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深埋地下、「穿越」了千年的石製神獸,近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挖掘出來。「千年石獸」究竟是什麼動物?它身上究竟有一段怎樣的歷史?據傳這是秦朝「李冰治水」時的神獸,專家稱時間上說得過去,但沒有直接證據。
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關專家日前舉行記者會,對挖掘出石製神獸進行說明。《華西都市報》報導,石獸的耳朵、眼睛、下頷和鼻部清晰可辨,局部裝飾卷雲圖案,四肢短粗,身體渾圓。
考古現場領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易立說,石獸由整塊的紅砂岩雕刻而成,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根據它的出土情況判斷,石獸埋藏在西晉地層以下,最早埋於秦朝、最晚埋於西晉,但製作年代早於西晉。易立認為,石獸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研究價值。
「根據它的體態、背上類似鎧甲的肌肉造型以及屁股的形態,應該是以犀牛為原型雕刻的。」成都市博物院院長王毅表示,由於石獸的製作年代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所以不排除它與「李冰造石犀」有關。
▲這尊石製神獸,近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挖掘出。(圖/取自四川新聞網/華西都市報)
據《蜀王本紀》、《華陽國誌•蜀誌》等史料記載,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曾經下令雕刻5隻石犀,兩頭運到成都,另外3頭則在灌縣的江中。5隻犀牛其實是水則(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時也是鎮水石神。
雖然推測為石犀,但石獸卻缺乏犀牛最有特色的特點:犀角。現場文保工作人員說,石獸的頭部並沒有大的殘缺。易立表示,古人塑造石獸時,會加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仍不排除是石犀的可能。
四川大學考古學教授、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林向認為,石獸的雕刻紋飾、雕刻時間和李冰治水是同時期,據《華陽國誌•蜀誌》記載,李冰外作石犀五頭以厭(壓)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名曰犀牛裏。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
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系教授宋治民則持保留態度,他認為考古是個系統工作,是科學,要結合各方面找證據,不是套故事。「就我個人來看,除了一些後人整理,並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的零星資料,還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這尊石雕和那段歷史或歷史人物有關。」
成都發掘出千年石獸 或與李冰治水打造神獸有關(組圖)
石獸造型極萌,局部飾卷雲圖案。
石獸身體另一側曾被鑿擊。
1
2
3
1月9日,考古部門舉行現場新聞發布會,對包括石獸在內的文物進行解密。
兩年過去,天府廣場鐘樓下所埋的石獸終現考古江湖,必將引起各派高手一番廝殺。所謂無爭論不學術,石獸身世仍然成謎的當下,華西都市報特意咨詢了考古專家的意見,帶來《石獸大猜想》的大戲。看官們看過同時,不妨也來續寫一下這部大戲。
千年石獸
造于秦漢,年齡至少1793歲鬧市藏身
同時出土的多文物力證天府廣場自古就是城市中心繁華地帶
一尊深埋地下、“穿越”了千年的石制神獸,近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發掘出來。“千年石獸”究竟是什麼動物?它身上究竟有一段怎樣的歷史?昨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關專家在現場舉行了發布會。
籠罩在石獸身上的迷霧逐漸消散的同時,圍繞石獸的身份,四川考古界的專家們也開始了討論。驚喜的是,在發掘現場,考古專家發掘出了戰國、兩漢、三國、兩晉、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時代的文物,天府廣場這個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帶,再次聚焦了大家的目光。
解密
它,約2000歲生于秦漢 埋于西晉
昨日下午,記者在天府廣場東北側,修建四川大劇院的工地中見到了石獸,這個工地的中央有四五個探方,石獸所在的是最深的一個。記者見到,石獸的耳朵、眼楮、下頷和鼻部清晰可辨,局部裝飾卷雲圖案,四肢短粗,身體渾圓。此次考古的現場領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易立說,石獸由整塊的紅砂岩雕刻而成,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
根據它的出土情況判斷,石獸埋藏在西晉地層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晉,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晉。“造型古樸,身上的花紋線條粗獷簡練,而東漢以後的東西都會比較精致,所以推斷石獸的年代早于東漢,可能是秦漢時期的。”石獸為何被埋藏?易立說,推測應該是人為埋藏,和當時朝代更替有關。
易立介紹,石獸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研究價值。
它,像犀牛鎮水石神 李冰打造?
