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最近報上有位老師投書「高中歷史課上到變成國文課」:他在二○一四年教到第一屆十二年國教的學生,發現他們文史程度和閱讀素養很差,歷史課上到一半常常變成國文課。例如上到鄭成功「天不假年」,學生聽不懂,他只好停下來解釋:這個「假」不是放假的假,是借的意思,鄭成功英年早逝,上天不借給他時間,使他壯志未酬便死了。學生也填不出一般人耳熟能詳的「一將功成萬骨?(枯)」,連「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這個俚語都不會…。

他很感嘆教不下去,我也心有戚戚焉,因為我也碰過這種情形,只不過不是高中生,而是研究生。有個碩班學生國文不及格,去補修大一的國文又連著二年不及格,通識中心打電話來說,他們大一新生都教不完,無法再教研究生,叫所長自己領回去教。無奈何,只好把學生找來,請他在睡前看一段《七俠五義》,當看到展昭出來時,便來找我。我等了二個月,展昭都沒出現。我奇怪了,因為這本書我看得很熟,追問起來,才知道他連第一章「貍貓換太子」都未看完,他說他看不懂,一看書,眼皮就闔上了。其實,讀寫能力是溝通的基本能力,文字不通順,詞不達意,不管實驗做得多好,這個論文別人是看不懂的。

聯合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在推「學生基礎讀寫能力國際研究計畫(PISA)」時,開宗明義的說「讀寫能力是廿一世紀社會的共同貨幣,它決定國家的競爭力」。這是基本的國民素養,不管念哪個領域都是必要的。我們台灣一直有個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認為科學和人文是分家的,其實他們是「哲學」這個根長出來的兩個枝。哲學講究思辨能力,科學需要它,文學更需要它,因為作者跟讀者常不在同一個時空線上,若是作者沒有邏輯,讀者不能follow的。

美國精神醫學協會的前理事長N. Andreasen曾是愛荷華大學英文系的教授,後來因為醫生一句「告訴你,你也聽不懂」,她便辭教職去念醫學院,成為精神科醫生。她的文筆很好,寫的教科書讀起來如行雲流水,學生很愛讀,我有個學生就是讀了她的書決定去走精神科的;許多高中生也因為讀了費曼教授(Richard Feynman,一九六五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寫的《別鬧了費曼先生》而決定去念物理。科學最終的目的是造福人類,科學家需要把他的研究成果讓一般老百姓知道,因此他需要文學素養來增加他的同理心和表達能力,文學家當然更需要文采,別人才會去讀他的書。

語文能力是國民素養的一部分,它是就業的基本條件,如果連一封信都寫不好,怎能抱怨薪水只有廿二K?基本功打好了,往上去學各種功夫都容易。看到現在社會的重理輕文有點擔心,年輕人多讀些經典的書,「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是有道理的。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的頭像
    慈悅書院 讀經班

    詩詩動人 經經有味--高雄 慈悅書院 親子讀經班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