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基博是如何教育兒子錢鐘書的?  作者:劉繼興

2013/05/30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article?mid=2367&prev=2372&next=2192&l=f&fid=10
大家都知道子路是誰,他的死亡是很戲劇性的。這件事記載在《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之亂,太子蒯聵出亡後又回到衛國時發生的。蒯聵的外甥名叫孔悝,統領一座城,蒯聵為了建立自己的勢力想尋求他外甥的協助,但對方怕得罪 國 君拒絕了,蒯聵竟然就直接進程挾持了孔悝。當時子路是孔悝的朝臣,而在衛國的朝廷裡還有孔子的另一名學生子羔。子羔看狀況不對,逃離了衛國,要到陳國去,剛好碰到了要從陳國入衛國的子路,子羔就警告子路:衛國情況很危險,不能再進去了,子路卻覺得自己當人家的家臣,沒有怕死的道理,所以還是回返衛國。

  當然他就遇到了蒯聵。子路質問蒯聵,為什麼挾持孔悝?還威脅蒯聵,如果蒯聵敢殺了孔悝,他會馬上找人繼承孔悝,仍然不會和蒯聵結盟。除此之外,子路還罵蒯聵是個膽小鬼。蒯聵被罵得火大,就派石乞和盂黶去擊殺子路。

  兩人「以戈擊之」,子路不敵。《左傳》記載,打鬥中,子路的帽纓斷了,於是子路說:「君子死,冠不免。」死前最後一刻竟然是把帽子戴好「結纓而死」。這畫面很重要,具有高度象徵意義,而且提醒了我們回頭檢視子路和蒯聵曾有過的互動。  

       蒯聵之前出亡,主要因為他父親衛靈公有名寵妾「南子」,南子是大美女,她和英俊的宋子朝發生了婚外情,搞得全國上下都知道,只有衛靈公或是被蒙在鼓裡,或是不在乎。蒯聵要替父親報戴綠帽的仇,想殺了南子,行動卻失敗了,只好出亡。

  南子在《論語》出現過。「子見南子,子路不說」,為什麼發生這件事?孔子當時來到衛靈公的朝廷,因為名氣太大,朝廷翻雲覆雨的大美女也想見他。孔子去了,子路非常不高興,明白地和老師說:你不是說過,「未見好德如好色者」?喔,那去見大美女幹嘛?如果孔子不是因為女色誘惑而去見南子的話,那另一個可能的理由更不堪,南子借美色影響靈公左右衛國朝政,人家當然會猜測孔子要透過南子來謀得權位。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如此 明白地讓 老師知道「我不爽」。孔子只好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如果真的這樣,實在會遭天打雷劈。孔子的說法是,我既然是衛國的客人,這國家的女主人堅持見我,我沒有不去的道理。我去見她,中間有著帷幕,談了兩句我就退出了;你雖然討厭南子,但是這樣的見面過程中,沒有不合禮的地方吧。

 

  這故事多麼鮮活,這就是孔子和子路之間的關係。  

《論語》曾多次提及子路,只要子路一出現,我們就不會覺得孔子是「萬世師表」,是個無聊無趣的人。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孟子的.成語.名言.典故 .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爲了他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爲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麽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麽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麽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麽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裏有的是肥肉,馬廄裏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麽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麽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麽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爲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麽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厮殺。厮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2012/09/28(孔子紀元二五六三年圣誕日)

地點:北京泰山飯店齊魯廳  記錄:清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來參加我們盛會的嘉賓,大家早上好