“根據它的體態、背上類似鎧甲的肌肉造型以及屁股的形態,應該是以犀牛為原型雕刻的。”成都市博物院院長王毅說,由于石獸的制作年代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所以不排除它與“李冰造石犀”有關。
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等史料記載,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曾經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兩頭運到了成都,另外3頭則在灌縣的江中。5只犀牛其實是水則(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時也是鎮水石神。
雖然推測為石犀,但是石獸卻缺乏了犀牛最有特色的特點︰犀角。現場文保工作人員說,石獸的頭部並沒有大的殘缺。
易立說,古人塑造石獸時,會加入自己的想象力,所以仍不排除是石犀的可能。
但由于石獸單獨存在于地層中,周圍沒有太多線索,所以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它與李冰有關。“這樣就給大家留下了聯想空間︰是石犀的話?那成都還有一只?”
它,伙伴多鍋碗瓢盆 伴其出土
現場還出土了上千件文物,它們來自戰國、西漢、東漢、蜀漢、西晉、東晉、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個時期,數量多且種類豐富,“這說明從戰國時期開始,天府廣場區域一直有人生活,是很重要的地段。”易立說。
訪談
有關系?沒關系?
石獸和李冰到底啥關系?
支持派︰石獸或與李冰治水有關
林向男81歲四川大學考古學教授、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記者︰目前都比較傾向于犀牛這個答案,這只石獸到底是什麼動物?
林向︰所謂“神獸”嘛,其實不是特指某個真實存在的動物。人們把那些備受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表現在一個幻想形象上,這就是神獸。
記者︰石獸和一起發掘的瓦當、器皿等小物件有什麼關系麼?
林向︰沒有關系,發掘現場的地質層從戰國到明清都有,不過這也說明,挖掘現場不管曾經是廟宇、王府還是民居,自古以來都是成都的中心繁華地帶。
記者︰這尊石獸跟李冰治水的五只神獸有多大關系?
林向︰初步考證,石獸的雕刻紋飾、雕刻時間和李冰治水是同時期,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外作石犀五頭以厭(壓)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名曰犀牛里。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反對派︰
石獸與李冰關系需論證
宋治民男82歲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系教授。
“蜀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關于古代蜀的歷史以前我們所知甚少。讓僅有一些依據傳說經後人整理,並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少而零星的材料來牽著考古工作的鼻子走,是不合適的。”對石獸和李冰治水之間的聯系,宋治民教授持保留意見。
記者︰你覺得這尊石獸和李冰治水有關系麼?
宋治民︰有沒有關系,有多大關系,就這麼幾天工夫是沒有個結論的。考古是個系統工作,是科學,要結合方方面面來找證據,不是套故事。就我個人來看,除了一些後人整理,並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的零星資料,還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這尊石雕和那段歷史或歷史人物有關。
記者︰出土這麼大件石雕,在你多年考古生涯來看,這是不是成都出土的最大的寶貝?
宋治民︰體型來講,沒有什麼驚喜,相仿的大件石雕很多。在考古人眼里寶貝也不在大小,一件很小的文物,能帶給我一段歷史信息,它就是寶貝。中立派︰
地下埋石獅的傳聞不實
易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工作人員、天府廣場考古現場領隊。
記者︰《成都城坊古跡考》中記載,“建房後修建電訊大樓時,掘得一石獅,則苑之瑞獸門當在斯地。因石獸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處,其上即為大樓基腳。”這個石獸和現在挖出的石獸有什麼關系?
易立︰這個文獻中記載的電訊大樓就是今天挖出石獸的地方,但是這個記載應該不準確,並不是石獅,而且現在挖出的石獸埋在西晉地層以下,最遲就是西晉,不會是唐朝。
記者︰那這個石獸和李冰治水有關系嗎?
