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留美幼童的成就看兒童讀經的優越性(文/李守力)
轉載自
http://www6.bolaa.com/wise111/zljc/132607515588.htmlH`"5q`

(一)中國留美幼童歷史回顧: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西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援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容 閎受命於朝廷,立即實施“留美幼童”計劃。但以當時的社會觀念,官員既不願把自家子弟送去,民間更有關於西洋的種種不祥傳說(現存詹天佑——第一批“留美 幼童”——的父親與政府簽訂的具結書,有“聽從中國差遣……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等類似“生死文書”的內容),招收學生非常困難。容閎在上海設立預科 學校招生,應者寥寥,一年竟湊不足第一批的30個名額。他只好一面去香港英政府所設學校中去招收,同時回老家去動員鄉親。以至自1872到1875年整個 幼童留學計劃實施期間,4批共派出120名,其中39名爲容閎的家鄉香山縣人。

這 些幼童被稱爲椎魯之子,當時的《申報》寫到:“國家不惜經費之浩繁,譴諸學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後不知自好,中國第一次出洋並無故家世族,巨商大賈之子弟, 其應募而來者類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此等人何足以與言西學,何足以與言水師兵法等事。” 實際上他們皆出身於一般家庭,沒有一個是官員的孩子,但前提是熟讀四書五經,所以被授予秀才的頭銜,經過上海設立預備學校的選拔,身家清白品貌端正稟賦厚 實資質明敏者方可入選。

第一批幼童于西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幼 童們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戶,麻薩諸塞州20戶)中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爲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秀的學 生。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令美國人驚歎不已,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 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

1881 年7月15日,《紐約時報》報道:“有迹象表明,大有前途的中國留美教育計劃專案很快就要終止。……如果對這個專案的放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將非常遺 憾。……這些從中國優秀家庭挑選出來的孩子表現出極高的天賦,處處受到人們的喜愛。”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全部學生被召回國。

到1881 年年底,除已在美國病故者3人、中途輟學者23人,剩下的94名
“留美幼童”,分三批“淒然回國”。這“94名回國留學生,如今學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 學19名,中學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礎教育;33名大專學生中,只有兩人獲得學士學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後成爲著名工程師的詹天 佑。

頭批21名均送往上海電報局,二、三批由福建船政局、江南製造局留用23名,50名分撥天津水師、機器、魚雷、電報、醫館等處。
  

(二)中國留美幼童之最後歸宿>

回 國後的留美學生參與了中國最早的電報、礦山、鐵路的建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又歷經了1884年中法海戰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爲國捐軀。直到20世紀 初,這些當年的留美幼童紛紛成爲朝廷重臣,活躍在鐵路、電報、礦冶這些新興産業。在外交領域,他們更是當仁不讓地代表大清國,足迹遍佈世界各地。

(以下參考紀錄片《幼童》電視腳本)

2001年的9月21日,哈特福德市的市長把這天定爲容閎和中國留美幼童紀念日。越來越多的中美兩國學者,開始共同關注百年前發生在兩國之間的這段傳奇故事

1、當年抗旨不歸的容揆, 從耶魯畢業後,畢生爲中國駐美公使館工作。容揆的愛情故事,當年在美國新英格蘭曾傳爲佳話。在高中畢業時,容揆就深深地愛上了和他同在斯普林費爾德中學就 讀比他小七歲的瑪麗小姐。在經過了未來丈人長達十年的考驗之後,終於在1894年和瑪麗小姐喜結良緣,他們共有五個孩子。

2、當年耶魯划船隊的舵手鍾文耀, 先後在華盛頓、馬德里和馬尼拉做外交官。回國後進入鐵路界,先後擔任滬寧鐵路和滬杭鐵路的總辦。鍾文耀對一切新事物都滿懷熱情,從照相機到汽車,他是上海 灘上最早的汽車擁有者之一。鍾文耀家族四代耶魯大學畢業,爲紀念和耶魯特殊的關係,他們在耶魯設立了鍾文耀紀念獎學金,獎勵那些致力於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
學者。

