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9 自由時報    入棺體驗死亡 學生:活著真好
仁德醫護專科管理學校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體驗「死亡」,上課學生先寫下遺囑。(記者彭健禮攝)
有的學生太融入情境,想起即將和親友離別,唸遺囑時悲從中來,泣不成聲。(記者彭健禮攝)
學生躺入棺木中,棺木將會闔上。(記者彭健禮攝)

〔記者彭健禮/後龍報導〕「親愛的爸媽,我曾經很幸福,你們的照顧和用心我都懂,但我的時間不多了,很後悔經常和你們爭吵。」仁德醫專十名學生昨天體驗「死亡」課程,立下遺囑、躺入棺木中,不禁悲從中來,泣不成聲;學生們事後都說,活著真好,要更珍惜當下。

仁德醫專開辦殯葬實務教學並發展為學校特色,獲教育部補助五百萬元成立「生命禮儀實務教學中心」;教務主任胡冠華說,中心設有「死亡體驗」、「臨終關懷」、「悲傷輔導」、「多功能奠禮堂」等專業教室,提供生命關懷事業科學生完善的學習環境。

校方昨天安排十名學生接受「死亡體驗」課程,學生們換穿壽袍並預立遺囑、躺在棺木中,不少學生很融入悲傷的情境中,想到即將與親友離別,不禁泣不成聲。學生在結束後「歡喜重生」,彼此相擁安慰,心理諮商師羅玉雲立即提供心理輔導。

復健科三年級女學生陳怡瑄眼眶泛紅地說,參加「死亡體驗」課程後,讓她更珍惜生命,感恩周邊的人事物;蔡佩珊也說,躺在黑漆漆的棺木中,眼淚就止不住,深刻體驗到「活著真好」。

生命關懷事業科助理教授邱達能說,學生參與「死亡體驗」課程後,藉此學會珍愛生命、關愛他人,積極創造自我的生命價值。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聞毓老師之名,是在經學研究所成立時,由黃忠天老師的敘述得知,黃老師在課堂上也不只ㄧ次提到我們這位「太老師」,才片斷的知曉其人,最近聽聞到毓老師過世的訊息,更有機會得聞更多其人其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讀經、讀書究為何事?
 
當代讀書人的志向在何處?毓老師說:「什麼是文?經天緯地謂之文,文人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縱身大時代當中,挽狂瀾於既倒,繼文化於斷絕」
 
---------------------------------------------------------------------------------------------------------------------

●傳奇人物「毓老」——經學宗師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今年3月20日因心臟衰竭辭世,享年105歲;告別式將於4月10日下午2時假台北市第二殯儀館懷親廳舉行。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經孩子不變壞 總統強調經典教育重要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1/18 17:09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18日電)「讀經的孩子不會變壞」,總統馬英九覺得滿有道理。馬總統今天與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對談,強調經典教育的重要,並指出對岸近年研究國學盛行,大陸在各地設立260多所孔子學院。

馬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馬悅然夫婦,暢談古籍經典。馬總統當場還背了段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馬悅然認為,背書還是有用。馬總統立即回應,「有用、有用、有用」。馬總統並認為,小時候讀的時候不完全懂,只是記下來,等到年紀大了開始做事,就會去想這些道理,愈想就覺得愈有道理。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100-4-12 總統府新聞稿--  副總統接見「第十一屆全國經典總會考」績優考生暨推廣讀經有功團體  

 

  • 公布日期
中華民國100年04月12日

  蕭萬長副總統上午接見「第十一屆全國經典總會考」績優考生暨推廣讀經有功團體,除恭賀此次會考成績優良的大、小朋友,以及感謝老師及家長的陪伴與堅持外,亦期盼藉此灌輸學子們良善種子,日後更懂得「誠以待人,敬以致事」的道理。


  副總統表示,現代社會強調「全人教育」及提倡國際觀,語文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要培養具有傳統文化素養與現代國際觀的新時代公民,提倡經典教育是最有效的辦法;而馬總統上任以來的施政重點之一就是「厚植軟實力,打造台灣新動力」,不僅強調要「文化立國」,更要「文化興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組的郭媽媽剛做完月子,郭爸爸、郭媽媽就帶著全家重返讀經班,可別小看我們的小瀞伊,她在媽媽肚子內就已讀經多時,聽聞諸多經典講授,郭媽媽說,小瀞伊是徐老師的頭號粉絲,還沒出生就上過徐老師講解大學、易經的課,現只要聽到經典的cd聲,小瀞伊都會特別的專注和安靜。

 

本週的孝行品格課程  ,為了讓小朋友體會父母親扶養孩子的辛勞, 特別讓孩子們親自來練習抱幼兒及餵食的過程,小瀞伊剛好就成了我們的模特兒。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吾思吾師 毓老師 您在何方 

台灣立報95/7/1 謝瓊玉

30年前,我21歲,師專畢業後,分發到瑞芳山上的礦區小學。第二年暑假,我報名參加了耕莘文藝營。在陸達誠神父帶領下,精彩的文學課程結束後,我認識了台大中文系的安鳳儀,她同情我求知若渴,但英文太差,不敢報考大學夜間部,推薦我到溫州街的地下室上「毓老」的經學課程。

毓老那時開的課很多,有四書、公羊學、尚書、易經、禮記、春秋繁露、資治通鑑和一些子書。私塾同學幾乎都是台、師大的學生,也有少數的高中生和研究生。安鳳儀幫我寫了篇報告,讓我混進了這百年難得再現的經學殿堂。我回饋安鳳儀兩本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

