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卦傳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1)。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2)。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3)。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4)。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5)。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6)。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7)。小過,過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8)。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9)。頤,養正也,即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註】

  1. 乾剛:《乾》卦六爻由純陽組成,故曰乾剛。坤柔:《坤》卦六爻由純陰組成,故曰坤柔。比樂:《比》有親輔之義,故樂。師憂:《師》主軍旅,動從行險,故憂。
  2. 或與或求:或者為施予或者為營求。與,施予;求:營求。《臨》二陽在四陰之下,有在上而臨下之義,故曰「與」。《觀》二陽在四陰之上,「大觀在上」有下以仰觀上之義,故曰「求」。屯見:《屯》為「物之始生」故曰「見」。見,現。不失其居:指各居其所。《屯》二陽皆當位,故曰「不失其居」。蒙雜:《蒙》二陽失位,陰陽雜居。「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當為《雜卦》作者以當時傳授的象義解《屯》《蒙》二卦。「屯見」、「蒙雜」以及「居」、「著」究竟確義為何,先儒雖有種種解說,恐皆未得實。
  3. 盛衰之始:《損》為減損《泰》,下而增益其上,即《彖》所謂「損下益上」,故為衰之始。泰為盛。《益》為減損《否》,上增益其下,即《彖》所謂「損上益下」,故為盛之始。否為衰。時:待時。古「時」、「待」通。王引之云:「家大人(王念孫)曰:『時:當讀為待,經言:歸妹愆期,遲歸有時。故《傳》申之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大畜有畜養其德之義,故曰「時」。災:《無妄》為大旱卦。《集解》引京氏注《無妄》卦:「大旱之年,萬物皆死,無所復生。」故《彖》稱:「天命不祐。」故曰「災」。
  4. 不平:即《序卦》所謂「聚而上者謂之升」。《萃》卦三陰聚于下,《升》卦三陰在于上,故曰「不來」。到內曰來,到外稱往。不來,指不在內而在外。謙輕:《謙》卦有謙退之義,故曰輕。豫怠:《豫》卦有娛樂之義,故怠。怠,和樂。一本作怡,怠、怡二字通。食:吃。噬嗑是指口中有物,故曰食。無色:即白色。《賁》離日在艮山下而無光,故曰「無色」。兌見而巽狀:兌陰在上故曰「見」,巽陰在下故曰「伏」。
  5. 無故:無事。《隨《卦》有隨時而安之義,即《象傳》所謂「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故為「無故」。飭:一本作「飾」,訓為整治,《蠱》為有事之卦,《序卦》「蠱者,事也」,有事則需要修整,故曰「飭」。爛:熟爛。《剝》一陽被五陰剝落,像果熟爛被剝落一樣,故曰「爛」。反:通「返」。《復》一陽復返于初,故曰「反」。晝:《晉》卦下坤為地,上離為日,日出地上,故為「晝」。誅:傷。《明夷》下離為日,上坤為地,日入地中,其光明受傷,故曰「誅」。
  6. 井通而困相遇:井水本在下,而《井》卦水在木上,以承水而上,「井養而不窮」,「往來不窮」故謂之「通」。而《困》相反,水在澤下,澤上無水而乾涸,故曰「不通」,不通即是阻隔。速:神速。《咸》卦有感之義。「二氣感應」,感而遂通,不行而至,故稱「速」。離:《渙》感之義。「二氣感應」,感而遂通,不行而至,故稱「速」。離:《渙》卦有披離解散之象,故曰「離」。止:《節》卦有節止之義,故曰「止」。緩:《解》卦有解除、緩解之義,故曰「緩」。難:《蹇》卦坎險在前,艮見險而止于內,有難之義。外:《序卦》:「睽者,乖也。」《廣雅﹒釋詁》:「乖,離也。」有離家之義。又《睽》離女在外卦,有女離家在外之義,故曰「外」。內:《家人》離女在內卦,女在家內故曰「內」。反其類:《泰》《否》卦畫相反,《否》反成《泰》,《泰》反成《否》,其事類相反。
