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易經蒙卦第二組重點整理及心得分享-後學江幸甄學習

  1. 前言

    這週即將正式進入了蒙卦,徐老師以前學習易經的經驗,會特別在書上註解甚麼時間點剛好人生第一次接觸到蒙卦,往後我們在溫故而知新時,重新再來的時候,我們可以重新回味,當年第一次讀這個卦和以後讀到這個卦的心得及深入的地方,可以再來做一個對照。上週與大家探討了所謂的屯卦,在序卦傳中,其實文王聖人在整個卦的排序,是有一定邏輯的。序卦傳上傳當中提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為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意味者萬事剛起頭時一定會有艱難的地方,但是今天艱難的過程中,要如何突破一切困境,就必須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稺也,這個稺的意思是幼小、稚弱(如初生的嬰兒畢竟蒙昧、懵懂),因此在這艱難過程中,我們就需要被啟發,於是進入了第四卦蒙卦,人在困難當中,你要找到一個路徑,當然就是要受教,最怕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是在困難的處境,也不知道要找何人受教。蒙卦的組合-山水蒙,每一個象我們都要有所啟發,想像一下,前面一座山底下或許有水氣沼澤,於是水氣就會上升,因此我們的國畫都是描繪山水比較多,又稱為山水畫,而國畫又有一種特色,所謂山水濛濛,會帶有一種朦朧美(因為水氣上升就會產生一種朦朧的狀態)。易經聖人設卦觀象,最重要的就是要啟發,人活在天地當中,天不言,地不語,人在天地之間,唯人為貴,貴在那個地方可以跟天地比美,因為人可以講出天地之間的涵意,所以各位前賢一定要學會分享,每一個禮拜的時間過去了,我們一定要去省思,這一個禮拜當中,我們講了甚麼好話和分享善念去影響他人。

  2. 所謂蒙就是不清楚,以爬山的經驗舉例,不清楚就去問而得到了答案,就是蒙引申的意義。正因為我們很多的不清楚,唯一最快的方式就是問人,去問的話,自然而然就會有機會得到解答。人生中正因為我們蒙昧愚昧,幼稚無知,那我們就必須加強學習受教而成長。蒙卦深層的涵義-就是教育,一個人從不懂變成懂,而受到啟蒙,就是受教。《說文解字》上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所以善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以人類的經驗為內涵,而達到社會共進的歷程就是導人向善這一條路(教育的核心)。然而,讀經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求善,讀歷史求真,有善就有美,讀經就是要找到人心向善之念,而往善的這一條路的方法(善之道),如果我們讀經典,沒有辦法讓我們自己的人心更良善,讓自己的周遭變更良善,那表示自己還沒有進入經典的精髓。

     

    從蒙引發出教育這個過程,我們應該要有向善的這個認知,蒙卦就有教育昏昧,開啟智慧,日日提升成長這個意義。蒙卦中兩個陽爻意味表兩種不同位置的老師,一位是處於辛勞位置的老師以有教無類精神包容各類型學生調教好,如果沒有找到包容我們愚昧的老師,至少還要找到一位能夠擊蒙我們老師,能夠適度給我們當頭棒喝引導我們。

    人從無知變成知,教育是喚醒人性的覺醒,覺這個字:學習看見,學習看見甚麼?學習看見我的那顆心,也是「悟」,所以上任何課程,要很清楚自己為何而學。常言:不知者無罪,但是不知者真的無罪嗎?徐老師用佛陀的故事來讓我們了解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裡翻騰沉淪。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產生的後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所以對於我們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結論,更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慎言。                                                                                                                        二、重點整理

  1.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如果我們對於人生道理思考不通,遇到了不懂我們應該保持著甚麼心態?卦辭: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無知。人正因為蒙昧愚昧,如果有機會去受教,就會亨,亨就是通達。如何從蒙昧之中走向通達之路?卦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句話非常重要。匪就是非,我的立場就是老師,童不一定是指小孩, 而是對於事件或認知不清楚的人們,而需要受教的人,都是童蒙,啟發是好事,但不是我主動去教導別人,而是不懂之人自動求教於我,這就是最原始的教育的精神。所謂「學問」,要學就會問。

