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同學間的粗魯言行
日期: 2003/06/23 發言人: 沒法度的家長
主題: 如何矯正粗魯言行
內文:
我的孩子也是在高雄全日讀經學園就讀,班裏就有一個特別好動且有暴力頃向的孩子,老師好意安排他擔任班長,卻影響其他品行較好的孩子跟著效仿,幾次和老師溝通,似乎也不以為意,反倒說是家長給孩子太多壓力造成,究其由,在家也顯少為孩子再進行任何課程,何來壓力?最近發現其他孩童的家長也反應相同困擾,老師僅歸於孩子成長必經過程
沒錯,孩子成長必經過程會仿效其他孩子的行為,但也不能因為要讓單一個品行較差的孩子變好而犧牲其他孩子!
日期: 2003/06/24 發言人: 王財貴
內文:
不知您小孩上的是那個學園.
雖然我推廣的讀經,是期待把人性放在經典中長期薰陶,沒有很強調現時就要特別約束孩子.但據我所知,一般反應,讀經學園孩子的言行,大體有從壞帶好的傾向,較少聽說由好向壞的.
但如向壞的因素真的來自這學園,請務必向老師求證,與老師共同商議引導之道.
一般學的孩子也是來自不同環境,所以你的孩子在學園學壞,不是孩子來自不同環境的原因,乃是因老師未加注意此項問題.
只要老師注意到了,應可改善才對,請不必客氣,與老師商討.
又,我不知您小孩變差差到何程度,如不至於太過份,請勿太過擔憂,反彈太大,因為孩子一直在成長,孩子學習的管道很多,常一下子,就學到了.不在這裏學到,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學到.但只要本性未泯,稍微注意一下,就會改過來的,所以,請暫時不要因此對學園喪失信心.
再看看,祝他們改善.
日期: 2003/06/25 發言人: 孚謙
內文:
禪門有一故事,有一屢犯清規的弟子,在激起眾怒之下,紛紛要求禪師應將其逐出禪門,並言說若再留下此人,眾人將不願再留下來跟隨禪師修行。禪師對眾人開示說,他還是堅持留下這弟子,如果是這樣,大家要離去,他也沒辦法,並告眾人說:您們所有人都能明曉道理是非了,唯有他還不明,我不留下繼續教化他,誰還能留他?
能全日讀經,我想家長對理念都有相當程度的深入,但每位小朋友都有他在家習性,孔門弟子就有「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不同典型,尤其潛移默化更非2-3個月馬上見效。我的小朋友也在接受讀經學園的教育,不可否認此階段他的模仿能力很強,正面、負面的訊息他都會有機會接收,我也見聞過學園較粗魯的孩子行為,其實教育個人的淺見倒是認為,不一定完全去圍堵孩子會接觸到的同伴,畢竟他不可能離群獨居,難保證他永遠都接觸到賞心悅目的人,成長啟蒙過程,父母親應適度的給孩子一些觀念,哪些能做,哪些不能模仿。若有聽過林益申先生分享,過動的孩子也能變文質彬彬。他的小朋友也曾經被幼稚園拒絕,這過程父母親扮演及重要角色,畢竟孩子和我們相處時間還是居多,如果連我們這段時間發揮影響力都做不到,把問題全訴諸于老師或其他小朋友,這樣是有待商榷的。
家長看到的是自己小孩成長的單一層面,而一個讀經老師他看的是全面性的,就好像有幼小童剛開始來讀,哭著找媽媽,家長極其堅持希望讓他讀,老師能因為他可能哭會影響全體,而拒絕他受教的機會嗎?況且只要時間久適應了,這小朋友也能融入其中,成效彰著,如果您是那位家長,一開始真被拒絕,您心中感受又如何?
讀經的家長應有更寬大的包容心,畢竟大家有共同的堅持,小孩子有偏差之行為,老師不可能不知,老師有在努力,家長也要用心和孩子互動,從小孩世界也反射出大人世界之縮影,讀經我一直認為是個人用於修身,進而淑世,小孩、大人一體受用,經典的智慧在於它讓我們更宏觀,我們給孩子怎樣的人生觀,是見其是非,逃而避之還是能明善惡,我想能將經典啟發孩子心靈,如易經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這才是將讀經發揮更大的層面,期待這過程父母親也能從經典中為自己、為孩子找到人生之方向。
日期: 2003/06/25 發言人: 樂觀的家長
內文:
我對孚謙的回應深表同感,論語上就有:「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孔子亦講:「志于道,據於德,依于仁,游於藝。」德育教育在家長讓小孩讀經過程也是需要啟發,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才是正確的思維。
前陣子媒體有報導,有醫護人員因SARS被隔離,結果他的小孩上學校,竟被其他家長歧視,甚至要求校方處置,不要犧牲其他健康小孩。看到這樣的報導,令人義憤不已,誰家的孩子會願意讓他染病,更何況他還只是母親因是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在照顧病患而被隔離,有家長若用偏執心態在教育,這是非常不應該的。同樣的,老師哪能拒學生受教。讀經的家長,若還是像這種類似想法,更是不該。
同樣若讀經小朋友,少數行為偏頗,我想這也非他的家長願意,其他家長應適時機會教育自己小孩,去作引導才是,和老師多談談,和孩子多互動,「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經典到處充滿生活教育,大人細自體會,定有良方,沒有宏觀的家長,塑造的小孩見識也不會廣,若因此您真擔憂而不敢接受小孩面對外在環境,那只有自家「隔離」自己教育,若不可行,就自己跟孩子多多互動,畢竟生活教育,不能光靠讀經學園,父母親也要善發揮經典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