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奴的讀經成長歷程——訪姚媽媽的錄音整理
林依奴:今年13歲,就讀於廈門外國語學校。是大陸地區最早接受中文讀經教育的兒童之一。
其中英文讀經歷程一直頗受人關注,尤其是讀經教育圈內老師和家長,時有人來電來郵件諮詢其學習方法、方式,索取其家庭讀經教育經驗。
60分鐘長度的訪談,我們可以更加明瞭在讀經過程中家長所應該具有的心態、正確引導的方法等。
目前分類:讀經教育心得 (331)
- Sep 10 Tue 2013 13:15
林依奴的英文讀經成長歷程——訪姚媽媽的錄音整理
- Sep 10 Tue 2013 13:13
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
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
--頭份鎮田寮作用中中心兒童讀經家長說明會
苗栗縣頭份鎮尖山國小邱秀玲93.9.11
我很幸運也很幸福,幸運的是在我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兒童讀經的教育理念;幸福的是,不管在工作崗位上或是自己的孩子教養上都有貴人相助。
- Sep 09 Mon 2013 15:43
用書之道
用書之道
人應該要讀書,不讀書則不知仁義。古來的讀書人自我反省,「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無非是勉勵自己,也能擠身聖賢之流。所以,人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用書,用書之道,有四點:
- Sep 09 Mon 2013 15:09
98/3/26第九屆全國經典會考績優考生總統府茶會 總統致辭稿
- Sep 09 Mon 2013 15:08
98/3/26 晉見總統考生代表張季涵致詞
- Sep 09 Mon 2013 15:07
98/3/26王財貴教授晉見總統發言稿
- Sep 09 Mon 2013 14:50
相約論語一百心得體會 張晶的讀經體會感想
相約論語一百心得體會
往屆營員張晶的讀經體會感想
i
非常榮幸,我作為往屆營員代表站在這裏和大家分享讀經的體會感悟。我將分享兩方面的內容,為什麼參加論語一百以及去年我參加論語一百後的體會心得。> 我為什麼參加“論語一百”夏令營呢?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了 王 教授的演講光碟《一場演講·百年震撼》,感動得哭了。大概 王 教授所說的東西打動了我,那時我正遭受考試的痛苦。我那時的學習,並不是真正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考什麼我就學習什麼,考試得一個名次,讓爸爸媽媽或者周圍人高興,或者炫耀一下,滿足我的虛榮心。我拼命的地學習這些東西有用嗎?做應試教育的奴隸,遭受痛苦的考試競爭,幾年地、十幾年地學習成果就是一張文憑,一個找工作的敲門磚,有用嗎?沒有真才實學、沒有一項真正的技能、沒有德行,沒有體諒他人的胸懷,沒有自己真正想幹的,願意一輩子幹的事情,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 Sep 09 Mon 2013 14:49
談「中學生讀經」
談「中學生讀經」
台北東方人文學童讀經班教師 |
鄧秀梅 |
「中學生讀經」可行不可行。這裏所謂的「可行不可行」是指中學生對讀經的接受程度是否高於排斥程度,若是前者高於後者,則為可行的;若否,則為不可行。自去年始,我陸陸續續教了十多位國中生,從這些國中生的反應表現可以看得出他們接受讀經教育的意願相當高。由何處得知他們的接受意願高昂?譬如上課參與投入的專注程度、背書的多寡流利等等,都可看出國中生其實並不排斥讀經教育,而且在接受一年以上的讀經洗禮之後,他們的語文能力都有長足的進步,愈高年級進步的速度愈快、愈明顯。這是由於他們的理解力正處於成長時期,而記憶力尚未衰退,所以他們樂於去發掘理解古人所講的道理。