    什麼叫初筮告呢?筮就是占卜、算卦。你今天用大衍法去問一件事而動卦,表示你對某件事情不明確,動出來的結果,一個答案是順你如意的,而另一個答案不盡你如意的,凶。但是一般人會想太不好了,我再從新算一次吧。又算一次,還是凶。我再來一次吧,這叫什麼呢?這就是褻瀆,表示你不是誠心誠意要來問問題的,只是要找個想法來替你自己背書的。就一個受教的精神來說,第一次向我請教,我有問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地亂問,則不予回答。如果我們能夠循著正確方法而調整且堅守著正道就會利、貞。相信總是會比懷疑多一次機會,因為你不清楚,我告訴你答案了,但是你還是一直懷疑,一次兩次三次,到最後就瀆則不告。本來人家懂且告訴你方法,而且心性學問可以提升的地方,你應該要去接受,接受了這樣才是真正地達到了啟蒙。瀅如前賢她每一次都帶著兩個孩子來聽這半個小時的課程,她兩個孩子都教育得很棒,小孩讀經也讀得很好,遠從凹仔底到這為了只聽易經課程半個小時,瀅如前賢這樣子求學認真的精神,後學反觀自己聽了真的很懺悔,瀅如前賢的學習精神很令人學習及欽佩,無論無何我們都要排除萬難來學習易經。

  2.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3.  

    蒙,山下有險:山就是艮卦,險就是坎卦,坎的卦德為陷險,從第3卦到第8卦,每一個卦中都藏著陷阱,但是今天碰到危險的話,能夠險而止,艮的卦德為靜止,意思為當我們碰到了危險就要停止,有形的陷阱我們碰到了,會停止腳步,但是最怕的是無形的陷阱,當我們智慧沒有通達時,遇到了無形的陷阱,更可怕的是我們卻不知道那個就是陷阱,這才是今天最嚴重的情況。遇險而止,這叫做見機而作,最怕的是失機而悔。所以外險內止,正形容其進退兩難,有蒙昧不通的情狀,此時,須要有所「啟蒙」,給予教育。蒙亨,以亨行時中也: 之所以能得亨通之道,做任何事情的行動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到時機點,以及所做的任何事情是否合乎中道,能夠保持中道的爻位就是第二爻和第五爻。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不是我求蒙昧無知的人,而是蒙昧無知的人要有自動願意求的心,要有願意向學的心,彼此之間要如何有所呼應呢?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強烈學習的心及目標,學生能學而不厭,老師能教不倦,上下相互契應,不論在意志、目標、感情都能師生互相感應了。「人有善愿,天必從之」就如同「志應也」,一個人如果發出的念頭夠強,天地自然而然就與你相應。除此之外,「志應」回歸於中庸就是「誠」的精神,50歲以前用甚麼去感人?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誠感動今天你生命中所陪伴過的人,感動你今天你想要改變的任何人。50歲以後就要以德化人,如何化?就如孟子人生的六種境界,第一個是「可欲之謂善」,看到人家行善內心會很高興。第二個是「有諸己之謂信」,就是看到人家行善內心會很高興之外,自己本身也要要求自己採取行動。第三個是「充實之謂美」,只有一種、兩種善的品格,那叫「信」,若能將自己善良的本性不斷擴充,終至於灌注全身,渾身充滿正能力,便能使你人生增色,所以能給人以美的感覺。第四個是「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那種充實就是德,一個人若有德性,還能充分顯現出來,能發光發熱,能光彩照人,自己的內在品德還能自然而然地影響到別人,那就有很大的魅力了。第五個是「大而化之之謂聖」,德性再一直地累積累積,將美德發揚光大,進入超然的境界,能夠感化他人,這就是聖人的境界。之後德性在一直不斷地累積下去就是「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一個人要擔負的責任很重,要走的路很遠,一定要走到生命的終點才會結束。(培德的重要,我們要從中要好好地培養我們的內德,才能以德化人)

     

    初筮告,以剛中也:對於不了解的事情我們去請教的時候,要找的這樣子的人,也要秉持這樣子理念的人,就是合道即剛中,就有如九二之剛中合道(成功之卦)。因九二以陽爻居於陰爻的位置,這位老師為剛柔並濟的啟蒙老師,且能夠有辦法包容一切的學生。