  我們確實選在一個很特別的年頭,孔子紀元二千五百六十三年,也就是西元二零一二年,其實就是民國創建一百零一年。為什麽選在這個年頭?因為一九一二年也是民國創建的第一年,我們中國二千多年,就是從孔子以來我們教育的一個傳統,從基礎教育開始,人生三歲五歲七歲八歲,或許十來歲,總之哪一年入學讀書,哪一年就開始讀經,這個傳統一直到一九一二年,才被民國的教育部總長廢除。那是在開國的第一個月(元月)十九日,這是一個朝代開朝的第十九天,他下令全國所有讀書人、讀書的孩子。古時候是不能下令的,因為古時候的讀書孩子都散在民間,但是到了清末民初,政府把所有天下的孩子收歸到體制學校,所以他可以下令,下令這些孩子都不要再讀經了。

這對於一個國家,在中國來講就是一個朝代,開國開朝是一個非常不祥的徵兆!在五月的時候又下令師範學校的學生也不讀經了,讓所有教孩子的老師斷絕了這個讀經的教學觀念。同時下令各級學校,就是從小學到大學所有校園裡面不准祭孔,因為在當時任何一個學校校園裡面應該都有孔子像,乃至於有侍奉孔子的地方,那么每年到了今天九月二十八日,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都要祭孔的,由國民政府下令停止祭孔。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民國九年(一九二0年)胡適之先生建議國民政府把小學的語文課本一律改成白話文,從此以後不只沒有讀經的傳統,也沒有文言文的教育,也就是說經史子集是不需要再讀了,因為如果從小只讀白話文的結果長大以後當然不能讀五千年的書,不能讀五千年的書還沒有關係,難道白話文的程度就好了嗎,也不見得。所以民國二三十年代,出了一批所謂的白話文大師,那些大師哪裡來的,那些大師都是從小沒有讀過白話文的孩子長大的!(眾鼓掌)

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百年來,就是從民國元年開始的廢除讀經到今年是民國一百零一年,剛好是一百年。這一百年來,語文教育的失敗,為什麽失敗?不是它違反了中華文化,更不是它違反了孔子,乃是違反了教育的理論。那么為什麽會違反教育的理論?那是違反了人性。一個違反人性的國家,一個違反人性的朝代,它能夠長久嗎?所以中華民族這一百年來我們不要怪罪是哪一個民族欺負了我們,中國歷史上曾經有許多的民族也欺負過,但是我們并沒有倒下去,用顧炎武的話說“我們只有亡國,沒有亡天下”!(眾鼓掌)

當今一百年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自己反對了他的祖先,又斷喪了祖先的傳統和智慧。一個民族的子孫不能繼承他祖先的傳統,并不一定是罪過,但是在中華民族這個特殊的民族的歷史當中,我們要看看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到底是爲了自己民族,來把他的自己內心的感受、感覺,一個主觀的觀念提出來,然後傳給子孫嗎?如果這樣中華民族的子孫會二千多年都受他的控制嗎?那假如不是,他必定有合乎中華民族這個民族的心性,是從這個民族的根本智慧發出來的教導,於是它就可以形成中華民族的傳統。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十日,余出生於台灣台南縣山上鄉山上村一號之家。余初姓邱,名財貴。邱,乃祖父所從曾祖母之姓,而家父因之者也,財貴,則家父所命也。實則余曾祖本姓王,泉州人,清道光年間隻身來台,因入贅於邱家,故其後有兩姓焉。然余之祖父為嫡長,故循俗冠王姓。其後日人據台,大治戶籍,而日人多鄙佞病狂,竟以其天皇乃足稱王,雅不欲民之有以王為姓者,乃暗唆掌簿妄改之。故鄉人皆呼祖父為王某,而戶籍已錄為邱某矣,祖父與鄉人至老死而不知也。家父亦未嘗識字,猶自以為王家人也。及至台灣光復,余兄弟入學,始知有所謂學籍戶籍者,而其姓已定為邱矣,家父深憾之。念其祖漂海離鄉,百年間,子孫百有餘人,竟無一人承其原姓。且家父亦嫡長也,故告余兄弟云:「示百年後,當為我墳頭書作王。若汝年青人可改姓,宜早改之。」余初碌碌不以為意,及稍長,始漸悟父親之志,後就讀師大,學三禮,間嘗請教於教授周何先生,若此而改姓,禮乎?先生云:從祖而明宗,大禮也。乃循法規迂迴改之,自民國七十八年之六月復其姓以王,時齡三十有八矣。或謂余曰:姓可改,而爾之名不甚雅,何不一併改之?余謂:改姓,不得已也,不然,曾祖母亦血親也,何必不從?而名是父之所命,何必拘拘於雅俗?故仍名財貴焉。&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Wnews2012年11月8日 下午1:27

