法買到,一本大概一兩百頁吧。一個暑假(完成翻譯),量也蠻大的,比較粗糙,還沒有來得及去改。


那今年暑假呢,呂老師就建議她說,看看把《論語》翻譯成英文。我們也會看看……包括我們家裏面買的《論語》有人會用英文的,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蠻拗口的,可能廈門書太少了,我們還沒有找到跟中文非常貼近,而且又非常簡易的,一看就懂的那種英文。


(依奴)她(從上海)回來了,我們也看了一下(論語)翻譯,有
的還不錯,但有的還……


林:還太複雜了。


姚:對,複雜了。語言有時候是挺簡單的,但是還那麼複雜,還需要一個過程,最近還沒有容易。就是一個嘗試吧。


力:這樣已經很好了。因為要把論語翻譯成英文的話,首先中文一定要很好,英文功底也一定要很好。


姚:邊學邊學。之前也學了很多,平時我們也聽VOA,也聽BBC,有的單詞、辭彙量也不少。也有功底可以看一些英文原版的小說,包括關於《國家地理》,現在是系列二,它一個系列有四十幾本。比如講的那種宇宙啦,空間啦,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啊,還有比如生命細胞啦……


力:這些都是直接看英文就可以看懂嗎?


林:能。不過之前看的是《指環王》...


力:閱讀英文小說沒有任何閱讀障礙嗎?


林:還會碰到一些單詞不懂的。


力:那個別(單詞)比如地名之類的?


姚:對,地名之外,還有一個文學用語的時候,辭彙量就很大了。一定有一個很長的過程——等你到精通的話。我們就一步一步來,借助於字典,現在有能力去自學,看書都要《英語詞典》,來提高自己的閱讀,學完東西也要去閱讀,閱讀就是在吸收的過程。


她翻譯是把學的東西再「倒出來」的過程,看看能不能再慢慢提高。你要問我她英語到什麼水準,我不好回答。現在恐怕大部分人的理解就是,要水準,要麼去參加比賽,要麼去考雅思,要麼考託福,才知道自己最真什麼水準,對不對?


我們考慮說去考雅思、考託福,要去考,你必須花時間,花時間你一定是為了應試,你要準備大概一年、兩年啦,因為考試就是考試。是一個有目的提升的階段,而現在呢,還是在打基礎的階段。


力:這個心態很好。你的話,我們各地的家長,如果聽到了,會很明白林依奴學習英文的(過程中)家長的心態,因為早期她是不懂(各種學習的道理)的,肯定是家長的態度在影響她。


那麼一開始你也肯定沒有辦法預想到現在的一個這樣的良好的效果,你能不能為後來的讀經家庭,尤其是那些非常想開始英文讀經的家庭,補充一些建議?


姚:恩,可以呀。我先補充一下。就是你說我們父母親是不是英文基礎很好,也有很多家長,問我們:「你是不是外語老師」,我說我不是,我的工作跟英語一點都沾不上鉤,說實話我們在大學也有學(英語),而且也比較有條件,但是很可惜那時候也沒有學好,等(依奴)她在一年級開始讀的時候,我也在看著她讀,那時候我26個字母差不多都快忘光了。


真的,我自己覺得工作十幾年後,那種遺忘率是太快了,而且是很可怕的一個遺忘過程。她們讀單詞有一些卡片,(上面寫的單詞有)月亮啊、香蕉啊,我「月亮」(這個單詞)還記得,但是「香蕉」(這個單詞)我真的不記得了。


林:不會吧(笑)。


姚:是,一點都不騙你,為什麼,從那一刻開始,其實她在學的時候,我也在學。我是在重新學。大概這六年,他爸爸根本沒有空去過問她的學習。她爸爸的英語呢,我相信他閱讀還可以哦,口語就實在是……(依奴笑)……因為他是學理工科的,查文獻比較多。


只不過現在是會陪她讀一讀,之前都沒有。現在家長多少都會有懂一點,我們帶孩子讀經的感受,我就用一句話形容:「跟孩子共同成長,跟孩子一起學」,以前我們沒有機會學這個,但是現在重新成長一遍。


力:「親子共學、親子共讀」中文、英文經典。


姚:就是那個「正人先正己」,你要孩子讀古文,你首先要做個表率,哪怕再忙,也儘量抽一些時間。


林:讀經如果光靠小孩子自己讀沒有用的。


姚:怎麼說?