3、由於出色的語言天賦畢業于耶魯大學的李恩富,畢生供職於美國新聞界。當年他爲在美華人所遭受的不公 正待遇奔走呼號,爲此失去了自己的家庭。1897年,李恩富在美國再次結婚。新娘是來自田納西州的蘇菲小姐,他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克勞倫斯成了美國安納 波利斯海軍學校的畢業生,這是當年留美幼童被拒絕進入的軍事院校。小兒子路易斯畢業于耶魯。1927年,李恩富在他66歲的時候孤身一人回到了香港,爲當 地一份英文報紙工作。他最後一次和他的美國朋友聯繫是在1938年的3月29日,他在信中寫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戰爭,一場慘無人道、野蠻的戰爭。日本人 的飛機每日在城市上空盤旋、轟炸,生命隨時都可能終結。這一年,李恩富在香港辭世。

4、留美幼童、東方人棒球隊隊員黃開甲, 在耶魯大學讀二年級時被召回國後,擔任盛宣懷秘書多年。曾經參加過1876年美國費城百年博覽會的黃開甲,1904年時作爲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中國館的副 館長赴美。在博覽會的晚宴上就美國限制華人入境政策發表精彩的演說,他說:在你們對所有的中國人、中國學生關閉大門時,歐洲卻向他們敞開胸懷。因爲他們知 道若干年後這些年輕人對他們意味著什麽,也許你們可以通過武力獲得很多你們想要的東西,但必須記住你永遠也無法通過武力獲得商業的利益。

5、唐紹儀, 這位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由於無法和名爲共和實爲專制的袁世凱合作,在總理任上不到3個月便辭職而去。之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廣東,任中山縣縣長。自幼就遠 離家鄉的唐紹儀對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1910年前後,他在家鄉修建了一座私人花園別墅,取名共樂園,後來唐紹儀把它贈送給了家鄉人民。唐紹儀還是復旦大 學創辦人之一,首任校長。

6、梁如浩,後來成爲鐵路管理者,他當過清朝的大臣民國的部長。梁如
浩的兒子娶了唐紹儀的女兒,童年的小夥伴長大以後成了兒女親家。

7、耶魯雪非爾德理工學院畢業的歐陽庚,終生服務於外交界。先後任中國駐舊金山的副總領事、駐溫哥華領事、駐巴拿馬總領事、駐雅加達總領事、中國駐英國公使館一等秘書。他的家鄉在今天的廣東省中山市大嶺村,村中有一條著名的小街,曾出過4名駐外領事,被當地人稱爲領事街。

8、當年哈特福德高中棒球隊的神投手梁敦彥,多年擔任兩江總督張之洞幕僚,後任晚清外務(部)尚書。他忠於朝廷,擁護帝制,參加了張勳復辟。後來末代皇帝溥儀結婚,他和另一位留美幼童蔡廷幹是婚禮上的伴郎。

9、溫秉忠,第二批留美幼童。曾就讀于美國麻省伍斯特理工學院,後擔
任兩江總督端方的幕僚,官至清政府的二品。他是宋氏三姐妹的姨夫,
1907年正是他把宋慶齡、宋美齡兩姐妹帶到美國留學。

10、周壽臣,第三批留美幼童,出生于香港。早年和唐紹儀一同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晚年定居香港,是有名的太平紳士。周壽臣爲香港同胞做了許多好事,人稱壽伯。

11、留美幼童中惟一的律師是張康仁,當年在耶魯大學讀書時被召回。回國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又回到美國,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讀完了法科,成爲第一個被允許在美國執業的華人律師

12、詹天佑,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

13、蔡紹基,中國首批幼童赴美留學生,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歸國後任大北電報局譯員、上海海關譯員。後隨袁世凱赴朝鮮,充任袁之幕府。歸國後任清政府山海關監督、天津北洋大學校長。

14、吳應科。回國後分往福州船政學堂,後調北洋艦隊,參加黃海大海戰。後任北京電報局總辦,黎元洪總統顧問,海軍副司令等職,退職後居住北京。

15、周傳諫。回國後參與修建京沈鐵路,後在各地鐵路、礦山、商業部門工作,退居上海

16、曹家祥。回國後分往天津水師學堂,黃海大海戰中負傷,曾任天津警察局長等職,晚年經商。

17、吳仰曾。回國後又到英國學習採礦工程,後在南京、浙江、直隸等地工作,清末任歐美歸國留學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學博士,充學部顧問,晚年在開灤煤礦工作,退休後居北平。