易立︰很多媒體說這是治水神獸,我們推斷石獸可能跟治水有關系,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李冰治水是在秦,石獸的大概年代在秦漢,時間上可以說得過去,但沒有直接證據。
猜想
是什麼?最傾向是犀牛
林向回答,這次挖掘出來的石獸,被認為是石犀,它頭上沒角,還是對豬耳朵。但是它體型厚重,而且有個和犀牛非常相似的屁股,大方向上我們傾向于犀牛這個判斷。
咋運輸?8噸重古人靠滑
紅砂石在成都周邊的龍泉、彭州比較常見,但古人要將這8噸重的石雕運到市中心,還需智慧。中國古代運送石材、木材等重物的傳統方式有3種︰第一種是在地上潑水結冰,讓重物滑過;第二種為開闢一條土路,灑水制成滑道;第三種為利用滾木方式。
在哪展?戶外展出可能性大
近期考古人員將用吊車將石獸搬回文物保護中心進行脫鹽、風化加固、修補等,以後會對市民展出。易立說,由于石獸體量大,放在博物館室內,有可能會把地板壓垮,現在來看,戶外展出的可能性最大。
文物為證,天府廣場自古是中心
1 唐宋陶珠︰這可能是此次出土文物中體積最小的,和現在的玻璃彈珠差不多大,暗紅色。工作人員說是孩子的玩具,也有專家認為可能是用彈弓發射的傷人利器。
2 蜀漢瓦當︰直徑20厘米左右,灰色,雲紋裝飾,上面有大富貴三個字。工作人員認為,這是蜀漢時期,大型建築上使用的瓦當。
3 戰國陶罐︰這是目前出土年代久遠的文物之一。罐子大概有30厘米高,大肚,細脖子,身上刻著簡單的豎條紋,長滿綠霉,二千多年前,它是用來裝水的。
獸簡歷
姓名︰石獸出生時間︰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
年齡︰約2000歲(1793歲—2234歲)
入土時間︰西晉發現時間︰1973年,天府廣場鐘樓挖地基時就被發現。但由于石獸太大,加上條件簡陋,當年未經發掘便回填了,近日再被發掘。
體重︰約8.5噸三圍︰長3.3米,寬1.2米,高1.7米
外貌︰腿粗壯、背脊壯碩、屁股渾圓、頭部略尖、四腳有蹄,身體兩側繪有祥雲
特征︰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
獸歷史
萌獸,曾住蜀王府
資料顯示,公元前347年,蜀國開明王九世遷都成都,在成都平原上建立“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廣場以北一帶。
唐代,天府廣場原展覽館周圍是一泓五百畝的湖水,名叫摩訶池。前蜀後主王衍(王建第十一子)環湖興建宮苑,建築中即有“瑞獸門”。
公元925年,“前蜀”為後唐滅。此後,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蜀王府”雖歷經戰火,都始終維持在城市的正中心位置未變。
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椿被封為“蜀王”,重建“蜀王府”。張獻忠攻陷成都後,曾以“蜀王府”為宮,兩年後撤離時縱火焚城,“蜀王府”毀于一旦。清代,“蜀王府”的舊址改成了“貢院”。
據介紹,明代蜀王府外城的東城牆就在如今的順城大街一帶。此次石獸出土在順城大街以西,曾是蜀王府的一部分。
考古,豐滿古蜀史
1、彭州殷器1959年,在彭縣(今彭州市)曾出土殷器,說明當時的蜀應在川西的成都平原上,這和以後重大考古發現是一致的。
2、廣漢三星堆遺址1980年的發掘拉開了三星堆遺址發掘的序幕,尤其是1986年發掘的兩座大型祭祀坑讓世人震驚,認識到這里應是古蜀王國的都邑,已經有高度發達的文明,並且構成長江上游地區的文明中心。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文化遺址。
3、成都十二橋遺址1985年—1987年,對成都市十二橋遺址進行了發掘,在這里發現大型木構建築,小型干欄式建築。十二橋文化其年代晚于三星堆文化。
4、成都金沙遺址2001年發現並發掘的成都市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又一處重要遺址,也是蜀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記者手記
腳下,花重錦官城
公元前四世紀,古蜀國王開明王朝九世于“廣都樊鄉”(今雙流境)“徙治成都”,開啟了成都的歷史。
公元前311年,秦人正式建立成都這座“城”,蜀郡太守李冰治理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滋潤著成都平原,至今仍為蜀人帶來無盡的豐饒。
諸葛亮說成都“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杜甫說成都“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無論王朝如何變遷,豐饒的成都一直沒有中斷過它的歷史。
金沙遺址、江南館街唐宋街坊遺址、天府廣場東漢石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豐滿著古蜀的歷史。此時此刻,也許就在你的腳下,還有一段成都的歷史待發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