林:就是說,如果(小孩)不願意讀,家長也不關心的話,很容易就沒興趣了。


姚:對,很容易就放棄。一個是沒有興趣,一個是孩子沒有了上進心。那我們家長跟孩子讀的過程中,可以互相比賽呀……前期肯定是家長贏過孩子,到了後面一定是孩子贏的。


因為我們的記憶力一定不如她,前期我們能贏她是靠理解力來贏的,而不是靠記憶力來贏的,至少一看你就理解啊,那你好像很容易蒙人家,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還有一個讀經的孩子可能會比較「孤獨」,她一旦起步以後,她在同齡的孩子中,進度會比較快,比較快就會比較孤獨,所以建議家長有可能的話,多叫幾個孩子一起讀。不是教一個,教兩三個,一起教會比較好一點。但是這些事情也靠隨緣啦。


力:慢慢地,也許現在跟林依奴小時候比就比較多志同道合的人了。


姚:是。當時是太少了。當時我在她們班上叫兩個同學來,之前有來,後來家長也不是那麼重視,沒有空陪嘛,會有讀一點,但就沒有那麼堅持,效果就沒有那麼明顯。


林: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力:確實是。家長在這裏面的作用很大。如果家長是放任他,你願意讀就讀,你不讀就算了,多數孩子會選擇去玩的。


姚:是。為什麼?做學問和讀書是一個「苦」的過程。你說那些科學家,那些學者,其實都是很苦的,但是他們是苦中帶來另外一種樂趣。但首先肯定是很辛苦的,不管你是記憶還是研究,是一個苦的過程。但是苦中有收穫。


讀經是什麼,這是一個增長自信心的過程。當然啦,看電視或玩,這個時間是很容易打發的,但是三年一下來哦,孩子已經不一樣了,小時候不溝通,到了大了才溝通,其實孩子已經有種陌生感了。


並不是我隨時想溝通,他就願意跟你溝通。也許他願意找同學傾訴,她就是不願意跟你傾訴。因為這個是一個過程,親情並不是一天兩天建立的,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力:恩,好謝謝。現在有很多孩子都在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跟《仲夏夜之夢》,有家長問這個問題,一是裏面有個別古英文,第二是覺得這個英文很難把它運用到生活中來,怎麼運用。


甚至更功利一點就問,很難跟自己學校的學習英文接上。那依奴你也都是過來人了,對於這部分有疑慮的家長,有沒有你們的一些心得?


姚:我倒是沒好好想過,但是我有一個看法,古英文其實就是我們的古文,它是英文、我們的是中文,那時候我們讀古文對我們有什麼影響,應該說是異曲同工,對吧!


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呢,當時我也沒多想,但最近我們在看英文小說看的是《指環王》是原版的,包括現在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是比較現代的語言,包我們去看《聖經》,許多都是古英文的表達,國外包括寫作的過程,還有比較文學的東西,很多很多都是用到古英文。


林:沒有啊,暑假的時我在看《哈利波特》很多也是古英文。


姚:字典裏面我們也去查過,很多字的用法都是古的,當時我們讀的時候是不懂的,但也以為說,跟我們的古文一樣,現在都是白話文,這也是一個過程,並不是否定掉以前的一切。


以前用古文現在都是用白話文,古英文和我們的中文一樣,更簡練、更精達,你說那種表達都可以進入,現在你讀很多學校的東西,現在街上很多各種版本的白話的英語,至少是很容易明白的。


現在我有一種感嘆,以前我們買課外讀物少得可憐,現在課外讀物多很多,但是我也挑了一下,可挑的真的不多,至少在廈門不多,為什麼,因為每一本都是中英對照的,我是真的很不喜歡,當時我們看,比如說《祕密花園》、《小婦人》,你可以一章看中文、一章看英文或,我不要她一句一句對照著看,不同的語言有它的體系,不是可以一句一句對起來翻譯的。


當時在讀《仲夏夜之夢》時,也不是很懂,像《羅蜜歐與茱莉葉》這書我們也還沒看過,直到買了像《羅蜜歐與茱莉葉》的影片來看,它是完完全全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的對白演的,就覺得容易很多,無形中你的視野就開闊了,我是這種觀念。


力:妳們是什麼時候會看影片的?


姚:這個也不好說...


林:就是以前會看一些《狄士尼》的原聲的動畫片,看英文字幕、聽英文發音的那種,現在就是看動畫片,還有電影。


姚:《狄士尼》的翻譯很不錯、內容很健康,每一部都會告訴我們一些哲理,讓孩子去體悟,練聽力的同時,


林:語音、語調都能訓練到。


姚:也是孩子讀書讀累的一種補充,無形中在休閒中,也在學習,孩子也會講條件,孩子念累了可以讓他看個什麼。什麼時候看沒有限制,他想看就讓他看,包括小說,他願意看你就讓他看,也不要覺得太難了他不懂,只要是健康的東西就應該讓她接觸。



