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兄妹辦讀經學校 小學生誦讀16萬字經典
博士後兄妹辦讀經學校 小學生誦讀16萬字經典
2011-04-25 楚天都市報
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110425/t20110425_605758.shtml
武漢有一所民辦學校,其創辦者是一對博士後兄妹。董事長余一清是武漢大學電腦學院博士、經 管學院 博士後,現為一家企業董事長;妹妹余一彥是該校校長,留法博士,武漢大學博士。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所學校對學生實行的是傳統文化教育,小學生必須背誦十幾部中國傳統經典。在“國學熱”風靡且屢屢引起爭議的當下,該校平時是怎樣教學的?是否有應試教育的壓力?4月15日,本報記者對這所學校——武漢大方學校進行了探訪。
小學生誦讀16萬字經典
武漢市江夏區青龍山麓,湖光山色間,武漢大方學校映入記者眼簾,門口是國學大師南懷瑾題寫的校名。
除了牆上掛著諸多名家的書畫作品,每間教室內有一幅孔子像,學校陳設與一般學校並無二致。只是學校課表除了語文、數學、英語課外,還多了中外經典誦讀、珠心算、琴棋書畫、瑜伽等特色課程。師生見面往往要行鞠躬禮。
“我先背!”一年級(7)班男孩李哲希和小女孩夏含悅,爭著向記者背誦《大學》裏的句子:“詩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一百多字的古文語段,背得一字不錯。
大方學校的學生每天都要背誦幾十字甚至一百多字的傳統經典,每天背三遍才能過關。6年裏學生必須誦讀的經典篇目為:《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共計16萬多字。此外,學校還要求學生熟背《新概念英語》。古文和英語全部先背誦,不要求理解,到了高年級再慢慢講解。
招收學生先考家長
“大方學校的原型,是一間家庭私塾。”學校董事長余一清告訴記者,2002年10月,兄妹倆在家開起“私塾”教自己的孩子讀傳統經典,後來一些親友慕名將孩子送來。2003年,他們向武昌區教育局申請,創建了大方學校,當時的校址在武昌積玉橋。後因原校區拆遷,大方學校搬至江夏區。
入學考試先考家長,這是大方學校的規矩。餘一清介紹,考家長主要是面談,主要是瞭解家長是否與學校的教育理念一致,“畢竟很多人對讀經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不敢嘗試。”
大方學校的學費不菲,每生每學期學費一萬多元,如果讀六年則要花十多萬元。該校實行的是小班教學,每班不超過20人。
據介紹,送孩子來大方學校的家長,不少具有較高的學歷,職業有高校教師、機關和企業人員等。一名家長說,送孩子來這裏主要是想培養品德修養和內在素質,彌補一些公辦學校缺失的東西。
大方學校2006年正式對外招生,當時僅100多名學生,“如今學生數已達700多人,也有家長中途將孩子轉走的,不過是少數。” 余一清說。
常規語數成“副課”
大方學校也開設普通小學課程,但課時數大大壓縮,由於是寄宿制學校,小學生還上晚自習。因特色課程多,常規的語文、數學課程的課時大大縮減,只占一小部分,反倒成了“副課”。
滿腹經綸的學生能通過中小學考試嗎?在高考指揮棒下,如何處理與應試教育的關係,很多人對此存有疑問。
據稱,大方學校學生誦讀經典,三年下來可認識5000多個字,英語辭彙量也豐富。該校語 文 老師楊雙群說,除了背經典,學生每天都有閱讀課,學校開了一個書單,上面有《容齋隨筆》、《莎士比亞喜劇》、《福爾摩斯探案集》等百餘種中外經典名著。
四年級學生張子義,去年從光谷一所小學轉學而來,他說:“我覺得這裏學的內容比我原來的學校要稍微難一點。”
大方學校負責教學的 郭齊智 老師稱,學校部分年級學生曾與公辦小學有過正面PK,“成績名列前茅,特別是語文整體水準較高。”而武昌區教育局有關部門人士表示:“大方學校從武昌搬走時畢業年級僅6個學生,由於小學升初中不組織考試,所以對於大方學校的教學效果,無法評判。”
在余一清眼裏,素質教育與應試不矛盾,“一個熟背四書五經、又閱讀成百中外名著的孩子,去參加普通小學的考試肯定會有優勢。”
“孩子學得怎麼樣,我心裏還是個未知數。”一名家長說,他比較擔心學校的教育與應試是否對接,“我只要求孩子在學校把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好,然後有個愛好就可以了。”
開齊課程不做“現代私塾”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武漢也有“現代私塾”,完全拋棄現代學校的教育模式,不上公辦學校的語數外等課程,孩子每天誦讀四書五經,學習武術拳法。不過,官方對這種辦學模式並不認可。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曾表示,教育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學校必須要按照國家意志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培養學生,開齊相關課程。“古人講究中庸,我們不會那麼偏激。” 余一清說,大方學校的語、數教材都是教育部門規定的,課程也按照要求開齊。目前大方學校的在校生全部是小學生,今年秋季將開始招收初中生。
記者 高家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