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日子》(2014-05-29 21:50:40)
王財貴按:德國李偉霞女士之文《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日子》,真是很好的經驗分享。句句真實,故句句動人。此種文章,應讓祖國僑辦或漢辦看到。
懷仁按:因為近日德國華人論壇有很多關於海外兒童讀經的討論,吾友偉霞發文分享了她和兒子在海外讀經的故事。海外兒童讀經,其中的辛苦、父母的付出以及孩子們的進步,讀來真令人感動。時至今日,中國人想讀自己祖宗的經典,仍然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也真是世間奇聞了。思之亦悲從中來。然而悲中亦充滿希望的淚水。看到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的華裔兒童開始讀經,真幸福。
李偉霞按:我的大兒子陽陽4歲才開始說中文,很晚的。我們這幾年一直用讀經的方式學習中文,兒子現在小學一年級,德語和數學作業是和其他班上的孩子不一樣的,每週一節課和二年級孩子一起上。老師建議跳級。
具體這幾年走過的路,我半年前做了一個總結,寫在下面的文章裡了。文章很長,希望對讀經還不是很瞭解的家長們有些幫助。謝謝!
和兒子在海外讀經共學的日子 李偉霞(德國)
我接觸經典的時間並不長。2009年王財貴老師來德國做巡迴演講時,我正忙碌於適應因休產假中斷一年的工作而焦頭爛額,即便在德國熱線上偶爾會流覽到關於讀經的熱火朝天的討論,也沒太放在心上。當時覺得讀經離我的世界是十萬八千里,為什麼要讀經啊。一年後,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認識的媽媽,在離家40公里外的城市辦讀經班,因為好奇,也就帶陽陽加入了,當時陽陽三歲兩個月。他那時漢語能部分聽懂,根本不會說,德語能完全聽懂,但詞彙量有限,而且吐詞非常不清。我堅持每週末驅車去參加這個讀經班,直至二兒子出世。這個讀經班提供給了我和陽陽初次接觸經典的機會。當時班上是大小孩子混班制,大概有15個家庭。我們那時讀《老子》。因為當時自己對讀經教育沒有太多的瞭解,加上陽陽那時的漢語程度是幾乎無法開口跟讀,所以可以說我們是聽經聽了半年多,漢語提高效果並不很明顯。具體今後讀經的路還要不要走,或怎樣走,我心裡非常沒有數。
帶著滿腹的困惑和中文學習道路上何去何從的疑問,我帶著剛滿4歲的陽陽和剛滿4個月的二兒子燦燦于2011年復活節後北上漢堡,參加那裡舉辦的復活節讀經營。這個讀經營讓我大了眼界,原來混血兒童即便在海外,漢語也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程度。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混血孩子,那時5歲的春子和8歲的凱文。這兩個孩子溫文爾雅,談吐得體,舉止大方得體又不失兒童的活潑,真是有點翩翩君子之風。我當時真是感慨萬千,看到了海外中文教育的希望。
這個讀經營可以說是我對海外中文教育或者是讀經教育認識上的一個轉捩點,我開始反思我作為母親,是否最大的盡到了在兒子中文教育上的責任。答案是否定的。從那以後,我開始學習讀經理念,在網上找相關文章大量閱讀,開始了我和兒子正式意義上的讀經學習。開始的過程是艱難的,從剛開始的每天的5分鐘,不厭其煩的重複三字經中某句,矯正兒子的中文發音。中間過程中有時也會覺得很辛苦,二兒子還在繈褓,需要照顧。但一想到作為母親,這件事情如果我不去做,可能不會有人會比我更用心的去做,而且我們已經錯過了幾年的時間了,因此也就這樣堅持了下來。慢慢的看到了陽陽可以三字一句的三字經,弟子規到讀四字一句的千字文和百家姓,到五字和七字的聲律啟蒙,五言和七言的詩詞,直到誦讀論語。這個過程中隨著他誦讀能力的增強,他可以出口成章,口音也有很大改善,而且會自得其樂的不斷重複經典中的內容,我堅持讀經的信心加強了。
陽陽和媽媽一起讀經
陽陽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