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習共同體」教學 日教授佐藤學按讚
2015-01-01 04:18:24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專訪
由日本教授佐藤學推動的學習共同體,打破傳統「老師台上講課,學生台下聽講」的教學模式,台灣也有不少學校採用。佐藤學近日出版新書「學習革命的願景」,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推動學習共同體「起步很慢,但衝得很快」。
學習共同體是以「學生分組討論」取代「傳統老師講授」,讓課堂主角從老師變成學生,教室座位安排,也從「排排坐」改成「ㄇ字型」,學生2到6人為一組討論。日本30年前就開始推行這類教育改革,台灣3年前也開始推動,新北市的335所中小學中,已有84校推行,約占2成5。
「台灣老師用麥克風的人數變少了。」佐藤學經常來台,觀察學習共同體的推動狀況,他指出,全世界只剩下台、韓、中的老師用麥克風上課,但這幾次他來台灣,發現許多課堂上學生發問、討論,老師則轉為輔導角色,並走到學生群中討論。
佐藤學表示,日本、歐美很早推動共同學習,但日本推動的30年中,一直到後面15年才有成果,台灣只花3年就見規模。
不過佐藤學也提醒,學習共同體是教育改革,是一場「無止境的教育革命」,打基礎起碼要10年以上,台灣還處在「開始的階段」,不能急。
他建議台灣,往前走之餘,也要向下扎根,不能只重視有多少班級、校數參與,而是回頭檢視這套教育方式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學習需要。
佐藤學說,以他對台灣教育的觀察,過去認為教學只有一個方法,也就是傳統的聽課模式,但這個現象正逐步改變,讓學生成為課堂討論的主人,而非台下聽講的客人。不過這場革命除需要老師本身觀念的改變,還要爭取校長與家長的認同,以及政府行政體系的支持。
學習共同體/ 學生變主角 學習成果提升
2015-01-01 04:21:04 聯合報 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
新北市2012年開始推動學習共同體,一開始有29所中小學參與,隔年倍增到54校,今年有84校投入。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表示,學生變成課堂主角後,學習成果顯著提升。不過也有家長認為,學習共同體適合在升學壓力小的國小實施,國、高中生「學會」之餘也得「學完」,才能趕上升學考試的進度。
林騰蛟表示,預估2015年會有更多學校投入學習共同體,它功的最大關鍵,在於老師觀念的改變,教育局不僅提供經費補助,也鼓勵老師建立社群討論與分享經驗。
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林文生表示,當課堂不再是老師「個人秀」,學生之間成為學習夥伴,理解與思考能力都顯著提升,成績也進了步,國、英、數等主科平均分數提高了3%。
林文生說,推動學習共同體最大困難,在於改變老師的觀念,秀山國小的老師每周都開會,討論教學進度與困難點,交流經驗,目前全校已有7成老師投入。
林文生說,不只是國語、數學等學科,連體育、音樂也適用,以游泳為例,當會與不會的學生兩兩配成一組,討論後一起下水練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起只靠老師教更好。
多數家長認同學習共同體的教育理念,但學生還是得趕上進度準備考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