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教育與數理個別化教學         蔡政民老師

一.前言:

二. 讀經教育:


所謂「讀經教育」,最主要的是「兒童讀經教育」,就是讓兒童及早接受經典的教育。「兒童」就是教育的時機,「經」就是教育中使用的教材,而「熟讀」就是教育的方法。

在人生記憶力發達的時候,要善用其記憶力;理解力發達的時候,才加強理解的訓練。對該背誦的科目要老實背誦,對該理解的科目則要真正理解。

三. 數理個別化教學:


在一個大班級裡,要實施因才施教,實不容易,由於學生「個別差異」存在的事實,很難有一種適合全班學生特性的教學方法和課程。
在傳統的班級團體中,教師通常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較傾向於被動的角色。但在採用個別化教學的情境中,學生通常是教學活動的重心,教師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個別化教學要由學生主動學習,課程、教材、評量都應適應個別學生的差異和需要。

 

請聽一些高中生的心聲:


1.「傳統的教法是由老師站在講台上,說明定義由來,然後像在變魔術般的解題,經由老師超強的講解能力,讓我們覺得『我們懂了!』,事實上,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懂,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課堂上都會覺得『嗯!我都聽懂了』,回到家,也沒有再算過,等幾天後要小考時,翻開筆記,像在看外星文字一樣~~看不懂,這時,就會頭昏腦脹,又闔上筆記,以致問題還是存在那裡」;
「而自學的方式,自行學習,藉由自己閱讀,思考著為什麼這樣寫?公式怎麼來的?再算習題,試著解題,在自行解題的過程中,就可以發現自己哪裡不懂可以隨時請教別人。可以思考要如何解題,真的解不出來再看詳解,然後自己再算過一遍,印象會更深刻,這都是自學的好處。」

2.「我一聽到數學就快暈倒了,更別說要來算數學,以前上課總是能混就混,很討厭抄寫數學筆記,常常數學課本都是空白的,更常常做白日夢,不然就做自己的事,絲毫不管台上的老師是否在上課,所以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往下掉,就只能拼命補習,但是卻越補越大洞,曾有一度想放棄數學,真搞不懂為什麼要學數學呢?」

3.「現在上數學課的優點~是在於老師講的淺顯易懂,使得我比以前更容易聽懂.並且也產生想學習數學的心態~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以前的我…並沒有那麼強烈的想要學習數學。這之間的轉變是很重要,因為如果我沒有這麼想的話,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覺得數學很有趣了吧!現在上課有時會讓我們自習,乍看之下好像是老師想要偷懶,但並不是這樣唷!!


因為呀!老師會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下去問,問到有一些學生的問題剛好一樣的時候老師就會上台解說~我覺得這樣很好,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就不會像上課那樣一直說下去一直上下去,反而導致於那些知識,還沒有吸收完畢就繼續上新的課程,這樣上課學習也很困難,以至於覺得上課很無趣,很無聊呢!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收穫很大很大。」

4.「一開始,超不習慣的,以致第一章學的並不好,後來漸漸習慣了~~漸漸喜歡思考,我覺得『自學』這個方法很好,讓我們有很自由的空間,可以很自由的學習,我覺得這個方法比傳統的方式好。我很喜歡自學」

數理教育的目標在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數理)成就表現。我們都是人,敎的學生也是人,所以要把學生教好,首先了解:

1.人的特質:

再談:2.愛之適足以害之:

3.優秀的中國人:
西方哲學家羅素在民國初年說:「如果讓中國人有30年穩定的社會,給他一筆足夠的經濟資源,30年之內中國的科學可以與西方並駕齊。」可見依照西方人的經驗,學科學並不是很困難的。

今談科學教育,其根源在於對人性的認識出了問題,西方人他們是順著人類數理能力的發展中開發出認知的精神,以成就科學;而我們一直是從功名的角度著眼,所以他們的科學教育注重思考(慢慢教,不教很多),我們的科學教育注重技術(不留思考時間,教很多)。

 

4.數理的特質:

(1)數理的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柏拉圖曾說:「給我一個僕人,也可以把他教成數學家」。


