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侃侃談 台生也要練口才

2015-01-01 23:31:55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林秀姿、馮靖惠/專題報導

近年越來越多大陸學生到台灣念書或當交換生,上課勇於發言、講話有條不紊,刺激國內老師反思,推動翻轉教學,加強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甚至有教授要求學生拍影片取代筆試,說清楚、講明白,才能拿高分。

陸生大方說 台生默低頭

中山女中國文老師張輝誠近年來致力推動翻轉教學,最近他在一場演講中指出,曾有北京某頂尖高中的學生來訪,與台生一起上課,他隨興請陸生講講對台北、台灣的印象,沒預先準備的陸生侃侃而談,大方得體、有條不紊。

張輝誠心想,中山女中好歹也算台灣的菁英高中,輸人不輸陣,當場問班上學生,誰到過北京?有兩人舉手,但請她們上台發表北京印象時,兩學生卻低頭不語。

「錯在我身上!」張輝誠感嘆,教改20年,台灣中學教育仍停留在只考選擇題、凡事有標準答案的填鴨教育,老師上課只重單向傳輸,不訓練口語表達能力,臨時要學生上台講話,「就像沒受訓就要他們拿槍上戰場送死,怎能怪他們?」

張輝誠後來自創「學思達」翻轉教法,上每堂課前,都要求學生大量閱讀,他上課時再出題讓學生分組抽籤搶答、討論,培養學生快速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訓練3個月後,學生個個侃侃而談,絕不輸陸生。

教學重讀寫 忘了表達力

彰師大國文系教授王年双分析,台生平均口語表達能力確實不如陸生,這是因台灣的國文課重讀寫等「文學」取向,而不重口語表達能力;大陸則是聽說讀寫並重,他們上的「語文課」,語指的是語言,文則有文學、文章、文字、文化四種面向,即「一語四文」,語言表達也列重點。

國內年輕世代小說家朱宥勳分析,大陸文革時期鼓勵人民「說話」,公開發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台灣人說話溫和,且「少地氣」,是因方言長期被壓抑,語言缺乏活力,需要客、台、英語等更多語言刺激。

華梵大學哲學系講師朱家安則認為,來台陸生大多是陸生中的菁英,與台生平均水準相比,不夠客觀。

台科大副校長江行全說,他教過許多陸生,他們的確較敢發言、講話有組織,台生則是「心裡的話很多,卻不習慣上台講」;美國學生和陸生一樣,都較勇於發言、挑戰別人看法。

老師出奇招 學生秀創意

台科大學務長王朝正說,許多大學教授意識到學生表達能力差,也開始翻轉教學,以他上的大一普通化學為例,每學期考4次筆試,但學生可用拍影片「展演」的方式,取代一次筆試成績;學生可從周期表、電池原理等18個主題中,自選5個主題拍100到120秒影片,上傳到Youtube 。

王朝正說,影片若從頭到尾像背課本一樣,可能拿不到50分;若理解透徹,簡潔清楚、深入淺出,讓化學門外漢也能了解,分數就高。很多人展現創意,例如學郭子乾或希特勒講話,非常逗趣,創意絕不輸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