    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 反之,我們當學生的或蒙昧之人若求學求知心態不對,如果三心兩意,嬉戲玩弄,不但是褻瀆神靈,疑必不靈。也就有違尊師重道之原則,恐怕愈問愈蒙昧不明了。

    蒙以養正,聖功也:啟蒙的過程,一個觀念從不知進入到知的領域,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養正,我們不能夠把不正確的觀念一直建立,而當他變成行為模式時就很難導正回來。所以,人在童蒙時期,一片天真,未染惡習氣,我們就應該要培養他正確的心性,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這才是是聖人的功業啊。

    三字經: 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三遷,為何要三遷,那就是要養正啊,首先我們要把自己學習的決心覺醒過來。說文解字:止於一謂之「正」,子曰: 「吾道一以貫之。」,所以累積了好幾百個零,但是沒有前面那個1,那些零都沒有意義,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啟動而找到那個目標,一就是最原始的目標和原則,找到那個一而能夠止於那個目標和原則,最原始的初發,這才叫做是正。我們若能有找到那原始的目標和原則,持續下去,就如孟子曰:原泉混混,找到那有根源的泉水滾滾地湧出來,這樣子我們的動力就會源源不絕,所以修行修到一定要找你的動力,如果你今天都不清楚為何而修?為何而辦?就如拿香對拜。如同「明明白白一條路,實實在在不肯修。」,你如果知道這是一條路(明明知道這是一條很好的、該走的路),為何總是讓別人催促你才要走,而不是你自己產生動力,而去催促別人趕快走呢?期望大家都能夠找到止於一的源頭(屬於自己的源頭),這才是真正的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3.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為何要找到那個源泉? 就如《象》曰:山下出泉,就如源源不斷的活泉。就如同位於杭州西湖西南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有天下第三泉之稱。

    虎跑泉的螺獅故事由來: https://kknews.cc/culture/82my3a4.html

    人生之間,以蒙卦的角度來說,山下出泉的泉水是清澈的就如虎跑泉一樣,可以飲用,引申告訴了我們很重要的事,我們所受的教育,是要能夠給自己的自性帶來清明的,受教不是要讓我們的心更加地染雜,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是有層次性和多元性,但是這種多元的層面終究要回歸到終身學習的層面,不管在哪個階段,都要能夠找到讓自己自性清明的源源不斷的泉水,所以蒙卦卦德有山,所以告訴我們該進則進,該止則止,該行則行,有坎卦的陷險,就應該步步為營,可是當我們進退兩難時,愚昧懵懂的現象,就好像智慧未明,理路未通,情理不分的時候,就需要找到明師,幫你授教,傳道、授業、解惑也,你才會有機會開竅而豁然開朗,就如六祖壇經:「迷時師度,悟了自度。」,迷的時候,就是沒有開悟,沒有得到自性的本體,這個時候,應該師父來指示,開悟後,能夠看到自己的自性的本體,就應該自己度自己。但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自己用心下功夫,迷時,由老師度你走過這個路程,但是最後取決於自覺的能力,老師沒有辦法代替你成道,老師只能夠引導你如何成道,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為何「大道無情,運行日月。」,並不是大道無情,而是成就這件事誰沒有辦法替代的,諺語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功德是自己修的,是個人自己修養的境界,別人沒有辦法分享。

    4.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三、心得分享

    後學感謝天恩師德以及感謝徐老師和美霞講師,讓後學有機會上台與各位前賢分享蒙卦的心得。其實,後學會接觸易經,也是透過詢問美霞講師,才能夠有機會進入這個易經殿堂學習成長,真的很謝謝美霞講師總是循循善誘引導著後學。還記得後學第一個知道易經的卦就是跟冬至有關的復卦,因為美霞講師在新上讀經班,請各位讀經班的家長找跟冬至有關的卦,於是後學自己就去找尋答案,因為也開啟了後學對於易經的學習。因為當時後學在聖功女中擔任教官,後學才知道原來聖功兩個字也出取自 於易經的蒙卦。

