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9 Mon 2013 13:58
王財貴教授談美學教育、美感的培育
- Sep 09 Mon 2013 13:57
王財貴教授--英文能力之展現
王財貴教授--英文能力之展現
記得前月本網有一主題,爭論「讀經是否萬能」,已經有不少朋友明白:
「萬能」一觀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讀經中當然不「包含」其他科目的學習,尤其是數理英語體育等,所以讀經不可以說是萬能的。
- Sep 09 Mon 2013 13:56
王財貴教授--語文程度的培養
王財貴教授--語文程度的培養
- Sep 09 Mon 2013 13:55
兒童讀經教育理念
兒童讀經教育理念
一、幼教共識:人生之幼稚期,即為一生智能與人格、體格發展之關鍵期,要培良好的下一代,必須從嬰幼兒開始,甚至零歲胎教開始,這是當今全世界教育家的共識。
二、防範未然:環顧今日青少年學子素賞低落,心智茫然,不但沒有自動學習之意願,常見無格調、無思緒、無目標、無準則、無禮貌,更無承受挫折打擊之能力,造成家庭及社會之嚴重問題。此種現象,其實都是在幼兒時期已種下遠因,而不易調理。
- Sep 09 Mon 2013 13:54
讀經教育問答
讀經教育問答
|
- Sep 09 Mon 2013 13:52
讀經一定要家長陪同嗎?
|
![]() |
|||
|
- Sep 09 Mon 2013 13:51
猶太人的幼兒教育 摘錄自七田真博士著「父親的最新幼兒教育」
猶太人的幼兒教育 摘錄自七田真博士著「父親的最新幼兒教育」
七田真博士是日本教育家,日本人敢在美式教育思想的威權之外有自己的見解,這種創造的勇氣,非常值得國內教育界反省警惕。本文所敘述的猶太教育觀念,其實就是王財貴教授所倡導的「兒童讀經」,但是王教授讀經的理由,不是為了宗教,讀經的範圍有不限於一門教義。所以,依照王教授的讀經方式其開發人類潛能的作用和猶太人是一樣的,而心胸更為開擴,可以避免猶太人容易固執偏激排擠他人的毛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世界上猶太人的數量大約有一千六百萬人。雖說有那麼多人,但是也只有南美的貝魯,非洲的剛果和亞洲的斯里蘭卡這些小國家而已。如果以世界人口五十億來計算的話,他們只不過佔了百分之○.三而已。 然而猶太人當中卻產生了很多的天才,像愛因斯坦、佛洛依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蕭邦、孟德爾頌、梅紐因、夏卡爾、卓別林等,不勝枚舉。
- Sep 09 Mon 2013 13:50
王财贵教授演講全集
王财贵教授演讲全集
时间:2013-06-05 09:40 | 来源: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 | 作者: 原创 |
———— 2013年 ————
1.2013年4月19日;北京国际温泉酒店,在读经教育(第一期)宣导讲师培训会上的讲话:《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宣导的基本原则》 http://www.idujing.com/a/idea/lecture/1637.html(文字稿)
2.2013年4月3日;讲于明德堂《王财贵教授:教育的价值观》http://www.idujing.com/a/idea/lecture/1522.html(文字稿)
———— 2012年 ————
- Sep 09 Mon 2013 13:48
田桂良:用聖賢教育 “經” 動海南
田桂良:用聖賢教育 “經” 動海南
欄目原文x http://cul.sohu.com/20130621/n379477877.shtmlZyz
這段時間,對海口孔子學堂的田桂良校長來說,是最忙碌、最充實的日子。剛剛送走了來瓊做“教育的智慧——讀經”全國巡迴公益演講的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臺灣台中教育大學教授王財貴老師,又迎來了一批來自內地考察交流兒童讀經教育的同行。三四天前北京來訪的央視記者與他採訪交流直到深夜,次日一大早要見縫插針地接待內地來的朋友,期間還要不時接諮詢兒童讀經教育的學生家長的電話;昨天中午剛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的採訪,今天又起了個大早,7點驅車到海口電臺《文明海口》直播間作嘉賓訪談;學堂籌備“論語一百“讀經夏令營的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疲憊的他竟然在利用等待記者的間隙在車內眯了一會兒眼……儘管忙碌讓他有些應接不暇,但一想到將又有一批兒童接受”讀經“教育並獲益,他疲憊的身心還是有一絲欣慰。N
