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太極圖說》概述

侯榮芳


  《太極圖說》為宋儒周敦頤先生一生的代表作,全文雖僅僅二百五十二字,卻言簡意賅地將天地奧祕盡洩其中。故朱熹特將之從《通書》中選錄出,列於《近思錄》一書中六百二十二條之首。

  儘管《周氏太極圖》的來源說法不一,然顧名思義《太極圖說》是周氏對《太極圖》作的一番解說。宋代名儒度正曾為周敦頤作年譜,文中肯定《太極圖》及《太極圖說》均為周氏所作,並為其歷程著墨一番:

  先生稟生知之異質,加以汲汲于學,故一時老師宿儒、專門名家,一藝一能有過于人、有聞于世者,無不訪問,然其所至,皆天造自得,所謂不由師傳,默契道體者,是為得之。……今觀《太極圖說》精妙微密,與《易大傳》相類,蓋非為此圖者不能為此說,非為此說者不能為此圖,義理混然,出于一人之手,絕非前人創圖,後人從而為之說也。

  綜觀全文及對照全圖,令人贊歎周氏之聰明睿智,窮究宇宙,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的道理盡在此。而傳統的《太極圖》均只有一圓,而《周氏太極圖》則將之一圓演化成一系列的圖,層次分明,猶如解剖透視圖一般,格外清晰,妙不可言。

  《太極圖說》全文如下: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註 釋】

  ●兩儀:兩儀即是陰與陽。《繫辭傳》第四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太極是一切的根源,太極的變動產生了陰和陽兩種氣,也是天地之間兩種相對相反的力量。

  ●二五:陰陽二氣和五行。另解為父精母血。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這兩句出自《繫辭傳》 。指陽氣凝聚成男,陰氣凝聚成女。

  ●五性: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

  ●立人極:人雖為萬物之靈,但往往隨物而動有善有惡,所以聖人要樹立人道的準則讓人們有所持循,方得以成就聖賢,與天地同參。

  ●故聖人……吉凶:此句出自《易經.乾卦.文言》 。形容君子德性的圓滿性,已達乎天人合一的境界。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曰仁與義:此句出自《說卦傳》第二章,指人道根本的準則是仁義,和天地構成的準則是一樣自然不變的。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此句出自《繫辭傳上》第四章,是說追溯察知生命的源始和終結,以了知生死的真實義。

  將本章分段,陳述如下:

1.無極而太極(此句用來解說《太極圖》中最上層之大圓圈)

  《易經》之《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是《易經》的宇宙本體論,周氏因精通三教精華及易理妙諦,故在《易經》的基礎上,了悟到宇宙之創造根源係「無極而太極」 。論述宇宙的根源是由無到有,乃由理而氣而象以生化天地萬物的。

  蓋無極為理,無極言其先天之體,無聲無臭,係道體之本源,故用一個圓圈來形容之,以表其至虛至靈,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大無不包,真空妙有之形而上之道體。而《道德經》首章亦以「無,名天地之始」來形容其妙境。

  無極為體,太極為用,二而一,一而二,並非太極頭上再加個無極,其未動之原貌曰「無極」 ,已動之際稱「太極」 ,故太極有感而遂通之義,一氣圓通之動象,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一切生成由此而分化。由於其為大而無以復加之理,此中萬象萬化,森然已具,但尚無形跡,自成造化之樞紐,所有品彙之根柢,故《道德經》用「有,名萬物之母」來陳述其含義無窮之竅妙。

2.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此段係用來解說《太極圖》中第二層的陰陽合抱,黑白相間的水火匡廓圖)

  蓋無極為形而上之理,太極為混沌未分之元氣,元氣中已動之狀為陽,靜態為陰,故氣一動稱陽生,陽在圖中以「空白」為代表,動不可永遠皆動,故動極而靜生,靜態一成,呼之曰陰,陰在圖中以「塗墨」之形為代表。靜亦不可永遠皆靜,故靜極而又生動,如此一來,動與靜互為根源,而循環無端,互為終始。就因此,圖中心的小白圈代表太極,終因激盪而分成了陰與陽,即所謂的「兩儀」了,兩儀便成為天地間兩種相對、相反卻又相輔相成的兩股力量(氣)了。

  從圖中之陰陽合抱,黑白相間仔細一瞧,發現圖中正好形成右為 坎水,左為  離火的曲形卦象,由中間代表太極的小空心圓中變化而來,故道家又稱此圖為水火匡廓圖,以隱含太極動而生化天地(陰陽)矣,天地(陰陽)既成,天地數五十五已含其中。

  所謂五十五為天地數之和,即河圖中的十個數字,五陰五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陰陽總合。

3.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此段係用來解說《太極圖》中第三層的五行分配圖)

  蓋天地陰陽既分,就會有機緣相交,陽性主動主變,陰性主靜主合,故而自然演化成五種原質稱五行,五行形成之氣,在天地間運行順布,四季便在其中推演成序且輪轉不已,關於五氣四季的形成順布之妙。列表如下:

