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年王財貴教授讀經教育城市巡迴公益演講(都江堰站)
 
                          
吾人自處之道


主講人:王財貴教授
時間:2013/05/20
地點:四川都江堰靈岩山莊三樓會議室  記錄:清和

 
……
非常感動。其實我每一次到了讀經的各種場合,比如說去讀經班看到孩子讀經,我就很感動。那麼,像我們前兩天的演講,那麼多人來聽講,我心裏都覺得很愉快。尤其像今天我們各位都在讀經的理論讀經的實踐,各方面都已經有相當的投入,而且有很多人已經有很好的教學的經驗;有的還小規模、大規模的推廣,所以我對各位其實都很敬佩。遇到這種場合我都講不出話來,因為第一點太感動講不出話來;第二點是我不知道要講什麼,因為我講的大家都知道了。(先生呵呵笑,眾笑,眾鼓掌)

   不過,如果要我講話,雖然我每次都說,我沒有什麼話講;但是如果真講下去啊可能要講兩三個小時,那我們交流都已經沒時間啦。所以今天我要節制一點,少講話,多聽大家的。
  
如果,有一些所謂的問題我們再來商量,這個商量也不是我一個人來所謂的回答,這無所謂的回答,這只是互相商量。既然互相商量就每一個人都可以提出他的觀點、他的看法,然後大家來比較比較,看誰的觀念比較合理。
  
像昨天講一天,只不過講一個這個字。一個字三人抬不動,意思也就是說這個是很重的,那麼是不容許隨便搬來搬去的,是定的。理是定的,但是事情是不定的,或說理是單一的,那麼事情是複雜的。不過呢所有的不定的到最後都要歸於定,所有複雜的到最後都要歸於單一。

   這個所謂歸於單一,它是一個理想的,現實要歸於理想,或說現實要受理想的指導。但是,現實幾乎永遠不能達到理想,在這個差距當中我們還是要用道理來面對這一種差距,這個道理呢就是道理與現實它是有差距的。那麼,雖然有差距,我們還是要以道理來作主導,讓現實一步一步地合乎道理,這就是現實與道理中的道理。因此假如我們等一下所說的各種所謂的問題,有的是在道理上的問題,在理上的問題,有的是在事上的問題。
  
依照理論來講(就是依照道理來講)理上的關注要多一點,事上的關注也不是少一點,就是要知道它不是一種原則上的問題,凡是技術上的問題就歸於技術來考量,千萬不要把技術問題跟原則的問題混為一談,所以等一下所謂的問題我們要分清是理論上的問題呢,是理論錯誤呢,那麼這個理論要改;那麼如果理論沒有錯呢,事情上實踐出來有困難,那不是該這個理論,而是要很清楚地認知事情原來就是有困難的,不可以期待事情上沒有困難,我們只是讓事情漸漸地看看能不能合理。假如我們盡了力了,事情依然那麼麻煩,依然令人挫折、煩惱,那你就要承受。所以假如一個(人)說他要關心教育、關心文化、關係時代,總之一個人如果要關心讀經教育,這個人呐他就註定了就是他的命運呐就註定了要受苦。(眾鼓掌)

   如果一開始立志的時候,覺得一片光明,前途不可限量,非常喜悅,然後一做起事情呢處處受到阻礙。如果因為受到阻礙而怨天尤人,那麼可見他是一個糊塗的人。那麼,糊塗跟經典是相反的,經典就是不糊塗的書,我們讀不糊塗的書而居然還做糊塗的人,這是對不起經典,也對不起自己!(眾鼓掌)所以要檢查、要檢測,我們對於讀經教育是不是有深度的認識跟我們所作所為是不是對的,就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問自己越做越愉快,還是越做越煩惱?如果越做越煩惱就做錯了,越做越愉快就做對了。
  
那麼,這個愉快不止是自己愉快,要跟人一起愉快,比如說老師跟學生要一起;堂主跟老師要一起愉快;堂主跟堂主之間要一起愉快;然後整個學堂跟家長要一起愉快。如果這樣子就做對了,如果不是這樣就做錯了。


  
剛才說事情不是很複雜嗎?不是常令人挫折、煩惱嗎?那麼為什麼會愉快呢?其實你如果把這些複雜、挫折、煩惱你甘願擔負起來,你就回歸愉快了。如果是不肯擔負、不肯擔當,那麼只怪這個環境、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為什麼都不能夠瞭解到你的用心、你的誠意。你自以為你很用心、你很誠意,而你怪世界上為什麼還不瞭解你?為什麼還不給你照顧,不給你萬事如意,像這種的想法其實就代表他原來的用心是不夠誠意的的,他還是自私的。只為自己好,想著天地都隨著他轉,這是不對的,這樣子就會帶來自己的痛苦,這是活該!而且會帶給別人痛苦,這是罪過!所以要做一件事並不容易,尤其要做一件好事,那是非常艱難。


  
在這個時代裏面,要做一件跟時代幾乎相反的——像我們這種讀經教育,那你的生命就要堅強一點,不要太脆弱。所謂的堅強就是不僅擔負自己的命運,你還要擔負你身邊人的命運,甚至你原初做推廣讀經不是擔負天下人的命運嗎?自己的命運都擔不起來,你還能夠擔負天下人的命運嗎?你只不過給天下帶來更多的黑暗。


  
所以每個人要回歸初心,回歸到他的原初的那個願望,那個願望是合於天地的,那個願望是合於人性的,而且人性當中有人情世故,所謂人情就是人人的感情,人人並不一定都要同情你;所謂世故就是世間的許多的事情,都是很複雜的,這個世界不是為你而創造,地球不是為你而轉!那麼,所以每個人要回歸到初衷,回歸到自己原來你想要做什麼?在這一點上你一回歸,你就覺得這些困難完全不是困難;這些挫折完全不是挫折。這都是天地間本來就會有的事,這就是人生本來就會遇到的事,既然本來就會遇到,而你原來就想你要承擔,你承擔起來不是就沒事了嗎?
  
