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父母分為四個心境層次,你在哪一層?

 

From: 張凱 全球讀經教材網

 

有一種父母和家庭,培養孩子不費吹灰之力,極易成人成才,且賢良智慧。也有一種父母和家庭,不費吹灰之力而讓自己的孩子一生找不到幸福,不僅自己痛苦不堪,還殃及後代。

 

本文將為您揭秘:到底什麽樣的父母才能有一個更好的孩子?

 

中國的古聖先賢把父母分成了四個層次:一、博愛的父母;二、慈愛的父母;三、疼愛的父母;四、溺愛的父母。

 

一、博愛的父母

 

“博愛是廣義之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的孩子我知道疼他愛他,那別人的孩子我也照樣疼他愛他。就是所謂的“民胞物與,一體同親。”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循循善誘,因材而施教,道(導)之以倫理,調和其性情。”

 

博愛儼然聖教隆,普天化育沐春風。

視人子女如同己,一體親仁樂大同。

 

這句話描述博愛的父母有著最博大的心胸、格局、境界。博愛的父母,視天下人如自己的親人,視別人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如果天下的母親都如此,世界大同不遠了。

 

這樣博大胸懷的母親生的孩子,父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撫養、教育,長大極易成人成才,且賢良智慧。與之相反,今天有多少孩子成為問題孩子,卻很少有父母反思自己。

 

二、慈愛的父母

 

“慈愛者乃是道義之愛。在兒童教育之初,應培其根本、化其性情,勿使其有惡劣之沾染,乖張之特性。小兒如小樹,能栽培其根,灌溉以水,則枝葉自榮,花果亦豐。”

 

也就是說教育孩子,往往跟栽培一棵樹一樣,小的時候把根扶正培植好,有陽光,有雨露,經風雨,在成長過程中,再適當地修枝剪葉,很自然就成才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沒有培養正,他長大了自然是歪的,且越大越難修正。

 

義方教子是仁慈,掣領提綱道莫離。

要使兒孫成大器,先從心上啟良知。

 

這就是說做胎教要在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道德根本上下功夫,一定要謹慎又謹慎,正如古人所講:“教兒嬰孩,教婦初來。”

 

三、疼愛的父母

 

疼愛之心的父母,就不值得我們注意了。那麽疼愛之心的父母是什麽樣的?

 

“疼愛之心乃是乖骨肉之情之愛,以兒女為事,不培其根,不作德也,不施教也。德不作則其根不牢,教不施則枝葉不茂,欲思子孫揚名顯親,光宗耀祖,不亦難乎?”

 

在現實生活當中,孩子出了問題,很多父母焦頭爛額。追其原因可能是在懷孕之初不能慎於始,懷孕時心妄慮邪、心地不善、不孝公婆,更有甚者打公罵婆,為後來教育埋下隱患,有的孩子出現生理或智力缺陷。

 

所以教育孩子,無論哪個階段,從心上啟良知最根本。

 

我們把慈愛的父母和疼愛的父母做個對比:

 

“慈愛者屬陽光,光照萬物,故有生發之象,主兒女發達;疼愛者屬陰火,火灼萬物,故有焦灼之狀。往往見有父母疼愛子女不合中道,在幼稚髫齡,即豐其衣,美其食,嬌生慣養,以縱其性;怕兒女受屈,不肯嚴加教育,以任頑皮,所謂‘養不教父之過’也。此等子女,有三種壞處:若非天殤,定然多病,即令長大,亦難成材。”

 

陽光普照萬物,萬物自然生長,老天不會去管哪個植物應該怎麽生長。博愛慈愛的母親像陽光一樣主兒女發達,孩子自然成長,不用過多地操心。

 

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令人羨慕的職業,或者根本也不懂什麽教育,但是從他們骨子裏透出善良之氣,行為上孝順老人,經常告誡孩子與人為善,多幫助別人,吃虧是福,所以其孩子很容易教導,幾乎不用費力就能順利考上好大學成人成才,孩子像父母一樣善良樸實。

 

反之,很多父母文化程度很高,職業也很好,甚至本身就是教師,經濟條件非常好,但是孩子非常難教、難養。原因可能是在心上大不相同,這類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平日裏做了多少不合人倫道德之事,給自己和孩子人生路上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坑。

 

這些父母應及早醒悟,多做些孝順長輩、尊敬師長的事,多做些利於他人、利益社會的事。孩子的好與壞是我們最好的行為鑒定書。

 

疼愛親心陰火磨,嬌生太過失中和。

伊誰上達培根本,所以人間逆子多。

 

