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對朱、陸二人之看法:

象山所謂的「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謂道問學?」,亦應有各簡別。蓋道問學,有與尊德性相干的道問學:第一義的道問學;亦有與尊德性不相干或很少相干的道問學:第二義的道問學。象山指的是前者,而朱子所作則大體屬於後者。道問學之所以與尊德性相干,關鍵就在於是否真能尊德性(復其本心,先立其大,以透顯道德之根,開出價值之源),能尊則相干,不能尊則不相干。在這個意思上,象山所說是對的。但道問學的範圍甚大,除了內聖成德之學以外,一般的外在知解、客觀研究、文字理會,以及如今之科學知識,皆大體是中立的,此種純知識之興趣,有相當的獨立性,而朱子在這方面亦有很强的興趣。就這方面說,則不知尊德性,亦可以有道問學。故不能直接說:不知尊德性,則無道問學。只能說:不知尊德性,則道問學不能有助於道德之踐履。象山只管從內聖踐履上說學問,對於一般性的第二義的道問學,沒有表示附帶的容許,所以朱子不服,而且生出誤會。朱子重視讀書,重視卽物窮理,而以爲象山根本輕視道問學,這自然是誤會。其實,象山何嘗輕視道問學?又何嘗輕略文字而反對讀書著書?他與趙詠道書有云:「豈可言由著書反有所蔽?當言其心有蔽,故其言有蔽,則可也。」尊德性,則本心起用而無所蔽。只要眞能尊德性,則道問學不但無礙於道德實踐,且可助成而且充實恢廓吾人之道德踐履。問題只在朱子不能肯認本心之道德創生義,而象山又不兼容第二義之道問學的獨立意義。由於二人未能平情了解對方學問之脈絡,所以終於無法深相契知以求會通。

尊德性,乃是道德實踐之事。所謂道德實踐,不可狹看。凡一切價値的成就創造,都是道德實踐的內容。成就德性人格,是主觀面的道德實踐。而科學家、事業家、政治家乃至軍事家等等,本其不安不忍之心,以善盡其職分,只要不是出之於利欲之念,則他們所成就的知識功業,都是價值世界應有之事,都屬於客觀面的道德實踐。但如人不知尊德性〔沒有道德意識之自覺挺立〕,則他所成就的知識亦可爲禍人類,而他依據各種知識所成就的功業,亦可落到利己而損人或利少數人而損及多數人的地歩。據此,則吾人亦可進一步說:不知尊德性,則一切學問事業,都不可能成就眞實而圓滿的價値。此所以「利用、厚生」而必先之以「正德」。象山所說,雖不免有疏略,但其深慧卓識,不可掩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善莫言 陸乞丐為港善人號哭
.-字+字.中央社 – 2012年10月19日 下午2:12.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9日電)香港1名80歲老攤販過去10年定期並且低調地在大陸廣東省東莞市發錢給乞丐,老翁上月去世,當地行乞者聞訊後號啕大哭。

根據南方都市報今天的報導,過去10年來,這名老翁每月農曆初一和十五都會在東莞東城黃旗山公園發錢給行乞者,每人由人民幣5元到50元不等。

但上月30日中秋節當天,這名老翁並未出現,第一次爽約。

當天有自稱是老翁妻子及兒子的人出現,兩人繼續發錢給行乞者,臨走前哽咽地說,「我老公已經去世了。他在彌留之際叫我到公園給你們派最後一次錢,你們以後初一和十五,不要再排隊等他了。」

報導表示,聽完這話,有些行乞者當場號啕大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下面一個問題想通了,就知道用什麼態度面對這個問題了:


如果叫小孩們來算算術(現在國內的數學),孩子們面有難色,請問家長們會怎麼做?而使那些數學老師永不被打敗?


——所以解決的辦法是:向家長宣導讀經的重要(我戲稱為恐嚇家長),若家長知道讀經是最重要的,讀經的成效可以涵蓋帶動其他學習,則家長支持,家長支持,兒童就易教了。當然,如果國家以此為教育政策,則家長沒有不趕風潮的了。——不過等到政府納入體制了,他們的孩子已經老了,來不及了。
所以此法只提供給有先見之明,有智慧的家長,有福份的孩子。看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享用的。——不過吾人在此困難當中,還是應該盡力,多一個小孩讀經,社會就少一個不幸的家庭,世界就多一分希望。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教導未識字之3歲多的小朋友讀經?
  

