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24吳小東老師講於中壢鹿鳴學堂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大家晚上好,第一次到臺灣來,心情是很特別。很多年大陸是沒什麼文化,對臺灣充滿嚮往。走上辦學道路,接觸到新儒家事業,我的家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次來有一種尋根的感覺。前幾天我們到了王教授最早推廣讀經的華山講堂,原來從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廣大的運動,讓那麼多的孩子接觸讀經,那麼多的學堂崛起,真的非常了不起。這幾天感覺到臺灣的朋友非常的溫良恭儉讓做的很好。能夠在生活當中體現出來。在臺灣中國的文化是沒有斷的,受到文化衝擊沒有大陸大。
我們做教育其實大家都是很努力的。有的家長從很遠的地方來,說明大家還是很關心的。我們對今天的現行教育還是有很多不滿意,老百姓批評教育都是很尖銳的。到底不滿在哪裡呢?如果我們把握了教育的根本是不難的。很多人是沒有認真去思考。比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要多元化,教育要讓孩子快樂,這些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些大家真的認真思考過嗎?現在國家提倡零體罰,認為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我們有沒有想過古時候頭懸樑錐刺股。岳母刺字等。難道古人就不愛孩子嗎?為什麼今天的教育觀念來了180度大轉彎呢?你對孩子嚴格一點家長就投訴。這些觀念如果你能夠去做一點分辨,教育馬上就會很清楚。教育的目的是要讓一個孩子成人。一個孩子是要經過正常的教育才能成為正常的人。什麼叫成人呢?培養到什麼程度?培養他什麼樣的品質?我們講人性有兩種。一種是現實性,就是形而下的。一種是超越性,就是形而上的。人和動物一樣要維護自己的生存,就要獲得工具。
人之為人的本質在哪裡呢?一定要超越於動物性。這種超越給人一種方向,讓人有價值感。我們要想一想,是讓一個人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更重要還是讓一個人滿足他生活的物質更重要?我們被生存的恐懼所壓迫,很多人說我只要有一個富裕的生活。人是不怕吃苦的。是可以讓一個真正達到他生命的幸福的。但是一般人都很難看到生命還有超越性。比如我們家長真正關心孩子現實性還是超越性?你兩個方面他就開出人類的兩種學問。就是德性智慧和知識技能。大家應該知道哪種學問更重要。每一位家長都一樣孩子好好學習,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他所學習的內容是什麼?這兩種學問都要學不能偏在一邊。但是這兩種學問有高有低。我們現在在教育有沒有給孩子德性智慧的教育呢?這是一個大的方向,這樣你馬上就可以把握。方向的選擇,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就像你射箭一樣要對準方向才能射中。孔子為什麼為孔子呢?就是他開始的時候就與其他人不一樣。tashi無可無不可,該擔當的時候就擔當,該清高的時候就清高。人不能偏在一邊。如果偏在德性一邊還問題不大。但我們今天的教育就偏在知識技能。這樣怎麼能培養出聖賢呢?所謂攻乎異端失害也矣。這個目標只有家長來給他定。因為你有這個見識。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夠隨便改變,教育要很穩定,一錘定音。不應該出現很多的教育家。父母對教育的一些基本觀念不清晰他就沒有見識。我們讓孩子讀經應該很有信心,因為大方向你把握好了。即使有些小問題也是可以克服的。如果你不了^_^教孩子讀經,他只能有小小的成就。不能讓一個孩子成為大才。我們知道一個人要學習知識技能必須通過你的認知理解才能學習。但是德性智慧是需要通過漫長的吸收記憶儲藏的。聖賢之道是要你多接觸才會有感悟。這個過程是不能省略的。不要抱著一種學知識的態度去看待智慧的吸收。本來一個人學任何的東西都要有一個先吸收的過程。兩種學習方法都重要。但是現行教育偏在知識理解,希望馬上就能夠變成自己的,誰不想呢?但是如果他沒有好好地吸收過是不可能有好的理解的。任何一種工作都應該先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好好的運用。智慧之學更是如此,要老老實實地如下功夫。今天的人往往沒有耐心。不知道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老老實實下一番真功夫。總是想著投機取巧,想著走捷徑。
這兩種學習方式是人類最基本的。但他是有本有末的。你敢不敢承認記憶是本,理解是末?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才能有好的理解。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特點,就是記憶力好。該死記的時候就要死記硬背。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活用。記憶是教育的原點。一個孩子在十幾歲之前他是記憶力的黃金期。就要堅定不移的給他記憶。一個人本來就應該以德性智慧的教育為本,它沉澱在經典之中。上天的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在一個人記憶力好的時候給他吸收德性智慧的經典。如果你不在他該吸收的時候給他吸收他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叛逆等。孔子十又五而志於學。如果你真的把握好了教育的方向他不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而往往讓一個人老老實實去做這樣一個打基礎的教育是不容易的。因為他不容易表現出來。不容易馬上看到明確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真的認識清楚了就會明白。雖然他還沒有表現,但他已經打好了一生的基礎,這真的是要有見識有智慧的人才能洞見。