毓老講經是一句一句的解,我記得《論語》講了近一年,老師講課配合時事,書上那些遙遠的道理,因為老師的解說,變得非常親近、易解。

那時的我,初入社會,對人生充滿疑惑,也沒有確定的人生方向。我的國學基礎太差,老師引用其他經書的例子時,常常聽得霧煞煞。我的學習狀況,用老師的話來說,僅僅止於得到老師的「口耳之學」。至於經學的進境,我是不及格的。我稱不上是老師的「入門弟子」,應該只能算是個旁聽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學宗師毓老最後一課 聲影震學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思議的太陽

臺灣人間副刊  張輝誠

  倘若沒有那幾回不經意的遭逢,我是否可能知曉,一個人的心居然可以如許寬廣博大;或者說,是否能深刻感受到,在自我渺小個體存在當中,居然可以觸及那寬廣而恆久的事物,實在是一點兒也說不準啊。

 一段童年奇遇

  小時候,有一年初夏清晨,天猶濛濛未亮,我已經跨上腳踏車,一邊回頭向外公、外婆道別,一邊趕忙踩踏車輪趕路,因為昨日貪玩過頭,多住了外公家一夜,以至於禮拜一大清早就得趕路回三公里外的家中,換穿制服至褒忠國小上學,以免遲到,受老師訶責。
  腳踏車剛衝出蔥子寮,迎面而來滿目灰薄霧氣,立刻撲上臉頰,冰涼冷意隨即擴散四肢、襲往心頭,不由得瑟縮身子,冒寒逆北而行。一路上人車、路燈俱無,我奮力踩著踏蹬,沒敢多想什麼。騎了好一會兒,天色方才一點一點清亮起來,將薄霧驅離消減,馬路旁的碎石、雜草、溝渠這才露出臉。慢慢地,農田漸次從薄霧中顯現,霧氣退卻如捲軸般地由近而遠將四面八方的農田舒展開來,一直退得很遠很遠,好似整個雲林平原都被毫無阻攔地張揚展開了。
  然後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我停下車,站立路邊,雙腳踏進沾滿露水的雜草中,愣愣望著東方,我揉揉眼睛,疑惑著是否看走了眼,──為什麼東方盡頭處竟然纖維畢露似地矗立著一道道青色山脈,從北而南一路綿延不絕,由前而後峰巒疊嶂密密層層排列擠挨,鮮綠林色潑灑一座座山麓,好些個峰頂竟還載著白潔色澤,彷彿殘留靄靄雪色般,峰頂上滿天青碧淋漓由峰頂漫溯渲染而上,舖青染碧了整座穹蒼,──難道是中央山脈嗎?何以如此不可思議地清晰明朗,出現在數十公里外的平原視線之內,且先前從未曾出現過?我立於一條蜿蜒阡陌小徑之前出神凝望,凝視著無邊際的廣大農田、奔騰似的壯闊山景,小小心靈忽然覺察到了什麼奇異感受,卻一點兒也說不出來。
  然後,某個峰頂忽出現異狀,青綠之間冒出一彎澄黃,陡地翻跳兩三跳,轉瞬猛然躍出,突從一圓蛋黃蹦蹦而上,然後破濺似地激射出萬道金光、億條瑞霞,亮澄澄得,讓人睜不開眼。──是的,那是太陽,不可思議的太陽,從鮮綠山脈間輕巧跳出,正亮亮堂堂地朗照雲林平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通經脈的身教鴻儒—愛新覺羅.毓鋆

(原文刊登於「百世教育雜誌」156期2004年9月號)

愛新覺羅‧毓鋆老師,是五十年來臺灣民間講學,特別在經典教育方面最具影響力,目前唯一碩果僅存的前輩大師,在未來近代中國經學史上,毓老師必然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由於他老人家已近百歲高齡,考量其身體狀況不便接受專訪,因此特邀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黃忠天所長,請他談一談心目中的毓老師,藉此讓大眾得以瞻仰一代經學大師的風采。


經學大師身影側寫

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外界都敬稱他為「毓老」,毓老一生充滿傳奇,由於具有滿清皇族的特殊身分,前半生在政壇上叱咜風雲,導致他來台灣後,幾乎是深居簡出,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他創設了「天德黌舍」(現改為「奉元書院」)從事私人講學的事業,並以傳承中國文化為他畢生最大的志業。

早期在台北羅斯福路耕莘文教院附近的尋常巷弄內,毓老在自己的寓所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志業-開課講學,每次上課,八、九坪大的客廳裡總是擠滿了學生,黃忠天所長回憶當年的情形表示,有時候遲到的同學只能站到紗門外聽講,而門內的同學則是坐著圓板凳,人手一塊取代桌子的寫生圖板,「黌舍」裡使用圓板凳及圖板,一方面是使客廳能擺下較多的座位,再者則是方便下課後,板凳及圖板可以一落落的疊收起來。那時候的讀書環境非常克難,尤其是夏天沒有冷氣空調,客廳裡的學生一個挨著一個聽講,擠在一起雖然很辛苦,但是,大家學習興致卻都非常的高昂。後來,黌舍搬遷至現址-溫州街,才改善了空間與空調的問題。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統中華文化 挖出精髓----- 遠見雜誌

薇閣小學用心在校推動讀經

http://www.gvm.com.tw/theme/inpage_cover.asp?ser=12213&Pg=2

作者:游常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