 
 任何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和自己過生活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自己為人,是盡可能的去學習去付出,不要浪費自己的生命。教孩子的原則是:在不形成壓迫的情況下,給他愈多愈好,不要辜負了他的大好時機。
 
要如何教導三歲的孩子,孩子有其個別差異,本不能一概而論。但可以建議的是: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庭教育--孩子未來的第一步

崇德光慧讀經教育推廣中心 家長成長班   分享人:劉柏顯

親愛的家長們,還在依賴安親班、才藝班為孩子打下未來成功的基礎嗎?
事實上,您忽略了--父母親與家庭才是培育孩子成功與快樂人生的起點。

給用心父母的貼心話
1.幼兒生命力是何等驚人!當上蒼賜給我們如此偉大的人類生命時,為了感謝這種美好的恩賜,就要把兒童好好地教養長大。

2.用心教好自己的孩子,使其長大後成為貢獻社會、造福人群的正人君子,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人生大事。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齡前兒童智力開發的秘密

[摘自七田真《學齡前兒童智力開發的秘密》中《6歲後的教育方法》]

教育不能遲於6歲嗎?

兒童是不是一過6歲,再想提高其素質就完全不可行呢?

不,並不是這樣的。因此,作為家長,千萬不可以放棄。6歲兒童的大腦的80%已基本形成,似還有20%可以努力的餘地。據說這剩下的20%需要到20歲左右才可以逐漸發育完成。

但是,從6歲再開始進行教育,比較起0歲時開始的教育來說,前者不會取得如後者那樣令人矚目的的效果、應該知道,即使是可能取得相同的成果,但從6歲才開始教育,要付出的努力之大,取得成果之難都是與0歲時起無法相比的。

我們已經說過,所有的寶寶都是天才。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會發現他們的天才資質岀現遞減的現象,逐漸遠離了最適合的教育期。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財貴教授談美學教育、美感的培育

美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一個人心中有美,性情優雅,他的生活就自然非常潤澤,自然有趣味。人一定要有趣味,做人不要乾燥,不要荒涼;人要滋潤,像春天來的時候,萬物都能夠在心中滋長、能夠發生;要有美的感受,要能夠把美放出去。心靈優雅的人,他的環境就會比較的乾淨,所謂心中不髒亂,環境就不髒亂。我們現在如果遇到社會上有很多人隨地吐痰、隨地丟垃圾、隨地丟煙蒂、講話粗俗、沒有耐性、急躁、小器,都是因為胸中缺少優雅的教育。所以,美感教育很重要,以德治國,首先要讓一個人優美起來。那麼,怎樣教育這個優雅的情操呢?我們用美感教育。美感教育的科目主要有兩科:音樂跟美術,我們用這兩科作代表。美育本來不必按照程式化的教法來教,但是請各老師看看我們的音樂課本,完全是由簡至繁編出來的,就是越小的時候,學越簡單的音樂。各位,這樣教,我們就沒有音樂教育的成果了。上了很多年的音樂課,大部分學生仍會說“我不懂音樂”,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可見我們的美學教育的成效!

讓我們的國民有音樂教養。假如你是音樂老師,到底教給我們孩子什麼了?音樂的素養,音樂課難道就那麼難教嗎?現在,你我都不是音樂家,但是我們可以教出有音樂教養的下一代。西方有一句諺語說:“維也納的孩子沒有不懂音樂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生下來就在音樂的環境中。一個人接受音樂教育之後,有高度的鑒賞力,這是培養美感最重要的一環,而不是會玩樂器,玩樂器是另外一種技術。我們只要能夠鑒賞,就能夠培養優美的心靈了。那我們怎麼培養他音樂的情操呢?胎兒三個月~五個月就有聽覺,這個時候他的聽覺神經已經在成長,我們應該用最豐富的聲音來使他的神經成長得更好,帶動一切神經的成長,還有他的心靈最純潔,所以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音樂的教育。

用什麼音樂來做教材呢?用人間最豐富的聲音、最優美和諧的旋律。最豐富的聲音、最優美和諧的旋律合起來, “在哪里?”“在古典音樂上”,用歷史已經篩選過的、留傳下來的、最好的音樂來當作我們的教材。這些所謂的古典音樂,都是天才的作品,而且都是優秀的演奏家的演奏,這在古代只有皇宮貴族才聽得到。現在我們只要有一部答錄機,都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接受貴族式的教育,接受這種優雅的紳士的教育。所以,懷孕的母親,我拜託你,你一定要替你的嬰兒聽古典音樂,即使你聽不懂,胎兒應該聽。你的胎兒如果來不及聽,出生以後還有機會,而且機會更好。0~3歲人類的聽覺神經發展60%~80%,不是只有聽覺,而且帶動其他神經的成長。人類一生的頭腦,大概在0歲~3歲就已經幾乎定型了。這個時候你很難用其他教育,但是,人類的耳朵非常靈敏,二十四小時開放,最好是用音樂教育。音樂能夠直接深入到他的心靈當中,而且開發他的頭腦神經,所以中國古人非常注重音樂教育。