    聖功女中-學校校歌:“蒙以養正推聖功,育德基礎在幼沖。坤靈秀氣天獨鐘,毋被流俗誤爾聰。伏女傳經曹姑續史,懿型古今尊崇。見賢思齊毋多讓,莫自恃年華尚富。駒光過隙甚匆匆,望勤於始毋怠終。

    聖功女中以「禮義廉恥」為校訓外,復以「溫良恭儉」為校箴,秉持「全人教育」─真、善、美、聖的理念,由宗教之「大愛」為出發點,致力於學生心靈的耕耘及健全人格的陶成。除此之外,聖功女中的該校精神象徵-「蒙泉池」此名稱也取自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藉著石盤的造型意含有源遠流長,石盤中心柱的水,由上而下依序流到每一個石磐,象徵著愛的生命之水傾流,代代相傳,其實也提醒著聖功學子應當飲水思源。

    後學在上完課後,自己又再仔細看了聖功校歌和校訓,校歌歌詞育德基礎在幼沖與蒙卦: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而相呼應,因此也點出了德性的培養應該就要從小建立,初生的人皆蒙昧、幼稚,但是卻充滿了好奇心,小孩的心是很單純的,就像山中的清泉,毫不染塵是透徹明亮的,可以啟迪而朝好的方向發展。經由諄諄教導,涓涓細流,日積月累,在山水匯聚成清澈透明的水潭,可以爆發無比的力量。由此讓後學領悟到,知識的學習,德行的修養,應該就像泉水一樣,積少成多而匯聚成水潭那樣,日復一日,持之以恆,把信念落實到行動上,不斷地進德修業。

    而所謂「山下有險,險而止,蒙。」那麼我們怎麼樣能讓他不危險呢?就要教育他。換一個角度,這個水從山中流出來了,那這個水流向哪裡?怎麼流都有可能,也可能利益萬物,澆灌萬畝良田;也可能沖毀房屋、莊稼,形成洪澇災,為禍為害,是不是有兩種可能呀?因此教育就非常重要。我們要約束他,使他不往惡的方向發展,而向善的方面發展,如果他向惡的方面發展了,那就非常危險,要向善的一方發展就有利於世界萬物。我們教育孩子也是,大家知道孩子小,如果你不教育他,任由他發展,是不是可能出現兩種情況啊?可能變好,也可能想幹什麼幹什麼,成為禍害。因此讓後學深深體會到學習經典的重要,經典都是聖賢留下來的人生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智慧。經典會直接告訴我們哪些事情該做,那些不該做,做了會有那些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規避風險,避免傷害。當然我們也可以不學,自己去實踐,自己累積經驗,但是自己累積經驗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還是慘痛的代價,等我們終於明白道理了,有時候卻已經沒有重來的機會了,這就是需要學習的意義。

    人生路上一路風景,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導遊,要指引孩子們欣赏風景,到哪裡去,從哪個角度。美在哪裡,細節的高貴。父母是一個人生方向的指引師,孩子的未来興趣是走的一條遊戲之路,還是電視之路,或是走上行善的旅程?感受各種深刻的心靈,欣赏到奇特美妙不平凡的風景,孩子的大方向在我們父母的手中,責任重大,要用好我們手中的魔術棒。在新聞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問題孩子,有砍傷母親的逆子,吸毒,K粉白粉的孩子,這顆問題的種子是在三歲、四歲,小的時候已經種下的,只是在這一天發芽了。那麼,我們要給孩子種下什麼樣的種子呢?種下經典的種子,終有一天,這些聖賢深刻的種子會發芽,會在孩子的心靈開出奇特芬芳的花朵,繼而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老的時候,只需安心地在樹下乘凉就好了。此卦也鼓勵著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活到老,學習有許多益處,我們可從中得到許多知識和經驗,後學很感恩能夠在道場上學習,學道德,學智慧,學處事,都要聞教則喜,不過孔子仍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若無適當地思考,對於各種道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會對所學的認識不清而毫無所獲,因此,學、思要並重!我們若不時時精進跟上時代,將落伍跟不上時代,雖然年紀越來越大,這樣子與幼童的愚昧無知又有何差異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