田桂良的忙碌和不久前在海南省圖書館報告廳的那場報告會有關。6月11日,海南省圖書館,“教育的智慧——讀經”全國巡迴公益演講在輕鬆優雅愉悅的經典樂曲來開序幕。身著漢服的讀經少年兒童在舞臺上或揮毫潑墨,或背誦經典,或跳起手語舞蹈。那份端莊神態、童真與可愛,不時博得台下學生家長和嘉賓的陣陣掌聲。在隨後的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全球讀經教育首倡者、臺灣台中教育大學教授王財貴老師,將自己幾十年研究的讀經教育理論結合中華古今教育的智慧娓娓道來。來自全省給地的學生家長代表不時對臺灣教育家的精彩演講報以熱烈掌聲,儘管教授最後拿出10分鐘時間接受提問,但演講結束後還是有很多家長不願離去,向老師諮詢提問,要求老師簽名合影。D
- Sep 09 Mon 2013 13:47
人性內涵的全幅性--科技與人文並重
人性內涵的全幅性
那我們再來說人性內涵的全幅性,到底人性有多少內涵?多少潛在的能力供我們開發?既然如果是潛在的還沒開發出來,我們怎麼知道呢?我們只能夠去體會、去體貼。不過,現在並沒有這麼樣的隱含,尤其是我們都是長大的人,你要做教育,可見你要對你的孩子做教育,對你的學生做教育,可見你是成人了,你是成人了就比較能夠去思考這個問題,人性到底有多少內涵?或說我們放眼整個世界,我們也能夠多少把握這個問題。那麼,人性有多少內涵等待你去開發呢?我們可以講一個最簡單的大家都明白的一種說法,就是品學兼優啦!就品、學兩方面。這不是大家都瞭解的事情嗎?我們要讓一個孩子品學兼優,品是品德啦,學是學問呢。我們現在馬上就請問自己,我們做教育的時候有沒有注重這兩方面的同時開發,更進一步地再問:為什麼講品學而不講學品?為什麼講品學兼優,不講學品兼優呢?這裏面可能含有一個大家的共識:就是品比學還重要。甚至更進一步說,可能我們把品教好了,學自然就在其中。就品可以包含學,反過來說學可能不能包含品,所以我們的教育要品學兼優,進一步要說品比學重要。如果人性有這兩面,而這兩面它的地位如此,請問:現在我們的教育是不是真的把握了這兩方面,而且有明確的、清楚的把握?如果沒有,請問我們的教育會成功嗎?所以可能一切教育的失敗跟煩惱,主要的原因就出在這個地方——對於所謂的人性的不認識,你的目標就定的不對,請問你怎麼走到你理想的地方去?這裏先要定位,你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有哪些內容?還有這些內容以哪一種內容為前提、為優先?如果品跟學大家覺得這個太簡單了,我們都知道。
對於我們常常講的話,我們大家都認為是常識的這些觀念了,我們往往會忽略,所謂“老生常談”,我何必老遠來聽你演講講個品學兼優?我老早就知道了,是的,這叫“老生常談”。那為什麼“老生”,“老生”就是老年人了,為什麼“老生”要常常去談呢?因為它很重要嘛!這個年紀大的人他人生的閱歷很豐富,所以他越覺得這一件事情實在太重要了,所以他才常常要講,常常要講,變得很囉嗦,所以這叫“老生常談”,因此,以後啊對於所謂“老生常談”我們都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道理,因此我們說品學兼優是非常重要的道理。假如我們時常把品學兼優這一件事情掛在心頭上,我們的教育一定辦的很好了,我們只要把孩子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孩子,那我們教育不就沒有煩惱了嗎?教育不就成功了嗎?.
人文與科技並重 但是,品學兼優如果大家認為太過平常,我們就再講一個比較不平常的吧,就是現在的很多學者都說,我們朋友人才啊是要科技與人文並重,那科技跟人文不是品、學兩方面嗎?但是,說科技跟人文這個詞語啊,這樣講我認為是不大對的,應該講“人文與科技並重”。(眾鼓掌)所以古人呐,古人的思考往往都比較清明,所以古人從古以來就講品學品學,沒有講過學品的。現在的人呢說科技與人文,也有人講人文與科技。但是,假如講人文跟科技是對的話,就不可以講科技與人文。現在這個社會呢往往講科技與人文的人比較多,就代表現在這個社會是混亂的社會,因為頭腦混亂,所以社會混亂,以後啊要講這兩個詞語請你講“人文與科技並重”,這樣講,不要再講“科技與人文並重”。你認為這還不是一樣嗎?不一樣!這代表你頭腦當中,是不是有給我們的學問、人生總體的學問給它定位,這也關係到你孩子的命運,也關係到國家、民族,乃至於全世界的命運,看你把人文擺在前面呢,還是把科技擺在前面?大概只有中國把科技擺在前面的,全世界各國尤其是科技先進國家,他們是不會把科技擺在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