       天(陽)一變生水,地(陰)六合成之(居北為冬)
       地(陰)二合生火,天(陽)七變成之(居南為夏) 又稱為四象
合稱五行   天(陽)三變生木,地(陰)八合成之(居東為春)
       地(陰)四合生金,天(陽)九變成之(居西為秋)
       天(陽)五變生土,地(陰)十合成之(居中寄四時)→ 居中而兼四方

4.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此段係用解說《太極圖》中,一至三層的綜合闡述往返之道)

  本段正以圖來陳述天地之間運行者「氣」,紀量者「數」,顯示者「象」,而從中在主導運轉者無非是「太極」 ,太極又是本乎無極之動。

  故知五行之「象」實乃陰陽二氣化合所致,即所謂兩儀既化,必有五行流行其間。故稱「五行一陰陽」意即五行來自於陰陽之故。「一」,根源也,故稱五行係源自於陰陽而無疑。

  又,陰陽雖為二氣,一動一靜,然「一陰一陽之謂道」此道即太極也。故周氏稱「陰陽一太極也」。故知陰陽均源自於太極所化。

  然太極為用,其之所以能感而遂通,係歸功於有個寂然不動、無聲無臭的本體──「無極」啊!

  此段由一本散萬殊之理又溯至萬殊歸一本的因緣說,不但順乎自然且合乎天機。如此說來,二氣五行的流布均源自太極之理,本乎無極之性。

  而兩儀既化,必有五行流行其間,以辨其性而別其類,諸如水性潤下,火性炎上,木性外放,金性內聚,土性中和,五行各具一太極,互為生剋,萬物終可生生不息,故知兩儀既見,五行乃名,通稱二五媾精,萬有始生,所以說二氣五行誠為天地萬物生生之本。

5.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本段用來解說《太極圖》中第四層及第五層之兩個大圓圈,陳述人類的根源及使命。此段亦曾見於《性理題釋》中第七十九題,用來說明人類形成於世的原理)

  人類的形成是有其法則的,先要有「天命之謂性」的無極所賦於的「真我」 ,配合父精母血(二五之精)奧妙的凝合所化,當男氣足則生為男,若女氣足則生女,此即《易經.繫辭傳》所說的「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不但如此,舉凡世上萬物均由此二氣五行交會相感所化生,加以萬物因各攝受了太極之理而能生生不已,而有了無窮的變化。

  蓋世上人類是得到天地間最純粹精華的成份,故最為靈秀,故所賦予的形軀得以長養萬物,所攝受的精神可以發大智慧,故被稱為「萬物之靈」 。且男女各一太極,故以圓圈代表之。

  而二氣五行在人類而言,就是乾坤二道及仁義禮智信五性。人最能感物而動,凡得義理之正者則入陽明之善,若任血氣之偏者,必入陰暗之惡,人間善惡由此而分,且由於不同的因緣去遇事接物,層出不窮的萬物萬事便從此而生發了。

6.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本段係用來補充《太極圖》中第四圖「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延伸義)

  由於聖人深明善惡之理,故定出了以「大中之禮,至正之智,慈悲的仁,合宜的義」為修持的指標,並主張心中要常保清靜無私,方能將靈性中的仁義中正之德表現出來,以免在變動不居的洪流中汨沒,此所以聖人要立人極──樹立人道準則,方能與天地同參,這是成就聖哲所必遵循的重要方針了。

  因此《易經》乾卦九五文言,贊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係能一性圓明,渾然天理,善用主靜,達乎立人極之方,故其聰明睿智能與天地同具覆載功能之廣大無私的德性,其光明磊落能與日月同具照耀功能之亮麗溫暖的德澤。其規律有序能與四季同具遞嬗功能之元亨利貞的德行。其陰陽動靜能與鬼神同具靈感功能之察知吉凶的德業。

  附:元代有一儒者王申子,用了三十年功夫寫了一本《大易緝說》 ,當中特別贊嘆周敦頤誠是接續《易經》四聖之後的易學大聖。故在書中大大的發揮《太極圖說》並將《太極圖》加列文字而衍伸出三圖,讓人更容易悟出《太極圖說》之端倪,列之于後,以供參考:

7.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本段繼續用來解說《太極圖》中的最下面的兩個圓圖)

  天人本合一,故君子能兼三才而有之,主靜立人極,依道而修,從容中道,作德日休,自然吉祥。反之,小人背道違德,肆慾妄行,作偽日拙,自召禍災,因此《說卦傳》贊嘆聖人能兼三才之道而曰:「宇宙萬象均源乎無極,秉乎太極,二氣存乎其中,天道有二氣為陰與陽,始成其象,而得以運行日月;地道有二氣為剛與柔,始成其質,而得以生成萬物;人道有二氣為仁與義,始成其德,而得以成聖成賢。」

8.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本段為總結《太極圖》之全貌)

  聖人不但能兼三才之道,更能通死生造化,起源、歸宿之則之理,故《繫辭傳》才強調說:「既知宇宙生滅變化之原理,則不但能推源溯本,亦可參透終結循環之道,則一切順逆交替,存亡相續的生死真諦,便不難了悟矣!」

  唉!廣大悉備的《易經》啊!你所含之至精至微的道理,真是深切到無以復加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