社會中心/屏東報導

一對劉姓兄弟,因疑似家產分配不均而鬧翻,竟然遷怒失智的老母親,害她從台中流落到屏東,而且長達8個月之久。所幸警方在老婦的身上找到寫有身分證字號的小紙條,才連絡到2名兒子。警方電話訓斥兩兄弟,「母親離家8個月竟然不聞不問」,家屬領回母親後承諾一定會好好照顧母親。

這名失智的69歲林姓婦人,原本家住台中市烏日區,警方調查發現,她從台中火車站搭火車到屏東,自此變在屏東四處流浪。林婦因為失智,逢人就自稱是「法官」,之後因為佔用屏東市一處行人木棧道棲身,遭民眾報案檢舉。員警前往將林婦帶回偵訊查詢身分。

林婦因身上無任何證件,員警之後在她身上找到一張小紙片,疑似是身分證字號,經過資料比對,發現是去年通報失蹤協尋的林姓婦人,隨後連繫她在台中烏日的家人,才確認林婦已離家8個月。她的黃姓媳婦7日南下認親,確認是她的失智婆婆,警方得知後痛斥黃女和家人「太離譜了!」

黃女解釋當時是因為婆婆財產分配不均,造成2兄弟失和,因為婆婆從大伯家離開後,她和丈夫不知能否通報協尋,才讓婆婆流浪這麼久。員警聽了直搖頭,透過電話訓斥2兄弟,並提醒此行為恐涉及遺棄罪,2兄弟承諾不會再讓老母親流浪街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2012年11月8日 上午4:32

〔自由時報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西瓜長樹上?隨台灣農耕隊在非洲待了二十六年的南投縣名間鄉農友吳顯三,從西非引進的「樹西瓜」就長在樹上,果實大小與小玉西瓜差不多,果肉乳白色,香甜、可口,是他費時六年培育才繁殖成功的。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時報 – 2012年11月6日 上午5:17

 

〔自由時報記者童涵旎/高雄報導〕面對順手拿走桌上零錢的男童,老師選擇原諒不追究,但保全已報警,而竊盜屬於公訴罪,男童吃上竊盜官司;校方希望以後能有彈性空間,讓他們教育小孩是非對錯,而不是用無法通融的法律去處分。

 

苓雅區某國小四年級蔡姓男童,假日回學校拿東西,見老師桌上有175元零錢,順手將零錢據為己有,但打開窗戶時觸動警鈴,警衛與保全一邊趕到教室抓賊,一邊向警方報案。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分震撼的一篇文章, 請大家一定要看, 然後一定要給你家的孩子們再教育. 是生死存亡的題目.

 

臺灣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值得深思&省思~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中的確有下面的事實發生,我自已也曾發生類似的事情。
有一次我去一家統一超商,我買了90元給店員1000元找零,店員只找我10元,我說我給的是1000元,她堅持只收到100元。

我說調閱監視器,她說這個角度照不到,後來我要求所有千元紙鈔送去驗指紋,她說沒這麼誇張吧,最後在我堅持下才心不干情不願的去看錄影帶。大概十來分鐘後她鐵 青著臉走出來,二話不說還我900元。

這個店員很年輕,收錢時沒依規定覆頌金額,給錢、找錢才幾秒鐘的事,她竟然會忘掉?店家又故意用東西遮住收銀台,居心叵測。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