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日子》(2014-05-29 21:50:40)

 

王財貴按:德國李偉霞女士之文《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日子》,真是很好的經驗分享。句句真實,故句句動人。此種文章,應讓祖國僑辦或漢辦看到。

懷仁按:因為近日德國華人論壇有很多關於海外兒童讀經的討論,吾友偉霞發文分享了她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故事。海外兒童讀經,其中的辛苦、父母的付出以及孩子們的進步,讀來真令人感動。時至今日,中國人想讀自己祖宗的經典,仍然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也真是世間奇聞了。思之亦悲從中來。然而悲中亦充滿希望的淚水。看到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的華裔兒童開始讀經,真幸福。

 

李偉霞按:我的大兒子陽陽4歲才開始說中文,很晚的。我們這幾年一直用讀經的方式學習中文,兒子現在小學一年級,德語和數學作業是和其他班上的孩子不一樣的,每週一節課和二年級孩子一起上。老師建議跳級。

 

具體這幾年走過的路,我半年前做了一個總結,寫在下面的文章裡了。文章很長,希望對讀經還不是很瞭解的家長們有些幫助。謝謝!                              

 

   和兒子在海外讀經共學的日子     李偉霞(德國

 

   我接觸經典的時間並不長。2009年王財貴老師來德國做巡迴演講時,我正忙碌於適應因休產假中斷一年的工作而焦頭爛額,即便在德國熱線上偶爾會流覽到關於讀經的熱火朝天的討論,也沒太放在心上。當時覺得讀經離我的世界是十萬八千里,為什麼要讀經啊。一年後,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認識的媽媽,在離家40公里外的城市辦讀經班,因為好奇,也就帶陽陽加入了,當時陽陽三歲兩個月。他那時漢語能部分聽懂,根本不會說,德語能完全聽懂,但詞彙量有限,而且吐詞非常不清。我堅持每週末驅車去參加這個讀經班,直至二兒子出世。這個讀經班提供給了我和陽陽初次接觸經典的機會。當時班上是大小孩子混班制,大概有15個家庭。我們那時讀《老子》。因為當時自己對讀經教育沒有太多的瞭解,加上陽陽那時的漢語程度是幾乎無法開口跟讀,所以可以說我們是聽經聽了半年多,漢語提高效果並不很明顯。具體今後讀經的路還要不要走,或怎樣走,我心裡非常沒有數。

 

帶著滿腹的困惑和中文學習道路上何去何從的疑問,我帶著剛滿4歲的陽陽和剛滿4個月的二兒子燦燦于2011年復活節後北上漢堡,參加那裡舉辦的復活節讀經營。這個讀經營讓我大了眼界,原來混血兒童即便在海外,漢語也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程度。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混血孩子,那時5歲的春子和8歲的凱文。這兩個孩子溫文爾雅,談吐得體,舉止大方得體又不失兒童的活潑,真是有點翩翩君子之風。我當時真是感慨萬千,看到了海外中文教育的希望。

 

這個讀經營可以說是我對海外中文教育或者是讀經教育認識上的一個轉捩點,我開始反思我作為母親,是否最大的盡到了在兒子中文教育上的責任。答案是否定的。從那以後,我開始學習讀經理念,在網上找相關文章大量閱讀,開始了我和兒子正式意義上的讀經學習。開始的過程是艱難的,從剛開始的每天的5分鐘,不厭其煩的重複三字經中某句,矯正兒子的中文發音。中間過程中有時也會覺得很辛苦,二兒子還在繈褓,需要照顧。但一想到作為母親,這件事情如果我不去做,可能不會有人會比我更用心的去做,而且我們已經錯過了幾年的時間了,因此也就這樣堅持了下來。慢慢的看到了陽陽可以三字一句的三字經,弟子規到讀四字一句的千字文和百家姓,到五字和七字的聲律啟蒙,五言和七言的詩詞,直到誦讀論語。這個過程中隨著他誦讀能力的增強,他可以出口成章,口音也有很大改善,而且會自得其樂的不斷重複經典中的內容,我堅持讀經的信心加強了。

 

    陽陽和媽媽一起讀經

 

陽陽讀經


   偉霞女士帶一雙幼子讀經

   帶陽陽在家學習的過程中,我一直也在尋找一個可以共學的集體。曾經帶他去了4個月的有小部分讀經內容的中文學校,因為要徘徊於在家讀經和中文學校的白話文作業之間,發現兩者都無法兼顧,反而令我和孩子都更加辛苦。在所在和周邊的城市尋找純粹讀經的集體,發現都找不到。這期間又帶陽陽去漢堡參加那裡耶誕節舉辦的冬令營。那次的冬令營的最後一天的彙報演出,看著小孩子們自得其樂的詩詞吟誦,還有少年班英文經典的唱誦後,我當時感動的只想哭,我是多麼的希望我的孩子們也能有一天和我一起分享經典帶給我門的感動啊。我要自己開讀經班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了。雖然有很多的顧慮,但有了漢堡致謙學堂的校長楊老師以及德國各地因讀經而結緣的朋友們給我的精神上的大力支持,我開始做辦讀經班的各種準備。

 

很幸運的找到了當地的一個教堂機構提供的免費場地,有兩間教室。2012年農曆新年過後的2月中旬讀經班開課,學習千字文。剛開始加入的家長有大概20個,大部分從未謀面,只是因為看到我在德國熱線上的帖子而來的。雖然課程上安排了誦讀,吟誦,字卡和兒歌等內容,但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沒完沒了讀這些不可理解的東西。我列印了關於讀經理念的一些文章傳閱給大家,但好像也收效甚微。幾次課後參加的家長和孩子們就急劇減少,然後就陸陸續續地有人走。原來剛開始的兩個班因為人數的減少,無法成立,被迫成為大小班混合成為一個班。但情況仍不見好轉,一直到7月份,因為各種原因只剩下一個讀經家長,我。只剩下一個讀經兒童,兒子陽陽。