(2)數理能力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
皮亞傑把人類認知的能力的發展分為:感覺動作(一至三歲)、運思準備(三至六歲)、具體運思(六至十一歲)和抽象運思(十一歲以後)四階段。


(3)數理的學習特重個別性和偶然性:
數理一定要自己懂了,才算懂,自己學會的,才越有興趣,讓人教往往教出壓力來,所以數理最需要提倡主動學習。

(4)數理能力與大腦神經有關:
腦神經的發展,主要是靠後天的訊息刺激。發展的潛力,在原則上雖是無窮無盡;但發展的時機卻有限,其時機起源於胎兒,愈早可塑空間愈大,愈晚則愈僵固,到十三歲大體藍圖底定。

5.打破分數的迷思
一個人的學習成長過程中首要以品德為重,考試分數高或低是不足以表示其品德的好或壞的,其實分數的高低亦不能表示其用功程度的。因為影響學生的成績有下列各因素:


(1)題目的難易度             (2)對教材的了解程度 (3)平時的努力程度           (4)考試的情緒
(5)13歲就底定的大腦         (6)學生對該科老師的喜好程度 (7)以往心理的受傷程度        (8)同儕關係

以同理心的語氣從旁鼓勵學生,用愛心、耐心等待學生的成長,如果能如此,學生的心理受傷程度不但會降低、更可能癒合,且對老師的喜好會增強,如此會導致其平時更用功,考試時的情緒較穩定,假以
時日對教材內容自然會更能了解掌握,甚至改善同儕之關係。

6.每一學生都是父母的寶貝
「一個有成就的人,是一分的天才,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父母養育小孩是天經地義的,相對地每一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沒有一個小孩是被放棄的,所以我們(教師)亦不該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但因每個小孩家庭背景均不相同,學習成就表現迥異,因此老師應當給以因材施教,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看重每一位學生。

個別化教學實際實行之過程分享:
問題1.
何謂「不要再那麼努力的障礙我們的孩子了?」負責任的老師們在課堂上很認真的教,似較不會有內疚感,哪會知道學生亦有能力自己看懂(只要教材、解答寫得夠清楚即可。)

答: 教了有多數人似懂了,但卻抹煞了他們思考的能力與機會,又有些本就較差的,常因教了亦不懂導致自暴自棄(然其不懂的真正原因應是以前的就不太了解,只要有心回頭把以前的學好,就自然懂了。)

問題2. 有學生懷疑此方式?


答: 引導學生:
    老師們之所以較會都是因看很多,而一般學生有一人買同一冊數學參考書三本以上的嗎?(沒有)亦即只要能多看多吸收自然能會。若請高一的學生看國小一年級的數學,一定不用二十分鐘(可能三分鐘
或更短)那麼小一到小六共十二冊,應只需花幾小時就可看完(學生大多認同此理論)。


問題3. 接觸一新的內容(對數函數之圖形)三分鐘即有學生反應看不懂(不只一位)

答: 不管他,叫他用心續看就會了解(因學生不習慣閱讀)結果一節課下來
全看完而且懂了(即老師要堅持)


問題4. 月考前兩週出現有進度落後者,如何應考?


答: 只要前面自學過的內容真正了解就好了,為真正使學生有成就,當適度調整現行的成績考查,倘真改不了亦無妨,因此類學生照以往一樣考不好。

問題5. 一程度好的學生反應希望上課,因連續兩次月考均只得六十幾分。
答: 我堅持,反而激勵他更用功,而且自學亦懂了,該生今年學測數學得十三級分。

意外收穫:
(1) 實行第二週,即因有人超前,同一組的同學回家就很拼(猛K),別組亦效法。
(2) 有些同學反應:自己學會的好舒服,很快樂,很有成就感
(3) 有些同學反應:已經算到有感覺了(相信每人均可如此,只是時間不一)
(4) 偶爾在黑板講解時全班更珍惜了

參考:(1)華山書院、讀經通訊
(2)實踐國小校長 張素貞:從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談普通班級的個別化
教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