那麼語文能力的進步由何處看出?就從他們的解章能力看出來。剛開始必需由我親自講解篇章,兩、三個月後他們可以半猜半解,解中的機率高達五成,一年之後可以高至九成,甚至達到「一語中的」的程度。譬如我曾帶過一班四、五個國一的學生,一開始他們十分排斥這個課程,認為不過是死背的玩意兒,什麼「經典」、「文化」都是過時的古董。然而一旦上了兩個月後,他們參與的程度愈來愈熱絡,渾不似昔日漠然的樣子。他們進步的情況如何呢?譬如他們解《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這一句話,有人說「季氏為周公斂財」,或者說「冉求為周公斂財」,更荒唐的是居然有人解為「冉求為孔子斂財」。何以故如此?主要原因出於他們不明白「之」這個代名詞所指稱的是那一個人,所以有這麼多顛七倒八的荒謬解釋。這是讀經將近半年的情形。一年之後的情況如何?譬如(子路第十三)有一章:
- Sep 09 Mon 2013 14:43
讀經真的可讓你的孩子變資優生
讀經真的可讓你的孩子變資優生
我的孩子今年2年級,辦自學,3月份老師告訴我,縣政府辦一場資優生鑑定,問我要不要讓孩子去參加,想想孩子從小讀經,也沒參加什麼訓練,也不知她的智商到那裡,所以就答應了,過了一星期,老師告訴我,學校有舉辦資優密集班3星期,問孩子要不要參加,老師說若參加,孩子考上機率大,一方面時間我不能配合,一方面我覺的刻意的訓練,鑑定結果不一定是孩子真正的資質,所以婉拒了.T
w4/9參加初選,4/16老師通知考過了,5/1複選5/6又通過了,大家都覺得很疑惑,孩子不去上學,也沒補習,只讀學校不考的經書,怎麼成績這麼好.b
- Sep 09 Mon 2013 14:42
宋育錚老師. 南縣口碑國小讀經教學分享 日誌
12/24 Wed. 南縣口碑國小
- Sep 09 Mon 2013 14:40
你這輩子生下來,就是要讀經的 ---方哲萱 (大陸北京 老師)

- Sep 09 Mon 2013 14:28
孩子,你孤獨嗎? 台南地方法院謝瑞龍 法官 專訪
孩子,你孤獨嗎?
台南地方法院謝瑞龍 法官 專訪
原文刊載百世教育雜誌
人一能之幾百之,人十能之幾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中庸‧第二十章》
之前,筆者曾在本刊提及,經典是一個永恆且美麗的故事,當我們厭倦了現代過多采濫辭詭的文章後,就會情不自禁的投入經典的懷抱裡。因為,經典不僅美在文字的雋永雅韻,更美在思想的沈麗深醇,只要我們願意空出心靈的角落,摒除不必要的思慾雜念,經典必然能夠「登堂入室」,與我們的生命共舞,日積月累,也必然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產生。所謂「吾道不孤」。台南地方法院謝瑞龍法官正是懷著此一理念,不遺餘力的將經典植進誤入歧途的少年心中。此刻,台南少年觀護所正在如火如荼的落實謝法官的理念,而且成效顯著,有目共睹。
- Sep 09 Mon 2013 14:26
輔導新思維~給迷途少年一個讀經的機會
輔導新思維~給迷途少年一個讀經的機會
謝瑞龍(台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本文於96年12月27日刊載於法務通訊第2371期第3版至第5版】
壹、前言
筆者前曾於司法週刊發表「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漫談少年讀經乙文(註1),因受限於篇幅,僅闡述推動收容少年讀經的部分理念,今以拾遺的心情,再擷列幾則讀經個案略抒心得。
- Sep 09 Mon 2013 14:24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漫談少年讀經 文/謝瑞龍(作者為台灣台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漫談少年讀經本文轉載自96.6.14司法周刊中華民國96 年6 月14 日 JUDICIAL WEEKLY / No.1342 2 文/謝瑞龍(作者為台灣台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壹緣起鑑於亞洲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大陸經濟勢力的崛起,歐美興起學習中文的風潮,固有經典的學習益顯重要。孔、孟儒家思想,提倡忠恕孝悌及仁義道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吾人立身處世之準則。在繁忙的審判工作餘暇,有幸於二年多前,因帶領家中孩子讀經,而重拾古聖先賢的至理名言,並嚐試將之運用在少年保護事件的輔導上,不揣淺陋為文記述此心得,期能拋磚引玉。