力:妳比較不會從成人的角度去指導孩子。


姚:這倒是不會,但是有時候比較心急,希望孩子趕快懂。還有一個比較急,因為現在社會污染很多,包括有些正規的電視臺,它的動畫節目也不是很健康,我很耽心,有時候孩子會迷一些東西,我也很是耽心,一方面你不能去限制他水至清則無魚,一方面你怕他犯錯了,不要去限制,但是舵要掌握好。


力:讀英文,像依奴應該是小學階段就不錯了,不然是沒有辦法考上廈門最好的正規學校。


姚:我想讀完那些(英文經典)考這些(入學測驗)是綽綽有餘。


林:很簡單啊。


姚:我們的目標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它的考試有承諾是不超過教學大綱。


林:它是這樣的,沒有讀經的同學,因為它有外教(外籍教師)放的音像(聽力)發出來聽,可能有些人就聽不太懂了,聽力可能沒有訓練過,閱讀的文章比較長,平常的考試是一小篇,考試時是一大篇,很多人的時間會來不及。


姚:考試有承諾是不超過教學大綱,像這種考試就是比速度,而速度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她的閱讀量很多,很多人懂是懂,但是速度就沒有辦法很快。


力:以前讀的《仲夏夜之夢》是用背的嗎,現在還記得嗎?


林:有段是記得超清晰的。


姚:應該是這樣說,她讀的遍數愈多,記憶力就愈強。


林:不持續複習的記,會慢慢淡忘掉,若是再加強複習,就會記得。


姚:她讀那時比較早,有些會忘掉是肯定的,但是她的能力已經在那邊,這是第一,第二,(背過之後)現在如果再去讀,是很輕鬆。


林:因為都背過了。


姚:再一個現在你去看其他作品,那種程度是一樣的,除了詞彙量要提升以外,並不會說因為是新的作品,一切要重新開始,那種能力程度,心理上己經克服了。


力:我的問題基本上已經問完了,謝謝林依奴跟姚媽媽,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林:那我補充一個好了,現在很多人學英語,可能會覺得學了很長的時間,但是沒什麼進步。我覺得學習不要太心急,如果能堅持到底的話,或多或少會有效果。


姚:還有一個,家長不要太急之外,還要持之以恆。


林:還要關心。


力:妳媽媽關心妳嗎?


林:非常關心。


姚:還有一個,如果孩子比較煩燥,就換一個方式,買一些原版的《狄士尼》影片給孩子看。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你要有拉有放、有張有弛,覺得累了,就休息一下、瘋狂一下,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之後再繼續讀,一定要持之以恆,沒有持之以恆就很難,因為你要奠定一生的基礎,你想一、兩年、兩三年有成效,沒那麼容易。


但是在長期之內我們不要說多出眾,但是至少要有一個很有自信的一個過程,要一段比較長的時間。


不要動不動以讀經的孩子跟別人比,你說你讀經好,但是有的讀經的孩子,成績沒有比不讀經的孩子好到哪裏去,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有的人的長處是理科的,有的人的長處是文科的,不管是理科還是文科,他在基礎的時候,你要奠定他一生要用的東西。


你看那些科學家,或是是諾貝爾獎的得主,他不是從小做出多少題,而是他對這方面非常地感興趣。


有興趣的話,他就會去讚研,不要太早去扭曲孩子的學習,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綜合的能力,說實話,要慢慢去體會,要活得自信、讀得自信。


林:開心。


姚:還好吧。


林:開心啊,沒什麼不開心的。


姚:說實話,我接觸過一個家長,他希望你給他一個名師,他不希望有太多辛苦,就要把孩子教得比較出色,這是很難的。


林:那是不可能的。


姚:所以,首先是,他去做了沒有,你要去做才會發現問題,他才能問得出我的困難在哪裏,他連做都還沒有開始做。就像你說的,交待你去做,你還沒去做,就問我要怎麼做,這個出發點就不一樣了。


有些家長就是說,我願意花錢,要不就是給我一個名師,把孩子教得怎麼樣,他的孩子其實就很聰明瞭,要加上勤奮,


林:要自己努力。


姚:老師再出名,教你方法,不可能把知識放到你的腦袋。


力:責任上來說,最大的責任還是在家長,寄託不了別人的。


姚:不是嗎?學校是大眾教育,而不是個人教育。持之以恆的話,很多方法都是可以學到東西,比方說,這個方法快一點,那個方法慢一點。而且你會用很長的時間,你不要一下子問孩子:你考第幾名,或者是問,你讀經很好,那你怎麼沒有考得比別人好,那樣子去問,沒什麼意思。


人生的教育那麼長,花個幾年的時間來讀經打基礎,你到要高考、要中考時,那時候要拼搏,還很輕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