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着喜悅的心情陪孩子成長——明明媽系列之一

時間:2014-10-14 12:55 | 來源:網絡| 作者: 明明媽 

       到今年年底,我的孩子接受讀經教育已經1年零7個月了,可以說這段時間很漫長,因爲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和孩子都經歷了巨大的心理變化,理念的颠覆,每一個月的心情都好似山路十八彎一般千回百轉;也可以說很短,因爲孩子在如此短的時間裡讀完了四書和易經,特别是他到明德堂之後,四書即将通本錄像,易經也已分章節背誦,他已經完成了以前我想象用一輩子都無法讀完的書。

       看到群裏很多家長的分享,大家都寫得那麽好,也使我有一吐爲快的衝動。我是一個大孩子的家長,是教授所說的“沒救了的”那類孩子,然而,時至今日,讀經教育已經讓我從内心裡産生一種深深的喜悅,我将懷着喜悅的心情、懷着幸福的期待,靜靜等待歲月的流逝,等待孩子健康成長。

       我的孩子是2012年5月正式走上讀經之路的,那時候的他,在讀小學6年級。在講到他走上讀經之路之前,我要先介紹一下我的教育理念。孩子從小到大,我一直都高調宣稱成績不重要、奧數不重要、升學不重要,健康快樂最重要,但我從沒有放鬆過對他的教育,反而千方百計的尋找我認爲正确的教育之道。比如,由于我自己從小深受啞巴英語學習之苦,所以孩子出生後,我就對他英語學習很關注,但不希望他步我的後塵,我想給他多創造聽英語的機會,把英語當成語言來學,而不是當成一個學科,甚至社會上那些新鮮的五花八門的英語教學方法我都曾一一嘗試。孩子五年級前,我沒有給他補習過數學和語文課,我還記得當時朋友送孩子補課,我告訴她培養孩子的能力更重要。曾經爲了孩子學習小提琴,我對他講有了這一門愛好,比你成績好都重要,爲了引領他小提琴入門,我自己先跟着老師惡補那些樂理知識,再給他講……

       然而就是這樣的我,面對日益長大的孩子,對他的不滿卻日漸增多,因爲我發現他在各方面表現得都差強人意。比如,孩子性格裏自得其樂的因子,我就憂心忡忡于他不善與人交往;孩子不停的在學英語我卻覺得他口語還是不夠好;孩子不愛玩籃球我卻硬逼着他玩。特别是随着高年級的到來,跟風一樣的應對小學升初中,我開始不知所以的跟着别人一道瘋狂的給他補課。孩子也終于在我毫無目标的期望和前後矛盾的教育下,無所适從,在他12歲6年級弟弟出生後,衝突終于不可避免的爆發了,他表現出蠻橫不講理的一面,凡事和我對抗,讓我深深感到無力和教育的失敗。

       在2012年春天,孩子的問題大到讓我不得不面對,并重新審視我的教育方法的時候,我開始自我檢討,當時我以爲問題出在弟弟的出生給他帶來的冷落感,我應該多陪陪他,而孩子不懂道理應該學學傳統文化,這時候我想起了一年前就聽說過的讀經教育。正好當時每周末齊謙學堂都組織公益“論語一百”讀書會,于是,我決定周末把弟弟交給别人帶,陪他參加讀書會。
 
      2012年4月21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我才真正開始了解讀經教育。這一天,我陪着孩子從早到晚,讀了《八佾第三》60多遍,達到幾乎可以背誦的程度,我一個字一個字認真數了一下,689個字!這震撼帶給我的不亞于6.89級地震!當天我就問孩子“你上了6年學,肚子裏可有一篇689字的文章嗎?可是我們一天竟然就能實現!”,回到家雖然筋疲力盡,但我感到無比充實。當晚,我連夜看了兩遍教授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並決定給他休學一年,送他去讀經學堂。

       這時的他12歲零3個月,我和他爸爸恨不得立即送他去背誦,趕上13歲前這趟末班車,因爲教授說“13歲以後沒救了”這句話太可怕了!但是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加上之前和他發生過衝突,遭到孩子的抵制是可想而知的。幸運的是,當時孩子爸爸和我想法一致,我們倆分頭做工作,一方面在他面前表現出無比堅定的決心,另一方面他爸爸幫他解決了在學校請假的問題。在他抵制10天無效之後,終于同意去學堂,但前提是,一年後返校不留級,而是插班讀。我們表現出支持,這一步總算成功邁了出來。