 

   感謝漢堡致謙學堂的校長楊老師。偶然間接地知道這件事情後,主動打電話給我,鼓勵我說沒關係,繼續做,並建議我來漢堡學習教學。從漢堡回到家後,新來了一位家長,每週都來讀經,這樣讀經班又起死回生,有了兩個讀經兒童。幾個月後,斷斷續續的又有家長來,又有家長走,這種狀態持續到直到11月份中國吟誦協會會長徐建順老師來,經常參加周日讀經的家長趨於穩定,有5個左右。當時班上的家長們幾乎基本上都參加了徐老師在杜塞的吟誦講座,對讀經課上加入吟誦內容都表示支援。所以我們的課程是誦讀和吟誦相結合,穿插識字,漢字演變寫字還有繪本。到20136月又有幾位新的家長加入,考慮到孩子年齡段的不同,誦讀程度及內容上的差異,分成大小兩個班,以利於教學。到現在我們有大小兩個班,一共15個孩子,三個老師。為了突出我們是讀經班這一重點,於去年11月做了教學調整,取消了繪本部分,增加了讀經時間。

   陪兒子誦讀經典的過程,也是我給自己補上文化課的過程。每部經典都有自己的亮點,名言。我最喜歡的經典是論語。剛開始讀論語時覺得生僻拗口,吃力。但讀到十幾遍時,狀態就會大有改善。在讀論語的過程中,我看到的諄諄誘導的孔子是栩栩如生的,其中的經典名句是我遇到困惑和困難時的指路明燈。“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解答了我們在生活中為人處事的種種困惑,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我們寬容寬恕是終身需要奉行的真理,做人做事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些教誨會給我一個目標,使我慢慢開闊了自己的心胸,為人處事就能儘量朝“不怨天不尤人”的方向去努力。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告訴我大家都喜歡的事情,你必須去考察清楚,要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力,不要人云亦云。這對讀經也同樣適用。面對學習經典的反對聲音,只有自己經過親身實踐了,考察過了,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的隨大流,盲目跟風。大學中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盡道已”,告訴我做事情一定要分清楚主次,輕重,本末。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實何必一百遍,在平常的誦讀中,總會有一兩句在不經意間跳出來,大放光明。在我遇到困難和未知時,常常不自覺地會有幾句經典在我腦海裡回蕩,像是在提醒我,協助我。通過這樣的誦讀實踐,我堅信兒子比我早接觸經典,記憶力比我好,現在不理解裡面的內容怕什麼,他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去理解經典裡的內容。現在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趁著時機播種,辛勤耕耘,等待它有一天碩果累累,長成又深厚傳統文化根基的參天大樹。我堅信有這些先賢千載流傳下來的智慧,伴隨他的成長和今後人生中的許多未知,他的人生將會是,少走些彎路,少些困惑,多些智慧,光明的,幸福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兒子讀經的兩年半,陽陽的中文進步可以說是巨大的。從4歲開始口齒不清的費勁的跟讀三字經,到兩年半後的今天跟讀孟子這樣的長篇經典毫不吃力。從洋腔洋調的口音很重到今天口語接近標準,從一字不識到接近突破識字關,並開始了中文長篇的閱讀。這些如果還是走海外中文學校白話文中文學習的路子的話,都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堅持中文經典的誦讀,他的德語也進步飛快。從口齒不清到表達清楚,詞彙量豐富。因為有了讀經培養出來的定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去年秋季上一年級後德國學校的各項課程都很輕鬆。老師專門每週讓他一節數學課和二年級的孩子們一起上,並給他佈置二年級學生的各項作業,他也覺得很輕鬆。

在辦讀經班教讀經兩年過程中,我是邊思考,邊實踐,再思考,再實踐。越實踐,越發現讀經教育真是妙不可言。這期間也有一些體會,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一,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千萬不要以功利的目的心去讀經典,因為這樣的心態和讀經典的原意是相悖的,有時孩子們看似原地踏步甚至有些倒退,其實可能是螺旋式上升的狀態的前奏。家長會可能因為一時的一葉障目而使自己和孩子與經典最終失之交臂,這是極為可惜的。

其二,經典學習,貴在堅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這種堅持絕對不是盲目的,狂熱的,無理由的或者人云亦云的堅持。經典學習堅持的根基是對讀經理念的深度理解和把握,這是支撐和解決讀經實踐中諸多疑惑和問題的關鍵。

 

其三,學習經典的過程儘量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有一些形式是可以的,但形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經典學習的,不能為了尋找形式而本末倒置。這些年看到到凡是家長們專心的讀經,不是心猿意馬的不斷地嘗試各種新的中文學習方法,尋找各種讀經形式的,試用各種教材的,孩子們大抵也是讀經成效最為顯著的。實踐證明,孩子們是能夠適應安靜肅靜,沒有太多花樣形式的讀書方式的。

王財貴老師說,如果這世界上有一件事是利人利己的話,那就是教育。我感謝兒子,因為有了陪他誦讀經典學習先人智慧的過程,給我開啟了一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我的生命感到從未有過的充實,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講的古之學者為己的樂趣。我感恩因經典而結緣於德國各地的讀經家長和老師們,並和她們他們結為朋友,在讀經和人生道路上互相協助。讀經,真是“問一得三”,人生的幸事也未免於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