那麼,你一沒事,你身邊的人就得到安心;要不然你自己不安心,你身邊的人怎麼能安心呢?那麼大家安心,你真的可以漸漸地去帶動別人,讓自己的幸福能夠放射出去,也帶給別人幸福。那麼,越來越幸福,你自己安心了,別人安心了,這個世界也安心了,這樣子豈不是愉快嗎?所以不愉快,我們也愉快,這才是真愉快!(眾鼓掌)不成功,我們認為也成功,因為成功不必在你的身上表現嗎?成功可以在天下間表現嘛!為什麼你成功才叫成功呢?
  
你所做的事在天地之間已經成功了,這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這樣子豈不是很愉快嗎?為什麼什麼事情都要攬到之間身上,都要看看受了多少的掌聲,受了多少的尊敬,受了多少的好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樣做豈不是跟老天作對嗎?老天不是為你而生,老天不是為你而創造,那你怪老天說:為什麼不為你創造?這個活該!這個真的活該!所以,沒一人都能夠這樣子,以這樣的心態來做人做事,這個就無怨無尤。所以孔子說: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知我者,豈天乎?

   這個知我者,豈天乎?這一句話,明眼人才看得出來這句話的重大。牟宗三先生對於儒家的所謂形而上學的一種發揮,他就引用了孔子跟孟子的話,來說明儒家有形而上學的智慧。因為儒家的形而上學最比較集中的比較明顯的表達,是在所謂《中庸》跟《易傳》,《中庸》的後半段完全是形而上的語言,玄之又玄,非常高遠。而《易傳》呢,《易傳》尤其在《系辭》跟《文言》它有很多形而上的語句。比如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謂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這個都講到天,講到創造,這個就是所謂形而上學

   那麼,《中庸》說誠則明矣,明則誠矣,這好像在講道德對不對?其實說不誠無物這就是形而上學,所以道德學跟形而上學在儒家是合二為一的。《論語》、《孟子》裏面比較少講這一方面的問題。不過,明眼人也可以從隻言片語當中發現孔孟心中的對形而上的體會,所以牟先生就常說,孔子是踐仁以知天就是實踐,實踐仁德來知天,來領悟天德,實踐仁德以領悟天德;孟子是盡心知性以知天,從盡心開始來知人性,從自知人性來領悟天道。那麼,孔子踐仁以知天用哪一個句子呢?就用這個句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知我者,其天乎?知我者,其天乎?老天是知道我的,而且只有老天才知道我,知道我是下學而上達”“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不怨天,不尤人這一種品德,可以叫德品,不怨天,不尤人的德品就是道德的境界、品類是達到知我者其天,就是天下人沒有一個瞭解我的,只有老天瞭解我。可見不怨天,不尤人是很難的,要上達天德才能做到。但是呢,我們應該勉勵自己,勉勵勉強而為之,儘量地不怨天,不尤人。能夠這樣做,其實不是對人好,是對自己好,你是照顧了自己,要不然自己的生命是非常迂曲的、扭捏的、不平正的、不乾淨的,這是人生很大的一種痛苦。

   那麼,所以從今以後要記住:不怨天,不尤人,什麼事情都是你自己決定要做的,既然你要做,你就應該知道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你想事情那麼容易,那都是妄想,人情不是那麼樣的平坦,不是人人都要圍著你,都要尊重你。

   所以有一些人就說,我們現在中國的家庭啊每一家都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全家人都圍著他繞,這個是破壞一個人的所謂性命啊,他的智慧的生命就被這一家人的這種溺愛所破壞了。一定要有天生大德的人才能夠不受這一種溺愛的影響,他後來才會知道——不是世界圍著他轉,而是他要圍著世界轉,他要來轉世界。那麼,能夠有這種對人生的體認,做起事情來就非常的坦蕩、大方,而且剛才說的先帶給自己快樂,然後帶給別人快樂。這是我的所謂的開場白。

   我以下就不講了,如果這個題目要講下去要講到中午,所以我們今天是交流會,我們就來交流交流。不過,剛才我講這些話以後,可能大家就沒有什麼交流的問題了,(眾笑)因為還有什麼交流就是沒良心的人了。(眾笑)不過,你如果真的有疑問你不問,你不提出來,所謂大惑終身不解,你有一些疑問一輩子都解不了,這也是對不起自己。而且你如果想要去教學、想要去推廣,你自己有疑惑存在你心中,你怎麼教學得好,怎麼推廣得好呢?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別人,你有疑惑還是要問一問,縱使我說有問題的人是沒有良心的,但是你不提出問題,你有問題而不提出來更沒有良心!(先生哈哈笑,眾笑,眾鼓掌)所以拿捏就在你自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