       從此,他開始了在别人眼裏另類的學堂求學之路。

        像所有的在學堂讀書的孩子一樣,送去讀經學堂之後,他的生活變得很簡單,讀書、背書,加上他一直熱愛的小提琴相伴左右,他很快樂。那段時間,“13歲”像一把利劍,懸在我眼前,我總是擔心快到了快到了,似乎到了13歲他就一下子失憶,或者一下子變笨,于是那段時期我最關心的就是他讀書的進度。好在,他讀書非常順利,從學校到學堂,他沒有一絲需要适應和轉變的地方,這時候才體會到教授說的這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因之它的符合人性,才不需要适應,也因之它的符合人性,無論13歲前還是13歲後,只要存在一顆向學的心,都可以開始讀經,這在我自己之後的親自讀經又得到了驗證,這是後話了,不提。很快,他2個半月分篇背完《論語》,3個月分篇背完《孟子》。

       這期間,總是會有人問我,他去讀經變化很大吧,說實話,最初的幾個月我們真是難以察覺他的變化。首先他以前也不是個“壞孩子”,學習中上,在老師同學面前也很溫順樂觀。至于以前和父母的衝突本來就是偶然的現象,難以判别。但是逐漸的,讀經的作用從很多方面顯現出來了,比如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他在同事朋友面前表現的落落大方,不再一言不發;還有在家裏遇到和我們意見不合的時候,會通過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粗暴的對抗;和同學交往方面,我們也發現他有自己的方式,不是我以前認爲的不合群;對于他不喜歡的運動方式,他也會嘗試着加入;再有就是他養成了自己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安排時間的好習慣。總之他變得越來越“順溜”。

       另一方面,在學校功課上,前面說過,我只是看了《一場演講百年震撼》就送他去學堂,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教授講的和學校教育接軌分爲“擱置法”和“并行法”。由于孩子不願意留級,而此時我也産生了希望他不止讀一年的念頭,所以我和學校老師共同商定給他安排了一種讀經和學校功課兼顧的方法,那就是一個學期的前三個月讀經,最後一個月回學校複習參加考試。其實這種方法教授早就設計好了,不是我獨創的,這是我以後慢慢學習資料才知道的。以這樣的方式,孩子完成了初一上下兩個學期的學習任務,可以說是圓滿完成的,他比學校同學花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掌握了85%的内容。與此同時,他比其他同學多收獲一本類似《孟子》或者《易經》這樣的經典。這個代價,非常劃算!此時,我們已經以實際來驗證了教授說的孩子無論什麽時候回到學校,都能順利接軌。這個實踐也使我輕松由“并行法”轉爲“擱置法”,孩子現在可以不用再學習學校功課,以後需要學習的時候,随時都可以插班回去。

       再說一下,讀經和才藝的所謂矛盾問題,是我遇到的。孩子讀經1年半不到的時候,新的問題來了,我想送他去遠在千裏之外的明德堂,最大的障礙是他不能繼續上琴課。這一關,不僅孩子過不去,連我也覺得迷茫。雖然我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以讀經爲本。但孩子學琴已經6年,練琴是最大的樂趣,讓我給斬斷,是不是殘忍?老師說繼續學琴高考興許可以加分,我是不是該溜着點?孩子說不學我就退步了那怎麽行!我日思夜想,百思不得其解,舉棋不定的時候,要感謝明德堂的程老師和馬老師,程老師告訴我“志於道”和“遊於藝”的關系,馬老師告訴我“音樂技巧”和“音樂表現力”的關系,我以這兩個道理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孩子。孩子送去明德堂後,不再上琴課,利用周末時間抓緊練琴,他不僅感覺小提琴沒有退步,反而說基本功更加紮實了!

       孩子讀經,我是跟着一起成長,對孩子的教育,我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我常常說,我是論語裏面講的“困而學之,又其次”的類型,總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再尋求改善,或者非要親自實踐,才更加笃定。比不上很多智慧型的家長,充分學習教授的講座後,道理透徹後就篤信讀經教育。但無論怎麽樣,只要帶孩子走進讀經教育,就是合格的家長,這樣的孩子,也是有福氣的孩子。如今,每當想起遠在明德堂的孩子,我都有一種喜悅,他就是他自己,帶有與生俱來的種種特質,加上後天經典熏陶的孩子,這構成了獨特的我的孩子!他有缺點,沒關系!他13歲了,沒關系!沿着讀經這條路走下去,他一定會長成健康的自己!
2013年12月12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悅書院 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