兩千多年前的《禮記》,就有一句話是說音樂感人最深;《孝經》也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你要改變風俗,就是要讓人心變得優雅,用音樂去教育最好。那用什麼音樂呢?當然用優美的音樂,因為所有的聲音,都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心性的發展,成為他心性的背景。所以,假如你用優美的音樂,耳濡目染的結果,他的性情就優雅;假如你用不良的音樂,它也會影響他的心性。你不要說這個孩子現在雖然沒有好的音樂教育,他還是那麼可愛、那麼乖巧啊!你要知道,他現在接受靡靡之音、暴戾之氣,以後就變成他生命的背景,現在沒有發作,到十八歲他就發作給你看。所以到十八歲,非理性控制不了自己,那一種暴躁的年輕人,都是他的父母親0歲~3歲沒有給他優雅的教育。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誦幫你打造真正的語言能力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不過,時至今日,背誦卻備受爭議。反對者以為背誦會戕害性靈、拘系思考,是落伍愚笨的教學法;也 認為中文程度江河日下、教育水準日漸低落與背誦有莫大關係。因此,摒棄背誦的呼聲此起彼落,響徹雲霄。背誦真的會毒害人嗎?不妨聽聽以下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吧。

  著名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在《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中說:“私塾的讀書程式是先背誦後理解。在‘開講’時, 我能瞭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主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去,還拉一點腔調,在兒童時卻是一件樂事。我現在所記得的書,大半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 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意味,確是深長。”

  為文嘗倡“盡芟枝節,少說廢話”,文筆簡潔圓融、幽默雋永的文學大 師、新月派驍將梁實秋先生在《豈有文章驚海內》中說:“我在學校上國文課,老師要我們讀古文,大部分選自《古文觀止》、《古文釋義》,講解之後要我們背誦 默寫。這教學法好像很笨,但無形中使我們認識了中文文法的要義,體會攄詞練句的奧妙。”

  世界語言巨擘、對中國文化有深入認識的漢 學家,瑞典的高本汗先生說:“中國學生即使在低年級裏,必須背誦幾種大部的經典,並須熟記歷代名家所作幾百篇的文章和幾百首的詩歌。這種學習的課程,採用了已經二千年,養成大家于古代文書具有特別的熟悉;結果,對古代的歷史和文學,又發生了一種崇視敬愛的心理;這種實在是中國人的特色。這種聚集成功的大資 產,以供中國著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辭的修飾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結果。”由高本漢先生這番話,得知中國教學講求背誦,產生的效果是: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 的認識和敬愛,亦提高運用文字的能力。

  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葉蜚聲先生,他在接受澳門大學學生訪問時說:“學習語言必須多讀、多講、多背誦。……中文、英文或是其他語言,我都喜歡背誦,因為背誦是幫助融匯貫通的方法之一。”

   可見背誦並不是愚笨的教學法,相反的有助於學生認識語法規律、掌握遣詞造句的訣竅,背誦得當還是一件樂事呢。出身于臺灣大學外文系,獲夏志清教授推崇為 當代短篇小說家中的奇才,著名小說家白先勇先生在《我的國文老師》中說:“如果我現在要教孩子的話,也要他念這些古書(《史記》、《漢書》),暑假時也盯 著他背古文、背詩詞,我覺得這幾千年的文化遺產,非常可貴。我認為念中國詩詞,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中國詩詞裏極度的精純性,對於文字的節奏、音樂性 和靈敏度,都是很好的基礎。我覺得我們應該鼓勵背書,多背古文、多背 詩詞,這對於文字表現是一種最好的訓練。”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10/14(日)慈悅小天使班上課花絮

※幾位志工老師為作好萬全準備,於小天使班前一天晚上就到慈悅住宿準備第二天的事宜。

 炳旺(思嫚爸爸)還特別製作了糖葫蘆,要給小天使班的孩子一項別出心裁的點心。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誠信的由來       
2010-10-19 作者:林融融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