  7. 大壯則止:《大壯》四陽進消陰,陽長過半將止,故「止」。遯則退:《遯》陰進消陽,陽勢消退,故「遯則退」。眾:《大有》六五之柔得尊位,上下五陽皆應之,故曰眾。親:《同人》六二居中得位,眾陽皆親附,如《序卦》所稱:「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曰「親」。革去故:《革》卦有改革、更新之義,故曰「去故」。故,指舊有。鼎取新:《鼎》卦離火在上,巽木生之,有鼎烹飪之象,鼎烹飪待熟而取新。
  8. 過:《小過》陰盛過陽,故為「過」。過,經過。《序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信:《中孚》取信發于中,孚有信之義。故曰「信」。多故;《丰》乃日蝕之卦,古人多以日蝕為不祥,故曰「多故」。故,事。親寡:旅無所容身,故「親寡」。明何楷《古周易訂詁》引或曰:「『親寡旅』當作『旅寡親』,于韻亦協。」清崔述等從之,并作了詳細辯證,他說:「此傳之文,皆先舉卦名,而後釋其義,不容此句獨先釋之,而後倒之卦之後,一也。上文云:『丰多故』正與此文之『旅寡親』兩兩相對。而『親寡』亦不如『寡親』之文義明順,二也。《大有》以下諸卦,皆真文韻,此句『親』字正與上文『親』、『新』、『信』三字相葉,三也。」(見《易卦圖說》)我們認為此考極確,故當改「親寡旅也」為「旅寡新也」。離上而坎下:離為火而炎上,坎為水而潤下。
  9. 寡:《小畜》一陰畜五陽,陽眾陰寡,故曰「寡」。不處:不停止。履有踐履之義,且《履》卦陽爻皆以不處其位為吉,故曰「不處」。不進:《需》上坎為險,險在前,而待時,《需﹒彖》:「需,須也。」須為待,故「不進」。不親:《訟》卦上乾為天,下坎為水,天水相違行,故「不親」。顛:本義又指頭頂引申為顛覆。《大過》下巽為木,上兌為澤,木頂被澤水淹沒,故曰:「顛」。柔遇剛;《姤》卦一陰在下而上與五陽相遇,陰為柔,陽為剛。女歸待男行:指女子出嫁等待男子迎親。《漸》卦下艮為少男。上巽為長女,故有長女歸待少男行之義。
  10. 養正:《頤》下震為動,上艮為止,上靜下動,人口吃物之象,故曰養正,如《彖》所言:「頤『貞吉』,養正則吉也。」定:成。《既濟》六爻陰居陰位,陽居陽位,陰陽定位,故曰「定」。終:歸宿。《歸妹》上震為長男,為動,下兌為少女,為說,「說以動」,少女嫁長男之象,女子出嫁為「終」。男之窮:《未濟》三陽失正,陽窮極于上,故曰「男之窮」,陽為男。剛決柔:《夬》卦五陽盛長,決去一陰,君子道長,小人道憂:《夬》卦陽剛盛長,陰柔消退即將被決去,陽象「君子」,陰象「小人」,故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憂」。
《雜卦》雖不依六十四卦之順序,但兩兩為對解卦。前五十六卦皆然,獨後八卦錯亂。漢儒虞翻、晉儒干寶皆認為此為《雜卦》作者獨心匠運、巧妙安排,故虞翻以互體釋之。以「喻武王伐紂」。干寶以變通釋之,「以示來聖後王,明道非常道,事非常事也」。然漢鄭玄首先提出懷疑:「自此以下,卦意不協,以錯亂失正。」(見孫氏《周易》集解))但他「弗敢改耳。宋人蘇軾、朱震、蔡淵等人加以改定,元吳澄、明何楷等從之。改定後的次序有兩種:(一)頤,養正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歸妹,女之終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此以蘇軾為代表。(二)大過,顛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未濟,男之窮也。歸妹,女之終也;漸,女歸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剛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今譯】

乾剛健,坤柔順;比歡樂,師憂愁。臨觀的義旨,或是施予,或是索求。屯初生顯現而不失其所居,蒙錯雜而昭著。震,為起;艮,為止。損益是盛旺衰微的開始。大畜,待時;無妄,有災。萃聚集而升不返回,謙輕己(尊人)而豫安樂親逸。噬嗑,為食用;賁,為無色。兌喜悅外現,巽(進入)而隱伏。隨,無事(休息);蠱,(有事)則整治。剝,為剝爛;復,為返回。晉,白晝;明夷,(光明)受傷。井水通達而困則阻塞。咸,指感應神速;恆,乃恆守長久。渙,為離散;節,為節止。解:為緩解;蹇,為險難。睽,(乖異)而在外;家人,(和睦)而在內。否與泰,是兩個相反的事類。大壯是壯而停止,遯則因時而隱退。大有,眾多;同人,親輔。革,去除故舊;鼎,取其新義。小過,為過往;中孚,為誠信。丰,多事;旅,少親。離火炎上,坎水流下。小畜,積蓄的少;履,不停止。需,(待時)而不進;訟,(違背)而不親。大過,為顛覆;姤,為交遇。陰柔與陽剛相交遇。漸,女子出嫁等待男人來迎親。頤,養正。既濟,乃成功。歸妹,女子最終(的歸宿)。未濟,指男子窮困。夬,為決去,陽剛決去陰柔。(此象)君子之道盛長,而小人之道困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