如果一個人不讀經典不聞道是很容易衰老的。孔子罵一個人幼兒不遜悌,老而不死是為賊。知識和技能不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本質。不能讓一個人的生命真正的充實飽滿光輝。人的兩種任性一定是要以超越性為本的,以德性智慧為本。人不只是人間的人,雖然人是生活在人間,但人生的意義並不只是在人間。不是吃飽喝足就滿意了,他還會有很多煩惱痛苦。我們現代人的幸福指數不見得比古人高。你看顏回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教育與人生是分不開的。任何一個人首先要對自己教育,才能去教育其他人。孔子做人很成功,用他的生命去實踐他見道了,才能成為萬世師表。我們說讓一個孩子讀經要讓他包本背誦,要背下來是不容易的。有的家長就想那麼長的一本書怎麼可能呢?王教授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提倡包本。大陸很多學堂包本都是家常便飯。為什麼有的學堂很容易有的學堂覺得很困難?這就是信心的問題,還有家長配合的問題。包本背誦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種激勵。
任何事情需要一個檢測的方法。如果不檢測,家長和老師是模糊的。有了這樣一個檢測,孩子的潛力發揮到了什麼程度你就可以知道,也可以凝聚學堂家長和孩子往一個方向去努力。精力都集中這一點上,大家精神團結,學堂孩子就蒸蒸日上。孩子就像翻過一座又一座大山,他的信心就慢慢增強,毅力也慢慢堅強。我們要知道包本的好處,但是操作過程中不要一刀切。教育有兩種態度。現在的人喜歡講民主講自由,講快樂。一件事情本來就不平等怎麼可以講民主呢?比如父親就是父親,孩子就是孩子。就像男女要平等一樣。男人抽煙你也要抽煙,男人拼搏你也拼搏,這樣就真的好嗎?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一句話是講出了女性的特徵。提醒一個人要尊重女士。以前在農村男的出去幹活,婦女在家裡保持做飯,回到家妻子把飯端上來,是很幸福的。後來女性也要去上工幹活,大家回到家都很累了就沒飯吃了(眾笑)。雙方對等才能平等。一個孩子幾乎是不可能認識到讀經是重要的。他自己不能做主的時候就要老師家長來給他做主。如果一個教育以孩子喜不喜歡,快不快樂來選擇是不負責任的。
在教育當中能不能夠有所強制呢?我們今天能不能夠大膽的承認教育是避免不了強制的。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唯唯諾諾小心翼翼。怕孩子不高興,他不高興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不敢管教孩子其實你是放棄了你的責任。很多孩子以後出問題就是這樣。作為家長你一定要有權威,老師要有尊嚴。不能讓一個孩子感覺到你是怕他的,是拿他沒辦法的。一個孩子就是喜歡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你要不要尊重他呢?古人教育是很直接了當的,不聽話一戒尺打過來。現在很多父母就很喜歡給孩子講道理,早上起不來床給他講一大堆道理等等。你給他講道理他能不能聽懂呢?他能不能做到呢?只要家長通情達理,處罰他是對的,他不但不會有心理陰影,他的心靈反而會變的更強大。我們小時候都是挨過打的,我也沒覺得留下了心理陰影。教育當中如果沒有一個強制的手段教育是很難進行的。在他不能自覺的時候我們用外力推動一下,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我們不要在生活當中給孩子過多的講道理。容易讓孩子變得心思重重。反而是那些被乾脆利索管教的孩子心理更陽光。如果一個孩子犯了錯誤而沒有被處罰,他心裡是很忐忑的。如果你乾脆利索的拿過來打兩下,他反而輕鬆了,因為你的處罰讓他更清明了,讓他的生命向上提拔了一層。當然我們不是鼓勵大家處罰孩子。適當的處罰是必要的。
我們老師該和藹可親的時候就要和藹可親,該嚴肅的時候就要嚴肅。那些在學校裡面老師不敢管的孩子受的傷害往往超過那些嚴格管教的孩子。我們學堂有一個孩子跟她媽媽說:以前在學校好孩子坐前面,壞孩子坐後面。在學堂壞孩子坐前面,好孩子坐後面。真的是這樣,你不是調皮嗎,不聽話嗎,你就坐到前面老師好好管教。但是體制學校壞孩子就被安排在後面被放棄的,這是很可惜的。現在教育有兩個大問題就是不知道讀經的重要性。還有一個就是不知道尊師重道。這真的是很令人痛心的。導致一代不如一代。孩子走上社會是很痛苦的。這樣做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所以我們要堅定的讓孩子讀經。用一種很欣賞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進步。要懂得讓孩子吃一點苦,讓孩子在嚴格的管教之下成長,他的心性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要相信老師信任學堂,老師又很用心敢管孩子,這樣孩子進步是很大的。可以講只有在學堂裡邊才能夠重新樹立尊師重道的風氣。
我們並不是為了推廣讀經而來讀經,而是為了把教育做的更好才來推廣讀經。這一次到臺灣來感想非常多。 我來到臺灣走的每一步都很用力,好像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把臺灣和大陸緊緊相連在一起。其實真正能夠把我們連在一起的,還是流傳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希望兩岸的孩子都能夠老實大量讀經,成人成才,希望每一個家庭都因讀經而更加和諧美好,希望經典的紐帶把我們永遠相連在一起!
(吳小東老師講于臺灣鹿鳴學堂,服謙李小芳筆錄,內容未經吳老師審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