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您好:
針對昨晚您所提出的疑義:
1.感覺讀經班所安排的課程最後會引導走向崇德系列。
2.您說讀經雖很重要,但您認為生命中還有多層面可以去學習,不見得要把其它時段全注入於此
昨晚因時間有限,沒有完整回應,在此作一回答。我想不論是老師或家長,教育最後的目地,應該是開發人性的那份美好且能保留常在。我相信身為天天作育英才的您,看到教育的第一現場,感受一定比我們還深,在讀經班我曾與大家分享通過全國57段的國二學生何亮僅,當年受馬總統召見時所發表的心得感言,她說:「因為讀經,我不看電視、不玩電遊、不飆電腦,但因此,我和父母有最親密的親子關係,融洽無間。因為讀經,我對前途充滿信心,熱愛知識,今生無論如何,都會是個死守善道的人。」我當年分享到此,曾請教您與黃老師,一個國二生,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引導下,能否教育養成這樣的孩子有類似的想法與作法嗎?您當年與黃老師毫不考慮的告訴了我的答案:不可能。那就告訴了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層面,原來老實大量讀經後的孩子,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熱愛知識,一生願意堅守善道的人」。這也讓我們看到讀經啟發孩子良善的一面。
而當孩子良善啟發後,良善在人間是會歷經考驗的,因為人間還有太多不善的事會牽引他,那如何保有那份善而堅守一輩子呢?又有誰能與他共學而適道呢?這也就是我們要堅守開創讀經班的目地。沒有錯,若無一點宗教情懷與淑世悲願,要堅持這麼多年是不容易的,而是找到人性一元的核心,因這核心開展更多元。而此核心確實在此一貫道中找到。我想一般人沒有深入了解一貫道之前,就把它視為一種宗教信仰而已。但實際上一貫道講求的是回復人的一種理性,變化其氣質回歸到天理道心。因此有覺知覺察者,很自然的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不斷創造週遭的良善,從修之於身到修知於家國天下。因此行佈全世界80多國,皆能感此心同此理同,共趨於此「一理」,而不是受限於「一教」,我在此35年探研,就是找到此印證,我不是一個信徒來推讀經,而是因為此理開發人性,以此典常,讓人生之道不虛行。
試問若有這樣的教育資源,能讓幼者懷之,老者安之,生命各個階段皆能循此理而安頓身心,且能終生學習亦步亦趨,請問這樣的場域,我們是否能叩其兩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則人焉廋哉!
若在此發現能培養人格與見識,了悟行經,又有志同之友,為己又為人,共發於文明讓共多人共沐垂涼,此乃教育之桃花園,家長與孩子能於此養德與養才,何樂而不為焉?這豈能以宗教藩籬如見樹而不見林之受限?
再言您看讀經班諸位組長與老師,現今這些負責老師,除明雄與君如老師外,都比您還晚進入讀經班,您可有查覺到她們與孩子的變化嗎?這些人也並非因宗教因素而被吸引留於此,那是她們感受到那份善與美好而登堂入室,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同在一場場的共學過程,生命不斷的交融交心,她們才願意安土敦乎仁,故能在讀經班散發這份愛,且自我排除萬難自我成長。所以我辦讀經班從不以宗教為框架,我導向的最後目地是要能覺此理,悟其本心,同歸此理此善。我只是真誠的告訴大家這是一條真明路,且是一位位人格者,用心血灌溉的坦蕩成德之路,我走過此路,且仍持續,我們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幾者太少,不能只有我或自己家人與孩子獨享此景,我們願意告訴更多人有機會共進德修業,也讓下一代在此路上,德不孤必有鄰而已。如范仲淹所言:「微斯人,吾隨與歸!」
試問能在孩子一生成長的過程,若有更多能啟發他的人格導師與同伴,一同趨善,身為家長的我們,我們是否可先跳脫以往思惟,何需敬而遠之?
再言:生命學習不只是是經典,我完全同意,也就因此我們才需要更紮實的實施成長班之課程。這些課程將不斷點出生命成長之種種問題,小到砂石米粒,大至家國天下,從每個生命自然天性出發,指明教育之初衷,開發人性,培養人才。給自己與孩子多一個機會,就如同當初給孩子讀經這樣一個機會,隨著生命的成長,再鉤深致遠,再探其索,焉知不受益良深,更何況這非一人之智可行諸,背後教案之開發所費之心血,誠乃用心之結晶,這套品格生活教案從小學至國高中,每年教案都不斷創新修訂。若以教育者的立場,我們是否更應鼓勵孩子參與之,我們都曉西方人且有假日--主日學人格養成的課程,從小建立此人格觀念。我們學了西方文化,這個地方我們卻視而不見,這豈非明智?
因為善讓生命美麗因為愛讓生命延續
因為慈悲讓生命寬濶因為感恩讓生命歡喜
荀子云:「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少陵有詩云:「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我們因讀經相識也有十載,難得有此累積的契機,讀經班所安排的延伸課程,相信這一切是美善,讓孩子從中認識更多善緣,心中充滿了更多快樂和感恩,崇尚善良和友愛、真誠。重新排序鼓勵孩子參與,身為父親的我們沒有任何損失,相對的又一年一年再次錯身過了,又會損失什麼呢?值得深思啊!莎士比亞說過,「不要誹謗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則你的生命將會處於重重危險之中。」同樣的讓孩子與我們隨時能找到心靈那安適自在的力量,隨時讓其清明至善來當家作主,豈不是一件美事,而讀經班所最終目的就是要找到這個下手之處。否則千經萬卷如河流入其心,焉能會有莊子逍遙物化的境遇。
昨晚與大家分享的歌「人海中難得有幾個真心的朋友,這份情請你不要不在乎」,這是有感而選的曲,願我們的孩子有朝一日離開我們身邊,當無有師保之際,也永遠有如臨父母的那份不憂不懼,安身立命靈犀永照,來體證得那自身大雄。區區微言,還祈能解君疑,暫時相賞莫相違,得其允志順德,合十感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