貳讀經的少年不會變壞
讀經主要是讀儒家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及唐詩等,這些經典乃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少年學這些古文,讀起來很饒口,又不懂其義,初始勉強行之,漸漸就習慣其中的聲韻及語句排比,進而對其涵義產生孺慕和崇仰,在讀經中,領會「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的意境,書聲琅琅,其樂融融。讀經少年濡染儒家仁義禮智思想,較之時下流連網咖、電玩、聲光場所的少年,其品性陶冶及人格塑造,猶如霄壤。小樹從發芽、成長直到茁壯,需要長時間的灌溉及養分滋養,少年讀經就如發芽種子一般,在成長過程中也需要小心呵護,相信只要假以時日,讀經少年必能成為棟樑之材。
- Sep 09 Mon 2013 14:22
存心自有天知
存心自有天知
(方哲萱,網名「天涯在小樓」) |
如今,東北極北的佳木斯市幾乎全城讀經。
在我看來,那是個遠在天邊的城市,而大城市裏的讀經宣導者對它似乎也鞭長莫及。而之所以那裏的讀經運動能夠得到推動,是因為有一天有一個人看到了一張光碟。
光碟的內容當然是季謙先生(王財貴教授,字季謙)的演講,而這位在鐵路部門做一名小小職員的漢子就生生被打動了,被打動了以後,他又作出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其實很幼稚很笨拙,就是他自己印刷了許多許多份讀經教育的宣傳資料,載在自行車的後座上,到馬路上去派發。
起初,人們都認為他有不良企圖,避之唯恐不及。但總是有些人拿到了那張宣傳單,扔在路旁。挫敗,失望,被驅趕,他不在乎,只是執著的發他的宣傳單。
後來,發了幾千幾萬份後,居然有人照著讀經的理論去做了,後來,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似乎,也有了小小的讀經班,不然,不會發生之後的事情。總之,量變達成了質變,在這個城市裏,開始有孩子在讀經了。
讀經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是人們發現需要更多的理論指導,人們找到發宣傳單的漢子,問他能不能給予指導。可是,他沒有這樣的能力。後來,居然佳木斯大學的教授也知道了這回事,找他商量,是否可以請那聽說中的發起人親自來一趟,我們大學給辦演講。於是,他有信心了,輾轉找到了季謙先生,促成了佳木斯市的演講。
- Sep 09 Mon 2013 14:19
一位老師 觀《讀經百問千答》後有感
- Sep 09 Mon 2013 14:14
兒童讀經體驗與分享
- Sep 09 Mon 2013 14:09
讀經的成敗取決在[家長]!!
- Sep 09 Mon 2013 14:03
第十屆全國經典會考頒獎 家長參加心得
- Sep 09 Mon 2013 14:01
給讀經家長的分享
讀經是一個學習聖賢腳步的教育,我們學習聖賢的思想,我們學說聖賢說的話,我們學做聖賢做的事,所以我們是在學習如何做聖賢。只要讀經,即使其成就未達聖賢的標準,至少亦是君子的人格!我們讀經教育的目的,是希望能培養出一個才德兼備的君子。一個孩子與其有才無德,倒不如讓他成為一個有德無才者!所以,藉由讀經,我們期望能給孩子一個:有文化素養的(品德),能自主學習的(才能),能提昇孩子內心品質(健康)的良好教育!
1.父母是讀經教育的實踐者及擁護者
親情是天生的,愛孩子的方法卻需要學習!如果父母不成長,千萬別怪孩子不長進,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榜樣!方法是需要學習,而榜樣是要靠實踐,有了這二個,孩子的學習自然有跡可循。所以,(如果家長沒有付出,那麼孩子的問題則不會減少!)而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全家人都有共識,至少至少要夫妻有共識~~!有共識,讀經教育之路才能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