這就解釋現在好多父母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或者嬌生慣養,等孩子大了,出了各種問題,才費盡心力,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求人幫助解決孩子問題,求人幫助安排好學校,仍難以教化改變的原因。

 

豈不知問題都在自己身上,外求如何能解決得了,奉勸此類父母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自己多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找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修身明理才是正途。

 

四、溺愛的父母

 

今天的社會由於只生一個孩子,且經濟條件比幾十年前不知好多少倍,大多數父母爺爺奶奶都很溺愛孩子。

 

很多老人特別溺愛孩子,他們年輕時吃了很多苦,今天條件好了,不能再讓孩子吃苦。所以現在的孩子什麽都能吃到了,就是沒有吃過苦,愛之不以道,足以害之。

 

教育一個好孩子,讓其從小吃得三分苦,耐得三分饑和寒,多習勞,習勞方知父母恩。溺愛的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感恩之心。

 

那溺愛的壞處是什麽?父母這種心境,對於孩子來講如同毒藥水澆花,絕無生旺之氣。

 

這樣的孩子將來很麻煩,沒有感恩心,不孝雙親,自私自利,不僅自己一生找不到幸福,痛苦不堪,更不會培養他們的孩子,還會殃及到下一代。

 

關於溺愛,也有四句偈語:

 

溺愛因親理未明,漫雲兒女是生成。

摧殘正氣虧天地,只怪源頭水不清。

 

追其根本原因在父母身上。有什麽樣父母就會生什麽樣的孩子。

 

《家庭六步教育》:“溺愛者墮落身界,乃縱欲之愛也。此等人,視他人子女如草芥,見自己子女如寶珠。溺愛之人,不但不孝雙親,並且不濟親友,一切方便不作,片善不修,除子女及產業外,毫無當其意者,因之對於子女溺愛不明,恰如陰水浸物,絕無生旺之氣;尤慣小兒罵人打人,愛小竊物,任意損壞玩物,槽踐食品,無長無上,禮節全失。俗語雲:要星星不敢給月亮,頭頂著怕嚇著,口含著怕化了。

 

在幼小之時,他父母即培之以陰,領之以悖理,乃至長大,他再近墨者黑,交些壞友,惡習成性,倒行逆施,殃及四方,累及親友,不守國法,不近人情,使天地傷心,世人切齒,祖宗為之嘆息,後嗣遺有災殃!此皆糊塗父母,溺愛子女之害,宜儆戒之。”

 

以上四種心境層次,為人父母可做參考,適者加強,不適者自勉改之,以造福子孫後代。

 

這四種心境的父母,對應還可以造就四種家庭。博愛的母親可以營造出上下和樂、互相感恩的天堂家庭;慈愛的母親可以營造出和樂家庭:疼愛的母親,遇事外求,制造痛苦家庭;溺愛的母親制造出痛苦不堪、痛不欲生甚至互相殘殺的地獄家庭。

 

在教育孩子上,尤其在人生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在心上下功夫。另外在《烈女傳》裏也有關於婦人胎教的案例。

 

《烈女傳》記載:“古者婦人妊子,夜則令瞽頌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意為懷孕的時候,請盲人樂師演奏優雅的古典音樂,讀一些好的書(讀經典書籍),說正事,不討論張家長李家短。這樣子去做了,孩子出生後相貌端莊祥和,才華出眾。

 

在古代能夠夜則令替頌詩,絕非一般家庭能做得到。“令”就是請,“瞽”就是樂師(樂隊),頌詩這裏指誦讀《詩經》、誦讀經典,這些都是宮廷或者達官顯貴才能做得到。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最普通的家庭也能輕易做得到,準備一套音響或準備一套CD機或者隨身聽,可供選擇的電子產品很多。只要有心去做。

 

這樣的家庭,會在嫁閨女、娶媳婦的時候找有家教、有修養的家庭。“必擇孝悌世世有行義者,則其子孫慈孝,不敢淫暴。”找好家庭的孩子嫁出去或是娶回來,這樣生好子孫,子孫才慈孝,不敢淫暴。

 

曰:“鳳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兩者不等,各以其母。”原因就是母親不一樣。

 

家庭就像一顆大樹,孩子是花是果,父母是樹枝是樹幹,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是本,祖宗是根,即老人祖宗是根本。

 

現在人只知道注重花果,把時間金錢精力都用在花果上,忘了老人忘記了祖宗,丟了根本,根和本沒有了,樹怎麽能枝繁葉茂呢?所以家庭和孩子必出問題,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孩子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傷根斷本。

 

要想家庭好、孩子好,應把功夫放在連根培根養根上,即好好孝養父母不忘祖德,家道自然昌盛,孩子不僅賢惠聰明,更容易培養成才,慎思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