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范仲淹(圖)

 
2011-04-19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參考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早晴晚陰,氣象萬千。這是岳陽樓盛大壯觀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湘,被貶的政客和詩人,大多在這裡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衝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都隱藏起了光輝,山嶽也潛伏起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的天色暗下來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產生被貶離京、懷念家鄉、擔心誹謗、害怕譏諷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萬里碧綠;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五彩的魚兒(在水中)暢遊;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蘭花,茂盛並且青綠。偶爾或許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潛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光榮和屈辱都被遺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於(以上)這兩種表現的,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為外界環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在朝),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的江湖中(在野),則替君主擔憂。這樣(他們)進朝為官也憂慮,退居江湖為民也憂慮。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後」吧。啊!(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岳陽樓記》賞析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臨洞庭》的詩裏寫道:「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生動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於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雲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裡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並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係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託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後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湧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裏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裏所寫的:「霧雨沉雲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後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經完備,而且有詩賦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後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譭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裏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盪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後的第五段,點明瞭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裏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麼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於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文章最後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范仲淹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