18、吳仲賢。回國後曾任駐朝鮮領事、駐日本橫濱總領事,駐墨西哥代辦、漢口海關監督等職,退職後居住上海。

19、錢文魁。回國後任中國駐法國使館館員。"

20、唐國安。第二批中國留美幼童。清末任遊美學務處及遊美學生監督處會辦,積極選送青少年赴美留學。1912年初任清華學堂正監督,同年10月,清華學堂改名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唐國安出任首任校長。 

21、容尚謙。回國後先入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在揚武後旗艦上受訓,參加了中法戰爭,後爲環泰艦艦長,參加中日戰爭,不久出任航運公司經理,退休後居上海。

22、黃耀昌。回國後分往上海,後參與鐵路修建,曾任北京至漢口鐵路北京段經理。 

23、唐致堯。歸國後經商,參加修建京沈鐵路,曾主管天津稅務局。

24、陸錫貴。回國後分往唐山採礦公司,後爲京沈鐵路總工程處幹事

25、鍾進成。回國後先後在美國駐廣東、香港、廈門等領事館服務

26、潘斯熾。回國後分往上海官辦棉紡織廠,後任南京造幣廠經理。

27、楊兆楠、薛有福、黃季良、鄺詠鍾、陳金揆、沈壽昌、黃祖蓮7名留美幼童後來在甲午中日海戰及馬尾中法海戰裏爲國捐軀。

28、最後一位離去的留美幼童是鄺榮光,他是一位礦業工程師。鄺榮光1965年去世,時年103歲。

1912年4月20日,78歲的容閎在康州哈特福德的住處去世,安葬在西岱山公墓。

容閎遠去了,容閎的幼童那120個孩子也早已遠去。這是一個百年的傳奇,一群孩子的悲歡離合,一個古老國家的命運跌宕。他們是荒原中第一個探路人,是驚濤裏最早的遠航者,他們歡樂、哭泣、成功、失敗,他們親歷激蕩的百年,被遺忘又被重新發現。

(三)從中國留美幼童的成就看兒童讀經的優越性

到1881 年年底,除已在美國病故者3人、中途輟學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淒然回國”。這“94名回國留學生,如今學籍可考者87名,其中小 學19名,中學35名,共54名,即60%以上正在接受初等基礎教育;33名大專學生中,只有兩人獲得學士學位,其中一名就是日後成爲著名工程師的詹天 佑。

中國留美幼童,只在美國學了六到九年,有54名是中學學歷,33名是大專學歷,只有兩人獲得學士學位。當他們回國後,都成爲國家棟梁之才。

被 當時中國學者們視爲“多椎魯之子,流品殊雜”(《申報》語)的中國留美幼童,是平均年齡12歲的兒童,出國前只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即經典教育讀經教育, 可是當幼童們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戶,麻薩諸塞州20戶)中生活後,他們便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爲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 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令美國人驚歎不已。《紐約時報》報道:“這些孩子表現出極高的天賦,處處受到人們的喜愛。”

這 些中國留美幼童跟猶太民族的兒童一樣,在3歲到13歲都是在讀經度過的,都接受了私塾教育。人在13歲以前,是人一生記憶力的高峰,這是腦科學研究證明了 的。這個時候讀誦經典事半功倍,這個時期不求理解,但求讀誦,直至背誦。這個時期是人一生最關鍵的時期,是建立根基的時期。成聖成賢還是成凡,決定於斯! 人在13歲以後,理解力開始增強,數理邏輯思維能力迅速發展。15歲以前根基打好了,學習任何學科就會非常輕鬆,非常簡單。這就是讀經教育,這就是猶太人 和華人智商高的原因。

無論是猶太人,還是中國人,在西方國家的學校學習時都出類拔萃。所以美國人說:“美國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裏;智慧在華人的腦袋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