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是“封建”嗎?

 

此辭本是中國先秦一種貴族政治體制之稱,西方也曾有類似的制

 

度,雖已時遷事異,但這是歷史事實,而且在這種貴族政治體制

 

下,也曾為人類造就不少文化成績,並不是絕對的“惡”。現在

 

用此辭來譏誚一個人的思想老舊、不合時宜、或威權態度等。但

 

是縱使“封建”制度已過時無用,我們也不應因為“經典”出現

 

在“封建”時代,就咬定連帶其所涵的“義理”也一起都是“封

 

建”而過時的。歷史問題,是屬於所謂“所損益可知”的一面,

 

是會老舊的;而義理問題是屬於“雖百世可知”的一面,是無所謂老舊不老舊的。這是個很簡單明白的兩個面向,孔子老早就分

 

得很清楚了。而五四那批人就故意混漫,一般人也跟著淆亂不

 

清。如今,吾人只要分清歷史問題和義理問題,分清過時不過時

 

的問題,就不怕“封建”之譏了。再進一步說,“封建”如果是

 

指“固蔽宰製”的心態,以此來嘲笑“讀經典”,更無道理,因

 

為剛好儒釋道三家都是極端寬容開放的學問。固蔽宰製是人類共

 

通的私欲情結,是每個社會都有的,並不限於中國古人,而且這

 

正是儒釋道三家所要破除的,怎麼可以把社會不良的表現歸給中

 

國“經典”呢?茲且舉一個“固蔽宰製”的例子:民國初年政府

 

要成立“中央研究院”時,本來是有“哲學研究所”的設計的,

 

是胡適認為哲學“無用”,借著“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職

 

權,把它刪掉了,使得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機構,一直沒有“哲

 

學研究”一項,成為世界學術界的大笑話,這不是一種“固蔽宰

 

製”的典型表現嗎?孔子會如此做嗎?誰“封建”呢?可見封建

 

不封建,不在古今,而在心靈是否“開放”、眼光是否“長

 

遠”!“讀經”而“開發理性”,是使一個人“不封建”的最大

 

保障。

 

 

劉克蘇按——西方遠古和封建時代的經典《聖經》,西方人一直

 

讀到現在,仍然手不釋卷,以至於一些國家的總統就職宣誓的時

 

候還要用手按在《聖經》上,這妨礙了他們的現代化沒有?美國

 

和世界最大最富有的科技企業家、頂尖科技創新管理家比爾·蓋

 

茨,也是從小熟讀百科全書,從小就把《聖經》中幾萬字的“馬

 

太福音”背得滾瓜爛熟,這妨礙了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沒有

 

呢?產生了愛因斯坦、佛洛德等眾多思想家和科學巨人、世界經

 

商最成功最有錢、因為得諾貝爾獎最多而被譽為最聰明智慧的民

 

族猶太人,幾乎每個人都要熟讀《聖經》、背誦《聖經》諸多篇

 

章才算成年,這妨礙了他們科技發明、工商進步和思想創新沒有呢?

 

海灣戰爭中美國士兵人手一冊《孫子兵法》,這使海灣戰爭消磨

 

了其高科技含量、變為古代戰爭沒有呢?中國科學院正負電子對

 

撞機的太極圖標誌,是否因為這個太極圖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就

 

使這個高科技設備變成保守不堪、死氣沉沉的封建遺產呢?韓國

 

的國旗運用了太極和八卦圖案,是否使韓國從此永遠停留在封建

 

時代,無法邁入現代化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